“一带一路”背景下计算机专业双语培养模式研究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3-04-15 点击:

于祥春,刘儒佳,郑 剑,兰 红

(江西理工大学 a.信息工程学院;
b.理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

推动我国教育资源国际化是人才强国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推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国际化教育战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1-3]。教育文化影响力的增强是一个国家国际地位提升的重要标志。以江西理工大学为例,截至目前,我校的海外本硕博在校国际生共计204人,国际生分别来自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南苏丹共和国、摩洛哥王国、孟加拉人民共和国、科特迪瓦共和国及赞比亚共和国等国家。因此,我校国际班的教育教学工作、师资队伍建设及特色品牌课程建设的发展和提升,可以为“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的国际化人才教育提供支持。随着国际生数量剧增,专业教师授课资源受限,这对新形势下的授课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4-6]。探索汉语进课堂,融入中国元素,开展中外学生联合培养,是我国高校开展国际生教育不可回避的课题。因此,该研究旨在通过多元的教学改革举措,不断增强我国国际化教育水平,提升国际生的中国课堂融入能力,培养国际生的计算机专业技术能力,提高国际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新形势下国际生教育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个是国际生应该具有一定的汉语水平(HSK三级及以上),对于零基础的国际生,我校教育学院应增设培养汉语听说读写能力的语言课,从而为开展双语教学提供基础;
另一个是让国际生能够快速适应中国课堂思维,由于中外学生存在思维差异和基础差异,因此如何尽快缩小中外学生的思维和基础差异是本研究的重点[7-8]。

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汉语的普及,由英文授课形式转变为汉语授课形式势在必行。如图1所示,我国国际生的教育模式从纯英文教学(原始阶段)到汉语教学(目标阶段)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但是该进程仍然任重道远。因此,该论文将探讨中英文混合授课(渐进式阶段)在过渡阶段所扮演的角色和运作模式,在此基础上,以英文为衔接,进一步融入中国特色文化,调和中外学生文化差异,为计算机专业国际生培养模式改革创造有利条件。

图1 我国国际生教育模式转变过程

论文开展“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计算机专业双语培养模式研究,探讨和研究新型双语授课模式、中外学生混合互助课堂模式,以及产学研创新团队构建三部分内容。上述研究内容的开展,对促进我校计算机专业国际生培养及提高我校国际化办学质量的作用与意义概括如下。

(一)发挥线上授课优势,摆脱时空限制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可以摆脱传统授课模式的弊端,线上授课可以应对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恶劣天气等突发事件,保证教学活动不间断。同时,线上授课可以充分发挥在线平台的优势,可供师生进行考勤、练习、提问、交流及视频回看等教学活动,从而提升教学的信息化水平。

(二)中国元素走进课堂,提升汉语普及水平

计算机专业国际班学生学习汉语热情高涨,以引入部分汉字PPT或者短视频的汉语授课方式加强国际班学生对汉语和中国文化的学习,从而激发留学生对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学习热情,促进国际生与中国师生的交流,从而提升学习质量和效率。

(三)中外师生混合互助,打破课堂交流屏障

引入多指导教师辅导及中外学生在线听课等模式,不仅可以发挥多个教师的优势,还能够使中外学生在相互了解的基础上取长补短,提升课程教学质量。

(四)混合学习小组搭配,活跃中外自习课堂

中外学生在专业知识上的交流不能止步于课堂,要学会利用课余时间查漏补缺。对学生进行分组,将中外学生混合结组。通过混合学习小组,学生能够更好地消化课堂知识,从而提升学习兴趣[9]。

(五)产学研创新性驱动,引领实践创新思维

学以致用不仅能够更好地巩固专业技能,还能通过课程设计报告、参与大学生竞赛及专业兴趣小组讨论等拓宽学生的视野,为后续的个人素养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对计算机专业双语培养模式的关键核心问题进行总结,具体如下[10-11]。

(一)解决中国元素无缝融入新型双语授课模式问题

专业课授课过程中要积极融入专业内容相关的短片、中国传统习俗文化场景、中国礼仪交往会话、中国人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流程,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意识形态等内容。只有在了解了中国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国际生才能扩大自己的“朋友圈”,拓展自己的知识范畴。

(二)解决中外学生混合互助课堂中实质切入点环节问题

课堂环节组织的优劣影响中外学生混合互助课堂效果的好坏。首先,要解决快速入手和及时切入问题,例如在学习计算机专业知识时,以具体的专业课堂测验活动融合专业问题的方式可以很好地提升参与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其次,通过小组可以集思广益,充分了解双方的困难所在,最大限度地克服语言障碍,确保交流与沟通的顺畅;
最后,安排动手实践强的学生带动动手能力弱的学生,以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带动语言表达能力弱的学生,促进中外学生的交流,为开展中外学生混合互助课堂活动铺平道路。

(三)解决国际生积极参与产学研创新性团队主动接入问题

计算机专业国际生能力的培养不仅在于课堂专业知识的训练,更为重要的是能够学以致用,通过团队协作形式积极参与课程报告设计、大学生竞赛,以及专业兴趣小组活动,不断拓展自己的能力[12-14]。以专业任课教师为纽带,建立国际生和中国学生产学研创新性研究的桥梁,从而提升我校国际教学办学水平和影响力[15-16]。

以计算机专业国际班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一带一路”背景下计算机专业双语培养的具体思路和方案,助力我校双语培养模式的发展。具体的研究内容和内部逻辑关系如图2所示。

图2 计算机专业双语培养模式

(一)探索新型双语授课模式的开展和创新

发挥网络直播平台的优势,充分满足国际班学生对国际环境的特殊要求,融入汉语授课、课程思政及中国文化等因素,提升国际班授课中国元素的占比。此外,探索多教师辅导模式可以充分利用教师资源,集思广益,充分解决国际生课堂疑问。

(二)尝试中外学生混合互动式课堂模式

为了使国际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我校课堂思维,尝试以中外学生在线听课、开设互助式实验课堂及启动混合学习小组自习课堂等方式,循序渐进地融入汉语教学环境、切入中国元素。同时,通过和国际生交流互动,中国学生也可以拓宽国际视野,提升英语表达水平,为我校国际班授课办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启动产学研创新性团队构建与素质拓展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通过组建课程设计报告团队、成立大学生竞赛参赛团队,以及兴办专业兴趣小组等方式,不断提升国际生和中国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拓展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升我校国际教育学院和信息工程学院的教学科研水平,探索产学研结合的良好举措。

猜你喜欢计算机专业产学研双语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现代泌尿外科杂志(2022年9期)2022-12-06“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促进计算机专业教学理念创新与实践研究河北农机(2020年10期)2020-12-14“政产学研用”:培养卓越新闻人才的新探索传媒评论(2018年1期)2018-03-22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中国公路(2017年18期)2018-01-23计算机专业理实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研究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年15期)2016-03-01CDIO模式下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策略研究现代计算机(2016年12期)2016-02-28职业高中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浅析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5年31期)2015-12-20学前音乐教育专业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探讨中国音乐教育(2015年11期)2015-05-16快乐双语新晨(2013年7期)2014-09-29快乐双语新晨(2013年5期)2014-09-29推荐访问:双语 计算机专业 培养模式
上一篇:基于“模型思想”的高中化学教学新思路——以“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为例
下一篇:装配式建筑课程建设与实践探索——以“预制构件生产与运输”课程为例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