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生创客能力培养的路径、困难及其对策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3-04-15 点击:

金云波,李 娜

(1.信阳师范学院 课程与教学改革研究所,河南 信阳 464000;
2.陕西师范大学 教育学部,陕西 西安 710062;
3.信阳市人民政府机关幼儿园,河南 信阳 464000)

创客是基于兴趣与爱好,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群,其行为及其结果对于科技创新和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价值。2015年1月4日,李克强总理到深圳柴火创客空间进行考察[1]。2015年3月5日,中央政府第一次把创客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2015年5月4日,李克强总理在五四青年节给清华大学学生创客回信中提出,政府将会出台更多的积极政策,为“众创空间”清障搭台,为创客们施展才华、实现人生价值提供更加广阔的舞台[3]。至此在国内掀起“创客”高潮。随着创客教育思想进入校园,如何促进中小学生创新创造能力发展在基础教育研究领域引发关注。

创客教育是一种融合信息技术,秉承“开放创新、探究体验”教育理念,以“创造中学”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培养各类创新型人才为目的的新型教育模式,做中学是创客教育背后的核心理念[4]。创客国际主流媒体《经济学人》对“创客”们制造的作品评价极高:创造运动不仅能够改变传授知识的方式,而且能推动科技创新。这甚至可能预示着一场全新的工业革命的来临[5]。

创客能力,即通过实践把创意变成物化形态的物品的能力。把创客教育思想引入学校教育,其主要目的是发展学生的创新创造意识和能力。但是由于国内创客教育刚刚起步,创客教师队伍严重不足,因此,培养师范生的创客能力就成为储备创客教师的必然途径。从国际创客教育的经验来看,创客能力的发展主要有两条途径:一种是在社会上主要通过创意空间、产业园等形式鼓励创客们的创造性活动,并进行风险投资孵化有价值的创意;
一种是在校园中主要通过STEM教育进行跨学科整合教育,增强学科联系,为创新提供理论支持,同时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实践。本文主要讨论师范院校内对师范生开展的创客能力培养的教育。作为学校内进行的创客教育又可分为创客教师的教育以及学生创造能力的教育。由此形成了不同的研究主题,如教师创客能力发展[6-8]、跨学科整合的创客教学[9]、创客教育的生态系统[10-12]、创客教育理论建构[13-14]、创客空间建设[15-16]等研究主题。这些研究为师范生创客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但是关于创客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研究不足,尤其是师范生创客能力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严重匮乏。同时,现有文献主要讨论了创客教育理念下师范专业具体学科课程改革的问题[17]、师范生创客能力培养的模式[18]、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策略[19]、课程设计与资源开发[20]等。这些研究对于宏观认识创客教育以及探索创客能力要素与结构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但是关于师范院校师范生创客能力培养落实情况,以及师范生创客能力培养面临的问题及困难却鲜有涉及,导致我们对于师范生创客能力培养认知有限。

综合来看,关于师范生创客能力培养的研究比较缺乏,尤其是师范生创客教育的开展情况及其面临的问题还不清晰。为此,本文拟针对该问题进行文献梳理和分析,以比较全面地呈现师范院校师范生创客能力培养的现状、困难,并在此基础提出对策建议。

从现实情况来看,当前师范院校在师范生创客能力培养方面的着力点主要是创客空间和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一)校园创客空间建设与运行

创客空间是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场所,对于宣传和推广创新意识、普及创新思想具有重要作用。在创客空间初始建设阶段,创客空间的确调动了师范生的热情,培养了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但随着热度的衰减,创客空间教育效果持续性不足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

首先,学生对于创客空间满意度。学生对于创客空间的满意度能比较好地反映创客空间建设与运行的成效。王宁、沈青青关于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用户的样本调查发现,用户对于图书馆创客空间投入和产出的满意度普遍比较低(平均值不足2分,没有达到中间值3)。其中,在投入方面,用户对空间的建设投入、馆员与用户互动、空间管理投入不太满意;
而就产出而言,用户对空间创新与创造能力发展的满意度以及创新与创造能力发展投入-产出的效率整体不太满意[21]。曹芬芳等关于我国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现状调查也有类似发现。该调查显示国内创客空间的使用率较低,平均使用效率仅为10.5%,尤其是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提供的物理空间设施与实际需求不一致[22]。这说明当前创客空间的建设与运行还存在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如日常管理、设备采购、使用规范、指导教师作用发挥等,在今后的建设中还需不断改进。

其次,创客空间的管理和服务水平。王宁、沈青青指出,国内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运营管理模式过于传统,专业性和服务性不足。例如,部分图书馆创客空间在学校寒暑假期间不开放,空间除提供基础性服务之外,基本上没有开展提高性服务项目。同时,创客空间中馆员及校内创业导师的个性化指导不足;
空间与外部合作能动性较差;
创客间交流互动、创业氛围营造等略显不足。此外,王晓明通过“目的性抽样”和“滚雪球法”对18名大学生进行半结构访谈,并结合自身2年的参与式观察,指出当前高校创客空间在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存在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学校的重视度不够、教师创新性不足等问题[23]。这间接说明高校对于创客空间的认识不够,运营管理水平有限,师资配套不足。王宁、沈青青就指出,馆员对高科技设备设施的使用可为创客提供更多的专业辅导或指导,同时注重与创客的交流互动、互帮互助,才能成为助力创客发展的加速器和决定性影响指标[21]。因此,指导教师的作用是创客空间建设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间接影响管理职能的发挥和服务功能的拓展。

再次,学生创客能力发展情况。高校创客空间能够影响师范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能力、创新实践能力的发展[23]58-64。在创客空间建设方面,高校投入了大量的资源,为师范生开辟了创新创业的场所。但需要指出的是,一些高校的创新活动主要以创业活动为主,创新严重不足,尤其是创意探究实践活动缺乏。创业活动是以经济目的为中心,而创客活动以产品设计为中心,二者之间差异较大。当前师范生在创客空间所实施的创客活动,主要以网络代购、快递收发以及其他一些社会服务工作为主,并没有提高学生的创意实践能力。因此,总体而言,在创客空间师范生的创客能力并未获得实质性提高。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实施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是教育主管部门面向本科生设立的项目,目的是通过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促进人才培养观念的转变,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和能力,为创建创新型国家储备人才[24]。因此,大学生创业创新项目的申报,被看作是大学生创新知识与理论储备的重要途径,为创客能力培养奠定了基础,也被看作是促进创客能力发展的方法,并在师范院校进行了广泛推广。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对于大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创新创业项目的申报活动中,大学生需要对创新创业项目进行必要的探究和论证,这有助于他们理解项目的作用以及项目潜在的创新意义和创新价值。但是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的推广没有得以有效落实,绝大多数项目仅仅停留在规划设计及实施方案论证层面,没有转化为有效的研究成果。

首先,创新创业项目对大学生创客能力提升的实际作用有限。研究发现项目缺乏实施过程中的配套管理,执行效率偏低[25]。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实施有效性的调查研究来看,该项目在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在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方面还存在不足。具体表现为:一方面学生不了解、不重视项目相关流程和要求,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不够,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内高质量完成项目;
另一方面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水平和团队合作经验提升有限,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不足[26]。从申报项目的实际效果来看,大多数研究主题都是从理论上进行了项目书的论证,但是并没有提供一个比较有价值的、可靠的实践方案,或者是形成比较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成果,尤其是高质量、高水平的项目及作品数量凤毛麟角。这说明项目对大学生创客能力发展的形式效应大于实际效果。

其次,项目完成质量与可持续性。从王雁等的调查数据来看,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完成率比较高,但是完成质量比较低[24]。该类项目的申报存在两个突出问题。一是限制性申报与项目质量的问题。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虽然对学生在校就读的年级没有要求,但是由于各高校为了提高命中率,鼓励中高年级学生申报,导致一年级学生参与不足,四年级学生由于临近毕业不能保证及时参与项目答辩等也基本被排除在外,实际参与人主要是在校二、三年级大学生,这不利于一年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四年级学生研究的持续性。有研究发现项目质量评价综合均值按年级排序结果为:大三年级>大二年级>大四年级>大一年级[24],也间接说明了项目在执行过程被人为设置门槛。二是持续性和挖掘深度不够。该问题主要表现为对获批项目的持续关注不够。管理部门要求已获批项目在1—2年结项,因此学生急于完成项目并顺利结项,导致项目研究的深度不够,项目价值没有被充分挖掘出来,学生自身也没有得到应有的高水平锻炼。同时,在研究时间上的要求也不利于学生持续跟进和优化项目。调查显示学生难以在1—2年内完成高质量的成果,而且项目结束后没有进行持续跟进,并进行成果转化[24]。这说明项目的申报存在重申报、轻结项的问题,对项目的持续挖掘不足,导致项目完成质量不高。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王雁等调查研究的对象是大学生,大学生又是项目的实际申报人,让他们评价自己的研究质量也不客观,如果通过第三方,如教师团队进行评价,项目的质量可能被评估得更低。

总体来看,这两个措施基本得以落实,也取得一些成果,但是整体落实效果不理想。

综合师范院校师范生创客能力培养的主要路径来看,师范生创客能力培养面临着一个根本性问题,表现为三个主要困难。

(一)师范生创客能力培养低效的根本问题

当前师范生创客能力培养失效的根本问题是未能构建有效的校园创客教育生态。

首先,当前师范院校创客教育生态要素的完整性不够。在学校教育系统中,一般把教师、学生和教材看作是必不可少的要素。从创客教育生态系统的构成来说,创客教育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还不完整,效能发挥还停留在思想层面,对实践层面的影响比较有限。在师范生创客课程体系的建设中,还没有针对师范生创客教育的课程与教材,同时缺乏创客教师。从教学内容来看,创客教育的课程体系建设极度不完善。创客教育在师范院校是一种边缘性的教育,一方面没有有组织的教师群体,另一方面创客教育理念在学科中的采纳率也非常低。课程与教材、创客教师理念与能力等要素的缺乏导致师范生创客教育缺乏有效运作的条件,直接会影响师范生创客能力培养的即时效果以及师范生创客能力培养的持久性和稳定性。这是当前面临的一个极其突出的问题,具有复杂性,短期内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

其次,高校系统内部的共识度不高。总的来看,整个教育系统对师范生创客能力培养在认识上重视在实践上忽视。虽然高校认识到创客能力是大学生必须具备的一项能力,但这种认识仅仅停留在思想上,而没有体现在实际行动上,导致师范生创客教育活动流于形式,教育效果非常有限。同时,在师范生的教育体系中,创客教育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实体单元,仅仅是作为一种教育理念而存在。一方面虽然有研究者呼吁对师范生进行创客能力培养,但是没有课程与教材、教师队伍,没有足够的教学资源支撑创客活动的开展;
另一方面有志于从事创客教育的教师人数太少且没有形成合力,也没有表现出比较突出的创客实践方面的代表性作品(虽然有个别院系学生参与了大学生创业实践大赛,获得了比较好的名次,但数量非常少,不具有代表性)。因此,师范院校创客教育的共识程度会影响师范生创客教育的水平、层次以及创客教育的实际效果。

再次,师范教育教学改革重心过度聚焦,压制了创客教育的发展。当前师范院校正在进行教学改革,探索师范教育新方法,这在提升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主动性方面具有积极意义,但是过度聚焦于师范生教学能力,主要是教学设计能力、课堂讲授能力、课后辅导能力、信息技术教育应用能力等的培养,忽视了对师范生创新能力等。师范生虽然能知、会讲,但科学实践能力严重不足,而科学实践能力恰恰是创客能力的核心。总之,师范生教学改革的目标过度狭隘,创客能力在师范院校虽然有重视,但是并没有落实到师范生教学实践中,尤其是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学科教学中,很少涉及创客实践操作,也没有把专业知识与创新实践有效结合起来,导致师范生创新意识不强,尤其是创客经验严重不足。另外,师范生创客能力没有被写入师范生培养大纲,导致这一能力被忽视,在教学改革实践中也不被重视。

(二)师范生创客能力培养面临的三个主要困难

师范生创客能力培养的困难有多个方面,主要体现为教师知识与能力的准备不足、师范生创客教育的内容选择与形式设计等统筹工作没有做好以及创客教育发展的持续性不够三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如何提升创客教师队伍整体素养?创客的本质是创意实践,而创意实践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对创客本质的认识就决定了教师对创客教育的理解及持有的创客教育态度。研究显示,在创客知识方面,大多数教师对于创客知之甚少,且理解只停留在表面,尤其缺乏创意实践经验。在创客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不能把知识和技能有效结合起来,提升师范生创客教育实践活动质量。在实践技能上,多数教师没有创客实践经验,虽然教师在师范生创客教育的理解上不会出现太大偏差,但是由于实践能力的不足,导致教师对实践活动浅尝辄止,不能有效发展创客实践技能。在教学态度方面,多数教师本身缺乏创新精神,在师范生创客教育的过程中,他们重视知识的传授过程,但忽视师范生创客技能和创新思维的训练和养成。教师在以上三方面的不足限制了师范生有效认知创客教育活动本质、创新精神的价值和创新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因此,如何提升师范院校创客教师队伍整体素养是当前师范生创客能力培养的核心问题,也是面临的最大困难。

其次,如何有效选择和组织教育内容、设计培养计划?创客教育作为一种强调创新实践的教育活动,与传统讲授式的教学有本质区别。创客教育不仅仅是知识教育,也是一种实践活动的教育,更强调通过实践阐释知识、发展技能。所以,在创客教育内容的选择、活动的形式以及实施的规划上要突出实践性。然而由于创客的对象物本身涉及多种学科知识,因此如何在培养创客实践能力的过程中,建立一条清晰的有学科特点的教育线索,统领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和培养计划,以引导创客知识与能力发展的方向和维度是不同学科和专业面临的另一个难题。当前,我国师范生培养主要采用分科教育的形式,学科之间的交流及联系非常有限,这与创客实践对于跨学科理论与技术应用的现实要求还有很大差距。虽然研究者发现整合性的学科教学更有利于增强不同学科概念之间的联系,增强知识活性,但是在师范院校开展整合性教学还存在很大难度。在现实中,关于学科之间如何整合或者协同问题的研究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教师以学科为基础共同完成课程教学;
二是在整合学科课程后一名教师或者多名教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二者有各自的特点,前者注重保持课程内容结构的稳定性,注重发挥教师在不同学科内容上的优势,有利于教师把学科内容表述清楚,帮助学生感知和理解学科内容,但不利于帮助学生多角度认识问题;
后者对学科内容进行了整合创新,形成了知识内容体系较为复杂的学习内容,但对教师知识储备和教学技能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能力往往难以达标,影响了教学的效果。二者都试图从教育内容构建的主观立场建立创客教育的内容体系,但是二者都存在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创新实践的落实。创新实践是创客的生命源泉,不能有效实施创新实践的创客教育就不能达到创客能力发展的目的,创客能力培养就不能落地生根。因此,以上两种方式未能有效解决师范生创客知识储备、创客实践技能提升和创客精神生成的问题,不利于师范生创客能力发展及在未来的教师职业生涯中有效培养儿童创新意识、发展儿童创造实践能力。因此,如何对以上两种培养方式进行优化或者整合是需要深入思考论证的。

再次,如何让创客教育发展得到持续支持?在创客教育实践中,因为学科专业类型的差别,创客实践领域是非常广泛的,各个专业需要在设备资源上进行必要的前期投入[27],以保障必要的教学活动并调动学生进行创客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但是投入与发展之间存在资源有限的矛盾。就学生个体而言,他自身具有的创客资源十分有限,这个时候就必须由学校来提供。但是如果学校在提供创客资源的过程中,不稳定、不持久、不革新,效果就难以显现,甚至会限制或者打击学生创客行为的积极性。目前,大多数高校在创客教育的实施过程中都有一种急功近利的现象,当发现创客教育有一定价值和社会影响力的时候,就大量投入,但是在投资一段时间后,发现创客教育带来的收益不高时,就减少或停止投资,导致创客教育发展的可持续性不能得到保障,尤其是一些有价值的创客项目没有被发掘出来,导致创客教育的效果无法地显现。因此,如何促进师范院校对于创客教育持续有效支持也是当前的一大难题。

总的来说,创客教育各要素需要协调发展,系统功效才能充分发挥。有研究指出创客教育需要关注人才、技术、文化、制度、实践等要素在创客教育中的潜在作用。其中,培养创新人才是创客教育的目的与追求,技术、文化、制度是创客教育发展的客观支撑环境,实践则是创客教育落地生根的基础平台;
技术、文化、制度作用于创客教育的实践形成合力,最终实现创新人才的培养[28]。因此,构建功能完善的创客发展环境是师范院校培育师范生创客能力不能忽视的根本问题。

针对当前师范生创客能力薄弱的实际情况以及相关教育活动开展效果不佳的现实状况,从师范院校校园创客生态建设视角出发,本研究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加强创客教育理念宣传

加强创客教育理念宣传推广,使创新意识深入人心,是发展创客教育不容回避的问题。根据创新传播扩散理论[29],大学生创客理念的形成是一个社会构建的过程,创客教育的意义是逐渐显现的。从目前创客教育在中小学火热,而创客教师极度匮乏的现实情况来看,说明创客教育在师范院校发展效果不佳,师范院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师范教育存在观念及教学形式陈旧、固化等问题。因此,要通过不断持续推广创客教育理念,通过改革师范教育,唤醒师范生的创新意识,让师范生意识到未来的职业内容不仅仅是教学,还要具备创新实践技能和创新精神,师范生要成为儿童创造力发展的设计者和引路人;
要鼓励师范生在掌握学科知识、教学法的同时,开展创客实践探索,锤炼创客教育技能。

(二)加强创客教育课程建设

课程是知识与技能的载体,开展师范生创客能力培养需要以课程为依托,加强课程建设,增强学科资源深度整合。当前师范院校,专业划分细致,对于知识教学有一定的益处,但是专业设置过细,造成学科科目烦琐,教学内容重复、偏窄的问题突出,导致大多数学生疲于应付各种科目的过关考试,无暇反思不同学科之间的关系,更没有时间和精力进行社会实践与创新探索。要改变这一现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课程改革和建设。一是在学院内部,调整学科教学内容的分配方式,优选专业基础课程,增加基础课程课时、加大基础课程教学力度,把教师资源整合到专业基础课上,细化专业学习,优化和丰富选修课,为跨学科协同开展师范生创客能力培养提供基本条件。二是在学院之间,加强学科联系,分享教学成果,实现在课程层面的组合教学,实现不同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为创客教育内容的扩展打开空间。三是在完成以上改革的基础上,根据各学科特点选择创新实践课程内容,优选有代表性的基础问题和前沿问题配套实践项目。在这方面华东理工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信息技术实验教学中心进行了有益探索,中心开发了20多个创新训练项目[30],构建了丰富的创新实践课程内容体系,引导学生进行创客实践,增强了学生的创客技能,为师范生创客课程建设提供了样板。

(三)优化创客教育师资队伍

优质的师资队伍是创客教育发展的核心要素。具体而言,优化师范生创客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一是成立组织。以往创客教师队伍松散、不稳定、素质提升缓慢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有效的组织与管理。通过建立组织,能有效管理和吸纳优秀教师加入创客教师团队,起到提供平台、稳定人心、发展专业的积极作用。二是做好选拔。选拔理论水平高、动手实践能力强的教师作为师资队伍的主力,树立榜样。三是做好培养。吸收新入职的有强烈意愿和一定基础的教师作为补充,扩充师资队伍规模,增强队伍稳定性。四是进行有效的激励。给予创客教师应有的专业地位和必要的物质和精神奖励是深化创客教师身份认同的必要措施,也是维持教师队伍稳定的必要条件。

(四)加强创客技能与创意实践

创意实践是创客的本质。提升创客能力,首先要加强实验教学,提高自主实验项目的比重,注重操作技能的提升以及实践反馈理论的效果。其次,加强创意实践。创意实践是人们把自己在工作和学习过程中形成的能解决和改进某些产品或实践结果的想法付诸行动的创造性革新活动。在师范生创客能力培养中引入创意实践活动的目的:一是为师范生创新能力培育提供有效载体,通过一系列创意实践活动调动师范生参与创新实践的积极性,培育创新实践意识,增加创客知识,增强创客实践技能,提升创客素养,为将来实施创客教育储备知识与技能。二是创意实践活动来自现实工作和生活,是真实存在的,与个人的工作和学习紧密相关,能有效增强相关学科理论知识学习的效果和效力。三是通过创意实践活动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教育改革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教学实践工作,需要师范生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并在此过程中发展职业兴趣,增强学科认知,提升学科技能与价值等。因此,跳出学科之间的壁垒,通过创意实践统领师范生创客教育能力培养是一条有效途径,而且从现实情况来看具有可行性。

(五)改革创客空间运作机制

在创客空间建设上,进一步丰富和优化创客教育实践平台的项目种类,提高管理水平与服务意识,提升平台使用效率。总体来说,平台需要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吸引师范生参与创新实践教育。具体而言,一是优选成功案例总结经验,探索培养师范生创客能力的一般经验和模式,并进行推广。二是提升创客空间管理水平和服务意识。一方面加强现有管理队伍素质建设;
另一方面吸纳学有余力的师范生参与创客空间管理,在缓解师资匮乏问题的同时发挥师范生创客空间主人翁意识。三是选择性支持。通过定期举办创新设计大赛,调动参与热情和参与度,选择有发展前景和潜力的项目予以支持,督导项目进度并提供必要支持,成就学生,增强师范生对于创客空间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四是加强监督和评估,优化空间运作。总的来说,要优化创客教育投入,增强创客教育空间运营效益,以评促改,优化创客空间运作机制。

(六)优化创客项目申报机制

在创新创业项目申报上,一是严格把控申报质量。要改变审批思路,在申报前要求师范生先进行项目预实验,再通过集体项目选拔后,进行申报。二是保护项目的连续性和建立项目的终结机制。一方面重视项目评估和中期检查,采用阶段性评价原则,优化和督促项目实施,不急于结项,不限制项目团队的时间,但可以通过人员调整来维系项目的进行,把项目做扎实;
另一方面通过中期检查和项目进展综合判断项目的可行性,必要时可根据实际情况终止项目。三是注重项目的成果转化。通过成果转化增强师范生对创客教育社会价值的理解,体验项目转化的条件和限制性因素。

总体而言,当前我国师范生创客能力培养在师范院校还主要停留在研究阶段,具体教育实践还没有得以有效开展。在创客空间建设、创新创业项目运行以及创客教育生态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严重不足,面临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在未来的师范生创客教育中还需要继续加强创客教育理念宣传推广,加强课程建设,优化师资队伍,加强创意实践,改革创客空间运作机制及项目申报机制。

猜你喜欢师范院校师范生创客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课程教育研究(2021年14期)2021-04-13略论师范生儿童文学核心素养时代人物(2019年29期)2019-11-25师范院校毕业生就业观念对就业选取的影响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学报(2016年5期)2016-08-22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3期)2016-07-10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信息记录材料(2016年4期)2016-03-11新课标背景下师范院校文学理论教学反思文学教育(2016年27期)2016-02-28浅析师范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构建文学教育(2016年18期)2016-02-28让路人都可以坐下来当创客金色年华(2016年2期)2016-02-28创客IT时代周刊(2015年9期)2015-11-11创客IT时代周刊(2015年7期)2015-11-11推荐访问:师范生 路径 对策
上一篇:融合注意力机制与全局特征网络的行人重识别算法研究
下一篇:中国式城乡融合政策演化、理论框架及其突破进路研究*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