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传播视域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机遇、挑战与对策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3-04-15 点击:

王军

(武汉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

所谓“短视频”,顾名思义,即播放时间较短的视频。它是互联网发展的新阶段、新媒体发展的新形态。短视频一般短则几十秒、长则数分钟,依托新媒体平台传播,内容涵盖新闻资讯、消遣娱乐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 5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为10.5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4.4%),其中短视频用户规模达9.62亿,较2021年12月增长2 805万,占网民整体的91.5%。总体来看,短视频在互联网应用中增长最为明显[1]。可以预见的是,短视频的用户规模和用户比例还会继续增加,直至与网民规模趋向一致。

当前短视频传播所具有的巨大影响力及其正反效应,已经在国内外诸多热点事件、重大事件中得到反复验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一张图、一段视频经由全媒体几个小时就能形成爆发式传播,对舆论场造成很大影响。这种影响力,用好了造福国家和人民,用不好就可能带来难以预见的危害。”[2]在短视频应用日益广泛、深入的背景下,推动事业发展、凝聚社会共识需要强化短视频思维,即善于将短视频这一巨大变量转为巨大增量。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而言,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搞好社会宣传教育”[3],而短视频传播是其重要抓手之一。

当前,单独针对“短视频”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研究成果十分丰富且较为深入。目前已有相关成果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短视频传播主流意识形态(主流价值观)研究,二是互联网(新媒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

其一,关于短视频传播主流意识形态(主流价值观)的研究。有学者认为,短视频价值观的多元化会影响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教化功能,短视频信息传播的碎片化会干扰主流媒体的话语导向功能,短视频创作主体的“去中心化”会削弱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掌控能力[4]。有学者提出抖音短视频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合共生问题,认为存在抖音短视频的泛娱乐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性的矛盾、抖音短视频的碎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统性的矛盾、抖音短视频的去中心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导性的矛盾,其融合共生的实现路径在于坚持“有意义+有意思”的内容导向、完善“PGC+UGC”的创作模式、优化“算法推荐+人工把关”的推送方式[5]。有学者分析了短视频新闻传播主流价值观的策略,认为要围绕重大题材、抒发时代新声,要关注民生热点、贴近百姓生活,要拓展话题种类、扩大受众范围[6]。还有学者分析了中央媒体抖音爆款短视频的传播策略:题材上爱国主义和传递社会正能量题材最受欢迎,情感上激励式和感动式的短视频容易打动人心,形式上缔造“抖音化”的短视频形态更吸引受众[7]。有学者通过实证研究发现,观看与国家有关内容的短视频可以显著提升个体的国家认同,观看历史文化类题材的短视频能够更好地促进个体的国家认同[8]。

其二,关于互联网(新媒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研究。有研究认为,铸牢网络空间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利于强化网民的民族归属感,培育网民的政治认同感,占领和巩固意识形态斗争的网络阵地[9]。有学者指出,短视频为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提供新平台、充实培育内容、丰富培育方式、提升培育实践效果,但是也存在短视频质量良莠不齐、知识碎片化、内容娱乐化的挑战[10]。有学者认为,网络信息碎片化传播不利于受众全面认识中华民族共同体,网络信息监管不力影响“中华民族一家亲”的舆论氛围,敌对势力炒作议题干扰“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话语传播力和影响力,民粹主义情绪喷发是构成涉及民族因素意识形态的风险点[11]。此外,新媒体语境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传播面临传播手段单一,网络媒体“去中心化”,以及多重噪音干扰等挑战[12]。有学者通过深度访谈发现,社交媒体接触从整体上对西北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13]。有学者建议,铸牢网络空间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应基于互动仪式链理论,发挥情感能量的重要作用[14];
丰富网络传播方式,细织“技术之网”;
拓宽多重传播渠道,广织“媒介之网”;
完善文化信息交融共享,深织“共识之网”;
健全网络法律法规,密织“法治之网”[15]。

总体来看,现有研究初步回答了短视频传播视域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价值、问题挑战、对策建议等基本问题,但还有进一步细化和深化的空间。将短视频传播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方法和载体,还有待更多实践探索和理论探讨。

短视频应用作为互联网技术发展的新阶段,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当越来越多的人对“刷短视频”感到乐此不疲甚至沉醉其中时,意味着我们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和统战工作也要及时将目光聚向短视频,并将短视频作为凝聚人心、凝聚共识、凝聚智慧、凝聚力量的创新载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我们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和统战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也要重视和善于利用短视频传播带来的重大机遇。

(一)短视频应用普及化,提升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辐射力

所谓应用普及化,是指短视频软件几乎存在于每一部智能手机并被每一位用户所使用。媒介是沟通联系群众、教育引导群众、团结凝聚群众的天然纽带,因而媒介嵌入群众的广度、深度与媒介对群众的影响力成正比。毛泽东曾强调:“我们的政策,不光要使领导者知道,干部知道,还要使广大的群众知道。有关政策的问题,一般地都应当在党的报纸上或者刊物上进行宣传。……报纸的作用和力量,就在它能使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工作任务和工作方法,最迅速最广泛地同群众见面。”[16]在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的局限性日益凸显且受众大幅萎缩的情况下,短视频应用的普及化,无疑填补了原本属于传统媒体的受众空间和职责功能。相较于传统媒体,短视频应用在操作上更加简单便捷,在内容上更加海量多元,在传播上更加实时迅速。短视频应用对受众辐射力的提升,不仅体现在空间、人群上,还体现在使用时间和使用频率上。依托短视频应用的普及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传播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全天候在场和全区域覆盖,尤其是可以通过媒介议题设置提升传播热度和群众感知度。

(二)短视频内容视听化,提升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感染力

所谓内容视听化,是指短视频平台的信息主要诉诸人的视觉和听觉,给人以视觉、听觉上的刺激、感染。“人类文化使用最重要的渠道是视觉和听觉,而视觉比听觉重要得多,人类收到的符号信息 80%来自视觉。”[17]传统媒体之所以面临被新媒体特别是短视频取代之势,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报纸、电视、广播等内容形式只是单纯地作用于人的某一感觉器官。人长时间使用某一感觉器官就容易感到精神疲惫,进而注意力涣散,降低信息接收的效率。视觉、听觉的综合使用既提升了人接收信息的效率,也增强了信息传播的感染力。利用短视频传播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可以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严肃的内容活泼化、理性的内容情感化。一些短视频就因温暖动人的音乐、歌词、画面而受到网友们的喜爱和模仿,这是传统媒体时代的宣传教育无法比拟的。例如,2019年主旋律电影《我和我的祖国》在国庆节期间上映,借助电影的口碑热度和节日的喜庆氛围,各种不同版本的同名歌曲《我和我的祖国》在短视频平台广泛传播,一时间几乎人人都会哼唱两句,可谓达到了“入耳入脑入心”的地步。

(三)短视频创作平民化,提升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亲和力

所谓创作平民化,是指人人都可以借助智能手机的拍摄功能和短视频应用的“低门槛”操作而成为内容生产者。与短视频平台中的机构和专业用户相比,普通用户创作的内容在拍摄、剪辑等技术层面并不占优势,但是胜在以普通人的视角、情感去记录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相对而言更接地气、更加真实,对受众而言更容易产生代入感和精神共鸣。例如,2022年初火爆网络的“新疆大叔亮党徽”的短视频就是由游客上传的。考察那些热门短视频可以发现,最能吸引人、打动人的还是那些温暖、细腻、真实的内容。有研究指出,温情、感动是热门短视频唤起的最主要情感[18]。这些具有正能量的、体现中华民族价值内核的事件每时每刻都在全国各地发生着,也在不断地被人们用短视频记录着、传播着。由此,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再是官方的意识形态宣传,不再是冰冷生硬的说教,而是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可知可感的一部分。更常见的是,人们通过短视频了解祖国各地的风景、美食、文化,促进了我国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了更多的认知基础和情感积淀,助力“实现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3]。

(四)短视频互动仪式化,提升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引领力

所谓互动仪式化,是指用户在短视频平台围绕某一主题的交流互动形成了具有仪式特性的群体活动景观。美国社会学家柯林斯认为,高度的相互关注和共享的情感才是仪式的核心要素。他基于当代微观社会学的经验证据特别是口头会话研究和情感社会学研究,提出了互动仪式模型及其四个要素:一是两个及以上的人聚集在同一场所;
二是对局外人设定了界限;
三是人们将注意力集中在共同的对象或活动上;
四是人们分享共同的情绪或情感体验[19]。根据柯林斯的互动仪式链理论可以发现,短视频平台为用户的聚集和在场提供了网络空间,不同的短视频会因为主题内容不同而吸引不同的用户(区分了局内人和局外人),用户聚集在同一短视频下自然形成共同关注并产生共同的情绪情感,由此构建起短视频平台的互动仪式链[20]。很多短视频之所以成为爆款,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唤醒了人们内心的温情、感动等积极情感体验,而用户的交流互动又会强化和共享这种情感体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华儿女对中华民族大家庭深沉情感的理性升华,本身内含着积极的情感体验,因而短视频传播建构的用户互动仪式有利于提升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引领力。

尽管绝大多数人“刷短视频”主要是出于放松娱乐的目的,但是诸多包含真善美、富有正能量的短视频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传播,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产生了积极作用。下文对近年来在短视频平台上具有较大影响力的若干人物或者事例予以介绍和分析。

(一)新疆“党徽大叔”帮助游客脱困感动无数网友

2021年12月31日,网友“喝两杯米酒吗”在“哔哩哔哩”网站(简称“B站”)上传名为“祖国万岁”的视频,讲述了自己此生难忘的经历。该网友七月份和朋友去新疆旅游,行至阿克陶县木吉乡时汽车陷入泥地,两名当地牧民骑摩托车赶到帮他们成功推出。当他们要给钱表达感谢时,牧民却说“不要钱”,并骄傲地展示出自己胸前的党员徽章,这让几名年轻人十分感动。这则短视频很快在2022年1月2日进入抖音、微博热搜榜,此后被央视视频、人民网、新华社、共青团中央等官方媒体账号转发。1月9日被《新闻联播》报道后,该则视频浏览量、点赞量持续升高,网友们争相点赞评论,形成全网“刷屏”态势。

各大媒体对新疆“党徽大叔”事件的报道与宣传,生动展示、深入阐释了基层普通党员的精神力量,产生了积极而广泛的影响。一是充分彰显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朴实的牧民大叔对素不相识的人伸出援手,事后亮出党徽的举动让网友真切感受到了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所在,使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形象深入人心。二是潜在助力了地区文旅经济发展。“党徽大叔”成为2022年新年伊始的第一位“网红”,如今已成为新疆的一张名片。曾经去过新疆的网友们也适时地分享着对新疆的山水、美食、人民的美好印象,许多人纷纷表示“因为大叔,想去新疆看看了”“有机会要去看看这祖国的大好河山”。三是促进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大叔在接受采访时真诚地说:“我们中华民族大家庭,56个民族是一家人,哪有亲人之间要钱的?所以我没有收他们的钱,我就把外面的外套脱掉,给他们展示了我的党徽。我就是因为把他们当作一家人,所以用尽全力帮助他们。”朴实无华的话语震撼人心,展现了新疆人民的团结友爱,引起了天南地北、不同民族网友的真切共鸣。

(二)藏族“甜野男孩”丁真火爆网络助力地方旅游

2020年11月11日,一位用户名叫“微笑收藏家·波哥”的摄影师博主上传了丁真的一则微笑视频——镜头里的丁真身穿藏族服饰,有着一张帅气的脸庞、清澈的双眸以及原生态的气质。视频一经发布,无数网友被这位来自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县的康巴小伙吸引,称赞他质朴纯真并形容其为“甜野男孩”。丁真出现后迅速在全网引起广泛关注,巨大的关注度及流量让当地企业——理塘文旅嗅到了发展风口,仅在丁真走红一周后该企业就将其聘为理塘县的旅游宣传大使,并拍摄了宣传纪录片《丁真的世界》,放映后三天播放量突破7亿次,产生了良好的反响。

首先是提高了理塘的知名度,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有数据显示,丁真走红后“携程”网上理塘的搜索量上涨了620%,“去哪儿”上甘孜地区酒店预订量也较去年增长了85%。2021年理塘实现了旅游总收入17.6亿元,对比上年同期增长了6.4%;
接待游客160.2万人次,增幅为6.3%。其次是更好地宣传了西部地区形象,展示了民族地区的美丽文化。理塘县2020年2月份才摘掉贫困县的帽子,脱贫之后仍需继续巩固脱贫成果,而当地文旅局将丁真流量变现,使理塘深受社会各界关注,推动了乡村振兴发展。同时,理塘的雪山草地、山川湖泊,藏族地区的民风民俗、风土人情等美丽资源,也将改善社会对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印象,促进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挖掘与盘活。最后是有力回击了西方敌对势力的抹黑、造谣,展示了我国的民族平等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2020年针对美国所谓“西藏事务特别协调员”、助理国务卿德斯特罗的污蔑,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例行记者会上提到:一名来自于四川理塘的藏族小伙丁真最近在走红于网络后已成为甘孜旅游形象大使,他通过直播或者视频教大家学习藏语及藏族文化,深受网友们喜爱。华春莹以此为例有力回击了企图破坏我国民族团结和制造宗教矛盾的敌对势力。

(三)壮族女孩黄思婧展示中华民族的多元灿烂文化

黄思婧(网名“阿婧 zi”)是广西南宁土生土长的壮族女孩,大学期间接触到数码相机后对摄影产生了极大兴趣。加上其所学专业为旅游管理,于是便有了用镜头记录并宣传家乡美景的想法。2021年,黄思婧第一次将摄影的对象对准了自己的家乡广西,记录下和奶奶一同劳作的过程,引起了网友的关注。随着拍摄视频的增多,她将自己的视频分为两个板块:少数民族系列和农村系列,并给自己的ID冠以“乡村守护人”的名号。她凭借高超的化妆和拍摄技术、接地气的场景、独到的拍摄角度和对农村点滴小事的记录,得到了广大网友的喜爱,在短时间内就成为拥有百万粉丝的抖音博主。

黄思婧拍摄短视频不仅给她个人带来了收益,也给视频中涉及的少数民族地区带来经济和文化效益。一是带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和消费。黄思婧到过柳州三江侗族自治县、河池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来宾金秀瑶族自治县、新疆喀什地区等少数民族地区,并在这些地区拍摄了大量视频,引起网友的广泛关注,吸引了更多人到这些地区旅游,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地区经济发展。二是促进了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传播。以其2022年6月24日在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拍摄的视频为例,该视频的点赞量、评论量和转发量都非常高。视频中黄思婧展示了毛南族的傩面面具,并跟随当地技艺传承人一起学习了傩面雕刻和花竹帽的编织,最后穿着毛南族传统服饰和当地村民合拍,成片堪称一绝。三是促进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黄思婧用现代性手法展示民族元素的精美,让人们在观看视频、放松身心的同时加深了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了解,认识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多元灿烂。同时,她的视频也向人们展示了在党的领导下各族人民生活越变越好、共同富裕的美好景象,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人们的政治认同,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上述三个人物的事迹只是短视频传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一个缩影、一个侧面,然其产生的积极效应可以概括为思想观念和经济利益两个方面。从思想观念来看,这些人物的短视频都加深了各族人民的彼此了解,让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华民族一家亲的观念、言说更加深入人心。从经济利益方面来看,短视频的巨大流量与推广地方旅游有机融合,助力了地方经济发展,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夯实了经济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就指出:“要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民族地区要立足资源禀赋、发展条件、比较优势等实际,找准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切入点和发力点。……要支持民族地区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农牧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牧民富裕富足。”[3]在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短视频传播无疑是非常高效、经济、绿色的方式。当前一些地方政府敢于尝试、勇于创新,对短视频传播带来的流量经济十分重视,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

任何新生事物在发展中都不是完美无缺的,都不可避免地带有两面性。短视频传播在给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带来重大机遇的同时,也因短视频内容的娱乐化、短视频生产的海量化、短视频推送的算法化、短视频流量的金钱化等特征属性而带来一些风险挑战。

(一)短视频内容娱乐化影响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传播深度

短视频内容天然具有娱乐属性:一方面是因为短视频容量有限,不适合讲述过于严肃、深沉、宏大的主题
另一方面是因为当今时代人们普遍承受着现代化发展带来的巨大生活压力,人们在闲暇之余更加偏好轻松娱乐的信息。用娱乐来化解、抵抗生活压力看似合情合理,然而尼尔·波兹曼认为[21],在娱乐文化盛行的时代,毁掉我们的不是我们憎恨的东西,而恰恰是我们热爱的东西。随时随地“刷短视频”在满足人们精神娱乐生活的同时,容易使人们沉浸在短视频快节奏的感官刺激中,对于需要理性思考和长时间阅读的信息变得缺乏耐性,从而影响了个体对深度思想内容的吸收和整合。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利用短视频传播取得良好效果,就必须适应短视频的技术风格和叙事特点,在内容叙事上走轻松、明快的路线,但是长此以往就容易忽视乃至舍弃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导致短视频受众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接受和了解停留在较为浅显的层次。例如,四川藏族小伙丁真在短视频平台爆红对于宣传地方形象、带动地方旅游等产生了积极效果,但是在喧嚣过后人们能够想起来的更多只是他帅气的样貌。

(二)短视频生产海量化影响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传播力度

短视频的“用户生产内容”模式一方面使得短视频平台拥有了源源不断的新鲜内容,另一方面也使得短视频平台的优质资源显得非常稀缺并且难以脱颖而出。用户在浏览短视频时尽管每一个短视频的时间长度只有数秒钟至几分钟,但是大量同质化、娱乐化、浅层化的信息占据了用户大部分的时间,这使得用户能够接受包含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短视频时间和频次大大减少。用户即便偶尔浏览到一些包含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短视频,但由于缺乏持续的接触和了解,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感性认识也很容易被各种娱乐化信息遮蔽和冲淡,因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也就难以进入到用户的理性认识和文化心理结构中。要从海量短视频中脱颖而出,就要在极短的视频时间内有足够的悬念、冲突、震撼等戏剧性因素,而这又回归到了“娱乐化”的风格上来,又会导致前述问题。类似于“新疆大叔亮党徽”这样具有鲜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火爆短视频可谓凤毛麟角,因为它真实、温暖且具有戏剧性,所以很难复制,更不用说批量生产。总之,短视频传播对普通用户的赋权、赋能,虽然丰富了个人的娱乐生活、扩张了个人的言论表达、增加了个人的文化权利,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挤占、抑制了包括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在内的主流文化、严肃文化的传播和接受,可能导致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疏离、紧张乃至对立。

(三)短视频推送算法化影响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传播广度

在传统媒体时代,“新闻媒介在告诉人们怎么想这一方面可能并不成功,但是在告诉人们想什么的方面则异常成功”,因为“新闻媒介可以为公众的思考与讨论设置议程”[22]。即便在互联网早期发展阶段,用户面对海量信息主要靠人工筛选有效内容,虽然信息匹配效率较低,但是媒介的议程设置依然存在且效果显著。然而,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兴起,“算法”在为网络用户精准匹配有效信息的同时,也使得媒介的议程设置功能减弱。因为算法会根据用户的网络使用习惯为用户画像,为用户精准推送感兴趣的内容,从而将用户困在“信息茧房”中,即通过推送同质化的内容为用户营造较为狭窄封闭的信息空间和信息环境。精准化、个性化的算法推送让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于仅仅浏览自己感兴趣的信息,而不符合个体兴趣的内容则会被算法过滤掉[23]。即是说,“信息茧房”让新闻媒介在“告诉人们想什么”方面也受到巨大挑战。尽管用户有时也会对同质类短视频感到审美疲劳,但更多是欲罢不能和沉迷其中。尽管用户有时也会意识到“信息茧房”的存在并试图摆脱,但是这种刹那的理性和反抗难以持久,很容易在强大的算法面前败下阵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算法比用户更懂用户。由于算法的存在,每个用户实际上都有一张由算法量身打造的过滤网,大多数包含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短视频很难穿透这张网被全体用户接收,最终抵达的只是其中一小部分。

(四)短视频流量金钱化影响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传播温度

在人人拥有麦克风并可以展示自我的短视频时代,许多人仅凭一个有趣的爆款短视频而成为拥有大量粉丝和人气的“网红”,其中又有不少网红通过直播带货而赚得盆满钵满,引得众人艳羡不已。在金钱利益的驱动下,一些短视频博主为了“涨粉”“流量”而挖空心思。在恶搞、低俗等低级手段逐渐被人厌弃之后,一些人开始走所谓的“正能量”路线,比较典型的是消费、利用人们的同情心、爱国心,极具迷惑性、欺骗性,其危害不容小视。以消费人们朴素的爱国心为例,最初某些在中国生活的外国人只要在短视频中说一句“我爱中国”“中国超级厉害”就能够轻松赢得中国人的好感并成为网红。这样的外国人多了之后,网民发现“我爱中国”成了外国人的“流量密码”和“财富密码”。还有一些中国人在美国生活却各种贬低美国,在表现得很爱中国的同时又不愿离开美国。对如此言行不一现象,网友戏称为“爱中国是生意,在美国是生活”。上述种种,无形中都将“爱国”与流量、金钱挂钩,使得爱国被污名化了,由此导致一些人尤其是港台艺人非常正常、非常正能量的爱国言行也受到部分网友的怀疑乃至讽刺,这不能不说是阻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传播的杂音和噪音。如果网民产生了“正能量背后是流量”“爱国背后是生意”的疑虑,这既增加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传播的难度,又降低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传播的温度。

短视频平台的迅猛发展及其日益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然而,当前利用短视频传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还处在“自发”的阶段,还远未进入“自觉”的状态。这既不利于充分发挥短视频传播的天然优势,也不利于克服短视频传播的发展缺陷,为此需要各方力量协同配合、共同推进。

(一)党委政府要扶持,促进优质短视频的生产制作

人人都可以参与短视频的拍摄与制作,既带来了短视频生产的繁荣,也使得短视频的整体质量不佳。虽然在短视频流量的优胜劣汰竞争中,一些用户或者机构可以脱颖而出,但是优质短视频始终是稀缺资源,难以承担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任,因而急需党委政府部门在其中发挥关键作用,推动优质短视频的供给侧改革。党委政府相关部门可以采取如下措施来扶持、促进优质短视频的生产制作。一是在本地区开展普惠性的摄影、剪辑等专业技能培训、公益讲座,主要针对那些有志于将短视频生产制作作为谋生技能或兴趣爱好的用户。二是对本地区已经崭露头角、小有名气的短视频生产者提供技术、资金的支持,以帮助他们做大做强。三是及时将本地区具有影响力的短视频博主纳入统战工作视野,引导他们创作更多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优质短视频。四是党委政府相关部门可以对本地区各方面的优质资源进行盘点,鼓励本地区乃至全国用户围绕相关主题开展短视频创作,对于取得重大影响力的优质短视频予以奖励。

(二)主流媒体要跟进,做好优质短视频的议程设置

当前主流媒体纷纷进驻短视频平台,并以其专业性、权威性等优势而积累众多粉丝。因此,主流媒体在利用短视频传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责无旁贷并且大有可为,在议程设置方面可以采取如下措施。一是积极主动挖掘、传播个人用户上传的具有正能量的短视频,并在主流媒体之间形成联动、呼应。新疆“党徽大叔”的爆红就属于这种模式。二是围绕特定时间节点、重大人物事件做好舆论传播。例如,杨洁篪在中美高层战略对话上痛斥美国“你们没有资格在中国的面前说,你们从实力的地位出发同中国谈话”,就在短视频平台和青年大学生中引发强烈反响,极大激发了中国人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三是各主流媒体可以根据自己的用户类型和自身的角色定位,有针对性地侧重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某一方面内容的持续传播。四是重视短视频叙述表达,或是利用成熟的短视频话语框架[24],或是通过宏大叙事与个人命运的交织、历史事件与现实社会的双向勾连等叙事策略[25],来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感染力。

(三)平台算法要优化,提升优质短视频的传播力度

短视频平台一边收集用户观看数据,一边通过算法精准预测和匹配用户的兴趣爱好和使用需求,从而极大节约了用户筛选短视频的时间成本,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满足了用户的使用需求。然而,过度使用算法又会使用户陷入“信息茧房”的泥淖中,许多包含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短视频就可能因为算法的兴趣迎合而无法推送给平时较少浏览此类短视频的用户。短视频平台要优化算法,助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传播可以采取如下措施。一是采取提醒机制。如果用户在短时间内浏览了大量同质性的娱乐短视频,可以提醒用户是否继续观看,并优先推荐含有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短视频。二是实行强化机制。很多用户可能只是偶然观看了含有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短视频,对于此类用户短视频平台可以适度强化推送,从而培养、丰富、提升用户的短视频偏好。三是实行无差别推送。对于富有正能量、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爆款短视频,应该打破用户的圈层、喜好,实现广泛覆盖的无差别推送。总之,短视频平台在算法中要积极融入、承担社会责任。

(四)网络治理要加强,净化优质短视频的传播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网络空间乌烟瘴气、生态恶化,不符合人民利益。谁都不愿生活在一个充斥着虚假、诈骗、攻击、谩骂、恐怖、色情、暴力的空间。”[26]近年来,我国依法治理网络空间的力度不断加强,例如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多部法律法规,开展专项行动清理违法和不良信息,少数在网络上攻击抹黑革命烈士或是造谣诽谤的人员得到了法律的惩罚,诸多举措使得网络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展望未来,仍需进一步加强网络治理,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传播创造良好环境。首先,国家相关部门要持续依法打击造谣诽谤、网络暴力等网络违法违规行为,加大对网络维权的支持力度。其次,互联网平台要通过技术手段精准识别“网络水军”,防范敌对势力的网络渗透。例如,近来各大网络平台显示评论用户的IP地址就是一个很好的举措,但是还可以持续探索和改进。最后,针对“喷子”“杠精”“键盘侠”“网络暴力”等不良网络现象,要畅通网民投诉、举报的渠道。对于多次被举报的网络账号,网络平台在核实后要及时做出相应处理。

积极运用短视频传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短视频的内容叙事中。判断某一短视频是否融入、传播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或者说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短视频传播,可以分为狭义和广义两个层次。从狭义来看,凡是有助于增强人们的政治认同、国家认同、文化认同的短视频都毫无疑问地传播、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亦即此类短视频传递了较多的政治信息、具有较为明显的政治属性。从广义来看,凡是传播真善美、传递正能量、有助于社会和谐幸福的短视频都在一定程度上传播、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较而言此类短视频的“政治传播色彩”“政治属性”较为淡化。其中,前者更多地体现为以官方媒体为主体、从政府视角出发的叙事,内容具有权威性,但是不容易接地气;
后者更多地体现为以普通民众为主体、从百姓视角出发的叙事,内容更加接地气,但是权威性不够。因此,在利用短视频传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时,要兼具狭义和广义两种层次、两种视角,二者只有优势互补才能形成最大合力。总之,利用短视频传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内容形式和价值导向来说,就是要“形成网上网下同心圆,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让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2],“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3]。

猜你喜欢共同体中华民族意识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社会科学战线(2022年3期)2022-06-15爱的共同体散文诗(青年版)(2022年5期)2022-05-31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小学生学习指导(中年级)(2021年9期)2021-09-27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北广人物(2020年51期)2021-01-10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甘肃教育(2020年17期)2020-10-28共同体的战斗疯狂英语·初中天地(2020年6期)2020-09-11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当代陕西(2019年21期)2019-12-09中华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9年4期)2019-09-10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Contemporary Social Sciences(2019年3期)2019-03-18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人大建设(2018年2期)2018-04-18推荐访问:视域 共同体 中华民族
上一篇:台湾地区2022年“九合一”选举对岛内政局与两岸关系的深层影响
下一篇:政府数据授权运营法律问题探析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