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心理育人背景下的园艺疗法团体心理辅导的应用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3-04-14 点击:

魏秋江,李凌云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苏州 215008)

经过多年的实践和理论探索,传统高校心理育人仍旧不断寻求新的机遇和突破口。由此,园艺疗法进入了高校心理育人工作者的视野。通过对多年龄层次、多领域人群实证研究显示,通过4~12 次园艺疗法团体心理辅导,可有效改善小学生焦虑和注意力不集中[1]、初中生疏离感[2]、老年人心理健康[3]等问题。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教育领域实证效用上,园艺疗法都表现出了广泛且良好的应用性。在初期,关于园艺疗法的定义,英国和美国园艺疗法协会以及相关学者说法不一。2011 年李树华教授[4]正式定义了园艺疗法,即通过植物、植物的生长环境以及与植物相关的各种活动,维持和恢复人们身体与精神机能,提高生活质量的有效方法。同时指出“园艺疗法把着眼点放在‘过程’上”,并明确提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园艺疗法学科体系的思路。虽然园艺疗法源于个体心理咨询的实践,但是国内学者在使用园艺疗法时,多在团体活动情景中。园艺疗法的团体心理辅导,能够拓展高校心理育人思路和途径,提升功效及参与者的覆盖面和广度。

1.1 学生基础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绝大多数大学生喜欢亲近植物,这使得以植物为基础的园艺疗法在高校大学生中有较高的接受度。当下社会人尽皆知,花草植物多彩的颜色和不同的味道能够舒缓心情,唤起人们不同的情绪体验。同时,花草植物代表美好和积极事物,寓意成长和健康、积极关系等。例如给医院康复的病人赠送康乃馨,用红玫瑰代表真挚的爱情。调研显示,95.5%的大学生愿意与植物近距离接触,92.3%的大学生愿意养护植物。通过与各种花草植物密切接触,86.5%大学生感受到心情放松,植物有消除不安心理与急躁情绪的效果,另外,在培养耐力与注意力、陶冶情操、改善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也有相当的认知和体验[5]。相对于园艺疗法个体咨询,园艺疗法团体心理辅导一方面拓展了活动受众量,另一方面,降低大学生个体对心理咨询或治疗的抵触情绪,提升大学生的主动参与度和对心理育人工作的配合度。

1.2 物质基础

园艺疗法,特别是使用该疗法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所需的各种活动材料,可直接网购,方便易得,成本可控,费用合理。特别是农业类学校,校园内和日常教学过程就经常使用各种园艺教学设施、设备和农田实训基地,设备便利,场地充足,专业支持有力。此外,各高校“花园式校园”建设,各式花草景观林立,各种绿化景观配套成熟,为室内室外园艺疗法的推广和实施提供了场地和物质保障。研究显示,校园绿地景观对大学生群体生理和心理指标能产生积极的影响,对大学生能起到缓解压力和消除疲劳的作用[6]。除了传统的新鲜花草植物,不少学者还使用中草药、干花干草、纸质和塑料花草等作替代物,进一步降低成本,达到相似的效果。这就进一步为高校园艺疗法团体心理辅导的开展提供了物质便利。

1.3 组织基础

高校心理育人队伍人员短缺问题由来已久,一直难有完美的解决方案。究其原因,不是高校心理育人中教职工“量”少,而是符合开展专业心理育人工作“质”的人不够。有很多学者呼吁把专职辅导员和班主任纳入高校心理育人队伍,建立高校多维心理育人体系,但对于高校心理育人实际工作改善能力有限。一方面,很多非心理学专业背景的专职辅导员或班主任日常多忙于学生管理或教学,侧重点不在心理育人工作。另一方面,即便有精力,限于专业门槛,他们也无法在短期内熟练掌握心理咨询技能,快速改善高校心理育人困境。强行为之,实际效果可能适得其反。而制定精细化、标准化园艺疗法团体心理辅导方案、操作步骤和实施方法,实施简单,流程可控,对专职辅导员和班主任进行短期培训,即可大规模推广。

就研究过程而言,国内研究并未发现园艺疗法团体心理辅导和园艺疗法个体心理咨询在实施方案、实施主体、实施过程上的明显区别,多通过高校心理老师、心理咨询师、园艺培训师和康复治疗师实施。严格来说,目前大多数园艺疗法团体心理辅导实证结果,更像是集体性进行园艺疗法的个体咨询或治疗。而实际上,一起参与园艺疗法活动,不等同于参加园艺疗法的团体心理辅导。前者只是以简单的群体活动,而对参与活动的群体成员个体之间的互动,人际距离、人际互动模式等变量,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园艺疗法的团体心理辅导效能,不是简单的园艺疗法个体心理咨询1+1 的效果。在解决孤独感、人际交往障碍、被动人格、社会适应等心理问题和困惑时,园艺疗法个体心理咨询显得先天不足。此时,恰能彰显园艺疗法团体心理辅导的优势。虽然集体活动也会考虑或影响以上变量,但其效用的发挥更多是偶然性结果,并不稳定。但是园艺疗法个体心理咨询也有着园艺疗法团体心理辅导所不具有的优势,例如更有针对性,效果验证更精准,不像团辅效果数据的采集是整体数据,容易忽略个体实际效果的差异性。特别是在某些团辅操作过程不规范时,很可能导致团辅活动出现“泛娱乐化”倾向,虽然也能改善某些心理问题,但是无法区分真正的原因是团辅方案本身,还是因为娱乐带来的短暂性积极心理的改变。因此,团体心理辅导和个体心理咨询背景下的园艺疗法的应用各有特点,解决问题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个体心理咨询更适合于个体独立性内在心理问题,如注意力不集中、思维紊乱等。团体心理辅导更适合解决人际关系方面的心理问题,如社交障碍、情绪管理等。

随着园艺疗法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内容不断丰富,实施时所需的具体材料、手段和方法有着很大的不同。丰富的种类使得园艺疗法团体心理辅导在高校心理育人中具有很强的适应性、推广性和可操作性。

3.1 根据植物分类

园艺疗法使用的治疗材料分以下几种:①生活常见的鲜活花草植物,如新鲜多肉、水仙、白菜、菠菜、盆栽、豆苗等。②具有一定医疗功能的中草药活体植物,如何首乌、百合、远志、罗布麻、薄荷等。③花草植物干制品,如白晶菊、三色瑾、飞燕草、玫瑰等风干品,以及一些中草药的风干制品。④仿真花草植物,如塑料或纸质材质制成的各种花草装饰品。然而,这些植物本身都是中介,通过不同的团辅方案策划、指导语和实施过程,强调的核心是这些植物对团辅参与者个体主观感知的影响。

3.2 根据感官分类

从不同感官出发,制定相应的园艺疗法团体心理辅导方案,比较著名的就是“五感园艺疗法”。准确说,这是方案设计思路,而非特定方案。园艺疗法可以通过刺激人的听觉(聆听树林里树叶随风摆动的声音,分享植物主题的故事或事情)、触觉(亲手种植花草、制作花艺或户外远足)、嗅觉(闻识花草蔬果味道)、视觉(参观花展和植物园,观赏美丽的花草色彩)、味觉(品尝可食用花果蔬菜)这种基本感觉,触发相关身体作用机制,改善人的感知能力,舒缓自身的压力,对于亚健康人群有很好的改善作用,对于有学业压力和情绪压力的高校学生来说,也可以改善他们对外界环境的认知感受能力,提升思维的灵活性。

3.3 根据内容分类

不同学者实施园艺疗法团体心理辅导的内容繁多,主要有:①植物工艺品创作,如插花、贴画、压花、香囊设计、植物扎染、叶子拓印、微景观制作及特殊节气礼物制作。②植物加工与利用,如制作香草喷雾,调配花草饮料,烘焙香草点心,缝制艾草娃娃、除障平安包、青草沐浴包、青草按摩槌等。③植物栽培和养护,如翻土、整地、播种、上盆、组盆、扦插、除草、施肥、浇水、移栽、采摘等,以及在二十四节气时开展相对应的活动。④植物游戏和知识,如收集叶子或果实、植物创意拼贴画、制作植物头饰和手环、趣味植物辨别竞赛、在花草上临摹绘画、征集和构思植物故事等。⑤植物观赏与理解,如制作叶之曼陀罗、花叶曼陀罗、桌上枯山水等。在园艺疗法团体心理辅导过程中,对参与者开展一系列心理治疗和心理舒缓等心理干预性活动。

随着国内实践工作推进,园艺疗法团体心理辅导在高校心理育人中的贡献更加清晰。园艺疗法团体心理辅导能够改善高校学生亚健康现状[7],培养贫困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8],缓解大学生抑郁症,提升其生命意义感[9],改善大学生强迫症、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性疾病等[10-12]。

除了能改善个体心理因素,园艺疗法团体心理辅导对于群体水平变量也有一定积极作用。结果表明,受试者在精神状态、处事能力、团队意识、人际交往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81.7%解除了自卑、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79.5%情感障碍得到有效治疗,性格变得乐观、开朗;
89.3%提高了自信心,自我管理能力显著增强;
80%以上的人际关系得到改善[13]。园艺疗法团体心理辅导能够改善人际关系,增强班级凝聚力,改善机体认知与心理健康[14]。园艺疗法团体心理辅导的积极效应在高校心理育人各个领域不断得到验证。

5.1 研究手段和统计方法存在方法论偏差

虽然园艺疗法团体心理辅导的一些效应得到实证,但数据分析方法多是简单的百分比或t 检验,只能初步判定大小关系,统计效力不足,例如具体差异是什么,差别到什么程度,该差异对于整体疗效的影响等问题无从知晓。统计分析时,不少研究未控制人口学变量、环境因素等干扰变量,研究结果存在较大偏差。加之,不同学者测量相同心理问题的量表和问卷也有一定差异,所得原始数据对比价值有限。同时,现有园艺疗法团体心理辅导的效果验证,也多以某一院校单一样本为例,无法重复验证相关结论。另外,众多学者的园艺疗法团体心理辅导方案多是4~8 次,时间跨度长,一方面容易引入其他干扰变量,另一方面,研究数据仅对比首次和末次团辅测量数据,缺少中间环节数据和动态跟踪分析。因为大学生心理品质改善,可能是团辅效应,也可能是自我心理康复能力。未来研究,应关注更严谨的实验操作范式和标准化数据采集分析。最后,很多研究所得团辅效应数据多源自单一群体大学生多次团辅,但每次团辅方案不尽相同,各方案之间的递进或连接关系不明晰,甚至是单纯的团辅活动机械式堆积。由此无法区分团辅最后效应源于某一次团辅,还是各团辅方案的综合结果,以及各团辅方案效应差异等问题。一系列方法论偏差问题亟需解决。

5.2 园艺疗法团体心理辅导统一标准缺失

不少学者通过实验的方法验证团体心理辅导效应,但多数情况下,仅罗列团辅项目名称、使用材料、实施频率和周期等,未详细说明团体详细操作过程,如团辅方案和步骤、指导语、团辅环境条件、活动材料标准、参与者人口学变量和控制变量等信息,这违背了科学研究的可证伪性,也就无法对比或复制现有园艺疗法团体心理辅导效应,因为即使项目名称相同的团辅方案,不同学者的实际操作步骤、侧重点等不尽相同。缺乏统一的标准和操作规范性指导,给园艺疗法团体心理辅导方案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由此带来的团辅参与者心理变化成因和团辅效果的稳定性无从知晓。通常园艺疗法与植物栽培密切相关,人们在栽培植物的过程中进行感觉体验与动作体验,具有身体疗法和精神疗法双重功效,但园艺疗法功效缓慢,不是即时性的,例如播下种子,需要浇水、施肥,等待种子发芽;
扦插植物,需要等待植物生根,经过一段时间才能看到效果。园艺疗法团体心理辅导效应具有一定的滞后性,需要长期跟踪。这就使得园艺疗法团体心理辅导治疗没有统一考核指标,无法确定团辅心理效应的时效性。未来学者应联合起来,协同制定适合国内高校心理育人背景下的园艺疗法团体心理辅导操作规范和考核标准,使其效果更易把控,操作更规范,教育目标更清晰。

5.3 园艺疗法团辅心理育人功能并未发挥

近些年,高校园艺疗法团体心理辅导应用研究百花齐放,但相当一部分研究仍旧处于理论讨论阶段,高校为数不多的实证研究,并未将研究结果广泛且持续性应用到实际工作,指导和建构完善的高校心理育人体系,惠及更多大学生。一方面,各高校心理育人模式各有特色,工作重点不同,工作模式固化,思维和方法仍拘泥于传统模式,制约创新,相对于旧模式的团体心理辅导,园艺疗法团体心理辅导并不是主流。不同心理老师心理育人理念之间的分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园艺疗法团体心理辅导的推广和普及。建议各高校创新园艺疗法的培训工作和宣传模式,联合新媒体传播效率高、流传速度快、推广形式新颖等特点,结合线下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印象深刻的特点,增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团队老师对该疗法的认识和了解,提升专业技能。另一方面,多数高校心理育人工作面临着师资“量不足”和“质不佳”问题,无法专门安排专职人员开展相关工作。建议发挥大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组建专门的园艺疗法心理社团,严格选拔、培训、考核等标准,打造成一支专业的园艺疗法心理辅导学生团队,依托大学生朋辈团辅,摆脱此困境,推进高校心理育人工作。

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受内外双重因素影响。及时积极引导能够提升高校心理育人实效。相较于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手段,园艺疗法团体心理辅导适用度广、受众面宽、参与度高、操作性强等优点,为高校心理育人创新发展带来新机遇。

猜你喜欢团辅花草园艺“暖心岛”职工健康系列心理团辅活动走进金顶街工会博览(2022年34期)2023-01-23关于高职院校团体心理辅导标准化的探讨山西青年(2021年3期)2021-11-27欢迎订阅2022年《北方园艺》中国果业信息(2021年9期)2021-10-11绘画艺术表达在博士生团体辅导中的应用江苏教育(2020年32期)2020-05-16爱护花草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19年4期)2019-10-06园艺系太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年2期)2019-08-08园艺小太阳画报(2019年4期)2019-06-11勿摘花草小学生优秀作文(低年级)(2018年3期)2018-08-15花草春夏Coco薇(2017年5期)2017-06-05我和园艺村的约会学生天地(2017年8期)2017-05-17推荐访问:育人 园艺 疗法
上一篇:提高扶芳藤硬枝扦插生根成活率的研究
下一篇:弹性理念下贵州喀斯特地区乡村景观规划要点分析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