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创设游戏,助力幼小有效衔接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3-04-14 点击:

■文/冯琴娟

幼小衔接是指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之间的有效衔接,是一个过渡的过程,主要目标是让儿童从幼儿园顺利地过渡到小学阶段。解决好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的衔接问题,对于促进儿童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近几年,国家越来越关注学前教育的教学情况,对于学前教育的关注力度和管理力度也在不断加大。但在此前提下,依旧有一些幼儿园不清楚幼小衔接的重要性,部分幼儿园没有深入地做好幼小衔接,也没有通过游戏有效地促进幼小衔接。基于此,笔者对利用游戏提高幼小衔接质量的方法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和研讨。

(一)提高儿童的综合素质

目前,在儿童进入小学后,一些家长会让孩子参加各种各样的补习班,以让他们获得更多的知识,提高学习成绩。我们可以理解家长这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但是成绩并不能代表最终的学习效果,通过这种方式只会增加儿童的学习负担,对儿童综合素质的提高并没有很大的帮助。其实对于儿童来说,相比于知识的积累,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更为重要。而在幼小衔接中融入合适的游戏就是提高儿童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游戏是儿童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正如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所说:“小孩子生来是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儿童可以在游戏中与同伴合作、交流,游戏可使儿童在人际交往实践中获得更多的语言表达机会,帮助儿童逐步积累交往的技能和经验,有助于培养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儿童还可以结合自身的需求和生活经验,通过合理改造游戏环境,创设新的游戏方式,提高自己的创造力。因此,教师为儿童提供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为儿童提供与同伴合作学习和游戏的机会,有助于促进儿童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提高儿童的适应能力

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儿童对新环境的适应问题。在儿童进入小学后,他们对学校的一切事物都是陌生的,因而难以适应小学生活和学校的一些规则。从幼儿园向小学过渡的过程实际上是儿童重新建构社会认知的过程,也是他们不断地积累经验的过程,更是儿童获得新的心理体验和社会知识的过程。因此,在幼小衔接阶段,教师应该在教学活动中融入生动有趣的游戏,促使儿童积极参与集体活动,让儿童在与同伴的互动中获得丰富的社会经验。同时,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融入游戏还可以提高儿童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他们在日后能够更好地处理一些突发情况,使他们能够在小学生活中处理好各种各样的关系,有助于提高他们的适应能力,帮助儿童成为自身学习和生活的主导者。

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和探索世界的重要方式,尤其是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教师充分地利用游戏能够提升儿童的综合素养,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新的环境,有助于提高儿童的适应能力。但就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在幼小衔接游戏的开展过程中,依旧存在着儿童主体性没有很好地体现出来、游戏时间规划不合理、游戏材料匮乏等问题。

(一)儿童主体性没有得到体现

在游戏的设计和开展过程中,一些教师没有很好地发挥儿童的主体性,往往是将幼小衔接游戏活动等同于一种规则类的游戏,给处于幼小衔接过程中的儿童制定过多的游戏规则,无法做到充分信任儿童和支持儿童。在这样的游戏过程中,儿童失去了自主性,失去了更多的学习机会、表现机会和锻炼机会。长此以往,儿童就会慢慢失去探索游戏活动的兴趣和乐趣,这 不利于培养儿童的探索精神和探究意识。

(二)游戏时间规划不合理

一些幼儿园的游戏活动规划不合理,给儿童预留的自主时间较少,还有一些幼儿园受实际场地面积的限制,每个班级的儿童只能在指定的时间和指定的区域内活动,真正属于儿童的游戏时间和游戏机会并不多。充足的游戏时间能够更好地提高儿童的社会认知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儿童有了充裕的活动时间,才能尽情地投入,愉快地享受,从而增强群体合作意识。但如果幼小衔接游戏活动的时间较短,儿童就没有时间去规划和享受游戏,游戏活动就会变得形式化。

(三)游戏材料匮乏

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对实际游戏材料的需求不同,幼小衔接主要涉及的是中班和大班儿童,中班儿童往往能够根据玩具本身的性能来选择游戏材料,在进行游戏活动时也能够积极主动地利用自己喜欢的游戏材料解决游戏中存在的问题。大班儿童能够根据游戏活动的需要,按照游戏活动情节的发展有意识地挑选游戏材料,他们对各类玩具都有较为浓厚的兴趣。因此,为了适应不同儿童的实际需要,教师应当为儿童提供较为丰富的游戏材料。但通过观察我们不难发现,一些教师在为儿童提供游戏材料时,没有结合每个儿童的发展差异,往往会忽略游戏材料的层次性和多样性,导致活动的实施效果不佳。在一些幼儿园中,投放给中班儿童和大班儿童的游戏材料是一样的,这使得儿童的发展空间受到了一定的限制。通过调查,笔者发现一些幼儿园没有定期添置、更新游戏材料,甚至一个学期都很少更换游戏材料,这些都不利于幼儿的发展。

(一)准确把握儿童的游戏心理和身心特点

游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儿童的心理状态和生活经验水平,教师需要仔细观察儿童在游戏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游戏行为和精神状态,从而准确地把握儿童的游戏心理。同时,教师要通过儿童不同的游戏表现,适时地调整开展游戏的方式方法,以增强幼小衔接的效果。在开展游戏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地把握儿童的身心特点,大胆地预想儿童在游戏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行为和反应,从而制定出更具有教育性和启发性的游戏策略,增强游戏的效果。

比如,在开展“饼干大战”游戏活动时,教师需要充分把握儿童的游戏心理和儿童自控力较弱的身心特点,引导他们制定出相关的摆放饼干的规则。在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引导并鼓励儿童调动自身的生活经验完成游戏中的任务。在游戏结束后,教师可以引导儿童回顾自己的游戏行为,反思自己在游戏过程中是否存在不遵守规则的情况,思考下一次再开展游戏要如何改进,引导儿童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和问题解 决能力。

(二)适时介入,给予儿童有效指导

在游戏中,教师需要善于把握时机,适时介入游戏,对儿童进行积极的引导,从中起到一个组织者、指挥者和引导者的作用,以提高游戏质量。在指导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儿童的实际表现进行细致的观察,从他们的言行举止、面部表情和情感表达中发现他们真实的心理需求,并根据他们的需求提供游戏材料,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享受游戏,让他们的记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整体综合素质都能得到发展。教师可以通过恰当的方式, 在合适的时间对儿童的游戏行为进行干预,在游戏中起到一个助推作用。

比如,在拼图游戏中,教师可以将儿童分成不同的小组,给每个小组布置不同的拼图任务。在儿童开展游戏的过程中,教师不能放松,要时刻关注儿童的行为表现,在他们拼图遇到困难时及时地介入游戏,指导他们换一个思考方式,从而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给予幼儿探索的空间

教师应当给予儿童足够的信任、支持和鼓励,相信他们有独立完成游戏任务的能力,并为他们创设一个足够开放和自由的游戏环境,让幼儿能够自主探索,从游戏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当他们在游戏中出现错误时,教师应该在读懂儿童内心的真实想法和行为语言的基础上,允许儿童用自己的方法不断试错,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们在实践的过程中受到更多的启发,进而提高儿童的学习能力,拓展他们的思维。

比如,在“小小发明家”游戏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儿童自主收集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废弃物品,如旧纸板、塑料瓶等,并让他们自主查阅资料或通过看视频的方式,学习不同物品的制作方法。如笔者班上有的幼儿喜欢小汽车,用塑料瓶和纸箱子制作了汽车模型,并通过彩纸和画笔让小汽车模型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有的幼儿比较喜欢大房子,用泡沫和纸板制作了房屋模型。在自由的游戏氛围中,儿童能够自主地探索游戏,感受到更多的快乐与幸福,其创造力也能得到有效发挥。

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与小学两个相邻教育阶段在教育上的互相连接,也是儿童在具有一定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的基础上,对下一阶段学习的演练。幼小衔接的教学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特点,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尊重儿童在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和性格方面的差异,注重因材施教,在设计幼小衔接课程中融入游戏,充分发挥游戏的作用。教师应充分尊重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通过游戏激发儿童的内在驱动力,以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幼小幼儿园儿童我爱幼儿园幼儿园(2020年14期)2020-11-10欢乐的幼儿园幼儿园(2020年22期)2020-03-29提高幼小衔接工作成效的对策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如何有效地做好幼小衔接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幼小衔接真正该做什么商周刊(2018年18期)2018-09-21从养成教育入手 促幼小平稳衔接启蒙(3-7岁)(2018年8期)2018-08-13爱“上”幼儿园动漫界·幼教365(大班)(2018年9期)2018-05-14留守儿童杂文选刊(2016年7期)2016-08-02六一儿童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16年6期)2016-05-14“六·一”——我们过年啦!小学生·新读写(2006年6期)2006-06-14推荐访问:创设 幼小 衔接
上一篇:纽约“东村”的南洋菜
下一篇:11,个部位要随时保养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