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在“双减”之下“美”在课堂之中——小学语文高年级学习活动设计的初探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3-04-09 点击:

林淑婷

(太仓市弇山小学 江苏 太仓 215400)

在新的教育背景之下,小学高年级语文活力课堂教学设计活动的开展应当着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在培养创造性思维以及实践操作能力的基础之上学会自主学习知识,并将其运用于对日常生活实践活动的指导当中。教育工作者应当顺应新课标的指导,经由教师教学经验的总结,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革新。在开展小学高年级语文活力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当中将授人以鱼转变为授人以渔,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小学高年级语文活力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不应当是单纯的知识灌输或是技能培训,而应当是思维能力的发展。审辩式思维作为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方面,应当被融入小学高年级语文活力课堂教学活动开展过程当中,在以省促思、以研促思的过程当中开发学生思维,完善知识体系,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一)民主教育理念

陶行知先生民主教育理念的核心在于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在学习当中的主体地位。其曾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一书当中提出在学生教育阶段应当充分挖掘其创造力。

基于小学高年级语文活力课堂设计内容及其形式基本特征来看,其在故事情节及表现形式的设定上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当中的主体性地位,倡导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引导其积极主动的融入到学习当中。往往借助设置疑问,留下遐想空间的创作方式引导学生跟随故事情节的发展,自觉提出问题并展开充分思考,从而有利于培养发散性思维开展合理的想象[1]。

(二)生活教育理念

生活教育理念是陶行知教育理念的重要构成部分。所谓生活教育理念即教学生活化,具体是指知识应当来源于生活,并能够对生活实践产生积极的指导作用。审辩式思维培养下的小学高年级语文活力课堂教学往往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选取素材来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理解。有利于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深入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来增强自身的生活实践能力。

(三)乐学教育理念

陶行知教育理念强调寓教于乐。在教学方式上多鼓励使用游戏性教学法。陶行知先生有言:"学生有了兴味,就会用全副精力去做事。所以,学与乐是不可分离的。"这恰恰符合学生的身心成长特点:在学生成长及学习阶段,其活泼好动的天性还比较明显。为了将其注意力更好地引入到学习上,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当中,就需要为学习活动的开展融入趣味性因素。

审辩式思维培养下的小学高年级语文活力课堂教学无论在故事情节的设置,还是语言的组织上都极具幽默风趣的特点,且用词通俗易懂,有利于在帮助与学生理解的同时调动其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学习活动当中,从而可以在这一过程中获得知识上的积累以及情感上的陶冶[2]。

(一)培养学生语文思维及核心素养

审辩式思维作为语文学习思维能力以及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方面,对于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知识体系的完善以及学习能力的提高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在开展小学高年级语文活力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审辩式思维能力的过程当中,为课堂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融入了诸多创新性因素,有利于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语文知识学习的兴趣,更加积极主动地融入到课堂学习氛围当中,以积极自主的态度学习知识,接受知识,消化知识。

(二)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小学高年级语文活力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不仅拓展了知识内容,同时也在教学模式方面融入了诸多创新性因素,进一步完善了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的步骤,优化了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活力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有利于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的过程当中,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引导学生参与语文课文阅读学习活动的过程当中,自主表达观点,交流看法。不仅有利于学生在交流合作中弥补自身观点的不足,获得共同进步,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创设和谐的语文课堂学习氛围。

(三)推动师生思维互动与碰撞

教师作为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学生作为语文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其思想的碰撞与交流有利于进一步调动起课堂学习氛围,激发师生高效参与语文课堂教学和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审辩式思维培养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活力课堂教学活动当中的融入需要教师将自身的教学理念及思维模式融入课堂设计内容及形式当中,在给予学生充分自主思考和观点表达空间的基础之上拓展其思维,从而在此过程当中,可以实现师生思维的互动与碰撞,可以更加高效的发挥教师思维对于学生审辩式思维培养和践行的调动和影响作用。

(一)融入生活教育理念,创设活力学习情境

1.借助音画,激发想象之美

基于小学生自身身心成长特征来讲,在这一学习阶段,其知识学习及接受能力较强,在语文阅读尤其是诗词阅读学习方面有着一定的优势。除此之外,相对于枯燥的知识传授,其对于带有趣味性的教学方式及内容容易产生学习兴趣和动力,情景创设更容易将其引入诗词意境当中,感悟思想情感。因此,语文教师在开展小学高年级诗词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当中,在革新理念的前提之下,为课堂教学形式及内容融入创新性因素,可以将插图支架应用其中。借助描绘画面,帮助小学生理解诗词内容及思想感情。

举例来讲,王维的《山居秋暝》为我们描写了一幅清新、幽静、恬淡、优美的山中秋季的黄昏美景的画面。由情入境,引领学生共同走进《山居秋暝》中的诗情画意,一起领略山村风光的美好,体会作者欣赏自然美景时的怡然自得的心境。一方面,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在讲授《山居秋暝》这一古诗阅读文本的过程当中,以插入图片的形式向学生展示其中描绘的画面。另一方面,也可以引导学生在有感情的朗诵当中身临其境。常言道:“熟读唐诗300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引导学生带有感情的吟咏诗词,在平仄韵律当中感受诗词情感的起伏,是引导学生了解诗词内涵,融入诗词意境的基本前提。在吟咏诗词的过程当中,可以将静态的诗词内容与动态的声音展示相结合,从而引发学生的自主想象,仿佛身临其境,更好地体会诗词所描写的画面以及传达的情感。在引导学生开展诗词吟咏活动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以音频的形式将诗词吟咏与恰当的配乐相结合,带领学生先听后读[3]。以《山居秋暝》这篇古诗讲授为例来讲,教师可以制作相关的音频,将《山居秋暝》的朗诵与秋雨等带有秋日气息的配乐相融合,引导同学在反复吟咏的过程当中自主构思和想象诗词当中所出现的景物,以及由这些景物所构成的画面。以口头描述景物,用笔描绘画面的形式引导学生把握《山居秋暝》这篇古诗的主要内容,在吟咏的过程当中深入体会作者在欣赏山村风光当中怡然自得的心态。在欣赏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感受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的同时体会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由情入境,深入感受诗词所包含的画面美,韵律美。

2.联系生活,具化意境之美

将生活实践活动与语文诗词教学有机结合,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内容具体化,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文本内容。诗词当中所描绘的画面往往来自于现实生活,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一首诗词当中描绘了京城的街道上空丝雨纷纷,雨丝就像乳汁般细密而滋润,小草钻出地面,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的早春景象。为了帮助学生从生活经验积累的角度更好的理解文本内容,尤其更加生动形象的把握比喻修辞的运用,可以以布置课下作业的形式引导学生自主观察春雨,并且要求学生在观察的过程当中对观察的情况及结果加以记录。在讲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这首诗词之前先组织学生围绕“我眼中的春雨”主题开展分享交流活动,为理解文本内容奠定基础。

3.开展活动,提升素养之美

一方面,要对语文作业加以创新合理设计,改变一味地抄写,默写,设计不同的作业内容和形式来呈现学生的学习成果,比如做手抄报,或者根据王维《山居秋暝》诗歌内容尤其是其描绘的画面绘制一幅山居秋暝图并题诗,引导学生在参与绘图的过程当中把握王维诗作“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另一方面,在提供课后服务时,可以安排与教学相关的拓展性活动,例如根据纳兰性德的《长相思》内容及蕴含的思想感情,以将士的视角写一封信,诉说在远征途中对亲人的情感,使学生可以从主观性视角更加深入的体会纳兰性德在《长相思》这首诗词作品当中表达的对亲人的深切的思念之情。以丰富多彩的课后活动调动学生参与语文诗词学习的兴趣,并且在此过程当中获得核心素养的培养。

4.提问引导,体会情感之美

以提问引导的形式可以帮助学生在参与文本阅读和理解活动的过程当中激活思维。问题的设置及提出要有一定的层次性,不能平铺直叙,要尽量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一步一步激发学生思考,开拓学生思维,最终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举例来讲,在学习课外阅读文本《四季之美》这篇文章时,可以提问学生“课文按照怎样的顺序进行”,引导学生按照春夏秋冬的季节顺序把握文章大致脉络,进而提出问题“文章中四季美景的代表景物是什么”,引导学生进一步把握春天黎明,夏天夜晚,秋天黄昏,冬天早晨景色的特征及不同,最后提问“作者选取了什么具体事物表达对四季美景的赞美”,引导学生由面到点深入体会四季之美,以及作者对四季美景的赞美和向往之情[4]。

(二)融入民主教育理念,架构新旧知识联系

1.唤醒旧知

文言文与白话文在语言表达方式及结构上都存在较大区别,合理划分句子朗读节奏是正确理解文言文内容的基本前提。因此,在开展文言文阅读教学活动过程当中,在进行字词解释和内容理解之前可以引导学生再次通读全篇,回顾朗读节奏的划分,掌握朗读语气,在此基础之上理解全文。例如在《学弈》一篇中,“思援弓缴而射之”一句,正确的节奏应该是“思/援弓缴/而/射之”,这样这句的意思是想着拉弓箭去射它(它,指天鹅)。先回顾把握节奏划分的方式再理解含义就比较容易。这是因为在进行节奏划分的过程当中可以突出主语等句子成分,同时把握字词词性如“思”为动词“想”,将文言文的表达习惯转换为白话文的表达方式更便于学生理解。划分朗读节奏与全文理解作为为要为学习的两个阶段应当做好衔接工作,基于小学高段语文学习整体结构来看,也应当在唤醒旧知的基础之上拓展新知。

2.拓展新知

在理解文言文内容时需要将其转换为白话文语言表达形式,其基于对相关字词进行翻译。注释作为小学学习阶段文言文翻译重要方式应当得到重视。文言文篇目中出现的大量字词尤其是难以理解的新字词往往在课后都有注释,如《学弈》中课下注释“弈”为“围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理解文言文内容的过程当中将注释代入,将文言字词替换成注释内容来对文本进行翻译理解,在正确把握节奏划分的基础之上将单个字词的解释翻译连接成句。当然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明白文言翻译只需用现代语言对文言句子内容进行替换表达即可,因此在翻译的过程当中可以灵活处理,能够流畅合理的解释即可。对于个别难度较大的句子,教师可以予以学生必要的指导。

在小学学习阶段,文言文的学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初步掌握文言学习能力,构建文言知识体系,文言文故事情节的设置及选取也往往带有一定的教化作用,蕴含相应的哲理,从而使得学生可以从中获得生活、学习经验的积累。可以说,开展文言文阅读教学活动的根本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从中获得一定的启迪。因此,在引导学生在把握文言文故事内容的基础之上应当进一步深入理解其主题含义,可以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交流讨论,引导学生共同分享探讨自己从故事情节当中悟出的道理和获得的情感体会。当然,教师应当围绕中心语句进行指导,例如在《学弈》篇目中,“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用设问的方式指出,两个人学习效果不同的原因并不是智力上有多大差别,而是他们的学习态度不同。从而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其中蕴含的哲理进行总结,即告诉我们做事不能三心二意,要学会专心致志,才能学有所成。

(三)融入乐学教育理念,拓展知识内容体系

1.联想式解读文本

一词多义作为文言文现象之一,其正确理解对于文言文整体篇目解读起着关键性的影响作用。一词多义需要联系上下文结合具体情境加以理解。在《学弈》这篇课文当中,“之”字出现了四次含义皆不相同:

一人虽听之之:指弈秋的教导。

惟弈秋之为听之:弈秋的话。

思援弓缴而射之之:它,指天鹅。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之:他,都指那个好好学习的学生。

一词多义的理解不仅有利于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言文内容,同时也可以掌握文言字词的几种解释情况,完善文言知识体系。可见,将文本联想式解读模式融入小学高年级语文学习活动当中对于完善知识体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着关键性的影响作用[5]。

2.填补信息空白

阅读一篇文本,首先需要把握其作者及写作的背景,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在填补信息空白的基础之上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在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过程当中,相关教师一定要提起对引导学生利用题目获取相关信息的重视。了解作者把握写作背景,也是诗歌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深入诗歌情境当中,体会诗人所传达的思想感情,教师应当首先对作者及背景加以简单介绍。

在学习《过故人庄》这首诗歌之前,教师可以先对孟浩然作诗风格加以简单介绍: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但是更多的是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孟诗不事雕饰,伫兴造思,富有超妙自得之趣,而不流于寒俭枯瘠。他善于发掘自然和生活之美,即景会心,写出一时真切的感受。进而介绍《过故人庄》写作背景:这首诗是作者隐居鹿门山时,对被友人邀请去田舍做客的描写。作者心旷神怡,赞叹着美丽的田园风光,创作出这首诗。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更重要的是体会诗中表达的诗人的思想情感:这是一首田园诗,描写农家恬静闲适的生活情景,也写老朋友的情谊。通过写田园生活的风光,写出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向往。

猜你喜欢双减活力文言文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新世纪智能(语文备考)(2021年5期)2021-08-06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新世纪智能(语文备考)(2021年5期)2021-08-06“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环球时报(2021-07-26)2021-07-26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山东青年报·教育周刊教师版上半月(2021年8期)2021-07-19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科教新报(2021年15期)2021-05-12活力当代陕西(2020年9期)2020-08-04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农家科技中旬版(2019年2期)2019-05-08初中文言文的“教”与“学”学周刊(2016年26期)2016-09-08改制增添活力中国工程咨询(2016年6期)2016-01-31收回编制 激发活力中国卫生(2015年7期)2015-11-08推荐访问:初探 小学语文 活动
上一篇:逆向思维法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下一篇:信息时代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面临的问题及措施实践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