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元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和保障机制构建与研究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3-04-08 点击:

吴佩珊,刘永博

沈阳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沈阳 110045

经过多年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双元职业教育模式已经在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和实践中得到广泛推广和发展,并掀起双元职业教育改革的热潮。现阶段我国双元职业教育改革取得一定成就,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能够满足现阶段企业的实际用人需求。本研究对沈阳职业技术学院2018年至2022年毕业的五届双元制“订单班”毕业生进行跟踪和回访,发现校企合作“订单班”虽然在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率方面得到一定提高,但是在5年间,毕业生离职或转行的情况并不少见。这意味着,学生的就业满意度还需亟待提高。另外,职业教育毕业生发展空间不足也是职业教育应当正视的问题之一[1]。

通过调研走访发现,就业质量和薪资待遇是影响学生就业满意度的最重要因素,而学生在企业的发展与上升空间是导致学生离职甚至转行的主导因素。就业质量和毕业生未来发展空间不足仍然成为现阶段双元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必须重视的问题[2]。本研究转变以往将就业率作为衡量人才培养成效的主要研究思路,将企业满意度和学生就业满意度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落脚点。

本研究在双元人才特色培养模式基础上,通过构建切实有效的双元人才培养提升与保障机制[3],解决人才培养过程中学生实践应用能力不强、岗位提升空间不足、人才评价机制不健全等重点问题;
通过完善过程把控,拓展复合能力培养,提升就业质量和技术技能人才的发展空间;
通过建立健全能力评价机制[4],实现能力与评价的对接。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促进人才培养质量、就业质量和就业空间的提升。在此基础上,构建内外联动的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改进机制,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改进和提升。

构建“四环联动”的人才实践能力培养链,全面提升双元人才实践能力;
重视创新能力和复合能力提升,通过“四创新四提升”创新复合能力提升新机制打造人才发展空间;
将就业质量和企业满意度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标准,通过“三对接”建立人才培养质量保障机制(见图1)。

图1 解决问题及方法

(一)“四环联动”构建人才实践能力培养链

构建以双元人才培养模式为抓手,以德资企业岗位人才能力需求为引领,以企业用人标准与国家职业标准对接为支撑,以产教融合为提升手段的“四环联动”人才实践能力培养链,多角度全方位提升实践能力培养水平。

1.以双元人才培养模式为抓手

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双元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基于岗位核心技术、能力、素养要求的德国标准的学习领域为框架的课程体系,合作开发实施基于实际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学生接受学校企业双重管理和培育,发挥校企双重培养优势,学校主要负责理论知识和基础技能培训,企业主要负责生产技能和生产知识培训。

将工匠精神写入人才培养方案,创新地将课程思政与教学项目相结合,将以知识、技能为主要学习目标的课程教学转变为以实际工作能力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工匠精神培育相结合的课程化改革新模式,与企业协同开展思政素养教育,开创德技并修人才培养新局面,让学生树立服务国家建设的理想的同时,为高起点就业提供有力的思想支撑。

2.以德国企业用人需求为引领

以德资企业人才能力需求为出发点,在培训过程中重视企业培训标准与国家职业标准对接,通过引进德资企业先进人才培养和管理理念,例如宝马VPS(精益化生产),提升学生复合能力和未来发展空间。引进德国原版教材,自编项目化活页教材、德企文献资料,将前沿理论技术和前沿实践方法相结合,提高学生对德企先进生产技术和理念的把握,同时提高综合实践能力。

3.以标准对接为支撑

将1+X证书制度中“X”证书标准引入项目化课程,实现双元培养标准与国家职业教育标准的对接,提升人才培养的适用性与复合性,在双元教育角度推进企业用人标准与国家职业标准的对接,提升学生就业的适应能力。双元培养标准与国家标准的对接为职业教育类型教育建设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也为终身教育的推广奠定实践基础。

4.以产教融合为提升

激发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积极性,进一步与学校深化合作,实现产教融合。通过企业进学校,培训师、工程师进团队等形式,成立大师工作室,双方合作开发横向课题、科研和社会服务项目,引导学生参与到合作项目中,为学生创造进一步提升实践应用能力和双创能力的机会,为未来发展和就业创业奠定基础。

(二)“四创新四提升”创新复合能力提升新机制

1.以高层次国际化师资团队为基础,提升学生成长起点

与西门子、宝马等知名德资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合作共建国际化师资团队,在人才培养中优势互补。通过多种培训、认证相结合,以及企业挂职等多重手段促进“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通过教师国际化认证、国际交流与学习、引进德资企业先进人才培养和管理经验,学习德国职业教育经验和原版教材等,开拓师资团队国际视野。通过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国际化文化氛围引进,为学生创造国际化学习环境,造就高成长起点。

2.以思政素养为灵魂,提升学生思想高度

将立德树人放在首位,打造“德育”和“技能”并重的“立德树人”育人体系。与企业共同培育工匠精神、职业素养,开展党团建设,开创课程思政与企业实际生产项目相结合的思想政治培育新途径,践行德技并修。以党建为引领,以团学工作为基础,以创新班级建设为落脚点,培养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和道德观。将工匠精神写入双元人才培养方案,在校企合作项目化课程实施过程中创新性地引入课程思政内容,通过与企业深度对接,共同推进课程思政改革,实现人才思想政治素质的无间断培育。校企共同实施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匠精神培育和生产素质培养,创新实现“三全育人”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企业的对接,保证双元人才思想政治素质培育的连贯性。

3.以人文素养为牵引,提升就业竞争力

重视学生人文素养培育,通过人文知识竞赛、文化学习小组以及专业建设中增加人文素养内容等多种手段,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为学生毕业后更好地融入主流社会打下文化基础,同时也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提供文化基础保障,提升社会对职业教育毕业生的认识[5]。通过设计素质提升模块,如增加英语、计算机应用能力培训,以及德语选修课等,提升学生就业竞争能力和适应能力。

4.以“双创”教育驱动提升学生就业创业能力

注重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将“双创”教育创新性落到企业生产实处,使“双创”教育以实践为落脚点,与实际相接轨。在校企合作开发实施的项目化课程中融入“双创”能力培养,为“双创”能力培育提供实践条件和应用方向,提升“双创”教育培养效果。在产教融合过程中,引导学生参与企业项目,创造“双创”教育实践机会,提高学生“双创”意识和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广的岗位发展空间。“双创”教育与生产实践接轨,提升学生未来自主创业能力,也是职业教育全面服务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

(三)“三对接”建立人才培养质量保障机制

1.“招生”对接“就业”

招生过程中增加面试环节,匹配德资企业面试标准,聘请德企HR全程参与面试,保障“学员与岗位匹配度”,实现“入学即就业”。配合企业完成项目班学员的选拔,对接企业岗位能力要求以及用人标准,通过上机考核、体能测试以及面试环节,重点考核人才与就业岗位的匹配度。完善评价体系,为企业提供切实有效的学生能力评价及分析信息,协助企业进行人才选拔,从“入口”实现岗位匹配度把控,保证人才就业适应性,降低离职率,也保证了企业利益。

2.“标准”对接“职业”

力求实现德企用人标准与国家职业标准的对接,夯实学生职业发展基础,提升就业适应性。将“X”标准融入双元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评价标准与人才培养全过程,立足双元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通过企业人才培养标准与国家职业教育标准的对接,一定程度上促进企业用人标准与国家职业标准的对接,为国家职业教育标准的构建和职业教育类型教育建设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同时也为终身教育的推广奠定基础[6]。

3.“评价”对接“能力”

引入企业人才评价标准,构建科学完整的校企统一的考核评价体系,突出人才能力评价,构建过程考核、素质考核、技能考核、结果考核相结合的考评模式,实现人才能力的综合评价。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手段,提升学生学习效果,利用问卷星等测评软件进行课程随堂考试、学习任务考核,及时发现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帮助学生在后续学习中有目的地弥补自身不足,提高学习效果[7]。创新建立人才能力评价与工作岗位匹配度对接的方式,为企业提供用人参考。

在校企统一的人才能力评价体系基础上,严格把控学校内部人才培养质量的同时,构建内外联动的质量持续改进机制,充分发挥学校桥梁作用,建立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学生、社会多方联动可持续的人才培养质量改进机制(见图2),实现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改进与提升[8]。

图2 内外联动的质量把控机制

内部构建学院上层监督、二级学院中层指导决策、下层校企共建质量保障委员会实施质量全程把控,形成三大主体有效联动的校企对接的内部质量把控体系[9]。人才培养委员会通过定期研讨,召开人才培养及专业建设会议,企业调研,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实施教学过程监控、人才培养质量把控,开展毕业生和企业回访等,及时发现并解决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从内部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外部构建以学校为桥梁、政策为方向把控、行业企业发展和需求为导向、学生就业质量为目标、社会反馈为调整的人才培养质量联动机制。通过调研、跟踪、回访等多种手段,把握企业人才需求方向、企业用人满意度、学生就业满意度和岗位发展、社会评价反馈等多层面信息,构成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及标准、评价模式等的反馈信息,及时对人才培养过程进行调整,形成人才培养质量的闭环控制与调节(见图3)。采用内外结合、多方联动的手段,构建质量保障与持续改进机制,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升[10]。

图3 内外联动的质量持续改进机制

通过双元培养过程的把控,提升人才实践能力;
通过提升体系提高人才就业起点和发展空间;
通过完善评价体系,打造人才培养质量保障机制;
通过建立内外联动的人才培养质量改进机制,实现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保证人才就业质量和发展空间。

(一)实践能力培养与提升体系相辅相成,质量控制与提升并举

构建“四环联动”的人才实践能力培养链,通过“四创新四提升”构建多层次复合能力提升体系,提升学生成长起点,提升学生思想高度,提升就业竞争力和发展空间,提升就业创业能力。实践能力培养与提升体系两者相辅相成,助力全面培养学生复合应用能力,结合国际企业的实践、实习和就业,为学生提供高起点和宽广的发展空间,构建就业创业双保险,为学生高质量就业和未来发展提供全面保障。

(二)以“能力”评价为关注点,构建“三对接”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从“入口”实现岗位匹配度把控;
人才培养融入“X”考核标准,实现企业用人标准与国家职业标准的对接,提升人才适应能力,也为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提供基础支撑;
建立知识考核、技能考核、素养考核、过程考核、成果考核相结合的考核评价体系,实现“能力”与“评价”的对接,创新采用人才能力与岗位匹配度分析,为学生就业和企业人才选拔提供参考。

(三)建立内外联动的质量持续改进机制

内部构建学院上层监督、二级学院中层指导决策、下层校企共建质量保障委员会具体实施的质量全程把控,外部构建以学校为桥梁、以政策为方向把控、以行业企业发展和需求为导向、以保证学生就业质量为目标、以社会反馈为调整的人才培养质量改进机制。采用内外结合多方联动的手段,构建质量保障与持续改进机制,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升。

猜你喜欢校企标准人才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城市道桥与防洪(2022年4期)2022-07-01人才云英语文摘(2022年4期)2022-06-05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上海包装(2019年2期)2019-05-20忠诚的标准当代陕西(2019年8期)2019-05-09美还是丑?动漫星空(兴趣百科)(2019年3期)2019-03-07忘不了的人才之策商周刊(2018年13期)2018-07-11留住人才要走心商周刊(2018年10期)2018-06-06“人才争夺战”商周刊(2018年10期)2018-06-06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电镀与环保(2016年3期)2017-01-20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新课程研究(2016年1期)2016-12-01推荐访问:人才培养 保障机制 构建
上一篇:全氧燃烧窑炉池壁砖新型热修技术探讨
下一篇:基于响应面的低温移动储罐轻量化数值模拟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