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域下新疆农村成人教育发展价值及途径研究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3-03-27 点击:

程 静

(1.伊犁师范大学 法学院,新疆 伊宁 835000;
2.伊犁师范大学 新疆社会治理与发展研究中心,新疆 伊宁 835000)

加快乡村建设,推进乡村振兴目标的实现离不开人这一核心要素。厚积乡村社会发展之人力资本是乡村振兴的“基石”。通过新疆农村成人教育,提高广大农牧民科学文化水平和农牧业技术技能,不但可以为新疆乡村建设提供农牧业人力资本积累和人力资源保障,对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努力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也具有积极推进之效。

(一)促进法治乡村建设,实现依法治疆目标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新农村建设是法治乡村的建设。在依法治疆建设过程中,公民法律意识培养和法治素养提升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受历史、地理及传统文化等因素影响,新疆的教育尤其是成人教育在建国之初几乎是空白。20世纪60年代新疆成人业余小学和中学得到发展,成人教育工作进展迅速,但随着“文革”十年动乱,成人教育也受到“四人帮”的严重破坏。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新疆成人教育工作才得以恢复和发展。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提出,新疆地区的教育文化事业得到快速发展,但因新疆地区前期教育发展落后导致的广大农牧区成年劳动力的文化水平不高,农村地区成人教育依然是新疆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法律素养高的“新农人”缺乏成为新疆乡村振兴中法治乡村建设的“短板”。

近年来,新疆借助驻村干部、返乡大学生及内地援疆干部在农牧区开展国家政策讲解、法律法规宣传活动,增强了农牧民法律意识,对新疆法治农村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整体而言,新疆农村的农牧民群众多、受教育程度偏低,需要长期而系统地学习,才能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成人教育是依据我国政策、法规的指导,进行的全民性自我教育活动,具有社会性、长期性、灵活性等优势。大力发展新疆农村成人教育,可以弥补新疆中高等全日制教育起步晚造成的损失,补齐我区教育体系发展中的短板,避免出现木桶效应。促进新疆农村成人教育工作的发展,不但能满足新疆新农村建设中对法治公民培养的需求,还可以在提升新疆农村居民的文化水平和劳动技能的同时,培养农村居民的法律意识、提升法律素养,更好地促进法治乡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二)促进团结乡村建设,实现团结稳疆目标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新农村建设是团结乡村的建设。新疆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长期以来各民族人民共同生活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建设着祖国边疆。因新疆地域辽阔,地理环境多样、民族众多且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特点,导致新疆民族语言种类多且使用情况复杂,同时也对我国通用语言的普及带来一定阻碍。语言是人类沟通的桥梁。为提升新疆各族尤其是农牧区少数民族群众的国家通用语言水平,增进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促进民族团结,早在1950年5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就颁布了《关于目前新疆教育改革的指示》提出各学校均要开展“汉族班选修俄文或维文,维文班选修国文或俄文”的双语教学工作,以促进国家通用语言的普及和使用。[1]P136近年来新疆各地中小学及高校都将大部分课程全程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授课,率先在全日制教育领域实现了双语教学。但新疆全日制教学领域的双语教学实践活动对广大农村成年劳动者的国家通用语言普及存在遗漏,这就需要通过发挥新疆农村成人教育的优势,在农村开展成人再教育活动,运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模式,加强农牧民对国家通用语言的学习,提升其对国家通用语言的使用水平。实践证明,通过新疆农村成人教育活动的开展和进行,不但可以提升国家通用语言在农村地区的普及率,维护各族人民之间的团结,还能使各族人民更好地理解国家法律法规、民族政策,增强其爱国之心。

目前,新疆在农村成人教育活动中以普及和提升学习者国家通用语言为基础,不但开展各类国家通用语言的专门性教学,还以国家通用语言为主对国家法律、政策进行讲解、宣传,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使国家的民族政策、相关法律法规等不再因语言障碍而得不到有效宣传,并能更好地被各族人民所理解和接受,从而增强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及其政策法规的认同和理解。在农村成人教育过程中通过课内讲授、课外开展各类讲座、会议及座谈等方式使学员更多地学习了国家发展史、中华民族文化史和新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等,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的过程中,还增强了其爱国意识和团结意识。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全心全意跟党走,才能汇聚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才能早日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促进尚德乡村建设,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美丽乡村建设,不仅仅是环境整洁具有“外在美”的乡村建设,更是村民文明具有“内在美”的乡村建设。在新疆农村成人教育通过对学员科学文化知识和农牧业技能的传授,开阔视野和心胸,提升其对自然现象、社会发展的认知能力,从而对宗教、传统文化及传统思想观念作出客观、全面地认识和评价,自觉地摒弃宗教、传统文化及传统思想观念中的糟粕。通过农村成人教育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将技能教育和道德教育相结合,提升学员知识技能的同时提升其道德素养,通过对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弘扬,发挥传统美德、优良家风和适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的乡规民约的积极作用,在农村中形成尚德尚学、遵纪守法良好风尚,培养一批有文化、讲道德、勤学习、求进步的新型农民,使其成为乡村振兴的主体力量,达到文化润疆的目的,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发展新疆农村成人教育有利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个多民族聚居区,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生活中创造和形成绚丽多彩的民族传统文化,并不断丰富着中华文化。新疆成人教育过程中,不但将各族优秀传统文化如民间传说、谚语、谜语等民间文学融入教育内容之中,给予介绍和宣传,还通过对新疆本地传统手工技艺如手工地毯、传统陶艺、乐器制造技术等的培训和改良,使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得到继承和弘扬。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是我国在国际舞台的发展中保有文化自信的基础。新疆农村成人教育促进农牧民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使其进入世界舞台,参与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

(四)促进富裕乡村建设,富民兴疆

现代农业是未来农业发展的趋势,随着新疆农村生产经营方式改变和农牧民致富要求的变化,农村成人教育已不再是以识字为主的扫盲性教育,而是提升文化知识与符合新农村生产建设需要的农、林、牧、副多种知识并举的多学科知识技能培训体系。作为现代农业发展主力军的广大农牧民群体,通过参加成人教育活动,提升其文化水平和道德素养;
通过进行丰富多彩的技能学习,掌握先进而实用的农牧业技术;
通过学习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从事现代化农牧业生产经营活动,成为新型职业农民,满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所需的劳动力资源需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本质外化的具体奋斗目标。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不分地域、民族的全员富裕,实践证明,没有农村的富裕就没有全国的富裕。但因为客观的自然地理环境,历史和制度发展以及农村人口自我发展能力“缺乏”等自身问题及各种因素交替作用,使得新疆农村地区居民收入有限,贫困人口较多。要想长久地解决农村贫困问题,就必须大力实施开发式扶贫,着力提升我区农牧民自我发展能力,而农村成人教育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有效利器。农村成人教育作为我区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灵活有效的教育模式,提升农牧民文化水平和专业技能,增强其内生发展能力,使产业扶贫、政策扶贫同教育扶贫相结合,从物质层面到精神层面全面发力,不但有利于帮助农牧民脱贫致富,还可以不断巩固脱贫成效,确保脱贫效果的可持续性,加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目标的早日实现。

(五)促进和谐乡村建设,维护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

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要任务之一的和谐乡村建设,不仅要求农村地区物质生活水平有所提升,更要求人民精神文化水平达到一定高度,建设一个更具包容性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我国政策、法规的指导下进行具有全民性、大众化、普及化的农村成人教育活动,具有脱产、业余(包括半脱产、夜大学)和函授等不同形式的学习形式,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群体及个人的教育需求,满足不同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满足不同地区乡村振兴发展的需求。通过农村成人教育的开展,向新疆农村地区广大农牧民传授各种农牧业科技知识和经营管理技能,提升农业的科技含量和农民经营水平,促进农牧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在乡村经济发展、产业兴旺、农民增收的物质基础上建设和谐乡村。

建设和谐美丽乡村,是新疆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直接关系到新疆各族人民的民族团结,关系到新疆的和谐发展。大力发展新疆成人教育,提升广大农牧民国家通用语言使用水平,便于各族人民的交往交流交融,缓和文化冲突,减少民族冲突。新疆农村成人教育活动中还通过开展法律知识培训,增强人民法律意识,维护合法权益,履行法律义务,减少法律纠纷,促进社会和谐。新疆农村成人教育还通过组织妇幼卫生、老年保健、美容烹调、花果栽培等培训活动,为农村妇女、老人及全体公民提供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进行教育服务,为新疆美丽、和谐乡村建设提供全方位服务,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成人教育也备受重视并得到快速发展,新疆农村成人教育也乘着我国教育飞速发展的列车,不断前行。但在肯定新疆农村成人教育工作取得进步的同时,也应客观地认识到,尚存不足。

(一)整体文化水平偏低,参与意识有待提升

虽然近年来,新疆成人教育取得一定成绩,如截至2018年,新疆具有成人高等教育学校(含学院)共12所,在校及毕业人数约1万人。具有普通高校成人班的高校30所,在校及毕业人数约10万人。成人技术培训学校1562所,毕业及在校学生约300万人,同时还有大量的成人初等学校,扫盲班等不同形式的成人教育机构,发展势头良好。[2]P518但新疆整体城镇化水平不高,农牧区分布广,农村人口比例高。至2018年,全区农业人口约为1244万人,其中牧业人口数约为176万人,占全疆总人数的49.1%。[3]P289受自然环境和生产条件影响,新疆农牧民的收入从全国范围来看,收入水平不高,如2018年全疆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为11975元,低于全国14617元的平均水平,且新疆农村居民低收入户仅为2194元,中低收入户为5936元,且中低收入户所占比例较大。[4]P259受重男轻女及早婚早育等落后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农村家庭对适龄儿童尤其是女孩的教育重视程度不高。经济收入不高的客观因素和落后传统思想文化的主观因素共同导致新疆农村居民整体教育水平不高,对接受教育的渴望程度低,尤其是18岁以上的成年农牧民们对成人教育的参与意识不强。依据相关统计显示,虽然新疆15岁及以上人口中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人口数由2000年的103.68万降到2010年的63.52万人,但也反映出新疆15岁及以上人口(多为非学龄成年劳动力)的文化水平偏低,其受教育程度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P75广大农牧民自身文化程度不高,导致其对教育影响的长远性、重要性及基础性认识不到位,对自身及其子女的教育态度都较为消极和冷漠,参与意识不强。

(二)教育资源不足,培训内容单一,无地域特色

新疆地域面积广阔,受地貌特征及自然环境的影响,农牧业分布比较分散,整体发展水平不高,各地州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大。新疆成人教育的办学经费主要由当地政府财政支出,各地州政府经济水平普遍较低且发展不均衡,导致各地州教育资源整体不足且差异较大。外加政府对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的重视程度远高于农村成人教育,导致农村成人教育地位边缘化,教育资源配置更少。如:2018年新疆地方财政收入合计为2153.92亿元,其中教育总支出只有812.88亿元,而农村成人教育能够获得的资金投入则更少。[6]P220教育经费的投入不但直接影响到教学设施和教学场所的建设,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办学规模与办学效果。有限的办学经费使新疆农村成人教育在教学场地、教学设备、图书资料等方面的配置难以满足其基本需求。教育资源的不足,直接导致新疆农村成人教育的培训内容单一,教学方式单调,教学内容无法紧随社会发展而不断更新,不能满足不同农牧民群体的需求,打击了农牧民参与的积极性,使农村成人教育活动处于被动状态,实效不佳。农村成人教育是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为广大农村劳动者提供再教育的机会,因此其发展应紧密结合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发挥当地农业发展特色和优势,开展涉农专业建设。新疆作为一个具有多样自然环境、丰富民族文化的多民族地区,在农村成人教育专业设置上应发挥其自身优势,但因教育资金有限等因素,导致其专业设置不全,未体现出地域特色。

(三)管理不合理,教学质量不高

政府对农村成人教育的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制度不完善,导致其在经费管理、人员管理、教学管理及创业就业等方面缺乏制度保障。新疆农村成人教育学校多采取“乡管、乡办、乡收益”的运行模式,部分农村乡镇领导认为成人教育同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相比,不能直接体现其政绩,所以对其发展不够重视。部分乡镇政府即使为农村成人教育建立专人领导负责的管理制度,也会因缺乏专业人士或经费有限等问题,选择由本地中小学领导兼任管理本地成人教育学校的职责。中小学领导一方面不懂成人教育管理,另一方面因自身工作任务繁忙,无暇顾及成人教育的相关工作,往往导致农村成人教育活动流于形式。同时,新疆农村成人教育学校自身的管理也不够完善,无法满足日益变化的农村居民对美好生活和乡村经济发展的时代诉求。如部分农村成人教育学校同技能培训学校等非正规教育机构共用师资,对教师职责、职业道德、教学行为规范等制度规定不统一或不完善,导致教师遵纪守规意识不强、通过钻制度的漏洞规避责任,工作积极性差,直接导致教学质量不高、学员培训效果不好,甚至阻碍了学校的长远发展。教师不但对自身管理不严,对学员也缺乏必要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的有效约束,外加农村成人教育的学员构成上本身就具有学员身份复杂性、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学习时间的分散性等特征,如果无法依据学员特征,针对不同办学类型制定专门学员规范章程,易导致学员无制度可遵循或者因管理制度太笼统而得不到落实,培训中迟到早退、旷课逃课等违纪行为泛滥,影响教学质量的提升。

(四)考核不精准,包容性差

教学考核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之一,考核内容及方式直接决定着教学内容、方法的选择,对教学过程具有指南针的作用。新疆农村成人教育发展中对学校、教师及学员的考核都存在一定的缺失。首先,相关政府部门对农村成人教育学校的教学、管理行为的外部监督力度不够。对学校的监督多是通过数据、报表及检查的形式以教学规模、教学时间和教学方式等为主进行年终考核,而对教学内容、教学效果及教学过程等方面的考核均缺少量化指标,教学过程中的平时考核和教学后的效果考核不足。其次,农村成人教育学校教师的工作具有一定特殊性,对教师的考核应制定能体现其特殊性的标准,而不是简单套用全日制教育的考核标准,导致考核存在不全面、不准确及针对性差等问题。在对教师德、能、勤、绩等方面的考核中,往往只重视能和绩方面的考核,而忽视德和勤方面的考核。对德和勤方面的考核缺乏具体的分解和量化,甚至仅凭学校领导、同事的主观感受和经验对教师进行德和勤方面的评价,容易出现考核结果的不公平。最后,新疆农村成人教育中对学员的学习效果考核不够全面和深入。因农村成人工作、生活事务较多,参与上课培训的时间有限,对理论课程的接受和理解能力不高,更重视对技能的学习,所以新疆农村成人教育实践中,多注重对学员技能水平的提升和考核,而对学员的理论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平的提升和考核不足,考核形式往往通过单一的书面考试的方式进行,并不能真实了解学员的理论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平。实践中,新疆农村成人教育对学员的考核中对学员学会什么?学会多少?培训后有多少学员依靠所学知识和技能找到合适的工作或提升其工作效率?等实际效果问题没有进行跟踪考核,对成人教育的实效问题缺乏深入总结、分析。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加强政府对农村成人教育的重视,鼓励群众积极参与,加大财政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加强管理;
科学考核是新疆农村成人教育的发展之选。

(一)加强政府重视,增强群众参与意识

新疆乡村振兴建设中,农牧业是根本,科技是关键,教育是保障,因为“社会生产力中的核心、最活跃的要素就是人,人的素质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劳动工具和劳动技能的发挥,而教育是释放劳动者生产潜力的最有效工具之一”。[7]P45因此,当地政府应认识到农村成人教育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加强对农村成人教育的重视,深化其教育教学改革。新疆农业发展受地域分散性、地貌多样性和生态脆弱性等自然条件的制约,通过土地和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提高产能的空间有限。随着我国农业供给侧的深化,农业发展对人力资本和技术的依赖胜于自然资源,而对农牧区基础设施的改善,农牧民生产技术的提升,可以在有限土地资源和自然环境基础上创造出更大价值,这也意味着农村人力资本和农业技术水平在农业发展中越来越重要。

新疆作为我国“一带一路”倡议和对外开放中的西部“窗口”,不但享有我国对边疆地区的优惠政策,还享有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的优惠政策和少数民族自治区的优惠政策,尤其是近年的对口援疆政策,使新疆在祖国大家庭的帮扶下发展迅速。新疆应抓住机遇,利用内地在资金、技术、教育等方面对新疆的支持与帮助,学习和借鉴其成人教育发展经验,促进地区农村成人教育的发展,补齐新疆农村地区文化资源的短板,为新疆农村成人教育接受外部文化帮扶创造机会。地方政府因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及网络等媒体工具,大力宣传成人教育的参与方式、教育内容及学习效果等,对受成人教育后提升了自身农牧业技能的学员进行表彰和宣扬,引导新疆农牧民树立正确教育观,增强农牧民的参与意识,为农村成人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各乡镇政府还可以在村民会议室、村民活动室设置图书角、百姓书屋等,挑选涉及农牧业技术的书刊、报纸等适合本地农牧民需要的图书、学习资源,免费提供给村民,便于其了解和学习,如有条件的还可以组织相关的阅读活动,供大家交流学习经验和技能,通过组织图书阅读及技能交流等活动,为农民打造一个良好的精神文化阵地。

(二)加大投入,因地制宜地开展培训

国家对教育的投入是长远性、基础性和战略性的投资,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主要物质基础。新疆农村成人教育主要依靠国家和当地政府的财政教育投入为其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公共财政保障。虽然党中央和国务院一直重视我国教育发展,不断增加财政教育投入,但是因为新疆本地财政收入有限,外加近年实行的高中阶段免费义务教育、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困难家庭寄宿生的生活费补助标准以及全区高师院校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等政策和措施,投入大量资金,导致农村成人教育得到的财政资金有限,无法满足其发展需求。[8]新疆应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切实保障对农村成人教育的财政资金投入,满足其需要。

同时,积极同企业、组织及个人合作,多途径办学,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筹集农村成人教育经费。如农村成人教育学校同企业合作,由企业委派专业技术人员授课、提供实训基地进行学员培训及提供教学实训设备等,改善学校办学条件;
学校针对相关企业的人才需要,开设专门性知识和技能培训课程,进行有目标、有计划的人员培训,既可以为企业提供所需人才又能解决学员毕业之后的就业问题,达到校企双赢的效果。新疆经济发展模式丰富多样且具有地域特色,农村成人教育学校同当地企业、组织合作,以当地特色经济为依托,以新农村经济发展需要为指引,以培养实现乡村振兴所需的新型职业农民为目标,将新疆各族优秀传统文化、技能及手艺融于农村成人教育中,开设特色专业,建设实训基地,培养新型农民,发挥农村成人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的社会功能。

(三)加强新疆农村成人教育的管理

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和需要,对农牧民的知识和技能都提出更高的要求。新疆农村成人教育应以人才市场需求和新农村建设需要为标准,明确其发展方向、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完善相关管理,形成经济发展、科技推广和教育发展统一规划,同步实施的“农牧教科一体化”发展模式。当地政府要加强对本地农村成人教育的管理,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依据本地农村实际发展情况,制定相关方针政策和规划,动员各级农牧技术培训单位和机构参与到农村成人教育工作中,制定农村成人教育规划、考核标准,指导并监督相关部门、机构编订适合本地农牧业发展的教材、培训手册等材料。当地政府可以动员农村经济工作办公室、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企业发展服务中心等协助政府及教育部门做好组织宣传活动,积极鼓励和动员广大农牧民群众参加成人教育学习活动。农村成人教育学校在教学管理上,应灵活试用各种教学管理方式,因地制宜地制定本校教学管理制度,如加强对教师思想管理,以端正教师教学态度;
通过对教学过程的严格管理和全面监督,提升教学效果;
重视教师的科研能力,鼓励教师将其科研成果转化为技术、专利等,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共同进步,学校科研管理和教学行政管理共同提升;
对学生考核管理实行双重标准,即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技能教育双管齐下,双重考核。

(四)科学考核,提升新疆农村成人教育质量

新疆农村成人教育发展与创新是以乡村振兴为目标,为新疆农牧业生产第一线培养适应新农村生产建设的具有现代农牧业技术的高素质劳动者。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标准和评价体系,可以为新疆农村成人教育的发展指明方向,通过考核提升其教育质量。首先,需要完善考核标准和考核内容,如由过去只重视以农牧业技术知识为中心的考核转向综合化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的考核;
只注重理论知识的考核转向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双重考核;
只注重专业知识、技能的考核转向专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综合考核。其次,需要不断改进和丰富考核方式方法,如创新考试形式,除了笔试还可以灵活采用开卷、面试、实际操作等多种考试方式相结合的考试方式,以便更全面地考查学生的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水平。新疆农村成人教育学校在注重年终考核的同时也应当加强和重视平时考核、专项考核。最后还需要整合考试内容,优化考试结构,丰富考题涵盖量,以文化水平提升为基础,职业道德素质提升为核心,职业技能增加为重点对学生进行全面考察,以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对乡村振兴发展中的贡献为标尺,评价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通过对学员全方面、多角度的客观考核和及时反馈,构建考核评价闭环反馈体系,从而反向指导教学过程的探索与实践,提升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农牧民乡村振兴新疆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当代党员(2017年23期)2017-12-20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环球时报(2017-12-02)2017-12-02关于培育新型职业农牧民的思考现代农业(2016年6期)2016-02-28西藏生态环境保护与农牧民增收几点思考西藏科技(2015年1期)2015-09-26关于巴林左旗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的现状调查现代农业(2015年3期)2015-02-28转移农牧民是保护生态的必由之路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5年12期)2015-02-22新疆多怪丝绸之路(2014年9期)2015-01-22新疆对外开放山峰新疆人文地理(2009年7期)2009-09-29新疆对外开放一类口岸新疆人文地理(2009年7期)2009-09-29新疆小巴郎校园歌声(2009年2期)2009-03-07推荐访问:视域 新疆 成人教育
上一篇:机器人与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疗效的Meta分析
下一篇:新世纪以来中外历史教科书比较研究述评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