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儿童观的中国化时代化——基于中国少年儿童运动实践的价值意义分析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3-03-10 点击:

何 玲 林 翔 王 岚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青少年工作系,北京 100089)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提出了党的二十大主题,回顾总结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阐述了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等重大问题,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行了战略谋划,对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出了全面部署[1]。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是一次高举旗帜、凝聚力量、团结奋进的大会。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开篇就强调“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2],指出:“中国共产党已走过百年奋斗历程。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致力于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责任无比重大,使命无上光荣。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3]中国少年儿童运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革命运动的一部分,已走过百年奋斗历程,拥有丰富的实践内涵。少年儿童是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得以传承、人类和平与发展得以延续的重要代际群体。“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从“学史”的角度对中国少年儿童百年运动实践进行研究,对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对新时代党的青年工作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重点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4]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中国共产党人深刻地认识到,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儿童观是人们对儿童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体现了儿童的地位和权利,决定着儿童的生存和发展。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建构理论体系和探求社会发展时,与儿童相关的问题也受到关注,如童工权益,儿童教育、成长环境,儿童与政党,儿童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等,并因此产生了相关论述,统称为马克思主义儿童观。马克思主义儿童观随着共产主义运动(包括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少年儿童运动)的发展,在实践中得到不断的丰富和发展。回溯党领导下中国少年儿童运动的百年历史,分析中国少年儿童运动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中国化时代化特征,可以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总结中国少年儿童运动的宝贵经验和价值意义,正是响应《中共中央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二十大精神的决定》,全面准确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和深刻领会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举措。从理论上而言,有利于诠释马克思主义儿童观的中国化时代化进程,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为培育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新人提供理论支持和思想源泉。

旗帜鲜明讲政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特征。在理论上,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政党的发展,重视、关心党的未来;
在实践中,根据时代变化和中国发展,不断地丰富和完善马克思主义儿童观,指导少年儿童运动。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坚持党的领导、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方针路线,确保少年儿童运动正确的政治方向;
二是在少年儿童运动实践中重视党的少年儿童组织建设,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党—团—队”政治动员和政治进步的组织育人链条,确保组织的先进性和延续性;
三是代表和维护少年儿童利益,坚持儿童优先发展,关心重视少年儿童的成长成才,引导少年儿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团结、教育、引领广大少先队员做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确保政党延续和政权稳定。

(一)坚持党的领导,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方针路线,确保正确的政治方向

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坚持党的领导,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方针路线,是中国少年儿童运动的根本特征和宝贵经验。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坚持党的领导,以保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方针路线,是保持政治正确的具体路径。

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下,作为我国少年儿童运动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就颁布了一系列文件。这些文件建构了党领导中国儿童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政策体系,创建了中国儿童运动运行和儿童工作的基本模式,指明了中国少年儿童运动的正确方向。1922年,我党第一个关于少年儿童工作的重要文件《关于少年运动问题的决议案》在党的二大上通过,提出了组织少年运动的紧迫性和极端重要性,指出了党领导共产主义少年在当下中国奋斗的重要责任。1926年,中国革命少年儿童运动的第一个正式章程《劳动童子团简章》颁布。章程规定,劳动童子团以红领带作为团员的标志,以“准备着”作为自己的口号。这些都充分表明了其组织属性和政治理想,表明中国共产党创建的革命儿童组织从诞生之日起,就是在党的领导下的有着明确奋斗目标的革命组织。这个章程不仅指导了当时的劳动童子团,而且对以后的革命儿童组织乃至今天的《中国少年先锋队章程》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30年,共青团五届三中全会在决议案中指出,儿童运动的性质是“共产主义儿童运动”,任务是“以共产主义精神教育儿童”。1954年,《中国少年先锋队队章》第一条明确指出:“中国少年先锋队是中国少年儿童自己的组织,它是中国共产党创立的。”

中国少年儿童运动是政治与儿童双向互选的结果。中国共产党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其先进性和强大的生命力,与儿童群体面向未来的社会本质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中国共产党对广大少年儿童具有强烈的政治吸引力、感召力,党旗所指就是队旗所向。作为我国少年儿童运动的重要组织——少先队,从诞生之日起,就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使命为使命,不断诠释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的光荣传统,形成了区别于其他少年儿童组织的根本特质和鲜明优势。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一代代少先队员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方针路线,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主动适应时代要求,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投身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广泛开展了一系列适合少年儿童特点的丰富活动,形成“红领巾月”“小五年计划”“向雷锋叔叔学习”“创造杯”“雏鹰争章”“手拉手”“红领巾心向党”“争做新时代好队员”等具有中国特色的少年儿童运动品牌,切实践行“党有号召、队有行动”。一代代少先队员在党的正确指导和关心爱护下,逐步成长为党和人民需要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推进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正是有了党的坚强正确领导,中国少年儿童运动才有了先进的思想指引、丰富的精神滋养、科学的前进指南,少年儿童才能带着使命和梦想,始终与国家同呼吸、与人民共命运、与时代齐奋进,推动中国少年儿童运动有组织、有声势、有传承地沿着中国共产党开辟的正确道路奋勇前进。中国少年儿童运动百年实践中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儿童工作模式和社会运动经验,是马克思主义儿童观在中国的具体实践和运用,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二)重视关心党的未来,建立中国特色“党—团—队”政治动员和政治进步的组织育人链条

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未来。马克思指出:“最先进的工人完全了解,他们阶级的未来,从而也是人类的未来,完全取决于正在成长的工人一代的教育。”[5]马克思主义政党把对下一代的培养,视为无产阶级事业得以发展的关键问题。马克思主义关于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论述,是马克思主义儿童观的核心要义,是中国共产党重视少年儿童工作、缔造少先队、开展中国少年儿童运动的根本遵循。

在政党组织建设方面,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便将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摆在重要位置。1922年,安源地下党组织把安源煤矿苦难的童工召集起来,成立了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少年儿童革命组织——儿童团。中国共产党的历代领导人均深谙少年儿童在国家建设、民族兴旺、政党发展中的基础性和重要性作用,高度重视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可靠接班人。毛泽东指出,为了保证我们的党和国家不改变颜色,我们需要培养和造就千百万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6]。邓小平指出,儿童是我们的将来,关怀我们的儿童就是创造我们的美好的将来[7]。江泽民指出,少年儿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和未来[8]。胡锦涛指出,全党全社会都要高度重视少年儿童工作,为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9]。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红色江山后继有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战略高度,重视关心少年儿童和少先队事业。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归根到底在于培养造就一代又一代可靠接班人。这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百年大计”[10]。2021年初,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党中央名义下发的专门加强少先队工作的文件《中共中央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少先队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出台,开篇强调“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中华民族的希望,也是党的未来”[11]。《意见》旗帜鲜明地将少年儿童表述为“党的未来”,指明了少年儿童与国家、民族、政党的密切关系,彰显了一个立志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百年大党对待未来的胸怀和态度。该表述从党的未来、党的事业后继有人的高度,明确了政党可持续性发展的根本。2021年11月,《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特别强调:“党和人民事业发展需要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必须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2022年,《论党的青年工作》出版。该书共收录了习近平同志的60篇文稿,其中27篇对少年儿童和少先队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和直接部署,体现了党的领袖对少年儿童和少先队工作的极高政治定位和极大政治期许。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结尾部分强调:“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12]。以上内容均是我党对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深化和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儿童观中国化时代化的贡献。

列宁指出,儿童的组织是培养共产主义者的好办法[13]。在中国少年儿童运动的具体实践中,中国共产党深刻地把握党、团、队育人的政治属性,提出“党是先锋队,团是突击队,少先队是预备队”的重要论述,创造性提出政治“人生三部曲”的观点。中国共产党通过加强对少年儿童运动的政治领导、委托共青团直接领导少先队开展少年儿童运动的方式,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政治动员和政治进步的组织育人链条。

党对少先队的工作领导,主要是委托共青团直接领导少先队开展少年儿童运动。1949年1月,《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决议》中,把建立新中国少年儿童组织列为共青团的四项任务之一,并委托共青团“领导少年与儿童工作”[14]。1954年,《中国少年先锋队队章》颁布,其中第一条明确指出,“中国少年先锋队是中国少年儿童自己的组织。它是中国共产党创立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受中国共产党委托来领导中国少年先锋队”,明确清晰地表述了“党—团—队”的关系。1958年,共青团三届三中全会决议提出,“带领好少先队是党交给共青团的一项崇高的任务”,确立了“全团带队”的工作方针。自此,“全团带队”一直沿用至今。

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少先队工作,全面加强党对少先队工作的领导,强化各级党委的领导责任,明确各级党委和政府职能部门的责任,强化党建带团建、队建,推进党、团、队一体化建设,为新时代少先队工作提供坚实的政策保障和行动纲领[15]。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共青团成立100周年大会讲话中,创造性地提出政治“人生三部曲”的观点,并专门强调:“共青团要履行好全团带队政治责任,规范和加强少先队推优入团、共青团推优入党工作机制,着力推动党、团、队育人链条相衔接、相贯通,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16]

中国少年儿童百年运动实践证明,重视关心党的未来,建立“党—团—队”一体化的组织建设方式,是保障政治链条完整,党的事业接续传承,党的思想、方针路线准确高效贯彻执行的重要制度设计。这一设计,从制度上保证了少年儿童和少先队工作、少年儿童运动始终与党同心的先进性和连续性,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开展少年儿童工作最重要的组织机制和组织方式,是马克思主义儿童观中国化时代化的创新成果。

(三)代表和维护少年儿童利益,引导少年儿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马克思主义强调,无产阶级政党和劳动人民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我党从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着眼于未来,着眼于共产主义的千秋大业,高度重视少年儿童工作,代表并维护少年儿童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儿童的命运发生了根本的转变。新中国成立后,我党更是创造条件,坚持儿童优先发展原则,关心重视少年儿童的成长成才。“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也不能苦孩子”“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孩子”“从娃娃抓起”等观点得到全社会的广泛支持。我党从政策、法律等方面,为少年儿童发展创设良好环境,优先考虑为儿童的利益和需求配置公共资源,为少年儿童积极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创造条件和机制。[17]

“男女老少齐发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开展群众工作的基本工作方法之一。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少年儿童当作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依靠少年儿童力量,组织少年儿童参与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并对其实施坚强的领导。在党的二大第一次比较完整地对工人运动、妇女运动和青少年运动提出要求后,少年儿童运动得到了积极的开展。宋庆龄指出:“我们开展的工作宗旨在于动员工人阶级的儿童,教育他们认识群众力量的价值和作用,并以这个力量做基础,把革命的真理灌输到整个人群中去。”[18]我党广泛开展“五爱教育”(1)1949年9月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42条规定:“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全体国民的公德。”1982年12月,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24条,仍以“五爱”作为社会主义公德,但把“爱护公共财物”改为“爱社会主义”。,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开展爱党教育。毛泽东指出:“在某种程度上说来,我们的党已经是一个全国性的党,也已经是一个群众性的党。”[19]同样,少先队是中国少年儿童最大的群团组织。据全国少工委统计,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全国共有少先队员11 042.5万名,基层少工委20.7万个,少先队辅导员46.5万名。[20]作为少年儿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预备队,中国少年儿童先锋队通过组织少年儿童运动,开展少先队活动与实践,引导少年儿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团结、教育、引领广大少先队员做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时刻准备着,为确保政党延续和政权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坚持主体性与社会性的高度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儿童观的核心观点。一方面,马克思主义认为儿童是独立的个体,儿童的成长有自身的规律和特点;
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少年儿童发展不仅是个人和家庭的问题,更是关涉政党和社会的公共议题,需要全社会统筹推进,不断推动少年儿童事业的发展。

(一)坚持儿童为本,坚持问题导向,根据少年儿童时代特点开展工作

儿童是“发展中的人”,在不同时代、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特点和需求;
在同一时代、同一阶段,也有着多样化的需求。这就要求在坚持儿童的主体性时,必须尊重儿童发展的客观规律和时代特点。

早在1926年共青团发布的《儿童运动决议案》中就提出:“在组织上,以简单而适合儿童心理,能结合广大儿童群众”,“必须以适合儿童心理之游戏、唱歌、开会、运动等各种娱乐方法以达到培养儿童团体生活的习惯”[21]。针对新中国成立后少先队活动不善于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来开展,并存在着枯燥、成人化倾向等问题,1953年,第二次全国少先队工作会议强调,要尊重儿童发展的客观规律,善于发挥少年儿童的独立性、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少年儿童学会自己管理自己,逐步习惯于集体生活。1979年,第六次全国少先队工作会议强调,要根据少年儿童年龄特点来开展工作。2018年,《中国少年先锋队组织工作条例(试行)》强调,要坚持以少先队员为中心,充分考虑少年儿童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22]。2021年《意见》强调指出:“尊重少先队员主体地位,遵循新时代少年儿童成长规律,用少年儿童易于理解的语言做好思想引领工作”[23]。2021年,全国少工委八届二次全会指出:“当前少先队工作存在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跟不上对少年儿童进行政治启蒙的需要、少先队组织的观念和方式跟不上少年儿童社会生活的需求、少先队实践活动的载体和形式跟不上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等突出问题。”[24]要求全队着力解决“三个跟不上”的问题,强调今后的少先队工作要坚持以儿童为中心,把握不同年龄阶段少年儿童的特点和规律,服务好少年儿童。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理论的根本任务[25]。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儿童为本,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不断反思时代和儿童变化,强调根据少年儿童和时代发展特点开展工作。不断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儿童工作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以确保党的少年儿童工作更加适应儿童发展、时代发展的需要。

(二)坚持系统观念,全社会统筹推进,推动少年儿童的社会化发展

马克思主义强调,社会性是人的根本属性。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26]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社会是人的存在方式和发展条件。由此可见,社会性是儿童的根本属性,个体只有成为真实社会中的个人,才能获得真正的人性。

童年时期是儿童社会化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多次用扣好“第一粒扣子”来比喻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价值观、帮助青少年迈好人生第一个台阶的重要性。儿童社会化是儿童形成社会属性、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是社会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在广义的社会化视域中,社会生活环境是影响儿童社会化的主要因素。儿童将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的童年是在什么样的社会环境中度过的,以及社会环境对他的心灵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万事万物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社会是一个有机整体,是“一切关系在其中同时存在而又相互依存的社会机体”。我党高度重视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同时坚持系统观念,全面统筹社会资源,以促进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树立“全国儿童事业一盘棋”的理念,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在文化教育、意识形态、少先队社会化工作等诸多领域为儿童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即使在革命时期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党也先后创办了工农子弟学校、平民夜校、补习学校、列宁小学、抗日中小学、报童学校等,并在列宁小学开设了“社会工作”课程。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国基础教育从“没学上”,到“有学上”,再到“上好学”,新中国教育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7]。先后创办了数百种少儿刊物和少儿读物。从早期的《小孩子周刊》《时刻准备着》《新少年报》,到新中国成立后以《中国少年报》为代表的各种各样的少儿报刊、少儿读物,给少年儿童以革命理想和文化知识的熏陶。2016年以来,少儿类图书成为我国图书市场当中最大的板块。2019年,少儿图书市场销售额达到269亿元,占到图书总零售额的26.35%,成为拉动我国整体图书零售市场的主要动力[28]。党还十分重视少年儿童的课余生活,早在苏区时期就建立了儿童俱乐部。2020年,全国各类乡村学校少年宫总数达到5万所,受益农村未成年人达到2 000万人以上。为了加强少先队社会化工作,提升少先队的社会化工作水平,2021年《意见》指出:“构建资源有效整合、队伍有效动员、阵地有效利用、队员广泛参与的少先队社会化工作体系”[29]。

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儿童的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坚持全社会统筹推进,多项举措并举,创设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少年儿童的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相统一。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建构和充实多内容、多层级的儿童政策和服务体系,以实现中国共产党关于少年儿童工作的价值追求。

马克思主义儿童观,以促进儿童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目标。马克思和恩格斯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提出只有将教育和实践相统一,才能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从工厂制度中萌发出了未来教育的幼芽,未来教育……就是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30]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少先队,继承、发扬马克思主义儿童观和教育观的精髓,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教育目标,形成了“组织教育、自主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统一的中国特色的少先队教育方式。

(一)坚持少年儿童的组织化培养

马克思主义重视组织教育的功能。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社会组织应该是“使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完全自由地发展和发挥他的全部才能和力量”[31]。同时提出,只有在集体中,个体才会得到自由全面的发展。苏联杰出的教育家、无产阶级政治活动家克鲁普斯卡娅提出:“我们追求的集体主义不压制个性,而是为个性创造这样的一种环境,这样的一种气氛。在这种环境和气氛中,个性能得到发展,并达到我们这一代人不可想象的那种高度。”[32]

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我们党始终将儿童的组织化培养作为重点工作。一是加强组织体系建设。从安源儿童团到劳动童子团,从共产儿童团到抗日儿童团、地下少先队,从新中国少先队到新时代少先队,少年儿童组织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据全国少工委统计,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全国共有基层少工委20.7万个,全国中小学校共有少先队大队21.6万个,中队302.1万个[33],为少年儿童开展组织教育提供了组织基础。二是强调对少年儿童进行组织化培养,让儿童在集体生活中得到锻炼提高。在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强调要将儿童“组织在红色儿童团之内”。在儿童团内,组织儿童共同学习共产主义,为成长为共产主义接班人奠定基础。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提出“在斗争中组织与发展儿童团体”[34]。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70周年的贺信中指出:“少先队应该是少年儿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应该是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预备队。”[35]强调通过组织生活和学习历练,打牢思想和行为基础,培育少年儿童成为共产主义合格接班人。历史证明,无数少年儿童在党领导下的少年儿童组织中,不断增强对党的忠诚、对少先队组织的认同、对其他队员的关心。少年儿童组织在促进少年儿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的组织教育作用。三是完善和发展马克思关于少年儿童组织教育理论。学者王彦斌在马克思主义组织教育思想的基础上,吸收国外组织学理论的精髓,将组织认同划分为生存性、归属性、成功性三个维度。这三个维度的组织认同心理分别是:组织中的成员认为自身的生存发展需要组织提供物质支持;
始终寻求自身可以加入的资格;
力求通过组织生活助力自身的发展,并不断追求自身发展与组织发展相一致[36]。中国少先队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一直将保护儿童权益作为自身的基础性工程,将提升儿童的组织归属感和荣誉感作为主线任务,将培养一代又一代听党话、跟党走的共产主义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并在实践中完善和发展少先队组织认同理论,实现马克思关于少年儿童组织教育的设想,是马克思主义儿童观在中国的继承和发扬。

(二)坚持少年儿童的自主教育

马克思主义认为,儿童是具有独立属性的人,应加强儿童的自主教育,发挥儿童的自身潜能,形成健全的人格。在马克思主义儿童观的指导下,在长期的少年儿童运动实践中,少先队吸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观,以及现代科学如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相关理论,形成了中国少年儿童组织独有的自主教育模式。

少先队是少年儿童自己的组织,少先队在教育中,始终重视培养少年儿童的主人翁意识。在日常的组织教育中,少先队坚持引导少年儿童加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不断激发少年儿童的主动性、参与性、积极性和创造性。[37]毛泽东在《边区儿童》的题词中,号召儿童们努力学习,成长为思想自由解放的新时代的小主人翁。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党以《新少年报》为平台,先后组织了“小先生”“模范少年”和“石榴花”儿童运动,激发了少年儿童的主动性、参与性、积极性。改革开放时期,少先队围绕“树理想、学创造、做主人”主题,开展了丰富的“创造性活动”[38]。党的十八大以来,少先队教育愈发强调自主化和个性化。在2021年《意见》中明确指出:“新时代少先队工作要强化少先队员的主人翁意识和社会生活参与能力,尊重少先队员主体地位。”[39]

中国少年儿童组织在少年儿童运动中,始终强调注重少年儿童的主体性,鼓励少年儿童善于发现自身价值,加强儿童对自身的认识以及自身与外部关系的认识,尤其强调对自身与时代关系的认识。充分开发儿童的自身潜力,鼓励少年儿童追求美好的东西,不断帮助别人,造福整个社会[40]。这种“来自儿童”对少年儿童能动作用的充分认识和体现,是党领导下少年儿童运动的优势,是马克思主义儿童观在中国少年儿童运动上的具体体现。

(三)坚持实践养成的教育方法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它贯穿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各个环节。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人在实践中,既改变对象,也改变自己。马克思还谈道,需要把少年儿童的生产劳动、智育、体育和综合技术教育结合起来。因此,“教育意味着开辟空间”,“引导个体人性向着公共空间、向着世界的真实敞开”。

在马克思主义儿童观、教育观的基础上,叶圣陶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儿童教育思想,提出了以生活为中心的儿童教育理论。他认为,儿童教育的目的是教会儿童“做人”,教育内容应围绕儿童生活展开,教育方法应坚持教学做相结合[41]。

在马克思主义教育观和生活教育思想的影响下,中国少年儿童运动大力号召儿童参加社会生活实践,坚持在实践生活中培养少年儿童热爱祖国、关心社会建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操。经过长期的实践,少先队组织在实践教育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1930年12月,共青团中央在《儿童运动决议(草案)》中提出,少年儿童们除了学习,还应积极参与农业生产、革命宣传工作。1935年,由少年儿童组成的“新安旅行团”,用实际行动践行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教育理念。1955年,《关于支持全国少年儿童开展“小五年计划”活动的联合指示》,号召全国9周岁以上的少年儿童积极参与栽培植物、饲养动物、绿化环境绿化学校等活动[42]。改革开放时期,通过开展“我们爱科学”“创造杯”等实践活动,在少年儿童中形成了爱科学、学科学的良好氛围。党的十八大以来,少先队组织开展“争做新时代好队员”主题实践活动,按照不同年龄和学段特点,分层次地开展校内校外实践活动,引导少年儿童在实践活动中了解国情、观察社会、树立理想、砥砺品格、增长本领,努力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43]。2022年,全国少工委八届三次全会再次强调:“不断强化少先队社会化工作能力,组织少年儿童在广阔的社会天地中砥砺品格、增长本领。”[44]

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化是人类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经过长期累积产生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实践对文化具有决定性作用。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必须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积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百年少年儿童运动实践中,形成了中国儿童特有的红色文化和文化精神。

(一)以红色少年儿童形象塑造为代表的儿童红色文化

儿童不仅是一个特殊的未成年社会群体,更是一种文化符号,是未来和希望的象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对儿童的期望一直存在并且不断地与时俱进。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团百年讲话中指出,在5 000多年源远流长的文明历史中,中华民族始终有着“自古英雄出少年”的传统,始终有着“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情怀,始终有着“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的信念,始终有着“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的殷切期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5 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45]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46]。

中国少年儿童运动在20世纪初的中国诞生并不是历史的偶然。在“亡国亡种”的民族危机背景下,儿童在中国的被发现更带有挽救时局的意味。革命思潮将儿童雕琢成为一种激进的革命意象,喻示反叛古老与传统,创造新生和未来[47]。1926年的《儿童运动决议案》,要求教育少年儿童“养成他们勇敢牺牲的精神和团体生活的习惯,经过他们去影响现代社会的生活,成为将来继续斗争的战士。”[48]在百年少年儿童运动实践中,涌现出大批少年英雄。例如:毛主席亲笔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年仅十五岁就牺牲在国民党反动派铡刀下的女共产党员刘胡兰;
为了掩护乡干部撤退,被捕英勇牺牲的小英雄周银海;
牺牲时年仅8岁,最小的革命烈士小萝卜头(宋振中);
9岁参加革命,11岁参加长征,凭借着惊人的毅力闯过了重重险境的王新兰;
在敌占区传递情报,遇害时年仅12岁的朝鲜族小姑娘金今顺;
儿童团团长谢荣策,等等。还有“小鬼班”、琼崖纵队少年连等儿童革命团体,都在战斗中成长,成为所在部队的战斗骨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中也涌现了大批少年英雄,他们中不少人的名字同学们可能都听说过。过去电影《红孩子》《小兵张嘎》《鸡毛信》《英雄小八路》《草原英雄小姐妹》等说的就是一些少年英雄的故事。”[49]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感召下,在这些事迹的基础上,中国少年儿童人物形象自成谱系。红色少年儿童的形象塑造已经成为一种历史传承、文化传承,有着独特的生成机制和发展规律。同时,也以其独特的深刻内涵和品质境界感染着读者,并成为红色革命文化的一部分和宝贵的精神遗产[50]。

(二)儿童的时代标签: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爱国奋进的精神面貌

童年既是人一生中最为关键的时期,又是人生中一段丰富多彩的、独特的、不可再现的生活经历。当代中国少年儿童的形象构建,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历时性”变迁过程中的文化继承与“共时性”变迁进程中的文化选择的统一。在文化继承与文化选择中,构成了不同时代的儿童标签,成为一种时代标签,留下了时代的文化印记。

中国少年儿童运动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超越了少年儿童中心主义的本位观,确立了中国式现代化理想,重塑了少年儿童的精神世界,激励着一代代少年儿童成长,成为他们自强不息地成长的记忆和文化自信的来源。1926年的《儿童运动决议案》指出,要“启发他们的阶级觉悟,使他们具有勇敢奋斗、刻苦耐劳、活泼进取的精神的目的”[51]。1939年,毛泽东发出“自己动手”的大生产运动号召,以克服抗日根据地的困难,其间广大少年儿童也积极投入到大生产运动中。1943年,《晋察冀日报》的报道中指出:“因为学生的生产搞得红火,对整个大生产运动都起了不小的推动作用。”1955年,《关于支持全国少年儿童开展“小五年计划”活动的联合指示》出台后,一场规模大、影响广、教育效果显著的活动由此展开。“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无论是在中华民族历史上,还是在世界历史上,这都是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在这百年奋斗历史中,广大少年儿童一直在党的领导下积极参与、不懈奋斗,表现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爱国奋进是党的领导下中国少年儿童的精神面貌。1935年,少年儿童组成了“新安旅行团”。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新安旅行团”的足迹遍及22个省市,行程五万余里。他们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抗日救亡活动。1940年,发起了“中国儿童号飞机捐款”活动。在抗美援朝期间,全国少先队员们收集废钢烂铁、采集药材、节约零用钱,用劳动所得支援前线,捐献飞机。2021年,习近平给江苏省淮安市新安小学少先队员的回信中写道:“当年,在党的关怀和领导下,‘新安旅行团’不怕艰苦,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以文艺为武器,唤起民众抗日救亡,宣传党的主张,展现了爱国奋进的精神风貌。”[52]对少年儿童爱国奋进的精神面貌给予了肯定。2021年建党百年,共青团员和少先队员代表集体致献词,发出了“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请党放心、强国有我”成为新时代少年儿童爱国奋进的时代符号和文化印记。

少年儿童运动是少年儿童走过的群体印记,承载着少年儿童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欺凌与压迫,参与建设社会主义的时代记忆;
启蒙了少年儿童的中华民族意识,体现了个体与国家利益的高度一致;
蕴藏着少年儿童独特的文化印记,形成了中国儿童特有的红色文化和文化精神。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一个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笃行真理的过程”,“党的百年奋斗成功道路是党领导人民独立自主探索开辟出来的,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篇章是中国共产党人依靠自身力量实践出来的,贯穿其中的一个基本点就是中国的问题必须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由中国人自己来解答。我们要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以更加积极的历史担当和创造精神为发展马克思主义做出新的贡献,既不能刻舟求剑、封闭僵化,也不能照抄照搬、食洋不化。”[53]我们要善于通过历史看现实,透过现象看本质。

中国少年儿童运动是党领导的整个人民革命运动的一部分。百年来,少年儿童与社会其他群体一起,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党的领导,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积极投身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对我国社会主义政治、社会、教育和文化等诸多方面做出了独特的贡献。通过上述基于中国少年儿童运动实践的价值意义分析可以看出,中国少年儿童百年运动实践是中国共产党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笃行真理的写照。党领导下的百年中国少年儿童运动,印证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论、系统论、政党理论、人的全面发展等重要理论的伟力;
并在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儿童观,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儿童问题;
切实代表儿童的利益,尊重儿童主体地位;
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在伟大实践中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中国少年儿童事业的蓬勃发展,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

猜你喜欢 少先队马克思主义儿童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湘潮(上半月)(2021年11期)2022-01-15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少先队活动(2021年5期)2021-07-22加入少先队小学阅读指南·低年级版(2020年12期)2020-12-04不老的少先队少先队活动(2020年10期)2020-10-28让少先队走向校外少先队活动(2020年6期)2020-07-27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当代陕西(2019年11期)2019-06-24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当代陕西(2019年10期)2019-06-03留守儿童杂文选刊(2016年7期)2016-08-02六一儿童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16年6期)2016-05-14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天津人大(2015年9期)2015-11-24推荐访问:中国化 少年儿童 马克思主义
上一篇:基于RTK定位技术的输电线路紧线施工无人机实时弧垂测量系统研究及应用
下一篇:系统性风险:金融系统与实体经济间反馈效应①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