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的实验性探索——以融入思政教育为研究对象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3-03-10 点击:

■赖新芽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2016年12月7日至8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这就意味着思政教育需要与专业课程进行有机融合,在尊重专业特殊性和学生个性基础上,有选择性地将思政元素引入专业教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有针对性地培养从事本专业岗位时所需要的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

(一)有利于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

相对于本科院校,高职院校主要是通过大量的专业技能实践,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所以其专业实践课程在整体课程设置中占比较大。学生的学习重心一般也在掌握专业技能上,对公共基础课程和思政课程往往不太上心。久而久之,学生成为只懂技术但缺少人文素养的操作人员。据用人单位反馈[2],这样的人才缺乏创造力和生命力,对处于行业变革升级时期的设计专业来说,已然不能适用。因此,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能弥补学生知识短板,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服务地方、行业和企业。

(二)有利于增强学科竞争力

国外的艺术设计发展比较早,其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比国内的设计水平高,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我国艺术设计学习和模仿的对象。但作为一门应用型艺术,设计需要立足于应用国家,尊重国情,符合其主流审美和主流价值观。如果设计从业者没有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引导,那么在学习和借鉴国外设计时,很容易全盘接受,这样设计出来的作品是经不起市场、时间和人民的检验的,不利于中国艺术设计专业的个性化发展和优秀传统艺术文化的传承。作为培养未来设计从业人员的高职艺术专业有义务和责任在专业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树立文化自信。

(三)有利于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艺术设计类行业对于从业人员的能力要求也不断提高,多数公司将多年从业经验当作入职的条件。同时,每年各大高校培养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也不断增加,竞争日益激烈。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应届生,由于缺乏工作经验和文凭优势,无法得到预期的岗位和薪资,不少学生会在工作一段时间后跳槽甚至转行至其他待遇较高但未来发展空间不足的岗位,这无形中阻碍了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1]。这是由于学生缺少对专业的认可,进行职业规划时过分看重当前待遇,随波逐流而迷失了自我发展的目标。虽然高校普遍开展职业规划教育,但是毕竟不能仅靠几节课就能让学生充分认识自我,理解社会和行业的需求,所以在专业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有利于学生结合自身情况和需求,在就业前能够对职业选择进行通盘考虑。

(一)思政教育融入的内容程度较浅

思政教育融入专业教学需要有利结合,让专业与思政各出所长,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成果。但目前大多数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在融入思政教育的时候,只是将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进行简单的叠加。而通过流于形式的说教和喊口号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不仅没达到思政教育的目的,还会影响专业的教学。思政理论比较抽象,需要结合古今中外的经典案例进行解释和说明。在选择案例内容的时候,没能充分考虑到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的特点,所选的内容不论从广度上还是深度上来说都不够。相比起其他专业,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学生感性思维强、意识独立、思想活跃,造成情绪化、易偏激、信念稳定性差、缺少集体主义意识等的个性特点,所以在选材时需要从学生所能感受的实际生活和现实出发,紧密联系未来就业岗位和行业,深度挖掘内涵和本质,从而引起共鸣,否则最终效果适得其反。

(二)思政教育融入的方法形式单一

思政教育融入专业教学需要有机结合,用润物无声的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3]。但目前大多数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在融入思政教育的时候,只是将思政元素与专业教学进行粗暴糅合,停留在生搬硬套引入教学内容的方式上。

第一,一直以来,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在实施课程教学过程中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为主,缺少在专业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的能力与意识。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师本身也具有艺术生的个性,对于思政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思政理论知识的理解不透彻,缺乏将思政教育有机且全方位融入专业课堂教学的实施能力。

第二,专业教材中缺少思政教育内容。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主要载体,目前高职艺术设计使用的专业教材也只关注于某些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内容没有多大的关系。并且教师在使用教材为依据实施教学时,缺少思政教学设计的参考。

(三)思政教育融入的教学效果评估困难

思政教育融入专业教学时需要进行有效结合,让教书与育人的职能合并,以实现更佳的育人成果。长久以来,专业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最直观的方式是通过考试或者项目成果等量化方式检验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而量化的方式本身就不适用于思政课程。同时,思政教育融入专业教学采用的是隐性方式,将非思想政治理论采用间接教化,在知识传授中强调主流价值观的引导。传统量化式的教育教学标准和考察方式针对教育的显性、直接和近期的效果评估非常有利,但是对思政教育的隐性、间接和远期的效果评价相对困难,这对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进行科学评价会产生一定的难度。

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承担着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适应产业生产建设需要的一线高质量应用型设计人才的任务,其设计作品需要符合我国国情和主流价值观,在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不容置疑的。针对思政教育融入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的现状,我们可以围绕德艺共育,找准切入点,构建教学的整体框架和思路;
深入挖掘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抓住着力点,确定教学内容和方法;
尊重专业和思政教学特点,明确落脚点,开展教学评估和评价。

(一)立足立德树人统一教书育人职能,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

人才培养方案是实施人才培养和开展质量评价的基本依据,只有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思政建设的目标和要求,才能将思政教育贯穿整个专业教学培养体系,实现全程、全员、全方位育人格局。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要在产业分析、行业调研和企业调查基础上明确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课程思政建设内容,从而在课程设置、教学安排、效果评价等部分进行科学设计和调整,以指导教学计划和实施。

课程标准是教师执行教学行为的直接依据,只有在课程标准中落实思政建设的内容,才能将思政元素和专业教学有机有效融合在一起,以达到专业教学和思政教育双赢的结果。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各课程需要系统梳理德育元素及其育人功能,结合岗位需求,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融入课程标准中,把它作为授课计划的重点和课堂教学的重要方面,落实在课程定位、目标、设计、评价等各个环节中,润物无声地完成思政教育。

(二)依托优秀传统文化精神挖掘思政元素,确定有机融入思想教育的教学内容和实施方法

高职教育立足于服务地方经济,技能的培养永远是我们教学的重点,思政教育的融入不能以减少和降低技术技能培养质量为代价。所以,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要针对不同的专业特色和教学内容,从中挖掘适合本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元素,用丰富多样的专业教学内容为有效载体,选用科学、合理、实用的技术技能为有序主体,利用项目化、案例化的实施方法为有力手段,在实施专业技术教育的同时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培育工匠精神,坚守教育初心,共同构筑全方位课程育人格局,以确保课程思政教育在专业教学中的效果最大化和最优化。

1.从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和精神中获取养分

设计是需要基于一定文化背景之下的,否则就是无根浮萍,缺少生命力。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的文化根基,可以分为显性的艺术审美形式和隐性的精神特质追求。传统文化中的内容和形式,如绘画篆刻、建筑园林、装饰纹样、民间艺术等属于显性元素,为现代艺术设计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来源。挖掘中国传统艺术的审美形式,梳理与提炼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并将其运用于艺术设计类课程中,对拓宽学生的设计思维和眼界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还能激发学生内心对传统文化的正确认识,有益于树立学生对本民族的文化自信[4],增强民族认同感,培养爱国主义精神。例如,在“场景设计”课程教学中,设置国风项目,让学生在调研项目背景时充分感受传统文化魅力,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树立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

自古以来,工匠精神就是“中国气质”之一,它既包含了孜孜不倦、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和职业精神,也包含了追求卓越、开拓创新的造物精神,是现代艺术设计产品质量的保障。艺术设计作为一种造物活动,它是“艺”与“技”的结合,创造性和操作性统一体现在最终的作品上,而优秀的艺术设计作品一定是需要工匠精神的坚守与创新才能实现的。深入理解工匠精神,整合与拓展工匠精神内涵,并将其贯穿应用于课程作品表达的始终,对培养善于学习、勤于实践、敢于创新的职业精神有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在动画团队制作项目时,需要每位同学将素材进行规范的分层整理,绘制的内容造型需要保持高度一致,才能实现作品的统一性。这就需要学生在绘制动画时保持一丝不苟认真踏实的画匠作风和追求卓越的精神品质。

2.从地方特色文化中汲取灵感

地方特色文化是地方的精神支柱,是发展地方文化和产业经济的重要动力源泉,是提高地区竞争力的重要助力。高职教育服务于当地的经济与文化,从其中汲取灵感,提炼思政元素融入专业教学具有很强的应用意义。以杭州为例,“大运河文化”“良渚文化”“宋韵文化”“西湖文化”、红色文化等,都是艺术创作不尽的来源。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将身边的事物作为设计的出发点,用具有地方特色的设计语言,创作出能引发情绪共鸣的艺术作品。

3.从实时社会热点中甄选素材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各类信息呈爆炸式、碎片式涌现在人们面前。人们在被动接受信息时常常会出现认知偏差,缺少稳定价值观的年轻人非常容易被娱乐化的新闻所吸引,忽略对国家、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关注。在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中,可以将实时新闻社会热点以案例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转移关注点,摆脱低级趣味,唤起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并以此作为设计的出发点完成作品。例如,2022年1月汤加火山爆发,给该国和当地民众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和灾难,引发的海啸更是波及全球多国。如此重要的事件仅霸占了两天微博热搜,马上被娱乐圈的八卦挤出头条,在年轻人中关注度下降。在插画设计课程中,可以引入汤加火山爆发事件,让学生用创新思维和艺术语言参与到援助汤加任务中,从而树立学生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民族使命感。

4.从时代楷模榜样中汲取力量

时代楷模是历史的书写者,代表着中华传统美德,是一个国家的精神脊柱。我们可以结合艺术设计课程特点,将时代楷模的人物形象、典型事迹、精神内容作为切入点,使其成为艺术创作的题材。例如,在角色设定课程中,设置农村基层干部形象设计项目,引导学生学习时代楷模孙美丽、毛相林等的事迹,理解楷模的价值观。这样在创作的过程中,也能提升思政教育的高度和深度。除了时代楷模,也可以从身边挖掘行业精英和优秀典型人物,使教学内容多样而生动,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例如,在做三维设计项目时,插入介绍3D艺术家光叔(许吉吉隆)的工作和学习经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并激发动力。

(三)结合近期效果和长期效果,设计多元评价主体、科学系统的指标和健全灵活的方法

教学评价是专业课程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充分结合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的特征,在教学评价中进行多元评价,设计科学系统的评价指标,采用健全、多样、灵活的评价方法,才能推动思政教育融入高职院校艺术类专业课程的教学持续有效进行。

多元评价主要是指评价主体、评价对象、评价纬度上实现多元化,这能在最大限度上避免单一主体评价的片面性,减少偏差。学生、同行、用人单位可以组成全方位的评价主体。学生是课程教学最直接的感受者和获益者,立足于学生,以第一视角充分检验人才培养的效果,能直接反馈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建设的有效性。思政教师和专业教师具有非常丰富的教学经验,能从各自的角度对教书育人的效果作出针对性评价,实现思政教育融入专业教学的“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效果。用人单位是人才培养的需求方,只有在长期的工作中,才能较为全面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它的满意度是检验人才培养效果的重要尺标。

科学的评价指标需要以学生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全面再现和反映教育目标,且符合评价者和被评价者的实际水平,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首先,明确评价指标的价值取向能够对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明方向,树立学生符合时代精神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解决学生在工作中遇到的价值困惑等实际思想问题;
其次,评价指标内容必须完整,能反映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中的客观事实和因素,能够被学生、教师和用人单位接受和认可;
最后,评价指标的标准需要适当,过低的标准对教师起不到激励作用,而过高的标准又容易挫伤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是培养能担起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人才的重要手段。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融入思政教育还处于一个探索阶段,针对艺术设计类专业不同的情况需要深入探索,从适切的角度将两者融合,并形成成熟的教学实施范式,构建科学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从而推动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入。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艺术设计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星.云.海》中国宝玉石(2020年4期)2020-09-23《花月夜》中国宝玉石(2020年4期)2020-09-23思政课“需求侧”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基于“互联网+”的应用经济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现代营销(创富信息版)(2018年8期)2018-09-08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中国音乐教育(2016年8期)2016-05-20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人间(2015年17期)2015-12-30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医学教育管理(2015年3期)2015-12-01推荐访问:实验性 高职 艺术设计
上一篇:高职“定制化”新型美育课程化体系建设
下一篇: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大数据工程技术创新中心武汉分中心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