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调查类节目的记者提问方式研究——以《新闻调查》节目为例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3-03-10 点击:

张艺婕

(作者单位:盐城师范学院)

在调查取证的过程中,记者与受访者的言语建构使人际传播通过大众传媒得以实现,而调查进程的顺利推进不单依附于记者恰如其分的提问,更需要受访者的配合,故而受访对象是否能够积极配合并及时向记者反馈,成为采访成败的关键[1]。本文按照受访者的反馈信息是否遵守合作原则,将其划分为合作型受访者和不合作型受访者。

1.1 合作型受访者及其应答信息特征

本文结合受访对象的基本内涵将合作型受访者界定为:作为新闻事件的参与者且和记者处于采访关系中,在被采访时按照记者提问意图,逐一回应或不断补充信息内容的人。

在采访的过程中,记者的提问与合作型受访者的应答一般都遵循合作性原则,依据格莱斯合作原则理论,成功的会话必须实现四条准则,即数量准则、质量准则、关联准则和方式准则[2]。通过分析,合作受访者对于记者提问的回答正是遵循了合作原则,所以才能使记者更好地获取新闻事实,提高调查效率。因此,本文将合作型受访者的应答信息特征总结如下:

1.1.1 受访者的应答信息完善

受访者应答信息完善是指受访者通过记者逐次的提问引导,提供给记者所需的新闻素材,即指东答东,指西应西。在采访过程中,记者与受访者一对一的问答模式构成了会话结构的基本单位——话对,话对即由一个引发话元与一个应答话元构成的最基本结构[3]。受访者的应答完善直接关联着记者的提问话元,能够在极大程度上满足记者的需求。

1.1.2 受访者应答信息增补

受访者应答信息增补是指在采访过程中,受访者在保证提供给记者所需新闻素材的基础上,对该应答话元的信息进行补充,此时的信息增补多表现为解释说明已反馈的信息。

1.1.3 受访者应答信息真实

受访者应答信息真实是指在采访过程中,受访者依据质量准则如实回答记者抛出的问题,即说话人不说假话,不说没有根据的话[4]。

1.1.4 受访者应答信息贴切

受访者应答信息贴切是指在采访过程中,受访者依据关联准则对记者提出的问题进行相关性回答,即说话人不说和话题无关的话,受访者的贴切反馈能够恰如其分地满足记者在某一特定阶段的即时需求。

1.1.5 受访者应答信息凝练

受访者应答信息凝练是指在采访过程中,受访者在回答问题时,遵守方式准则,能够做到应答简明扼要,不用语义模糊的词语,避免冗词赘句,做到条理清晰。凝练式的反馈可以协助记者厘清受访者的观点和态度,继而实现有效发问。

当记者的提问有可能不利于受访者时,受访者就会有意或无意地违背合作原则,这时记者面对的便是不合作受访对象。

1.2 不合作型受访者及其应答信息特征

本文结合受访对象的基本内涵将不合作受访者界定为:作为新闻事件的参与者且和调查记者处于采访关系中,在被采访时不按照调查记者的提问意图进行回应信息的人。

在电视调查类节目中,记者身份的特殊化使之具有揭露隐私、探寻真相的特性。采访关系搭建后,多数受访者担心自身利益受损且给自身产生负面影响,与记者进行“迫不得已”的交谈,这样一来,导致受访者在记者提问过程中故意违背合作原则,直接造成新闻事件无法被真实还原的局面。因此,本文将该类受访对象的应答信息特征归纳如下。

1.2.1 受访者应答信息缺失

受访者应答信息缺失是指在采访过程中,受访者未完全按照记者的要求进行反馈,违背数量准则。受访者常常因为记者所提问的方式直接、所问的内容敏感等而紧张不安,以少言或沉默的方式回应记者的提问。

1.2.2 受访者应答信息不实

受访者应答信息不实是指在采访过程中,受访者故意违背质量准则,即说话人以明知虚假或难以证实的话语搪塞记者。面对记者抽茧剥丝般的提问,他们更倾向于用假话掩盖真相,试图迷惑记者。

1.2.3 受访者应答信息偏离

受访者应答信息偏离是指在采访过程中,受访者违背关联准则来回应记者,即说话人的回答与记者的提问没有关联,与问题的主题相背离。在电视调查类节目中,受访者的应答信息情况多表现为答非所问——故意规避或转移,这是受访者不配合采访的常见现象。

1.2.4 受访者应答信息含糊

受访者应答信息含糊是指在采访过程中,受访者所说的话违背了方式准则,多表现为言语上的语义模糊、冗词赘句以及态度摇摆不定,造成回应模棱两可,打断了记者的追问。

2.1 获取合作型受访者信息的提问方式

本文将记者进入调查现场后针对合作型受访者所选用的提问方式统称为获取合作型受访者信息的提问方式。结合合作型受访者五大应答信息特征和问题内容,笔者将获取合作型受访者信息的提问方式划分为直接引导式、信息引入式、信息确认式以及句义替换式。

2.1.1 直接引导式

直接引导式是指记者从正面直接引导发问,无须做任何辅助工作。提问时,句中多出现带有具象色彩的疑问代词,或出现由它组成的短语如为什么、什么事、做什么等来表明疑问点,此时说话人希望对方针对疑问点作出答复。直接引导式是记者提问合作型受访对象时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方式,在受访者乐于回答且能够做到知无不言的情况下,记者只需抛出具体细致的问题,逐步引导合作型受访者回答即可。例如,《新闻调查》中《垃圾分类在乡村》这一期节目,记者就利用直接引导式对受访者提出了问题,如“你每天跟着收垃圾的大爷一起,你的工作是什么呀?”“你们手里都拿着一个本儿,这是干什么的?”等。记者采用直接引导式从正面开始提问,可以直击问题核心,如案例中记者使用的“是什么、干什么”这些疑问短语,既能控制受访对象的回答范围,还能在第一时间激发受访者的真实感受

2.1.2 信息确认式

信息确认式是指在调查过程中,记者已对某些行为、某种事件作出一定估测,尽管已有明显态度,但出于对新闻真实性、客观性的考量,不能私自作出肯定答复,故需向受访者请求确认,保证预估的正确性。使用该提问方式时,句中多会出现“是吗”“是吧”“对吧”等疑问词,信息确认式既能确保信息真实可靠,又能提高调查速率。例如,《新闻调查》中《错案之链》这一期节目,记者提出问题:“这个是最后审判书,是吗?”韩建敏回答道:“对,这是一个再审的再审判决书。”

在该案例中,记者已事先通过与他人的沟通掌握了遇害者的相关信息,所以在对遇害者母亲进行提问时,其采用信息确认式来证实心中已有的预估,如上例中记者向韩建敏确认她现在看到的是否为最后的审判书。

2.1.3 信息引入式

信息引入式即“顺藤摸瓜”,是指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及时提取受访对象回答的某个信息关键点或说话人所述内容,将内容直接转为问题再次发出提问,以达到信息被深度挖掘、事件结果逐步明了的效果。例如,《新闻调查》中《政府告家长的背后》这一期节目,记者提出问题:“怎么难受?”李达回答道:“自己觉得上课有点烦了,所以不想上课。”然后记者继续追问:“有点烦?”。

上例中,记者通过提取李达反馈内容中的关键信息点“难受、有点烦”继续追问,逐步探寻其辍学的原因。在调查取证的过程中,记者采用信息引入式,逐步向受众揭开人物真实性格、探明其中缘由、厘清事件发展脉络等。

2.1.4 句义替换式

句义替换式指说话人采用另一种描述语替代当前话语。为确保全面掌握信息,实现信息要素的成功传递,记者常常需要站在大众角度,采用大众易理解的话语进行转述,并再次向其发问。这种情况多出现在记者与因紧张而出现表述不清或话语复杂等情况,同时能够遵守合作原则的受访者的交谈过程中。例如,《新闻调查》中《风口上的电子烟》这一期节目,电子烟生产厂家说:“就这个大烟嘛,这个出厂价就,就200来,200多嘛。我们最后哈,能卖到600多,650多嘛。”受访者因紧张导致表述吞吞吐吐。然后记者换个说法开始提问:“哦,那意思就是大烟更赚,相当于这是百分之二百的利润哈?”。

在上例中,笔者发现电子烟生产厂家依据记者引导可以有效反馈相关信息,但从视频中来看,电子烟生产厂家在回答问题时,神情紧张,眼神飘忽,此时记者为缓解受访者的紧张情绪且使对方的表达更加清晰,就在受访者回答完成后立即用简洁明了的话语再次发问,以确保自身表述正确。此外,记者使用这种提问方式可以间接保证调查效果。

2.2 获取不合作型受访者信息的提问方式

本文将记者进入调查现场后针对不合作型受访者所选用的提问方式统称为获取不合作型受访者信息的提问方式。笔者发现,记者多采用选择限定式、“信息打断式+直接引导式”、信息反向式来引导不合作型受访者回答。

2.2.1 选择限定式

选择限定式又称一针见血式,是记者提问不合作型受访者常用的一种提问方式。提问时,问句的结构类型多为正反问或选择问。选择限定式提问能将宽泛问题具体化,针对性强,突出重点。在面对不合作型受访对象时,记者使用这种提问方式可以提高提问效率,节省时间,直击真相。例如,《新闻调查》中《难以洗清的嫌疑》这一期节目,记者提出问题:“杨树的死亡到底是不是污染造成的?”。

钟守兵作为大生化工厂的厂长,因担心自身和工厂利益再次受损,故连续否认其化工厂对村民养殖场、庄稼、树林等造成的危害。在这种情况下,记者使用选择限定式的提问方式,将受访者的回答范围高度控制在“是”和“不是”当中,利于发现受访者此时的真实态度,也为下一步发问提前做好铺垫。

2.2.2 “信息打断式+直接引导式”

“信息打断式+直接引导式”是一种提问的组合方式,这种提问方式多出现在记者与不合作型受访对象的采访过程中,表现为记者及时打断受访者的回答,并采用直接引导式进行提问,以达到搜集信息的目的。前文已经阐述过直接引导式,故这里只介绍信息打断式。信息打断式指当受访者的回答偏离主题时,记者可以通过话语插入中断受访者的当前回答,并顺势拉回话题,使采访继续的提问方式。在一些揭露性报道中,多数受访者采取迂回躲避的应答方式故意偏离问题核心,此时记者应迅速打断,把握提问主动权。例如,《新闻调查》中《巨贪村官》这一期节目,刘大伟说:“这个是这样的,财务公开,区政府当时有一个区经贸委,就是说他们要派我们井口上就说你出煤多……”记者打断其话语,直接进行提问:“好了,好了,那您就说区里监管这个事,我问您,你们的项目在哪里公开?”。

上例中,面对刘大伟故意偏题式的回答,记者打断其答复,紧接着采用直接引导式进行信息的再次获取。结合语料来看,这种组合提问式既可避免受访者的回答偏离提问内容,又可将受访者拉回到话题上,确保调查继续。

2.2.3 信息反向式

信息反向式主要表现为记者就受访对象回答问题时的相反思路展开提问,引导对方从逆向思考,继而给出全新的见解和回答。这种提问方式立足于所述事实的对立面,或受访者回答的相反方向,是逆向思维在调查中的体现,在提问过程中能够起到促使受访者思考和回答的作用。例如,《新闻调查》中《巨贪村官》这一期节目,记者提出问题:“我是问您,金和美是谁的公司?”刘大伟回答道:“金和美它又不是谁的公司,谁也没有,本身就是一个……”然后记者利用信息反向式接着询问:“那我这么问您吧,金和美公司和您有关系吗?”。

在上述对话中可以看到,刘大伟面对记者的多次提问——“金和美公司是谁的”,均表现出答非所问的回答状态,记者为扭转这种故意躲避的局面,就将提问立足于其反面角度,从逆向展开追击。记者利用信息反向式的提问方法,不仅迫使对方回应他与金和美公司之间的关系,也从侧面反映了金和美公司所属权的问题。

研究表明,电视调查类节目涉及的范围较广,被采访者的背景不同、身份不同,记者要想顺利完成提问,除了需要熟悉运用各类提问方式,还需要遵守平衡原则,具备平衡意识,能够揣摩事件细节,实现具体发问,巧用俗语,拉近与受访者之间的距离,如此才能达到揭示事件真相的最终目的[5]。

猜你喜欢 受访者准则信息 今天,你休闲了吗?小康(2022年28期)2022-10-21关于安全,需要注意的几件小事小康(2022年19期)2022-07-09低碳生活从我做起小康(2022年16期)2022-06-13五成受访者认为自己未养成好的阅读习惯时代邮刊(2021年8期)2021-07-21具非线性中立项的二阶延迟微分方程的Philos型准则数学物理学报(2020年1期)2020-04-21订阅信息中华手工(2017年2期)2017-06-06基于Canny振荡抑制准则的改进匹配滤波器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16年7期)2016-08-21学学准则共产党员(辽宁)(2015年24期)2015-10-18一图读懂《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浙江共产党员(2015年11期)2015-05-23展会信息中外会展(2014年4期)2014-11-27推荐访问:为例 类节目 提问
上一篇:长尾理论视角下商业广播剧发展策略研究——以猫耳FM为例
下一篇:全自动运行系统区间水位异常联动防护方案研究与分析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