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新闻传播专业人才培养路径探究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3-02-28 点击:

任芸莹

(西华师范大学,四川 南充 637009)

一、引言

为了全面推进新文科建设,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的文科人才培养体系,2019年教育部等12个部门在天津召开“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启动大会,正式启动国家“四新”建设工程,标志着“新文科”从概念走向实施。2021年3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推荐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的通知》,明确了文科教育在整个高等教育中的新定位新功能,标志着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在全国普通本科高校中开展。[1]新时期“新文科”建设,顺应了科技交叉前沿和当今社会对人才素质的新要求,体现了当今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间的互动和未来发展趋势对新文科人才培养的理论创新。

高校新闻传播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应当积极适应新时代“新文科”建设对人才素质的新要求,针对新闻传播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问题与短板,探索符合当代新闻传播专业人才培养路径与方法,为推动新文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和教学研究范式的创新提供可靠依据。

(一)人才培养呈现多元化趋势

当今社会发展对新闻人才呈现出多元化需求,他们的就业去向不再是专业的新闻机构,大多还要面临非新闻机构的选择。这种多元化的社会需求有利于新闻传播专业开展更为广泛的教学改革探索,因此,新闻传播专业应当遵循“一专多能,重思维”的理念,设计更为丰富的人才培养方案,加快调整课程体系建设,建立多样化的知识体系,使学生具备“一专多能”的素质,提高学生应对社会需求的竞争力,为他们奠定未来持久的职业发展潜力。

(二)课程培养体系逐步完善

按照“一专多能,两驱协同,四项拓展”原则,新闻传播专业逐步搭建有利于专业发展、有利于学生学习的金字塔式的课程结构和知识体系(图1)。

图1 金字塔式的课程结构和知识体系

该体系由通识教育部分、专业教育部分、专业能力与拓展部分组成,该课程体系加大了通识课程数量和种类,确保夯实学生必备的知识基础,使他们具备“多能”的潜力。该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将思维训练融入课程内容之中,克服了大多数高校课程内容理论课较多而训练学生思维能力和专业技能的课程少之又少的问题。该体系同时还以行业需求为目标,打破专业壁垒,推行跨学院、跨专业学科的交叉融合,增设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等专项课程和相关技术的应用,体现专业的个性与特色,使学生具备核心竞争力。

(三)交叉学科资源更加丰富

高校新闻传播专业既需要有扎实文科功底,还需要掌握一定的媒体技术,这就需要建立交叉资源整合机制,实现文科与理工科深度交叉融合的协同人才培养机制。在教师资源方面,推行跨学院、跨专业学科的交叉融合机制,对于智能化和技能性较强的课程,可试行多位教师共同授课,其中包括在校内理工科学院聘请有关人工智能技术的专业教师、在校外聘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业界专家,如记者、编辑担任兼职教师等,将智慧教学从理论和技术层面融入到课程体系中。在基础设施方面,依托校外联合建立协同与资源共享的融媒体实验室,在不增加投入的前提下,实现人才培养效益最大化,使文科与理工科的实验室资源相辅相成,优势互补,真正实现文、理、工等学科之间的交叉与共融。

(四)校企联合培养机制不断完善

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必须按照社会需求培养应用型人才,这仅依靠课堂教学、课程学习和校内实训是无法实现的,因此,应当探索建立校企合作机制,探索校企联动模式,提高学生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如学校与网易共建VRAR课程、与腾讯共建内容生产课程、与字节跳动共建算法与用户分析课程,可以充分利用企业人才的智力资源和技术资源,将学生在校内学到的知识体系有效地与行业实践相融合、与市场需求和业界的具体业务相结合,从而真正提高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质量。

(一)人才培养方面的挑战

新闻传播专业是一门应用性、操作性、实践性、专业性较强的学科,对新闻传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学生首先要面临文科和理科贯通的挑战,同时还需要掌握新媒体内容生产、技术运用和平台运营技术,这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出了不小的挑战,是学生学习面临的主要问题。

(二)专业教师方面的挑战

教师应当改变多年惯用的课堂讲授、学生学习的传统思维模式和教学思维,必须将跨学科融合的理念和实践植入课堂教学,融入学生培养的实践中,加强学生对现代信息传播技术的学习、应用、开发、培育创新能力,做到知识、技能和素养相互支撑。

(三)社会需求的挑战

新闻传播专业在社会中需要了解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需要掌握文、理、工等学科之间的一定交叉内容,这使得新闻传播专业课程建设更为复杂,教师也要付出更多的劳动。面对社会需求带来的挑战,新闻传播专业师生必须从基本理念、目标定位、课程体系方面重新认识或进行结构重塑,以满足当今社会对人才素质的新要求。

(一)更新人才培养理念

2017年美国希拉姆学院率先提出一种新的办学理念[2],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高等教育、人文学科和逻辑语言等课程中,为大学生创造综合性学习机会与平台,以技术空间拓展他们的创新思维与综合素质。这是当前高校综合专业学科背景下建设创新知识平台的一种逻辑思维能力。经统计[3-6],目前多数高校对新时代新闻传播专业人才培养思路缺乏技术性的开发与多元化平台设计,对当前社会面对人才与技术的需求缺乏前瞻性思考,不注重新闻传播专业的学科素质培养、信息融合,创新理念的培养特征性不突出,导致学科交叉融合力不强,部分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素养较差,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各个用人单位的就业需求。

(二)创新教育教学理念

要贯彻“一专多能,四驱协同,全域拓展”理念,构建金字塔式的课程体系,在国家合作、师资配备、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等方面贯彻落实“中国式”教育环境下的教育思想体系,传统课程和核心课程要求的基础是为本科生开设多学科教育教学平台,不但覆盖了新闻传播学学科内容,而且还增设了不断更新的融合新闻和策略性传播现代前沿知识内容的新的学科路径、方法、教育背景,做到因材施教,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与创新思维能力素质的培养。例如:某学院对30多个兴趣领域“课程菜单”,从专业课程到选修范围,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课程,进行课程自主研发与设计,真实体现以学生为本位的价值理念。[7]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新闻人才教育理念的执行力上还有一定的差距,有相当一部分高校仍然坚持传统的单纯专业化导向[8],各个院系专业划分过细,形成专业壁垒、学科壁垒和院系壁垒,使培养人才的口径受限制和束缚,无法向学生提供多元、个性的学科资源空间,同时也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空间和自主创造力的发挥,致使学生难以适应市场多元化的需求。还有部分高校,采用“厚基础、宽口径、重形式”的融合为培养人才理念[9],但是根据陶建杰、林晶珂对技能维度的563门课程作的统计(见表1和表2),无论是传统专业还是新兴学科,都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融合。从表1中可以看出,传统新闻传播专业依然以广电媒体为主,新媒体技能类的课程比例不到20%,这说明课程设置实质上不到位,不想接纳多元化因素,而只是常态化融合而已。新兴新闻传播专业尽管注重有技术特点的课程,如网页设计、数据挖掘等,但却忽略了优质的内容生产,从课程实施计划看,高校对这类核心课程多以选修课形式,个别课程仅仅介绍各种互联网技术,教育成效和学生培养效果并不理想。

表1 传统专业技能占比在前五位的统计表

表2 新兴学科技术占比统计表

(三)提升师资队伍素养

师资队伍问题是影响新闻传播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因素之一。新闻传播专业是依托文科专业的专业背景创办和发展起来的,所以融合性师资断代严重。据统计,部分高校新闻传播专业教师有三分之二是从其他社科等专业转岗而来,对于转岗而来的教师而言,仅有文学功底和相应的授课经验,缺乏运用新媒体经验和该核心技术与产业发展的相关能力素质,应当加强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学习,大力开展图文设计、排版、音频和视频制作等相关新媒体技术应用培训,提升其电脑图文、摄影与摄像、创意新媒体开发设计、音视频编辑、C语言程序设计、HTML网页设计等水平,从而使这部分教师尽快符合新环境下人才培养需求。另外,对于新入职的教师而言,虽然具有高学历、新理念和新知识,但他们缺少新闻媒体实践中的历练和业界的实战经验,很难系统的将知识和相关技术传授给学生。这部分教师应当建立良好的职业发展规划,努力向老教师、老专家学习,进一步提高教学技能和水平,做好教学积累和学术探索,努力提升自身教育教学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四)加强专业软硬件支持

新闻传播专业基础包括软件和硬件两个方面,硬件包括融媒体实验室、云计算实验室、人工智能技术实验室等等,软件基础包括师资、课程、资源和技术支持等等。从硬件建设方面来看,国内大多数高校虽然已经越来越意识到新闻传播专业学生学习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重要性,也加大了实践课程的比例,但就目前情况看来,除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暨南大学等重点大学[10],大部分高校受条件所限缺少跨专业综合性实验室。软件基础方面来看,缺少新闻传播技术类师资,实验室没有成熟的协同与资源共享的实验平台,导致对学生的实践教学方式单一,在实践教学中无法实现文、理、工等学科之间的深度交叉与共融,也无法对学生深入开展引导行业实践技能训练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因此要多元化、全方位的加强专业软硬件支持,在硬件设施方面,要多措并举争取经费投入和政策支持,进一步加快专业综合性实验室建设,逐步建成满足高水平新闻媒体专业综合性实验室,提高教育教学实效。要进一步完善、升级融媒体实验室、云计算实验室、人工智能技术实验室,满足规模化、特色化专业建设需要,为打造高质量教育体系提供基础保障。在软件建设方面,要通过培养、引进等方式建立支持满足专业需求的师资队伍,要加快培养、引进一批满足专业综合性实验室要求的教师队伍,保证教学活动丰富、多样,提升教学质量。要对现有师资队伍进行提升,要通过交流、培训等方式,提升现有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提升专业教学能力。

猜你喜欢 文科实验室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意林(2021年15期)2021-08-27文科不懂理科的伤悲中学生博览·文艺憩(2020年3期)2020-08-14求学·文科版2019年6、7期合刊求学·文科版(2019年6期)2019-06-12专业降噪很简单!摄影之友(影像视觉)(2019年3期)2019-03-30专业化解医疗纠纷人民调解(2019年3期)2019-03-16电竞实验室电子竞技(2019年22期)2019-03-07电竞实验室电子竞技(2019年21期)2019-02-24电竞实验室电子竞技(2019年20期)2019-02-24电竞实验室电子竞技(2019年19期)2019-01-16豆文科作品艺术家(2018年7期)2018-09-22推荐访问:人才培养 探究 路径
上一篇:导师能力如何影响研究生科研绩效——基于五所“双一流”高校的调查
下一篇:The,Effects,of,θ,on,Stability,in,the,θ-Milstein,Method,for,Stochastic,Differential,Equations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