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段《道德与法治》“阅读角”教学价值、误区与策略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3-02-28 点击:

●戴秀霞

小学高年段《道德与法治》教材设置了很多栏目,包括“活动园”“阅读角”“相关链接”“知识窗”“小贴士”等。其中,小小“阅读角”悦读大世界。它通过儿童寓言、趣味童话、哲理小故事,对教材主体内容进行儿童化的延伸拓展,让儿童在学习活动中产生感同身受的情感共鸣。虽然“阅读角”内容丰富多彩、形式活泼多样,集趣味性、知识性、故事性于一体,但许多教师还是未能对其进行仔细揣摩、深刻领会编者意图和与教材主体的关联性、协调性和融合性,导致“阅读角”承载的教育价值被忽略或无视。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大部分的小学生认知里,道德与法治学科比较枯燥,说教性比较强,甚至认为现实生活中的某些方面与课文内容不符等。正因如此,很多学生对这一学科的学习兴趣不浓,学习效果也不令人满意。而“阅读角”题材多样,形式新颖,内容向上向善,既有深刻寓意的哲理小故事,又有名人名言及新闻传真。通过“阅读角”教学能够有效改变学生对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刻板印象,使他们从内心深处迸发出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深化学生学习理解

小学高年段道德与法治课的部分知识点较为抽象、比较隐蔽,对于理解能力发展还很不完善的高年段小学生而言有着不小的难度。而“阅读角”呈现的内容,是编者从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选择、提炼出来,经过二次加工、整合后编写的,不仅具有很强的示范意义,其学习素材也很契合儿童的认知规律与成长规律,能够将课文正文中一些复杂、抽象的知识转化为浅显易懂的知识,使学生更快、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

(三)发展学生学习能力

新时代教育教学理念提倡教师“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强调不能死板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生活性、实践性、体验性很强的课程,更需要立足于学生真实的生活,运用多样化教学策略,让学生感受与感悟。“阅读角”所提供的学习素材是儿童生活经验的范例,具有唤醒、连通、培养学生道德与法治生活经验的功能。教师借助“阅读角”开展相关教学活动,有助于引领儿童去感受、体验生活的美好,去思考、探究经验的意义。

(一)一读了之,蕴含价值被弱化

在“阅读角”教学中,许多教师仅从栏目名称理解其功能,认为它只是课文相关内容的一种补充,因而在指导学生读一读或者说一说之后,最多再抛出一两个问题让学生回答,就算完事了。六年级上册第9课第一课时“用好法律维护权利”有两处“阅读角”:第一处讲述大学生吕慧娴懂法、用法、学法的心路历程;
第二处讲述吕慧娴在法律援助中心实习时,为张彤的爸爸、王晓蒙及其妈妈、何洁、刘文娟的叔叔等提供了法律援助建议[1]。如果仅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学生感知的更多是发生在吕慧娴身上的表层故事,很难从其成长和法律援助故事中体会到深层的法律意义:一是法律可以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二是运用法律可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利。这样,编者关于“公民的权利受到侵害时,应当运用相应的法律知识维护自身权利”的编写意图就无法得到有效实现。

(二)置之课外,重要作用被虚化

由于“阅读角”呈现的阅读内容与后面主持人的提问之间关系不很密切,许多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往往重主持人提问轻“阅读角”内容,有的仅要求学生课后自由阅读,有的只对其中的概念进行简单析解。六年级上册第8课第三课时“特殊关爱助我成长”有两处“阅读角”:一是“国际家庭日”;
二是“儿童权利公约”。在教学时,许多教师不是基于“阅读角”内容,而是以分享会的形式,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回顾哪些事最能让自己感受到家人的关爱”“学校、社会分别给予未成年人哪些特殊的关怀和保护”。其实,编者的编排是很有深意的。前者旨在告诉人们家庭对于未成年是多么的重要。后者与前者一样,都是站在世界的高度阐释应对未成年人实施特殊保护。如果没有引导学生透过材料表层抓住核心意义,就无法促进学生对课文的深度理解。

(三)就事论事,教育功能被窄化

“阅读角”需要阅读,但如果仅将其视为纯粹的一般阅读材料,不能让学生读懂、读透以及进行分析理解,就很容易造成从单个案例的视角定位“阅读角”的德育与法治功能。其实,“阅读角”的小故事无非是个例子,编者的真实意图是想利用这个例子对其所蕴含的道德与法治意义进行全面性、系统化的延伸拓展,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更全面的审视。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第三课时“尊重他人”有一处“阅读角”:小小的善。它是维护他人自尊心的一篇美文。它讲述了一位善良的中年妇女用特殊的方式教会男青年开启了易拉罐,又顾及了他的自尊,没有使他感到难堪。如果教师的指导仅使学生停留于故事的浅层感知——那位妇女为何要帮助那位男青年开启易拉罐,那么这篇美文启迪学生要把更多小小的善带到社会各个角落的教育功能就会被大打折扣。

(四)照本宣科,课堂教学被僵化

教学中,有一些教师的确很重视教材的解读,也注重挖掘“阅读角”的德育与法治功能。但他们总是沿用看故事、说故事、讲故事的老一套教学方法:先让学生默读或用PPT呈现“阅读角”的内容,然后再让学生进行阅读。这种缺乏添“料”的照本宣科式教学,忽视了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培育学生道德素养与法治观念的课程,忽视了其功能在于立德树人、价值引领、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感,忽视了儿童道德力、法治力、核心价值力的养成是建立在不断扩大的道德与法治生活经验基础上的。而且,这种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模式,不仅不能引发学生深度思考、思想碰撞,进而生成新的更具感召力的教学资源,还会导致课堂干瘪、气氛沉闷,缺乏生机与活力,如果学生事先对这些材料内容已有所了解,那么他们就更提不起学习的热情和探究的欲望了。

“阅读角”的类型和教学主题密切相关。在开展学习活动时,应基于教学主题准确定位“阅读角”的类型,采取针对性教学策略,让“阅读角”的德育与法治功能最大化。

(一)知识型“阅读角”:提倡自悟

知识型“阅读角”是对课文内容及相关知识的一个补充介绍,以及对正文内容的有力增益。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百年追梦复兴中华”共设计了六篇课文,“阅读角”栏目共有21处,对课文历史人物及历史事件的知识性补充介绍有18处,占比达85.7%。“阅读角”以如此高的频率出现,目的是要帮助学生理清历史脉络,了解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遭受列强侵略的史实以及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和民族复兴所走过的艰难历程,感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体味中国共产党人强大的人格力量。可见,“阅读角”的补充介绍,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使学生能够以点带面,实现学习从课内走向课外。

第7课第一课时“虎门销烟”有两处知识型“阅读角”:一是“林则徐禁烟”,二是“誓与炮台共存亡”。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自读后,围绕“说说自己的感想”这一主题分小组讨论。通过多启发、多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方式,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突破认知时空的限制,感知民族英雄的爱国之举,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样,通过对课文的“延伸性”拓展,为学生开辟一个更为广阔的阅读空间,使学生能够穿越时空系统感受真实历史中无法体验的经历,进而构筑起学生个体独特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见解[3]。

(二)故事型“阅读角”:突出体验

故事型“阅读角”是指通过一种儿童喜闻乐见的文学样式将发生在其身边的真实生活再现,让他们在真实的生活中感受、体悟,并建构属于自己的意义世界。它所展示的是一个现实而又具体、富含道德与法治因子的生活世界,引导儿童以此为桥梁,将自己的认知与体验渗透在生活中,发展道德与法治感悟力。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们一家人”共设计了三篇课文,“阅读角”栏目有5处,都属于故事型类。其中,4处是讲述孩子与父母在家庭生活中互相理解、共同承担的亲情小故事,1处是讲述传承优良家风的小故事。这些基于真实情境的典型事例,有助于唤醒儿童在家庭生活中的责任意识,激励儿童营造和谐美好的家庭氛围和传承勤俭节约的优良家风。

第2课第二课时“同商议共承担”中有2处故事型“阅读角”。其中,第一处“阅读角”:“妈妈,让我来帮帮您!”介绍一个小男孩在妈妈遇到困难时,主动帮妈妈排忧解难的故事。为让小故事融入“高效课堂”,让学生在体验与感悟中激发更加真挚的情感,教学中可以运用启示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讨论:“如果你的爸爸不在家,你的妈妈又要出差,你能像小男孩一样了不起吗?”通过再现同龄人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这位小男孩“为家人排忧解难、自立自强的精神,与父母一起撑起这个家”。这样,既丰富了“阅读角”内涵,又促使学生强化爱家情怀与担当意识。

(三)经验型“阅读角”:注重反思

经验型“阅读角”是指从经验视角解读具有代入感,能引发学生对比与反思的现实生活片段。这些片段无论个体经历,还是群体行为,都可以通过链接生活,还原情境,创造出极强的角色认同感。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公共生活靠大家”共设计了三篇课文,“阅读角”栏目分布在第5课、第6课中,共有5处,一处讲述应急通道,一处讲述“容止格言”,另外三处讲述公共生活中发生的故事。学生悟读这五处“阅读角”,并反观反思自己在应急通道、公交车让座、仪容仪表、社区建设、慈善义举等方面的思维和行为,必然会受到极大的触动,进而改变自己的思想行动。

第6课第一课时“友善相待”的第一处“阅读角”,叙述了张大爷亲手制作了1000张爱心卡,感谢让座者。它与上面“活动园”——《选择爱心衣服捐赠方案》交相辉映,共同体现了“多理解他人,为他人着想”的教学主题,也体现了编者设计这一“阅读角”的意图:得到帮助要懂得感恩。在教学此类“阅读角”时,应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对自己当下的思维与行为进行反思,切实把感悟化为实际行动。例如,设置以下讨论题:“你坐公交车会主动让座吗?当你给别人让个座而获赠爱心卡时,心里是怎么想的?自制爱心卡赠让座人的故事给你带来哪些启示?”当学生用心用情去体验感悟并融入张大爷的生活情境中,反思自己在生活中有否做到常怀感恩之心、乐于帮助他人时,友善相待的经验就被赋予多理解他人、为他人着想的新内涵了。

(四)实践型“阅读角”:凸显探究

实践型“阅读角”是指以道德与法治实践为核心,通过道德与法治实践活动推动对材料内容的理解感悟和道德与法治判断力、行动力的提升。它一般体现在地理类、科技类的课文中。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让世界更美好”共设计了3课内容,“阅读角”共有16处。实践类“阅读角”分布在第8课和第10课。第8课有4处“阅读角”,分别讲述了三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瓦特从烧开水时水蒸气推动壶盖跳动得到启示、爱迪生发明电灯泡和中国实现航天梦,这些小故事突出“科技发展,造福人类”这一主题。在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开展爱科学活动,使他们加深对教学主题的理解,并引导他们用自己智慧的双手创造更多的科技产品,造福人类。

第10课第2课时“和平是世界潮流”有5处“阅读角”,分别讲述了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战犯的审判、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70周年、国际和平日、中国中东问题特使和云中哨所[4]。这些与和平相关的重大事件,让学生通过学习去体会和平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能性。围绕“二战结束70周年‘欧洲胜利日’这一天,作为二战的发动国,也是战败国,德国为什么也举行纪念活动”这一主题,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提升认知层次,明白战争给人类带来灾难,和平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同时,引导学生了解“国际和平日”世界各地的和平纪念活动、中国处理国际争端和热点问题的原则立场等,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当今世界和平问题和中国为世界和平稳定做出的积极贡献。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研读、探究获得对世界和平的认知,远比教师灌输性的教学要有效得多。

总之,“阅读角”栏目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围绕教学主题展开,起着跨越学科边界、拓展课堂空间、指引学习方向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应基于不同类型和教学主题,着眼于“阅读中明理循情,实践中修德导行”,引领学生通过自悟、体验、反思和探究的方式,建构道德与法治认知、道德与法治情感、道德与法治信念,最后走向道德与法治实践,打造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新常态。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道德法治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今日农业(2021年9期)2021-11-26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十几岁(2021年24期)2021-11-18跟踪导练(五)(2)时代英语·高一(2019年5期)2019-09-03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19年2期)2019-08-24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人大建设(2018年3期)2018-06-06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中小学德育(2017年1期)2017-02-09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中国法治文化(2016年4期)2017-01-20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课堂内外·教师版(2016年6期)2016-06-12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新闻前哨(2015年2期)2015-03-11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团结(2014年4期)2014-02-28推荐访问:法治 误区 道德
上一篇:黄芪的本草考证及其研究进展
下一篇: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及对患者髋关节功能和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