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教学目标确立的关键策略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3-02-11 点击:

文|余婷婷

诗歌教学目标应有广义与狭义之分。我以为,广义的诗歌教学目标是培养诗心。这是从诗歌文本独有的育人价值出发,并受中国传统诗教育人目标的启示而确定的,在今天属于立德树人的具体体现。狭义的诗歌教学目标指面对具体的教学课时和诗歌文本进行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

显然,广义的诗歌教学目标是以诗为教材,达到终极的育人取向,是长期以诗教化的成果描述。从学校教育角度讲,是一节节诗歌课堂教学和一个个诗歌教育活动不断累积才能实现的上位目标。

本文探讨的是诗歌教学的狭义目标,意在探讨诗歌教学的文本目标和课时目标的具体策略。

遵循学生年龄特征是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制订教学目标尤其要关注学生的年龄特征,否则,就会拔高或降低教学目标,使教学目标缺乏针对性和准确性。

诗歌教学目标的确立要基于学生的年龄特征有三层含义。

一是基于授课班级学生集体的年龄特征。

学校教育是以集中同龄儿童班级授课制的统一教育,从这个角度讲,制订的教学目标应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在一定教学活动中、每一个学生在具体的学习活动中都能够达到的目标。

二是基于心理学13 岁现象。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记忆细胞13 岁后停止再生。因此儿童在13 岁以前,是记忆力发展的黄金时期,记忆积累又是学习能力和思维发展的重要支撑。因此,加强记忆、提倡背诵是小学阶段最重要的语文学习方式。

三是基于中国学生诗歌阅读经验。

在中国,诗歌阅读具有超前性。儿童学习语言,很多家长以诗歌为材料,几乎所有适龄儿童从读小学开始,就有诗歌阅读、记诵的经验。当然,这些由家庭指导的诗歌阅读差异性很大。据统计,有些儿童在入学前已经能够背诵300多首古诗词,也有部分儿童只能背诵10 首左右的古诗词。这是中国诗歌教育的基本学情基础。

诗歌文本作为一定年龄阶段学生学习的材料,学生的认知基础、思维特点、情感体验、审美情趣、生活阅历、学习需要等心智结构影响着学生对诗歌文本的学习质量。

以下是在网络上搜索到的不同教师在《咏鹅》的教学设计中制订的教学目标:

例1: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达到熟读成诵。

2.知道鹅的美丽和可爱,激发学生热爱动物,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例2:

1.会认“鹅”“向天”“白毛”“绿水”“红掌”“清波”,学会写“向”“水”“白”“毛”。

2.引导体味诗的情趣,指导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3.将《咏鹅》改写成一个故事。

例3:

1.认识本课的8个生字,会写“向“”水“”白“”毛”。

2.指导学生能依照诗的节奏有感情地诵读诗歌,自主积累古诗。

3.诗画结合,欣赏鹅的形象、颜色、姿态,感受鹅的美好形象,激发观察兴趣,受到美的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显然,三个设计都基本抓住了低年级儿童的主要年龄特征,但又有区别。

例1 重视了诵读、积累,有诗歌情感的体悟,但对于一年级学生,识字与写字是重点,因此缺少对学生年龄特征的关注;
例2 明显超越了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需要,增加了学习目标的难度;
例3 目标具体,识字、写字、诵读、审美及情感目标的确立定位准确,尤其是第三个目标,创意明显,切合儿童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年龄特征。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只有注意到低年级儿童认知目的性不强、喜欢被新事物吸引、机械记忆占绝对优势、表象想象和形象思维是主要形式等年龄特点,才会紧紧抓住诗歌文本中形象表达的词语,通过引发观察、有节奏地朗读、讲故事、诗画结合等方式,准确制订教学目标。

文体是一个文化学概念,既指文章规格体制,又指文章模式体式,还指文章表达体征。诗歌是一种古老的文体,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仅有其短小精悍、高度凝练的体制,还具有声音和谐、节奏优美的体式,更有言志抒情、含蓄委婉的体征。

由于诗歌充斥着诗人强烈的情感精神文体体征,因而人们总是把诗歌当作具有鲜活生命力的艺术,而非仅仅把诗歌当作文字作品。人们解读诗歌,总是希望通过文字阅读体悟其承载的诗人情志,感受文字背后的精神温度,并获得自身情感精神的激扬。

正是由于诗歌文体有如此特征,诗歌教学才不能忽略文体意识,如果只将其当作一般阅读材料进行语文的泛化学习,就会给人一种教什么样的文体都是“这样教”的印象。这就需要教师在诗歌教学目标设计时,要契合学生年龄特征中的情感特点,充分考虑诗歌文字的情感生命性,将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感作为不可或缺的教学目标。

如学习《咏鹅》时,尽管我们读到的文字只是在直观描写大白鹅的情景,但是,透过“曲”“歌”“浮”“拨”等形象描绘,可以体悟到诗人对白鹅的喜爱之情,由此结合儿童喜爱小动物的情感心理进行教学目标设计,才会合体得当。

前置文体意识还要特别注意诗歌这一文体还有细分的问题。例如,从诗歌表达的内容可以分为抒情诗、哲理诗和叙事诗,根据一定体裁可以分为诗、词、曲等,而诗又分为古诗、新诗,古诗又分为律诗、绝句等。诗歌在发展过程中区分的这些文体,逐渐又形成了一定特征,教学时应该因这些特征而制订相应的教学目标。

一定文本的教育价值是文本作为教育资源存在的底层逻辑。教学活动正是依据文本所承载的教育价值而展开,使之成为学生学习材料的意义。而一定文本蕴藏的教育价值又与文体相关。因此文体的教育价值直接影响着教学目标的制订。因为每一课的教学目标的落实蕴含在每一个鲜活生命参与的过程中,参与的活动只有与教育价值相关,才是真正有效的教学。诗歌教学尤其如此。

中国古代对诗歌文体价值的研究有很多,孔子有“迩之事父,远之事君”的诗歌教育价值观,朱熹有“以诗养心”的诗歌教学价值观,余外还有“抑扬音节”“宽虚心意”“精神宣畅,心气和平”“发其志意”“培养生机”“鼓舞奋兴”“培育性情,开豁心地”等诗歌文体价值之说。如果我们做一番概括,实际上主要包括语言学习、道德修养、情趣培养、审美教育、智力开发等方面。

明确了诗歌文体的教育价值,在确立教学目标时,要根据具体的诗歌课文的研读,有意识地发挥诗歌文体的教育价值,促进诗歌教学活动育人价值的最大化和最优化。

如对《咏鹅》的教学目标设计,当我们确立了“诗画结合,欣赏鹅的形象、颜色、姿态,感受鹅的美好形象,激发观察兴趣,受到美的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这一教学目标,就是对诗歌文体教育价值的情趣培养、审美教育和智力开发的体现。

语文教学要着力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这不仅要求在具体语文教学活动中有所体现,更要求教师在确立教学目标时就有所针对。

教材中的诗歌作为一种课文,对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有积极作用。在语言建构和运用方面,有培养语感、凝练语意、活化运用等作用。在思维发展和提升方面,有发展直觉思维、提升形象思维、建立联系思维、激发想象思维等作用。在审美的鉴赏和创造方面,则有提高审美认知、培养审美体验、发展审美能力、提升审美情趣等作用。在文化的理解和传承方面,更有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奠定文化知识基础、建立民族文化自信等重要作用。

在具体进行诗歌课文教学时,依据具体文本的内涵承载,将诗歌在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这些方面进行细化、分解,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具体目标,由此不断积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养成。

如课题组一名教师将《夜宿山寺》的目标确立为:

1.准确认读并理解诗题含义,认识“危”的字形,了解字义。

2.读出古诗的节奏、韵律和画面感,想象画面,感受山寺之高。

3.初步体会李白诗歌夸张和想象的手法,尝试使用夸张和想象。

4.体会诗人情感,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不难看出,该课例目标一和目标三是针对语言积累运用及思维能力,目标二侧重审美创造,目标四侧重文化传承及理解。几个目标在教学活动中相互渗透、各有侧重,共同承担起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任务。

诗歌教材作为统编本教材的课文,自然有所属主题单元,进而会有单元整体目标。统编本教材单元目标由单元主题及语文要素组成,他们共同构成本单元语文教学的共性目标。诗歌课文的教学目标应为单元主题目标统摄下的基于诗歌文体个性的双重目标。只有把诗歌教学放入单元整体目标的视域当中,诗歌教学目标才会有据可循。

如一名教师这样拟定《枫桥夜泊》的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读出古诗的韵味,读出诗人情感,读出个人体会。

2.抓住诗歌意象,通过意象还原、想象画面、自读交流,体会张继的愁绪,感受“钟声”的文化蕴藏。

3.初步体会融情于景、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

《枫桥夜泊》所在单元的单元主题为“四时景物皆成趣”,传递出本单元是一组描写四季风景的课文,我们要引领学生体悟景中之意趣。语文要素为“初步体会课文中的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
学习描写景物变化”。很显然,目标一和目标二指向文体特点,目标三“融情于景”指向诗歌文体,“动静结合”则指向单元目标,也是必须在教学中落实的目标。如此一来,我们的诗歌教学目标更具方向性和针对性,诗歌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特点便得以彰显。

猜你喜欢 年龄特征文体古诗 论中国文体发生与早期发展的途径北方论丛(2021年2期)2021-05-22“拟古诗”之我见中华诗词(2019年7期)2019-11-25文从字顺,紧扣文体学生天地(2019年36期)2019-08-25明清“四节体”戏曲及其文体价值探赜戏曲研究(2019年3期)2019-05-21品读古诗金桥(2018年2期)2018-12-06品读古诗金桥(2018年3期)2018-12-06品读古诗金桥(2018年1期)2018-09-28重视学生年龄特征,提高德育实效性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7年2期)2017-09-29小学语文教学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分析新课程·上旬(2016年5期)2016-07-06运动技术教学衔接性与年龄特征体育教学(2014年6期)2015-02-02推荐访问:教学目标 确立 诗歌
上一篇:挖蒜记
下一篇:“双减”背景下学校课后服务的思与行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