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共情视角下的家校共育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3-02-11 点击:

张 颖

共情通常又称同感、神入、同理心等,是指能够设身处地理解他人,并创造一个互动交流的氛围,使他人感到被理解、被接纳,是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一种心理现象、一个认知兼情感体验的过程。作为一种沟通过程、一种情怀、一种能力,共情普遍存在于家庭、学校环境中,对家校共育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在日常的教育过程中,并非所有参与共育的对象都能做到对彼此共情,尤其是家校之间。究其原因,主要是家长和教师对共育的概念以及积极作用认识不够,常常是站在各自的角度考虑问题,不能从对方的角度感受和理解对方的感情,没有能从经验出发感知和理解对方的处境,没有准确把握对方的需求,进而带来家校之间的矛盾和误会。基于以上分析,笔者以为在家校共育中,教师和家长要充分理解对方的立场,多从对方的角度观察世界,建立情感上的连接,进而形成互相信任的关系,共同促进教育对象的健康发展。

互相理解和接纳,是实现家校共情的重要前提。在家校共育中,学校一般占据主导地位,作为相对专业的教育者,教师首先要深入对方内心去体验他的情感、思维,这就需要教师充分了解对方的实际情况,接纳对方的情绪,了解对方的需求。

家庭和学校的教育职责不同,教师和家长会习惯性地从自己的视角出发看待问题,而家校双方最关注的往往是“学习成绩”,所以在沟通中学校和教师会占据主动,家长更多是被动地配合。在这样的沟通样态下,如果后期的共育成果并未朝着双方预期的方向发展,家校双方就会发生矛盾和冲突。

案例1:班主任在发现学生的学习状态不佳时,选择定期向家长反应孩子在校的各种不好表现,希望家长能及时关注、用心配合。家长在频繁接收到班主任关于孩子不良行为的反馈后,不胜其烦,直接打电话投诉教师不作为。学校及时约谈家长,约谈过程中,家长不停地抱怨班主任给她发的那些铺天盖地的坏消息,这些让他感觉自己的孩子好像一无是处,学校和班主任认真倾听了家长的抱怨。在家长发泄情绪后,班主任非常诚恳地道歉,并认可家长对班级工作的配合。此时,这位家长竟一反常态地肯定班主任的工作认真负责。

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其实家长是看得见教师的付出的,但教师单方面的要求让家长难以承受,他们需要一个情绪的发泄口。这个案例也让我们不得不思考这样一些问题:教师有没有真正看到共育过程中父母的付出与无奈?作为专业的教育者,我们是不是不仅要反馈问题,同时还应提供方法指导?我们有没有认真对待家长的反馈?有没有肯定过家长的付出?共育双方的地位是平等的,教师可能会觉得只要把问题反馈给家长就可以了,但事实往往并非如此。教师在共育的过程中,除了扮演学生的老师以外,可能也要尝试去做家长的朋友。在“朋友”协助你时道一声感谢,在“朋友”努力时说一声辛苦,在“朋友”迷惘时带去一点希望,在“朋友”抱怨时认真做一个听众,在“朋友”小有成就时给予一次掌声。教师回应家长以朋友的理解与接纳,相信家长是能感受到教师的真诚的。

在互相理解和接纳的基础上,为了能让家校沟通更顺畅、更高效,需要寻找共鸣点,找准共情的突破口。教师要换位思考,努力找寻家长在知识、经验上的连接点,对于家长的矛盾点及时给予共情和帮助,鼓励家长充分表达。

案例2:学生小红和小丽是好朋友,可是两人因为一点小事而闹不愉快,小红甚至动手打伤了小丽。小丽妈妈知道后要求与班主任和小红妈妈面谈,见面后他对班主任和对方家长大加指责,甚至当着班主任的面让小红妈妈写保证书。班主任觉得这种做法很不妥当,但她知道小丽妈妈此时激动的情绪都是因为对孩子的保护,所以没有直接拒绝她的要求,而是将话题转向小丽的身体,表示关心和心疼,并说起自己的孩子因为调皮经常“挂彩”的事情,以共同的母亲角色与小丽妈妈形成共鸣。在双方形成情感共鸣后,班主任又从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角度出发,建议大家首先帮助孩子解决矛盾,让孩子学会正确处理伙伴关系。这样的沟通交流后,小丽妈妈的态度明显缓和了许多,双方家长握手言和。

案例3:班主任发现某个学生的行为习惯不好,多次约谈家长,但效果不理想。而且每次约谈后家长都会对孩子进行粗暴的教育,学生的习惯愈发不好,家长和学生对班主任也非常不满。班主任又生气又心疼,于是将孩子的父母和孩子约上进行三方恳谈,孩子的父亲始终坚持认为自己的教育方式没有问题,班主任最后无奈且恳切地说:“如果你们真的觉得需要动手,就让妈妈动手吧,可以重重举起,但请轻轻放下。”班主任说完这句话后,学生一脸不可思议地看向老师。可能正是这句“真心话”,引起了家长和孩子的情感共鸣,家长真切感受到了老师对孩子的关心,孩子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真心。

教师如果能站在对方的角度给予理解,及时捕捉家长的矛盾点,发出情感的“邀请”,对解决家校矛盾有很大的帮助,因为家校共育的主体是学生,双方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其实是一致的。在家校共育中,职业所赋予教师的权威性、专业性以及与家长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性,都意味着教师更可能是家校沟通中的主动发起者。当双方在一起为了“孩子健康成长”这个共同目标进行沟通时,教师如果能理解家长,并且能把这种感同身受传递给家长,找到家校情感的共鸣点,无疑也打开了家校有效共情的窗口。

家校共情需要教育的敏感与技巧,但要想保持长期的稳定的双向共情关系,需要建立家校之间的信任。人与人之间最难能可贵的关系便是相互信任,家校之间的相互信任更是需要用心经营。笔者认为,要想建立家校的信任关系,最重要的便是真诚的态度。

案例4:学生课堂上违反纪律被任课教师批评教育,一气之下从课堂上跑了出去。任课教师立即通知班主任,大家在校园内搜寻了一个多小时。这期间,班主任接到家长的电话,告知孩子自己一人偷溜回家了,邻居发现并打电话告知了父母。班主任知道学生的去向后松了一口气,在没有任何解释的前提下,要求家长将孩子带回学校。父母第一时间赶到学校询问,门卫揣测这名学生是插在中午回家就餐的学生队伍中出去的,班主任表示尚未完全查明原因无法回复,任课教师表示自己的教育没有问题。第二天,这名学生的家长就投诉学校和教师对学生的安全问题不负责任。家长认为:班主任未及时告知孩子从课堂上跑出去的情况,是对家长的隐瞒;
任课教师不合时宜的解释,是在推卸责任;
门卫的揣测,说明学校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由这个案例中出现的家校危机可以看出,教师在处理问题时只关注了“责任”,而忽略了沟通的“真诚”。真诚地道歉、坦诚地承认自己的失误,无疑是最好的解决方式,如果教师能积极与家长共情,让家长感受到教师和学校的真诚,是完全可以避免这场危机的。家校双方若能及时让对方感受到真诚的态度,相信家校之间的共情也会发展成为一种常态。

总之,在日常的家校共育情境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要多多换位思考,建立彼此情感上的联结,形成彼此信任的关系,真正形成教育合力。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共情能力,掌握家校共情沟通策略:认真倾听家长的建议、包容和接纳家长的情绪,在沟通中及时肯定家长的努力,调动家长参与沟通的主动性,引导家长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情绪,让家长感受到自己是被理解、被接纳的。

猜你喜欢 小丽共情共育 发现高潜人才:共情与谦卑商业评论(2022年4期)2022-05-05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动漫界·幼教365(中班)(2021年7期)2021-07-19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动漫界·幼教365(中班)(2021年8期)2021-07-19共识 共进 共情 共学:让“沟通之花”绽放小学生学习指导(当代教科研)(2021年6期)2021-05-23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动漫界·幼教365(大班)(2020年12期)2020-12-14县域教师培训管理中如何实现共情教书育人(2020年11期)2020-11-26幼儿共情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甘肃教育(2020年17期)2020-10-28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动漫界·幼教365(中班)(2018年10期)2018-05-14小财迷少年文艺·我爱写作文(2016年9期)2016-05-14要笑一整天小学生·新读写(2016年6期)2016-05-14推荐访问:视角 例谈共情 家校共育
上一篇:探究魔术秘密学习思维方法——《数学魔术(召唤术)》教学设计
下一篇:爱美的鸵鸟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