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深度参与课后服务的实践探索*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3-02-10 点击:

马志沁

全面推进中小学生课后服务,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双减”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党中央“双减”工作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是解决当前家长急难愁盼问题、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的重要民生工程[1]。但是,课后服务在具体的实施中面临师资缺乏、教师工作量过大、家长参与度低、学校管理负担过重、校内场馆资源有限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会影响到“双减”政策的有效落实,影响到课后服务质量的全面提升,更不利于缓解家长的教育焦虑和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发展需求。

如何推进课后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是摆在社会各界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各方就推进学校课后服务工作,在主观认识、经费保障、课程设置、师资队伍、质量评价以及和第三方机构或个人进行公益合作等多方面提出了对策和建议。在此基础上,如果能积极引导家长深度参与,通过家校共育开展课后服务,能够更有效落实“双减”政策。本文从引导家长深度参与课后服务入手,开展课后服务育人的实践研究。

(一)家长深度参与课后服务的内涵

“家长深度参与课后服务”是家校共育领域中“家长参与”概念的衍生。家长参与是家长、教师(学校)、社区等多方主体主动、民主地参与教育的互动过程,侧重于参与相关方的沟通与交流,从而实现利益攸关方的双赢[2]。那么,“家长深度参与课后服务”可以理解为家长走进课后服务现场,就学生学习和成长中的问题与教师直接沟通交流,共同参与课后服务课程的研发,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深度关注课后服务的过程。

(二)家长深度参与课后服务的意义

家长深度参与课后服务是家校共育理念的实践探索。家校共育,顾名思义就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结合,共同承担教育孩子的重任。以家庭教育和以学校教育应该形成合力,发挥各自的教育优势,在有效沟通的前提下,通过一系列活动共同为学生的成长付出努力。如果能引导家长深度参与课后服务,必然能有效发挥家校共育作用,对课后服务顺利开展有着积极意义。

第一,化解家校矛盾冲突。对于家校之间的关系而言,合作是常态,但是冲突在所难免。家长深度参与课后服务,通过共同的实践活动,建立起对话沟通的桥梁,能从源头上化解家校矛盾。在课后服务的活动中,教师可以分享自己的教育观点和理念,讲述班级的教育故事,表扬进步、鞭策落后……让家长充分感受到良好的班级风貌,感受到教师认真的工作态度,感受到教师对学生的关爱,更感受到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的辛苦,从而使得家长更多地理解、支持和信任教师。

第二,提供家庭生活教育指导。对于家长而言,深度参与课后服务,可以接受专业的家庭生活教育指导。2019年6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就明确指出:“要重视家庭教育,为家长提供公益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充分发挥学校主导作用,密切家校联系……”[3]家长若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校教育,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并向教师及时汇报孩子在家的情况,有利于教师综合评估学生的发展情况,给出切合实际的家庭生活教育指导;
有利于教师普及科学的教育规律、成长规律、成才规律;
有利于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增进家庭生活的和谐稳定等。

第三,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对于教师而言,通过引导家长深度参与课后服务,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师在与不同领域家长的沟通交流中开阔了视野,拓展了知识,提升了能力,为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提供了全新的视角。这些都有利于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有利于教育创新的产生……进而促进教师更好地在教育实践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引导家长深度参与课后服务不能仅仅停留于理论探讨阶段,更要在实践活动中开展研究。各个地区、各所学校所面临具体情况是有区别的,但是在“双减”背景下开展课后服务工作也是有共性可循的。在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解决家长急难愁盼问题、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拓展课后服务资源的明确要求下,可以通过以下三条路径来引导家长深度参与课后服务。

(一)敞开校门迎接家长参与课后服务

敞开校门迎接家长走进课后服务,是家长深度参与课后服务的第一步。学校开展课后服务为家校沟通创造了另一个时空,提高了家长与教师直接交流互动的频次,有利于家校之间打破教育边界,使家长增进对学校工作的认识和理解,与学校统一教育理念,形成教育合力。很多家长十分关心孩子的教育,但由于缺乏相关知识或实践经验,对解决孩子的问题常常感到无从下手。所以,家长十分希望得到教师的帮助。通过参与课后服务,家长能近距离了解到孩子在学校的真实情况和具体表现。教师则把学生在课后服务中呈现出来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家长,提出适合的家庭教育建议。围绕孩子真实表现出来的细节为载体进行的家校沟通,更容易引起家长的共鸣,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例如,邀请家长参与课后服务共同开展“数学连环画”的主题活动。学生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以连环画的形式记录自己的生活经历,编写和分享含有数学知识的小故事,使学生学会数学化表达与交流。在活动的过程中,家长通过观察,了解孩子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看到孩子身上的长处和短处。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予以适当评价,并提供具体指导,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同时,师生之间、亲子之间也能进行情感交流,拉近彼此距离。活动中,学生所表现出的不足,便成为家校交流的内容。家长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当的角度进行交流,以促进家校之间的良好沟通。教育中出现的许多问题,如果只是依靠电话、微信、QQ等在线交流,往往不能得到及时解决。而家长会、家长课堂、家长开放日等线下交流方式,又不能常态化。在这种情况下,家长走进校门参与课后服务,能为家校共育开辟一条持久稳定和深度交流的途径。

(二)家校共同研发与实施课后服务微课程

课后服务课程是课后服务能否持久推进的关键因素,也是家长最看重的一个方面[4]。应该鼓励和引导家长作为课后服务的责任主体,积极参与课后服务课程的研发与实施。教师与家长共同研发课后服务课程,不仅能有效缓解学校与教师的负担,也能整合社会资源,协调多种课后服务活动方式[5]。考虑到教师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家长又缺乏教育教学经验,家校共同研发的课程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以微型课程为主,授课时间控制在20分钟以内为宜。第二,课程要科学合理,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第三,课程最好依托家长的职业背景和专业技能。第四,课程的内容和形式要多样化,课程设置要体系化。例如,微课“我是爱牙小使者”,由来自口腔医院的家长和教师共同研发与实施。该课程里含有生动的爱牙宣传短片,有家长借助口腔模型演示正确刷牙的过程,有小朋友参演的小话剧,等等。第五,教师全程参与,予以协助,并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学生在课程里收获到成长与快乐;
家长在课程里感受到价值与意义;
教师最大的收获是家长的支持和理解。

在家长深度参与课后服务的实践中,我们发现“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以下简称“智慧平台”)在课后服务课程的研发中具有巨大价值。它不仅提供了学科类课程,还提供了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和家庭教育等拓展性课程。参照“智慧平台”备课,可以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提供丰富多彩的课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的家长就是依据“智慧平台”提供的书单,在课后服务开展亲子阅读课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兼顾线上线下扩大家长的参与面

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能扩大家长参与课后服务的覆盖面,增强课后服务对家长的吸引力,切实发挥课后服务的育人功能。腾讯会议、视频号、直播间、微信公众号等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自媒体手段的运用,给无法亲临现场的家长提供了共同参与的机会。

有的家长自带场馆资源,结合学校发展历程讲解街区历史,甚至在课后服务时间带领学生走出校门,亲身探寻城市的历史印记。有的家长就职于医院、公安、消防等部门,能结合热点事件现身说法,让学生接受到真实有效的安全教育。有的家长职业专长受到场地和时间的限制,只能线上展示,但也丰富了课后服务的内容和形式,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有的家长很会根据课堂教学进度搜集学习背景资料,有视频的、音频的、动画的,甚至有自己抓拍到的有意思的照片,然后打包作为课后服务学习补充资料,让全班学生受益。

通过实践可以发现,家长积极参与课后服务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业成就,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弥补了校内课后服务的不足,为课后服务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实践催生反思,反思促进完善。学生、家长、教师和学校是课后服务的主体,要正确认识他们在课后服务中的角色定位,及时地进行总结和思考,以便于优化将来的课后服务工作。

(一)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引导家长深度参与课后服务的同时,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后服务的对象是学生,课后服务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因此,无论实施何种形式的课后服务,都不能喧宾夺主,本末倒置。课后服务要成为学生展现个性的舞台,要给学生权利去选择,给学生机会去体验,给学生任务去完成,给学生空间去开拓。在引导家长深度参与课后服务时,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角意识,发挥学生的主动作用。

(二)促进家长的主动参与

家长要秉持终身教育的理念,在深度参与课后服务的过程中完善自身教育行为。家长参与课后服务不仅仅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和配合学校教育,也是家长自我学习和提升的契机,有利于提高家长对于家庭教育的信心,改善家校关系、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同时,家长参与课后服务也是参与学校治理的一条路径,对学校管理现代化有着重要意义。

(三)重视教师的引领作用

教师要主动提升自己的能力,成为家校共育理念下开展课后服务活动的引领者。教师是影响家长参与课后服务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要深刻理解课后服务的内涵和意义,具备引导和促进家长参与课后服务的能力,主动统筹多方力量为课后服务提供更多的支持,成为课后服务的组织者、协调者和实施者。

(四)提升学校的服务意识

学校承担着课后服务的计划、实施和管理等职责,要在统筹教育资源的过程中扮演好服务者的角色,形成一切以学生为中心的服务意识。学校要为家长参与课后服务搭建平台,营造家长积极参与课后服务的环境,为教师提供开展课后服务活动的便利。

家校合作共育是课后服务长久健康有序运行的必然路径,而引导家长深度参与课后服务又是家校共育理念在课后服务实践中探索出的一条路径。在开展课后服务的实践中,既要充分发挥学校的主渠道作用,也要注意统筹各方资源,激发家长的教育潜力,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学校课后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猜你喜欢 共育家校深度 四增四减 深度推进快乐学习报·教育周刊(2022年16期)2022-05-01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动漫界·幼教365(中班)(2021年8期)2021-07-19家校社共育,推动“双减”有效落地内蒙古教育(2021年18期)2021-02-12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疯狂英语·初中版(2021年7期)2021-01-21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中学生数理化·七年级数学人教版(2020年11期)2020-12-14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动漫界·幼教365(大班)(2020年12期)2020-12-14简约教学 深度学习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6期)2019-05-28互动+沟通——基于信息技术的家校沟通新模式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9期)2019-05-28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动漫界·幼教365(中班)(2018年10期)2018-05-14家校合作,让“名著导读”落到实处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推荐访问:课后 深度 家长
上一篇:甘肃省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信息素养水平调查分析
下一篇:初始损伤混凝土的抗硫酸盐侵蚀性能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