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育生态学的高职院校1+X证书制度调适系统构建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3-02-10 点击:

王 辉,欧阳淑兰

(保险职业学院,湖南 长沙 410114)

教育生态学由美国学者克雷明[1]正式提出,是运用生态学方法探寻教育系统内微观、中观和宏观生态的内在关系与演化发展,研究教育育人发展规律,解决教育领域中生态性困境的新学科[2]。国内外针对这门学科的研究还在持续深化,有学者提出从教育要素间关系和影响机理出发,以要素联动和生态平衡的思维方式解决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而构成教育体系的各要素通过内部的相互关联和作用,不仅可以形成相应结构,还按照一定机理在系统的内外部对能量、物质和信息进行传递[3]。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改革,借鉴国际职业教育培训普遍做法,制订工作方案和具体管理办法,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4]。职业教育改革的外在起因为国家经济体制加速变革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而内在指引则为突破产业快速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需求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发展瓶颈。不过,从实践来看,目前部分高职院校简单地将1+X证书制度理解为日常教学环节中理论知识教学与考证针对性辅导及职业技能实践等活动的融合,1+X证书制度系统运行中各要素之间的联动与平衡尚处初级整合阶段,不仅“产教融合、书证融通”的教育初衷和推动学生全面、复合发展的目标指引未能得到全面、有效贯彻,而且校企学技优势互融下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育目标也无法高效达成。

高职院校1+X证书制度体系是由多要素构成的完整生态系统,在构成的主体、介体、环体等要素协同作用下促成整个制度系统的优化,但部分高职院校在1+X证书制度试点过程中着重于单一要素的推进,缺乏要素间的联动和聚合,这种做法割裂了1+X证书制度的内生逻辑,从而导致高职院校1+X证书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系统性的非生态困顿现象。

2.1 主体协同不足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要让多元主体参与到1+X证书制度的试点之中,因而1+X证书体系中的主体必然包含试点中的政府部门、高职院校、企业和社会评价机构等。“书证融合”作为1+X证书制度的基本理念和重要路径,需要主体间内在的协同创新,然而在制度实施过程中,各参与主体的权责并没有严格的界定和区分。事实上,试点过程中政府的引导和政策支持不能脱离高职院校办学特点和专业优势,也不能脱离行业职业需要与岗位要求,更不能放任评价机构单方面对证书进行考核与评价,特别是随着产业的不断转型升级,高职院校百万扩招政策的实施引发的生源多元化,这些都给1+X证书制度的试点工作带来新挑战,使政策的执行难以得到统一和贯彻,各实施主体间的分工和协同机制也未得到充分完善。

2.2 介体链接不紧

介体是指各实施主体为达成既定目标而对客体所采取的工作方式、方法和所传输的有效信息,是主体作用于客体的关联纽带。由于1+X证书制度系统中各实施主体承担着不同的育人职能,所以在目标设定、教育内容和教授方法上存在较大差异,以至在育人实施过程中还面临一些问题。例如育人内容上缺乏对学生个体综合发展的重视和规划,采取千篇一律的专业知识理论灌输方式,忽略了对职业技能素养和岗位实践能力的培育;
教授方法上许多院校采用教师课堂讲授模式,缺乏行业企业的深度参与,难以实现知识理论与生产实践的高度融合,同时,由于实施主体在育人过程中处于彼此割裂、各自为政的状态,使得分散的介体资源难以链接形成合力。

2.3 环体嵌入不深

1+X证书制度系统的环体是试点实施运行的重要载体,不仅指系统运行的环境,还涵盖了该环境所反馈的教育支撑条件,具备全息性的特点。促进1+X证书制度有效实施的办学定位、组织架构、人文氛围、硬件设施、教学态度等影响书证融合发展的相关因素,都属于系统环体的客观组成。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1+X证书制度生态系统面临的历史背景条件、新时期要求、产业政策及外部导向等因素都在不断发生变化,许多高职院校在1+X证书制度实施过程中对系统环体的嵌入还不够深入,缺乏一个统领全局的整体设计和制度安排,相关工作开展不畅,不利于证书系统良好外部条件的形成。

结合1+X证书制度试点实际效果来看,由个体指向整体的要素思维未能有效缓解系统的生态性困境,构建匹配的1+X证书制度生态调适系统对于打破制度发展瓶颈和重塑制度系统生态有着重要意义。调适系统需要强化1+X证书制度运行系统中各大要素间整体的协作联动与生态平衡。基于1+X证书制度系统主体间的交互关系,分别从微观、中观和宏观场域构建生态调适系统。

3.1 微观场域:课堂教学调适系统

课堂教学调试系统优化的核心在于主体对书证融通本质的认识,其重点在于教师和学生间“教”与“学”的高度统一,并通过充分调度课堂教学中的实施目标、内容组织和讲授方法等重要介体,强化主体内生动力。职业教育的教育性、职业性和就业性等多种属性决定了其所培养的人才既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又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1+X证书制度正是契合这一特征的制度安排[5]。因此基于1+X证书制度下的课堂教学目标应从单一任务型的“书本知识讲授”,向复合立体型的“书本知识讲授与职业素养和技能融合培育”进行积极转化。一是场景上的突破,要凸显“工学结合”,课堂即工作间,实现课堂学习与工作间岗位操练双修;
二是教法上的破壁,要强调“理实结合”,让学生在强化专业知识积累的同时实现职业技能经验的加持;
三是形式上的创新,要侧重“多元融合”,综合探究式、开放式与体验式等多样式的教学方法,同时融合具身教育、沉浸式教学、校企合作等学习形式,充分采用当前流行的互联网信息平台和技术环境构建“课岗对应、工学结合、理实互融”的学习场景。

教育的核心问题在于“为什么教、教什么及怎么教”,基于此,在课堂教学环节,教师不仅要在“教”的层面上深刻思考上述核心问题,而且还要将之与“学”的层面上学生“为什么学、学什么和怎么学”进行深度融合,切实把课堂微观系统中“教”与“学”的核心要素统一起来。首先,教师要认真体会“为什么教”的深层意义,认识到教师作为“教”的主体功能不只限于单纯的课程知识传授和职业技能锤炼,而更应是超越了课程之外的思、德、行等方面的价值指引,因此,教师不仅要能驾驭专业课程中的知识领域和生产实践中的技能场域,而且要能在更深的层面上提炼课程所蕴含在学生育成之外的特殊价值。其次,在“教什么”层面上,教师要尽快扭转“学科至上”的惯性思维,坚守“育人为本”的初心,以学生为中心,围绕“书证融合”目标构建课堂的“教、学”体系,立足专业学科体系积极拓展和挖掘与之对应的职业岗位思维品质、职业精神和职业技能等元素,并将其自然地融入学生的学习实践和职业发展规划之中。最后,在“怎么教”的层面上,一方面,既要纳入与教学内容紧密关联的课堂组织实施、教学设计等环节,又要涵盖教师自身的日常言行、教学态度、教学能力、岗位技能等职业素养;
另一方面,要重点切入与专业和课程对应的岗位职业技能育训,强化课堂“理论教师+企业技师”的“双师”授课机制。

3.2 中观场域:校内治理调适系统

首先,治理调适系统主体权责明晰是前提。治理是基于某种制度原则、公共利益和彼此认同基础,通过合作以整体性原则化解系统内部要素间微小风险,同时按照适应性原则增强主体间的协同共生行为[6]。在高职院校1+X证书制度试点治理层面上,学校、二级学院、各管理职能部门、各试点专业、专业教师、学生同样形成了分层级、多元化、协同性的试点内部治理格局,明晰校内部治理主体权责边界对于协同、高质量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建设意义重大[7]。校内1+X证书制度体系治理就是遵循高职院校达成书证融通、培育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为根本任务的整体目标,对证书体系内各要素进行整合、规划、调度和挖掘,突破传统制度管理的禁锢,激发主体的能动意识,促进主体间形成协作互利的生态网链。治理系统的核心功能就是统筹管理,要积极协调系统内各主体承担的多维育人职能,对校内育人环节中所涉及的制度安排、资源配置、协同载体和文化氛围等关键要素进行统筹管理。制度安排是1+X证书制度有效实施的重要前提,是治理系统的保障基础;
文化氛围是1+X证书制度推进的助推器,能有效激发参与主体的内生动力和自我意识,是治理系统的精神之源;
围绕书证互融的核心目标,整合校内资源搭建协作平台,是多元主体协同育人的重要支撑。

其次,治理调适系统的主体关系重构是关键。由于1+X证书制度系统内各利益主体在育人实施过程中所处地位、扮演角色、公利特质和组织构架等方面存在差异,要想充分满足内部利益主体间的功利诉求,唤起整体的参与热情,亟须通过构建一种新的协作共赢机制来实现。以“治理”为核心目标的调试系统要从理念、组织、机制和氛围四个层面自内及外的拓展和延伸。一是确保各利益相关主体在理念上围绕书证融合的统一目标,以专业化的分工协作精神始终践行以人为本的价值。二是在组织架构上要立足证书体系的整体目标来制定实施方案,落实每个参与主体的中心任务、目标要求和保障机制,确保方案的专业性、指向性和评估性。三是机制构建环节中坚持主体换位思维,强化多维治理过程中的互动原则,一方面搭建协调机制,增强主体间的日常对话和沟通,旨在减少信息不对称、协作不到位导致的工作低效现象;
另一方面强化分享机制,以成果共享、利益均分为导向,增强主体间的协作精神。此外引入评价机制,切实增强主体的责任意识和统筹思维。总之,治理调适系统旨在激活主体的内生动力,明晰各参与主体的职能归属,畅通沟通渠道,主动协同实践,共享育人成效。

3.3 宏观场域:校外协调系统构建

在1+X证书制度体系中,高职院校是职业教育实施过程中的重要载体,而政府、社会和企业作为主体也嵌入整个环节之中。各主体在1+X证书制度体系育人总体目标上有着较高的统一性,即通过职业教育环节的锤炼,培养大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基于此,校外“协调”系统需从证书体系的整体生态与实施现状出发,将1+X证书制度内化的育人理念全程嵌入体系之中,同时加速消融各利益主体间的利益边界,积极整合各类要素推动各主体营造共生共赢的良性生态。

首先是外部实施环境建设。作为一项新兴制度,1+X证书的试点还处于探索阶段,在整个证书生态体系架构下,各利益主体要实现协同共生的良好环境。一是需要统一思想。1+X证书制度的实施主体在价值观、组织文化和行为方式上存在一定差异,从行业与企业角度来看,职业教育投入具有长期性和滞后性的特点,其短期的回报与企业的投入不成正比,所以难以得到企业的支持;
而从高职院校角度来看,书证融合育人带来的是职业教育上的深层次革命,需要站在改革视野的高度上对当前育人模式和教学体系进行创新和优化,其间的过程漫长而又艰巨,基于此,势必要求证书体系中的各利益主体要在思想上达成高度共识、形成统一步调。二是需要配套制度。1+X证书制度生态系统的有效运转离不开与之配套的调适制度,一方面要制定组织运行体系的相关规范,由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统筹,以高职院校为主要载体,明确落实行业企业、社会培训组织等参与主体在1+X证书制度实施中的权责归属和行为规范,逐步形成良好的组织实施架构。另一方面要强化功能制度的形成。这里主要包括1+X证书制度实施环节中配套的激励和保障制度,以及实施效果的监督和评价制度等。

其次是科学选择实施方法。(1)从政府层面来看。一要加快国家治理框架体系和学分银行建设,切实做好1+X证书制度实施的系统性和基础性工作。二要推进国家层面的职业标准制定,打通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间的互融通道,积极引导行业和企业参与到X证书标准的制定中来。三要落实资源配置的优化工作。基于经济学理论中关于资源稀缺性的假设,政府在有限的教育资源分配和使用上要做好科学统筹,避免出现重复投资和闲置浪费的情况。(2)从学校层面来看。一是重构人才培养新方案。在深刻把握“1”与“X”内涵及融合规律的基础上,遵循“德技双修、理实结合”的原则对现有育人目标进行优化和调整,厘清试点专业的学科定位和职业面向,对标职业技能标准内容,积极引入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创新。二是再塑课程体系新标准。1+X证书制度不是简单的在原学历教育课程体系上叠加职业技能课程,而是将行业企业职业标准与职业技能考核要求深植课程教学的目标之中,以“三教”改革为指引,根植企业生产实践,对教学体系的内容、组织、标准和方法等板块进行重塑,实现知识与技能、学习与培训、学历与证书间的三统一。(3)从行业企业层面来看。一是强化校企协同育人。作为职教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不仅是人才培养的“裁判员”,更应该是贯彻育人环节始终的“教练员”。因此,企业要通过深化校企联合办学发挥育人主体功能,积极参与到职业院校教学目标管理、课程体系设计和人才培养监督与评价实施的整个环节。二是推进职业标准研发。企业要依照国家研制的职业标准,借鉴国内外行业先进经验,积极研发与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匹配的职业学历标准,为“X”证书标准制定提供重要理论支撑。

最后是高效实施机制构建。一是要创新校企协同机制,促进互惠共赢。政府要积极引导企业入校,大胆探索多元办学的合作机制,强化校企协同共助与优势互补,充分利用企业自有资源、技术和经验来弥补职业院校在职业教学中面临的设施与装备不足。二是要完善互惠共赢机制,深化校企合作。1+X证书制度实施的最终愿景是达成政府、学校和行业企业等多方共赢的良好局面。一方面,高职院校紧贴企业发展不断优化人才培养目标和机制,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持,同时通过校企合作开展科研攻关和技术创新,为企业创造更高的经营效益,以此获得行业和企业的认可与支持;
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要深入挖掘政府的办学红利政策,根据相关制度要求,积极联合企业申报职教项目,依托政府专项资金来推动校企协作平台的建设和技术创新,切实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和科研成果转化,最终实现校企双赢。三是建立证书动态机制,夯实保障基础。生态均衡理论认为要实现均衡,系统要具备自我管理、自我调节、自我完善、自我修复的功能[8]。1+X证书体系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它的相关功能要通过动态机制的构建来实现。一是预警功能。主要用于系统的自我防范,便于动态地追踪1+X证书与产业的匹配性,及时发现和反馈证书的不足和滞后信息,确保时效性。二是退出功能。主要用于系统的自我调节,随着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大量良莠不齐的证书充斥系统,只有通过产业的实践检验,淘汰次品,才能推动证书的优胜劣汰,维持机动性。三是补充功能。用于证书系统的自我修复,随着产业转型升级的不断加速和创新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催生了大量新生行业,面对新职业和新技术的涌现,X证书必须紧贴产业的发展,动态及时进行升级迭代,增强实用性。

1+X证书制度是国家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重大举措,对于完善国家资历框架、构建学习型社会、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具有重要意义。随着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进一步深化,出现了校企融合不深、资源配置不灵、反馈自控能力不强等系统问题,以教育生态学视野,探索解决1+X证书制度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新路径,通过微观课堂教学、中观校内治理和宏观校外协调三个场域调适系统的构建研究,不仅可以实现1+X证书制度系统内全要素间的有机融合与高效衔接,还能高效推进高职院校书证融合育人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猜你喜欢 证书主体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中国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WJCI 收录证书林产化学与工业(2022年3期)2022-07-07论碳审计主体财会月刊·上半月(2022年5期)2022-05-17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CSCD收录证书草原与草坪(2022年1期)2022-05-11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新班主任(2022年4期)2022-04-27收录证书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22年1期)2022-03-09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南大法学(2021年3期)2021-08-13何谓“主体间性”领导文萃(2020年15期)2020-08-19收录证书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20年1期)2020-02-06推荐访问:生态学 调适 构建
上一篇:地下等截面交叉洞室扩建衬砌拆除及支护方法
下一篇:子长油田长6油层可循环压裂液技术应用研究*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