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疗法联合早期康复训练应用于下肢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3-02-10 点击:

徐强,白立科

(1.临朐县人民医院麻醉科,山东潍坊 262600;
2.临朐县人民医院骨二科,山东潍坊 262600)

下肢骨折为临床常见骨折类型,手术是其常见治疗方式,可有效促进肢体功能康复[1]。但骨折术后长时间卧床易引起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且下肢长期制动还会增加肌肉萎缩、 关节僵硬等发生风险,不利关节功能康复,因此术后需尽早开展康复训练,以加快肢体功能康复[2]。但骨折发生后患肢伴有明显肿胀、疼痛,会降低患者康复训练积极性,影响训练效果。

微波疗法属于物理疗法,是利用微波探头直接作用于病灶部位并发射微波, 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肢体疼痛肿胀[3]。

为此,本研究选取2020年7月—2022年2月我院收治的92 例下肢骨折患者,通过随机分组对照,探头微波疗法联合早期康复训练对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92 例下肢骨折患者。纳入标准:符合下肢骨折诊断标准;
经CT、X 线检查确诊;
均行手术治疗;
签订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存在行为异常;
存在凝血机制异常;
存在康复训练禁忌证;
对微波疗法严重不耐受等。本研究经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6 例。

观察组男26 例,女 20 例;
年龄 55~74 岁,平均(65.04±4.11)岁;
骨折至就诊时间 3~16 h,平均(9.52±2.43)h;
骨折类型:7 例股骨颈骨折,11 例胫骨骨折,8 例股骨粗隆间骨折,7 例股骨干骨折,8 例髌骨骨折,5 例股骨骨折。对照组男 27 例, 女 19 例;
年龄 55~78 岁, 平均(66.13±4.38) 岁;

骨折至就诊时间 4~18 h, 平均(10.03±2.27)h;

骨折类型:8 例股骨颈骨折,9 例胫骨骨折,10 例股骨粗隆间骨折,9 例股骨干骨折,6 例髌骨骨折,4 例股骨骨折。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取早期康复训练。(1)健康教育:术后第1 天嘱咐患者卧床休息,并进行康复训练宣教,详细讲解骨折术后康复训练的目的与意义,强调康复训练对骨折预后的重要作用。(2)早期康复训练:①术后第2 天开始,康复师按摩患者下肢5 min/次,然后被动活动膝关节、髋关节等处 20 min/次,以上过程为 1 组,3 组/d;
患者逐渐主动活动各关节,增加外展、屈伸、旋转训练,20 min/次,3 次/d。

②术后第 3~6 天,增加足趾被动训练与腓肠肌、 股四头肌训练,20 min/次,3 次/d,注意动作轻柔,可依据患者耐受能力逐渐增加活动范围;
配合膝关节屈伸运动,逐渐增大活动角度。③术后第7 天患者根据恢复情况使用拐杖等辅助工具进行站立、行走练习,配合上下楼梯、自主如厕等练习,延长训练时间至 30~40 min/次,3 次/d。

持续训练 4 周。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微波疗法。

术后24 h 开始使用微波治疗仪(徐州雷太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型号:WB-3200,国械注准20173254006)照射骨折手术部位,设定功率20~30 W,仪器距照射部位20~40 cm,30 min/次,1 次/d,持续 4 周。

1.3 观察指标

(1)于干预前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4]评价患肢疼痛,评分范围0~10 分,评分越低表明患肢疼痛程度越轻。

并通过比较健侧、患侧的髌骨上缘2 cm处周径观察患肢肿胀情况,每侧测量3 次,取均值,肿胀值=患侧周径-健侧周径, 肿胀值越小表明肿胀程度越轻。

(2)于干预前后用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膝关节评估表(IKDC)[5]、Lysholm 膝关节功能评分量表(LKSS)[6]综合评价膝关节功能, 两个量表满分均为100 分,评分越高提示膝关节功能恢复越好。

(3)对患者进行随访,记录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

(4)记录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5)于干预前、随访3个月后,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7]评价生活质量,量表包括四个维度,分别为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各100 分,分数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 t 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 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n(%)]表示,比较采用 χ2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患肢肿痛组间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肢肿胀值、VAS 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干预后,两组患肢肿胀值、VAS 评分均低于干预前, 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表1 两组患肢肿胀值、VAS 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患肢肿胀值、VAS 评分比较[(),分]

注:与同组干预前相比,aP<0.05

组别 肿胀值(cm)干预前 干预后VAS(分)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n=46)对照组(n=46)t 值P 值4.17±0.51 4.08±0.62 0.760 0.449 1.56±0.21a 2.07±0.37a 8.130 0.000 6.28±1.14 6.21±1.13 0.296 0.768 1.67±0.28a 2.26±0.33a 9.716 0.000

2.2 膝关节功能组间比较

干预前,两组IKDC、LKSS 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干预后,两组 IKDC、LKSS 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2。

表2 两组 IKDC、LKSS 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 IKDC、LKSS 评分比较[(),分]

注:与同组干预前相比,aP<0.05

组别IKDC 评分干预前 干预后LKSS 评分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n=46)对照组(n=46)t 值P 值44.68±5.34 45.02±6.98 0.262 0.794 84.06±4.43a 76.23±6.01a 7.113 0.000 49.02±6.57 50.35±5.49 1.054 0.295 85.28±4.66a 76.14±5.25a 8.831 0.000

2.3 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组间比较

观察组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3。

表3 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比较()

表3 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比较()

组别 骨折愈合时间(周) 完全负重时间(d)观察组(n=46)对照组(n=46)t 值P 值4.58±0.68 5.13±0.44 4.606 0.000 76.99±10.56 89.37±11.06 5.491 0.000

2.4 并发症发生率组间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4。

表4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2.5 生活质量组间比较

干预前,两组GQOLI-74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随访 3个月后,两组 GQOLI-74 中的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5。

表5 两组 GQOLI-74 评分比较[(),分]

表5 两组 GQOLI-74 评分比较[(),分]

注:与同组干预前相比,aP<0.05

组别 心理功能干预前 随访3个月后观察组(n=46)对照组(n=46)t 值P 值53.72±7.43 54.51±7.33 0.513 0.609 82.16±6.70a 74.75±7.94a 4.838 0.000躯体功能干预前 随访3个月后社会功能干预前 随访3个月后57.97±6.34 58.01±7.57 0.028 0.978 86.21±6.63a 74.97±5.40a 8.915 0.000 52.49±6.70 52.02±7.11 0.326 0.745 84.88±5.37a 76.42±6.79a 6.628 0.000物质生活干预前 随访3个月后55.29±7.43 54.02±6.91 0.849 0.398 85.01±5.25a 76.67±5.84a 7.228 0.000

下肢骨折好发于老年人群,由于老年人身体机能退化,髋部肌群退变,加之多合并骨质疏松症等,如受到外力撞击,易出现下肢急速扭转、跌倒等情况,进而造成骨折[8]。

下肢骨折发生后,骨折周围软组织受损,可引起局部血肿,导致患肢疼痛、肿胀,加重患者身心痛苦。

临床采取手术治疗下肢骨折效果显著,但术后仍存在骨折愈合缓慢、并发症多等问题,整体康复效果不够理想,故术后还需加强康复治疗[9]。

早期康复训练是骨折患者术后重要的康复手段,持续的康复训练可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及骨折部位肿胀消退,减轻患肢疼痛、肿胀,并为骨折部位创造良好愈合条件[10]。

通过下肢锻炼不仅能增加肌肉力量,还可扩大关节活动范围,改善膝关节功能,避免运动过少引起的关节僵硬与肌肉萎缩,为日后恢复正常活动奠定基础。

此外,尽早下床运动可预防长时间卧床引起的下肢静脉血栓、压疮等并发症,保障患者安全,利于康复锻炼持续进行。但康复训练对于患肢肿痛改善效果不明显, 部分患者因过于害怕疼痛而不敢活动,甚至终止训练, 不利于骨折愈合与关节功能康复,因此还需加强对患者肢体肿胀、疼痛的干预。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患肢肿胀值、V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IKDC、LKSS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随访3个月后GQOLI-74 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术后骨折愈合及完全负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微波疗法联合早期康复训练用于下肢骨折患者中,能减轻患肢肿痛,促进骨折愈合,加快关节功能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进而提高生活质量。

微波疗法具有操作方便、见效快、无创等优势,容易被患者接受。

使用微波治疗仪对患处进行照射, 微波穿透表皮深入组织内部后可加速新陈代谢,增加局部营养供应,促使新鲜肉芽生长,并能提高组织的再生及修复能力,促进结痂形成,加快骨折愈合。微波疗法还可通过局部温度升高促进血液循环,加快局部炎症消退,缓解患肢疼痛肿胀,进而提高患者康复训练依从性,充分发挥训练效果,加快膝关节功能恢复,促进骨折愈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微波疗法、早期康复训练联合应用,通过减轻疼痛,改善患者训练配合度,保障康复训练持续进行,可形成良性循环,促进患者身心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微波疗法联合早期康复训练能够缓解下肢骨折患者患肢肿痛,改善膝关节功能,促进骨折愈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效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患肢微波康复训练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2022年1期)2022-08-31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装备制造技术(2020年11期)2021-01-26乳腺癌病人术后患肢功能锻炼的护理干预及实施效果分析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2020年48期)2020-11-19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中华养生保健(2020年2期)2020-11-16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浙江临床医学(2020年9期)2020-10-10Rigid ureteroscopy in prone split-leg position for fragmentation of female ureteral stones:A case report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2020年7期)2020-04-23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2019年6期)2019-07-16微波感应器的原理和应用电子制作(2018年10期)2018-08-04为什么红领巾·探索(2018年12期)2018-01-26一种USB 接口的微波开关控制器设计电子制作(2017年13期)2017-12-15推荐访问:下肢 应用于 骨折
上一篇:一种定义对偶线性规划的新方法
下一篇:纳米黏土对湿陷性黄土的改良效果研究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