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自立自强重要论述的三重逻辑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3-02-09 点击:

黄家猛 金慧婷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科技理论为指导,在继承和发展前人科技思想的基础上,从世界和本国实际情况的战略角度出发,围绕科技创新自立自强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形成了既符合本国国情又适应时代发展的重要论述,对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具有开创性的指导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自立自强的重要论述是在复杂的国际国内大背景下形成的。21世纪以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孕育兴起,世界正处于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交汇点。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世界经济结构产生了重大影响,从而使科技创新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同时,我国也处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科技发展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面临诸多挑战。面对科技创新发展的新趋势,及其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我们必须积极寻找科技创新的突破口,抢占未来经济、科技发展的先机。

(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蓬勃兴起

“科学技术是世界性的、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必须具有全球视野、把握时代脉搏。”①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兴起,全球科技创新发展迅速,并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广度和深度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人类由此进入全球化、信息化、智能化的网络时代。人类生产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综合国力竞争因素随之发生改变。与此同时,全球科技创新在各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和特征。从世界整体发展趋势来看,科技创新的潮流势不可挡,科技实力已成为保障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使国与国之间的交流日益紧密和便捷。一些新兴技术和学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科技创新活动更是不断突破地域、组织的界限,以势如破竹的力量蔓延至世界各个角落,加强了国与国之间的联系,从而不断促进国家发展。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发展特征来看,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涉及领域多元化。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互联网、云智能、大数据等一系列前沿技术不断融合并加速发展。从互联网到物联网、从信息化到数字化、从虚拟现实到人工智能、从智能制造到智慧工厂,各领域技术实现井喷式发展。

二是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愈加紧密。当前,“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广泛渗透,带动几乎所有领域发生以绿色、智能、泛在为特征的群体性技术革命”②。科技创新在不同学科、不同领域之间交叉融合,新兴学科不断涌现,前沿领域不断延伸,科技创新成为世界潮流,同时也在促进世界经济发展。从世界经济的发展情况来看,只有实现了科技创新,才能使经济社会更加有力地加速发展。

(二)科技创新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

科技始终以一种强大的力量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③当今世界,谁能够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个核心,谁就能抢占先机,获得先发优势。因此,世界各国都在加快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力图抢占科技和经济发展的制高点,使自身在未来发展中处于领先地位。从某种意义上说,科技创新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国家国际竞争力的高低。“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④综合国力的竞争实际上就是创新的竞争。一个国家能否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胜,关键在于这个国家是否具有足够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以应对国际竞争带来的种种挑战。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带来的是更为激烈的科技竞争,各国纷纷把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视为在经济发展、国际竞争中极为重要的举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⑤,这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的科技竞争日趋激烈,而创新也越来越成为提升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在这种严峻的国际竞争大背景下,我国只有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才不会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受制于人,才能在国际竞争中取胜,进而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三)我国科技事业发展面临诸多挑战

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科技建设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成果。但与此同时,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科技发展水平不高、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等问题较为突出。要提升科技创新总体水平,就必须重视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努力建成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高水平创新人才队伍。

(四)我国实现经济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这是我国这个经济大个头的‘阿喀琉斯之踵’”⑥。科技创新是实现经济长远健康发展的动力,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硕果累累。但也要看到,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突出,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结构不断优化,实现发展动力转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刻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特点新要求,把创新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让创新成为驱动发展的新引擎,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健康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的战略地位,并提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到实处。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刻把握国际国内科技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形成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全球视野的重要论述。

(一)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要想抢占国际科技发展制高点,必须推进科技自主创新,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1.要增强创新自信

中国经济科技发展迅速,经过长期努力,在某些领域已由“跟跑者”“并行者”转变为“领跑者”。从陆地到天空,再到深海领域,中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步伐从未停止,并且愈发沉稳有力。我们要增强创新自信,以敢闯敢拼的勇气积极探索,增强自主创新的信心和决心。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有足够的信心和决心进行各项创新和创造活动。如今的中国虽然经济和科技实力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也要清醒地意识到:我们在创新,世界各个国家也都在创新,我们必须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努力实现优势领域、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只有这样,才能掌握科技发展的制高点和主动权。

2.要加强基础研究

“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是所有技术问题的总机关。”⑦要保持自主创新能力,首要的就是重视基础研究。基础研究是所有科技创新自立自强的根基,根基不牢,科技创新这座“大厦”便难以立足,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步伐便会停滞不前。目前,我国正处于发展的攻坚期,正在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而不懈奋斗。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科技基础仍然薄弱,科技原创能力不足,原创性成果还需不断增加。面对这些问题,唯有加强基础研究、注重原始创新,才能实现累积性进步和突破性发展,进而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远的长期性影响。

3.要实施“非对称”赶超战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总体发展水平有了巨大的提升,取得了许多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总体上与发达国家还存在很大差距,科学技术在一些核心技术和关键领域受制于人的局面仍十分严峻,因此必须采取“非对称”赶超战略。实施“非对称”赶超战略,就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深入发展的关键时期,抓住重大战略机遇期,充分利用不对称信息,主动推进制度创新。同时,充分发挥自身的独特优势,解决在关键技术领域的“卡脖子”问题,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自主创新道路。实施“非对称”赶超战略,是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关键举措,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选择,也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非对称”赶超战略的实施必将实现我国在某些科技关键领域的重大突破,抓住科技发展的先机。

(二)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步伐

科技体制改革就是指破除阻碍科技创新的旧体制机制,建立有利于科技创新自立自强事业发展的新体制机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把科技创新比作我国发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点燃这个新引擎必不可少的点火系”⑧。由此可见,良好的体制机制对于科技创新自立自强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科技体制机制存在科技创新活力不足、科技激励机制不健全、科研和经济联系不紧密等问题。因此,必须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步伐,激发创新活力,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动力。

1.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是促进经济和科技紧密结合的关键力量,为此应做到以下三点:第一,要加大对企业的资金扶持力度,为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激发创新活力提供重要保障。有了充足的资金链,企业就有底气建立长期且合理的科技创新体系,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第二,要建立完善的产权保护制度,营造公平良好的竞争环境,从而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开展各类创新活动。鼓励更多的科技工作者投入到科研创新活动中来,推动科技创新实现飞跃式发展。第三,加快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统筹协调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之间的关系,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使创新成果更快地转化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生产力。突出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就是要到将创新从科研活动转变为经济活动,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有生力量。

2.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本前提。保护知识产权是为创新发展铺路,是尊重人们在科技、文化各领域的智力成果,有利于激发人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进而推动原创性科研成果的诞生和应用。人才是知识产权保护事业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也是科技创新事业发展的推动力量。在国内经济发展迅速和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就必须加强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建设一支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较强、改革意识较好的先进人才队伍,充分发挥各类优秀人才在维权实践中的作用,从而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人才保障。此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国的联系日益紧密,交流与合作也日益频繁。我国要加强知识产权国际合作,与各国进行交流、协商,学习其他国家有益的经验。同时,应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加强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深入合作,创造良好的创新生态环境。

3.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科技创新要取得突破,不仅需要基础设施等‘硬件’支撑,更需要制度等‘软件’保障”⑨。近年来,我国始终重视对科技创新自立自强的支持,因而使得科技的“硬件”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但体制机制的“软件”条件则相对滞后。因此,为了改善我国科技发展的“软件”环境,必须完善科技创新自立自强体制机制,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良好的政策环境有利于培养高水平、高素质人才,为科技创新事业的发展注入新鲜的血液,也有助于在最大程度上挖掘并释放人才自身的潜力,使各领域人才脱颖而出。过往经验告诉我们,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营造有力有效的创新环境,是推动科技事业发展的主要路径。只有建立良好的政策环境,才能集聚各行业各领域的优秀人才,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更好地服务科技创新事业,实现科技自立自强。

(三)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是推动国家发展、保障国家繁荣兴盛的关键力量。当今世界竞争日益激烈,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就是人才的竞争。因而,要建成创新型国家就必须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1.建立灵活的人才管理机制

用好用活人才是贯彻“人才是第一资源”的重要举措,为此需要建立更为灵活的人才管理机制,培养优秀人才,凝聚人才力量,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经过数十年的人才管理培养,目前,我国科技人才数量庞大,但在高精尖领域的人才数量不够。针对人才管理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必须把握形势,对症下药。首先,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党要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统一管理和领导,把尽可能多的人才团结在党周围,为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进入改革发展的新时代,党要注重培养高水平人才,激发人才的创造性思维,真正实现人尽其才,为建设人才强国提供坚强的保障。其次,支持和帮助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着力破除人才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种种体制障碍,为科技人员创造开放、自由、平等的创新创业环境,在全社会形成尊重人才、爱惜人才的创新氛围,为广大科技人员的成长开山铺路。最后,对人才进行分层分类管理。对各个领域的人才进行分层分类的个性化管理,使人才发展的空间更有可塑性,促进人才的个性化发展。

2.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提升创新能力,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希望在人才,基础在教育。创新需要人才,人才需要知识,知识来源于教育。为应对未来诸多不确定因素,国家需要不断改革教育体制,培养适合国家科技发展需要的高精尖人才,激发创新型人才活力,让科技创新型人才能够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深化教育体制改革,首先就要转变人才培养方式,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提升创新人才的质量成为经济发展的必然。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树立全面发展理念,尊重和鼓励人才的个性化、全面化发展,为人才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平台和机会。与此同时,为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创新人才培养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注重提高教育质量。这样才能使众多人才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亮,从而为建设科技强国作出应有的贡献。

3.完善人才引进政策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人才引进问题,他强调,“要构筑集聚全球优秀人才的科研创新高地,完善高端人才、专业人才来华工作、科研、交流的政策”⑩。新时代,培养国内高精尖人才很重要,引进海外高水平人才为我所用同样重要。这需要完善人才引进政策,吸引一大批海外优秀人才到中国工作。完善人才引进政策,首要任务就是制定更加积极的国际人才引进计划,为国外优秀科技人员施展才华提供广阔的空间和舞台;
其次,制定完备的人才激励机制。对于愿意来华工作的海外人才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为他们在中国工作和生活提供基础保障,激励海外优秀人才参与到我国科技创新事业中来;
第三,制定合理的人才发展机制。使他们的成长和发展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得到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自立自强,并在把握当前世界科技发展形势、我国科技发展现状的前提下提出了许多具有全局性、前瞻性的有关科技创新自立自强的重要论述,对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技理论

1.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自立自强重要论述的主要观点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科技理论,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技理论,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科技理论的新境界

马克思主义科技理论是基于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是对科学技术及其发展规律的概括和总结。马克思认为,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并提出了“科学是生产力”的重要观点。虽然马克思、恩格斯并未直接提出“科技创新”的说法,但他们提出的“科学”“技术”“变革”同样蕴含着科技创新的内涵。由此可见,他们早已意识到科技创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自立自强的重要论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和恩格斯有关科学技术变革思想的理论成果,并且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科技思想的创造性发展。

2.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自立自强重要论述是对我国历代中央领导集体科技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一直非常重视科技发展。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口号,开启了研究科学技术发展的进程,为此后科技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之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等目标的提出,表明我国历代中央领导集体始终将科学技术作为引领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继承前人科技思想的基础上把握我国发展现状,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性和时代性的关于科技创新自立自强的重要论述。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自立自强重要论述的形成,是对马克思主义科技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二)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自立自强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方面。其从科技创新的角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发展,是一个不断与时俱进的过程。

1.坚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因此必须从中国实际情况出发,全面研判世界科技发展大势,以创新作为发展的驱动力,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我们必须发挥创新引领发展的动力作用,努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面对严峻的国内外发展形势,我们必须将科技创新自立自强摆在国家发展的核心位置,将科技创新转化为推动社会发展的现实生产力,有力地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这些观点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

2.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就是指我们可以在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最大优势的基础上,坚持自主创新,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道路。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提出自主创新道路,是从我国现实需求和发展需求出发的,这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发展。

(三)为我国实现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提供了行动指南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自立自强的重要论述中阐述了如何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实现科技自立自强。通过高质量的科技自立自强来支撑我国的高质量发展。这对于我国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起到了重要的指引作用。习近平总书记从国家发展全局的战略角度出发,对新形势下如何推动世界科技强国的建设做了重要部署。科技要发展,就必须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经济主战场,把科技创新和国家、人民的需求相结合,这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的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科技创新自立自强,从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出发,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指导意义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引领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科技创新自立自强重要论述的指导下,我国科技创新事业取得许多显著性的进步:科技体制机制更加完善、科技成果的转化率逐步提升、产学研融合度日益紧密、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更加合理、自主创新能力得到极大提高等。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自立自强的重要论述为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引,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行动指南。

(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了有力保障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我们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科技的支撑,因此我们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更需要强大的科技实力作为力量后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了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须要有强大的科技实力。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本质上是以人民为中心,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为实现中国梦的伟大目标提供重要动力。中国梦是全体中华儿女的梦想,为了实现这个梦想,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科技创新,把人民的根本利益同国家的战略目标结合起来,努力提升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自立自强重要论述的指引下,不断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最大限度地释放科技的巨大潜能,使科技创新能够为中国梦的实现助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障。

注 释:

① 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年6月10日,第3版。

②③⑤⑦⑧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第81页,第27页,第13页,第44页,第63页。

④习近平:《在欧美同学会成立一百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13年10月22日,第2版。

⑥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15年10月30日,第2版。

⑨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13年10月30日,第2版。

⑩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21年6月3日,第1版。

猜你喜欢 总书记科技人才 带着“民政题”与总书记面对面中国民政(2022年5期)2023-01-08人才云英语文摘(2022年4期)2022-06-05忘不了的人才之策商周刊(2018年13期)2018-07-11留住人才要走心商周刊(2018年10期)2018-06-06“人才争夺战”商周刊(2018年10期)2018-06-06习总书记“下团组”当代陕西(2018年6期)2018-05-22总书记的话儿记心上黄河之声(2018年6期)2018-05-18科技助我来看云少儿科学周刊·儿童版(2017年9期)2018-03-15科技在线儿童故事画报·发现号趣味百科(2017年4期)2017-06-30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领导决策信息(2017年16期)2017-06-21推荐访问:总书记 自立 自强
上一篇:谈高校学报编辑的观念转变与素质提升
下一篇:跨文化學視閾下的文化更生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