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政课中的运用探索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3-01-26 点击:

蒋玉玲,张韧韧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万水千山不忘来时路,鲜血浇灌出花开的国度。”习近平同志强调,共和国是红色的,不能淡化这个颜色。徐州是一片红色沃土,丰富的红色文化遗存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提供了鲜活的素材。如何将这些红色文化有效地运用到高校思政课教学中,促进红色基因融入青年学生的血脉,成为思政课教师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

1.1 是实现文化保护和传承的时代课题

革命先辈留下的红色文化遗产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之源。习近平同志指出,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红色基因的传承是灵魂工程、固本工程。传承发展好红色基因,不仅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对历史的尊重。大学生是红色基因传承的主体。而主体性的形成,离不开学习与实践。在思政课教学中有机融入徐州红色文化的内容,可以强化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知,提升他们红色基因传承者的自主性和责任感,做到“学史力行”。

1.2 是培育和提升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

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会长刘润为认为,红色文化是文化自信的根本支撑。[1]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经历了多少坎坷,创造了多少奇迹,要让后代牢记,我们要不忘初心,永远不可迷失了方向和道路。”将徐州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让学生明白我们从哪里来、是怎么来的、到哪里去,使学生在历史知识的濡染和涵化过程中,树立起文化自信,同时家国情怀、人格素养也得以提升。

1.3 是增强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重要举措

充分挖掘徐州红色文化资源并将其融入思政课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道德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实现教材内容的共性与教学内容的个性的结合与转化,将教材的宏大理论与教学的微观事例结合,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接地气”,拉近课程与学生的距离,可以让课堂“活”起来,使理论变得有温度、有触感,更有亲和力,真正实现思政教育入耳、入脑、入心并转化为投身民族复兴历史洪流的动力。

徐州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是一片写满红色印记的土地。在争取民族解放的艰苦卓绝的抗争、在保卫和平的伟大进程中,无数革命先辈在血与火的洗礼中用鲜血和生命写出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在徐州大地上,先辈们的英勇斗争留下了大量作为历史见证的革命遗址、遗迹及纪念物。这些红色文化遗存蕴含着的党的优良传统和伟大的革命精神,是激励我们砥砺前行的宝贵精神财富。

2.1 徐州红色文化遗存概览

从中国共产党创立伊始,革命足迹遍布徐州城乡。目前,徐州共有革命历史类遗址遗迹等140余处。徐州会战纪念馆、淮海战役纪念陵园、碾庄战斗纪念陵园、运河支队抗日纪念馆、“小萝卜头”纪念馆、王杰烈士陵园等等场馆主题鲜明、影响广泛。“8号门事件”遗址、马克思学说研究小组诞生地、吴亚鲁故居、马列主义青年团成立旧址、苏鲁豫皖特委秘密机关、国共和谈军事三人小组在徐州旧址、三野改编旧址、贾汪起义旧址、淮海战役徐州联合支前会议旧址为我们描绘出一条中国共产党在徐州的红色胜利线,每一个标志都鲜活着丰富而曲折的革命斗争故事。[2]

2.2 徐州革命精神内涵简析

2.2.1 抗战精神

徐州是中国人民抗日斗争的前沿、徐州会战的中心。1931年,爱国青年吴迈为宣传抗日,在徐州云龙山留下摩崖石刻“西楚号霸国,子弟夙称雄。何不奋余烈,直捣海天东!”[3]显示了那一代青年的爱国热诚和责任担当。在民族存亡危机之时,徐州人民毅然投入抗日救亡、奋勇抵抗的洪流,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用血与肉铸就了英雄之城,凝聚了民族之魂,将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的抗战精神的内涵彰显得淋漓尽致。

2.2.2 淮海战役精神

徐州是淮海战役的中心。关于淮海战役的评价,有两个词语,一是“奇迹”。斯大林认为,淮海战役中,解放军60万胜国民党80万,“真是奇迹!” 二是“不可思议”。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美国西点军校考察团对淮海战场旧址进行实地考察后,得出的结论是“不可思议!”穿越时空,我们再次追问:是什么造就了“奇迹”和“不可思议”?答案是:伟大的淮海战役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淮海战役深刻启示我们,决定战争胜负的未必一定是武器和兵力,军队的战略战术运用、将士们的信心和勇气、人民的支持和帮助,往往是更为重要的因素。总书记的讲话是对“听党指挥、依靠群众、团结协同、决战决胜”的淮海战役精神内涵的高度概括。

淮海战役中,总前委坚决执行中央军委、毛泽东主席的各项指示,将士们坚守我军听党指挥、步调一致的光荣传统;
军队一切为了群众,通过进行彻底的土地改革,实行“代耕代收”解决支前民工的后顾之忧,把民工队当成学校办,加强对民工的教育等积极措施,赢得了群众的衷心拥护——“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
中原、华东两大野战军在总前委统一指挥下,一切从大局出发,凝心聚力、密切协同、联合作战,发扬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形成了毛泽东所说的“两大野战军联合在一起,就不是增加了一倍力量,而是增加了好几倍力量”的整体作战威力;
解放军参战将士抱定“将革命进行到底”的信心决心,谱写了中国革命历史乃至世界战争史上决战决胜的光辉篇章,血肉之躯筑成的“十人桥”、宿县西门战斗、血战大王庄……,将士们用行动兑现了“为人民血战到底”的誓言。[4]

2.2.3 王杰精神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年轻的战士王杰为我们留下的“王杰精神”,是革命战争年代徐州红色基因的延续和传承。王杰生前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某部工兵营一连五班班长。1965年7月1日在邳县(现邳州市)张楼公社训练民兵时,炸药包发生意外爆炸,在千钧一发间,王杰扑向炸点,壮烈牺牲,用自己的身体掩护了11名民兵和1名人武干部,他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23岁。

王杰同志的纵身一跃,跃出了人生价值的新高度,是一名普通战士对初心使命的坚守。毛泽东主席为战士王杰的题词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半个多世纪以来,“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王杰精神”跨越时空,闪耀着时代光芒。2017年12月13日,习近平主席详细了解王杰的事迹后,动情地说:“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是血性胆魄的生动写照,要成为革命军人的座右铭。”除了“两不怕”精神,王杰同志“在荣誉上不伸手,在待遇上不伸手,在物质上不伸手”的“三不伸手”和“什么是理想,革命到底就是理想。什么是前途,革命事业就是前途。什么是幸福,为人民服务就是幸福。什么是痛苦?失去人民的信任和为人民工作的机会就是最大的痛苦”的“人生四问”也时刻警醒着我们。[5]

红色文化是我们攻坚克难、奋发进取的精神法宝。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面临着许多挑战,要进行许多新的伟大斗争,需要从红色文化中吸取精神力量。00后的大学生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实现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中坚力量。讲好徐州红色故事,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资源在新时代的政治、文化和历史价值,让红色血脉在新时代青年大学生身上得到延续,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神圣使命。

3.1 注意与中小学思政课衔接

要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的每一颗扣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革命传统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既注重知识灌输,又加强情感培育,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因此,为了把徐州红色文化传承好、发扬好,要在全市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中融入红色文化。2021年1月,教育部印发《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对中小学革命传统教育目标、内容、方式等进行顶层设计,推动实现革命传统教育整体化、系列化、长效化。[6]高校思政课教师要主动与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交流合作,各自做到守好一段渠,有的放矢。

在教学一体化上,大中小学思政课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科学评估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能力,甄选红色素材,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第一,教学内容螺旋上升。教学内容要体现不同学段成长特点,由浅入深,由易而难,螺旋上升,避免简单重复而导致学生产生倦怠感甚至产生抵触情绪,教学效果适得其反。第二,教学方式循序渐进。小学阶段,通过唱红色歌曲、讲红色故事等让孩子们对红色文化有直观感知,从而将红色种子深埋于心;
中学阶段,要在红色历史阐释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引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历史观;
大学阶段,要采用推理、归纳、演绎等教学方法,结合红色历史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论证结论,强化政治认同。[7]

3.2 多措并举推进红色文化入脑入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将徐州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中要贯彻总书记的“三因”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深入挖掘徐州红色文化和思政课内容的最佳契合点,做到显性和隐性相结合、情理交融与自我建构相结合。

3.2.1 叙事:激活红色文化基因

红色文化资源是爱国主义教育、革命道德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最有说服力的素材。红色文化资源中有许多催人泪下的“红色故事”,这些“红色故事”蕴含着深刻的道理。要充分运用红色文化的叙事功能,结合特定教学内容,精心选择“红色故事”,讲好红色故事。当然,我们讲故事是为学生理解和掌握教材的理论服务的,因此,更应该注重阐释故事所蕴含的红色精神以及其时代价值。比如,在《思想道德与法治》(2021年版)第一章“领悟人生真谛 把握人生方向”教学中,引入“王杰精神”,讲好王杰的故事,引发学生思考王杰的“三不伸手”和“人生四问”带给我们的启示。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中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教学中,提前一周安排学生参观淮海战役纪念馆,拍照并记录心得。课堂教学中以“淮海战役:我们为什么赢”为主题展开教学。首先让学生基于课前收集来的史料进行讨论;
然后介绍在双方力量悬殊的情况下,国民党、共产党在民心向背、理想信念、组织纪律方面的对比;
最后引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淮海战役纪念馆时就这个问题给出的答案,阐释淮海战役精神及其时代启示,使学生在重温红色历史的基础上,认识上得到碰撞、升华,促进学生历史观的自我建构,水到渠成地理解教材中的理论。

3.2.2 红歌:让课堂“火”起来

在思政课的教学目标中,无论是信仰的确立还是价值观的养成,都需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心动然后行动,做到知行合一,因此,增强感染力是我们努力的重要方向。除了红色故事的运用外,我们还尝试通过红歌的传唱来达到以趣诱人、以情动人、以理服人的效果。红歌歌颂的是人性中的真善美,语境经典,旋律悦耳且便于传唱,具有极大的艺术感染力和积极的暗示作用,从而唤起人民对美好、和谐、高尚、理想的强烈渴望,激发人们克服和战胜困难的巨大力量。思政课教学中,可以将红歌有机融入,起到寓教于乐、增强课堂活力和效力的作用。比如,在《概论》课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中选择《徐州是英雄的故乡》、《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淮海战役组歌——歌颂淮海胜利》、《解放区的天》、《天下乡亲》等红歌进行授课,着重讲解了这些歌曲的创作背景及其在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透过歌曲领会特定的革命历史和革命精神,其间不时带领同学们进行激情演唱,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

3.2.3 实践:让理论的光芒更闪耀

近年来,我们充分结合本地资源优势和特色,打造红色文化教育体系,除了把红色文化的种子埋入一线课堂的沃土外,还充分利用红色文化实践基地,有效开展实践教学。我们充分利用淮海战役纪念陵园、王杰烈士陵园等红色文化遗址作为实践教学基地,让学生走进历史,与英雄们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积极探索“大思政”育人格局,与党委宣传部、团委形成合力,让红色实践融入价值教育全时空。开展“初心 筑梦”咏诵会红色主题征文、红色故事宣讲会、梆子戏《人民·母亲》进校园等校内实践活动。积极引导学生走出去,开展“青年红色之旅”、“共绘王杰精神,争做有为青年”等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等。成立军风俱乐部、国旗护卫班等红色文化社团,组织常规化部队慰问演出。当理论与实践“联姻”,真理的光芒更加闪耀。

另外,教学中,充分考虑作为互联网原住民的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通过“互联网+红色资源”的模式,实现红色教育线上线下相结合,除了运用常规的在线教学互动工具如超星学习通、中国大学慕课堂等让学生参与互动(如自制红歌演唱、红色故事演讲视频、音频分享到平台)外,还可以探索运用AI、VR、AR等现代技术手段创建情境式、沉浸式虚拟情境来重现历史,让红色文化动起来、活起来,增强学生的体验感,提升红色文化的感染力。

猜你喜欢 淮海战役王杰徐州 疫散待春回心声歌刊(2022年3期)2022-06-06淮海战役,一根刻满地名的竹竿金桥(2021年5期)2021-07-28爆笑三国 第三回 三让徐州趣味(数学)(2021年3期)2021-07-16徐州过年纪实疯狂英语·初中天地(2021年2期)2021-03-19一个新的三元不等式链福建中学数学(2021年5期)2021-03-01苏翠2号梨在徐州的引种表现及配套栽培技术落叶果树(2021年6期)2021-02-12王杰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支部建设(2019年36期)2019-11-19王杰:国学与为政智慧商周刊(2018年17期)2018-08-31陈云领导经济战线上的“淮海战役”湘潮(2015年12期)2016-01-19淮海战役后勤支前工作中的群众路线世纪桥(2015年10期)2015-11-07推荐访问:徐州 课中 探索
上一篇:2022年《失效分析与预防》总目次第17卷(总第83~88期)
下一篇:直升机桨叶加热组件可靠性试验与结构改进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