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最常见的3个谣言,你错信了多少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3-01-25 点击:

文/张 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

围绕着我们的生活,谣言无处不在,农业、医药、饮食健康等领域,都是谣言的重灾区。

近年来,国内水果的种类和供应量都在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家庭将水果纳入至每日的食谱中。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的推荐,国人每天水果的摄入量要在200 至350 克之间。

为此,有不少人存在担忧,那便是:现在水果的果型越来越大,会不会有不良商家为了增产,或让水果的卖相更好,而非法使用膨大剂呢?

真相解读:

个头大的水果并不都是使用了膨大剂,更多的是因为育种的结果。

现如今的草莓、西瓜和甜瓜的个头确实比我们记忆中的要大得多,甜度也增加了很多,还有一些具有独特的风味,比如牛奶草莓。实际上,这些都是杂交育种、定向筛选的结果。以西瓜为例,西瓜的始祖——非洲野西瓜的个头不大,味道也不甜,但经过人类的长期选择,那些个头大且口感甜的品种,在成百上千年的筛选和培育下,形成了现在又大又甜的西瓜。此外,同一个品种的西瓜,由于不同地块提供的营养和水分的不同,结出的果实也不同,只要满足生长发育的条件,就能长得又大又甜。

那为何会有关于膨大剂的谣言呢?事实上,膨大剂不仅存在,而且其使用也是有科学依据的。膨大剂是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又被称为“植物外源性激素”,是通过微生物发酵或人工合成的,能够促进植物细胞的分裂和增长的一类物质。在我国,它们属于登记允许使用的农药品种,是被允许用在蔬菜和水果的生产过程中的。有不少人听到“农药”二字,就会联想起敌敌畏等有毒的物质,其实植物生长调节剂并非传统意义上“防病、治虫、除草”的农药,其毒性低微,使用量很少,安全。事实上,科学、合理地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不仅对人体无害,而且对改善农作物品质,提高农作物产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赤霉酸和氯吡脲是水果生产中常用的膨大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大果粒,增加果实质量。但它们并不是催熟剂,并不能促进果实成熟,更重要的是并不是所有的水果都会使用膨大剂。比如,市面上销售的西瓜,都不会使用膨大剂,无论个头有多大,都属于自然成熟。如果有人非法使用膨大剂,那么会让西瓜的口味发生改变,很容易被分辨出来。再比如说,有传言说99%的车厘子和大樱桃的个头大是因为使用了膨大剂,也是错误的认识。目前,我国主栽的“大樱桃”品种,平均单果重6~12 克,有一些可超过13 克。

提起纳米技术,如果换作是在早些年,几乎鲜有人知晓。但随着纳米技术与纳米材料的发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生活产品都标注使用先进的纳米材料强化产品性能。纳米技术用在日常生活方面真的有宣传的那么神奇吗?会不会是“智商税”呢?

真相解读:

这还真不一定。

首先,需要了解什么是纳米技术。纳米材料并不是一种新型材料,而是从“尺寸”上开发出来的传统材料。1 纳米的长度,等于1 米的10 亿分之一,大致相当于10 个氢原子排列在一起的长度。一般认为,三维空间内有一个维度尺寸小于100 纳米的材料,就可以称为“纳米材料”。而涉及纳米材料制备、加工和应用等相关的工艺及方法,则统称为“纳米技术”。

那么,为何“尺寸”变化了,就会有意想不到的好处呢?当材料尺寸达到纳米尺度时,通常具有大尺寸材料不具备的性能,这主要是因为纳米材料表面原子很活跃,反应活性比较高,加上量子尺寸效应的存在,使其具有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涉及光学性质、导电性、催化活性以及抗菌性能等。比如,导电、导热的铜、银导体做成纳米尺度以后,就失去原来的性质,表现出既不导电也不导热的特性。磁性材料也是如此,像铁钴合金,把它做成20~30 纳米大小,磁畴就变成单磁畴,磁性要比原来高1000 倍。

正是因为纳米材料具备这些特性,将其应用到生活领域,就会发挥诸多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利用纳米技术将石墨烯做成内裤,具有杀菌、吸汗等多种功能。再比如,具有红外光或者近红外光吸收能力的金纳米材料还可用于光热疗法治疗癌症。可见,将纳米技术应用于生活领域还是能收获非常不错的效果的。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平时看到的那些宣称应用了纳米技术、具有某些特殊保健功能的产品都是真的。纳米技术确实已经逐渐应用于生活和医疗领域了,但是由于该技术受限于设备和材料等因素,往往生产成本很高。以石墨烯内裤为例,尽管技术上是可以实现的,但由于石墨烯价格昂贵,真要生产一条这样的内裤,那么售价得要上万元了。此外,尽管目前纳米技术已经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它仍属于高端技术行列,并非所有的企业都能掌握该项技术。因此,一些宣称使用了该技术而发挥某些保健功能的产品,多半还是“挂羊头卖狗肉”,涉嫌虚假宣传,消费者千万不可轻信。

腊肉具有熏香浓郁、咸淡适口的风味,因而俘获了不少人的味蕾。最近,有关“腊肉不能吃,吃了会致癌”的说法,广泛流传于网络。据传,腊肉属于加工肉制品,含有亚硝酸盐、亚硝胺、苯并芘和甲醛等有毒有害物质。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早就将腊肉、腊肠、火腿等加工肉制品列为了1 类致癌物。因此,腊肉再美味也吃不得,否则就会罹患癌症。那么,这种说法是真的吗?

真相解读:

这种说法未免有些过于绝对。

首先,腊肉确实可归属于1 类致癌物,其中也含有可能的致癌物质——亚硝酸盐。但是,含有致癌物质并不等同于一定会致癌,二者并不是对等的关系。绝大多数的致癌物质与癌症之间是存在剂量效应关系的。也就是说,只有暴露在一定剂量范围下,达到特定的时长才会产生癌症反应。亚硝酸盐进入人体后,会在胃酸的环境下生成亚硝胺,这种物质才是真正的致癌物。但是,亚硝胺只有在“每千克体重吸收100 至200 毫克,并持续性、大剂量地服用”的情况下可能会致癌。也就是说,正常情况下,偶尔食用腊肉并不会导致癌症。我国南方地区有悠久的腊肉食用历史,其癌症患病率并未显著升高。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腊肉可以随意吃。除了潜在的致癌性以外,腊肉中还含有不少隐藏的影响健康的因素。比如,为了防腐,腊肉腌制过程中会添加一定量的盐,含盐量一般会在6%以上,这意味着即便只吃了50 克左右的腊肉,也可能会摄入3克的食盐。而国际卫生组织建议的成人每日摄入盐量的上限也只有5 克。此外,尽管腊肉在腌制过程中部分油脂流失了,但留存量仍不在少数,如果天天吃,还是会对血脂产生不小的影响。

猜你喜欢 个头纳米技术调节剂 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注意事项及常见病害今日农业(2022年2期)2022-11-16纳米技术的研究进展科学与生活(2021年16期)2021-11-25钟肇政 《鲁冰花》只是开了个头海峡姐妹(2020年10期)2020-10-28《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教学设计学校教育研究(2020年9期)2020-05-25推理:谁最高,谁最矮孩子(2019年4期)2019-04-11矮个头的烦恼儿童故事画报(2019年3期)2019-04-01纳米技术催生产业革命新材料产业(2017年6期)2017-04-232015中国植保市场生长调节剂畅销品牌产品今日农药(2016年6期)2016-05-14植物生长调节剂叶面宝应用技术研究园艺与种苗(2015年10期)2015-02-27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暨第五届国际会议征文通知表面工程与再制造(2014年2期)2014-02-27推荐访问:谣言 最常见 信了
上一篇:衡阳城区湘江风光带变水位区域景观修复
下一篇:一种基于建筑美学造型的新型斜拉桥设计研究*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