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少数民族村寨社会治理共同体构建路径研究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3-01-24 点击:

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贵州的发展必不可少,贵州是一个多民族共居的省份,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更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实施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过程中,民族村寨如何构建治理“共同体”,提高社会治理成效,提高民族村寨经济、文化、生态环境等建设,对推进民族村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创造美丽和谐的民族村寨有着重大意义。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与此同时,经济飞速发展导致的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不断扩大的社会问题也日益凸显,对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总体进程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为破解当前农村基层社会治理面临的城乡发展不平衡和农村发展不充分的现实困境,为缩小贫富差距,让全国人民都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重要战略部署——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解决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难题提供了更加明确有效的治理方略。

乡村振兴战略是以全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主要出发点,涉及了乡村生活(治理)的各个方面。如乡村文化、经济发展、生态建设、制度建设、社会服务等。贵州是一个少数民族相对集中的地区,是一个多民族共居的省份。贵州不仅是一个少数民族大省,也是一个贫困大省。我国绘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蓝图,贵州的发展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更是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贵州尽锐出战,攻城拔寨,交上了一份完美的答卷。在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贵州发展的重点是乡村振兴,乡村振兴的重点是民族村寨,民族村寨的发展对乡村振兴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并明确指出加强社区治理体系的建设,要把社会治理的重心推向基层。十九大报告还指出:“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社会治理共同体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社会治理领域的具体表现和要求,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充分体现了新时代党的社会治理理念的科学化、结构的合理化、方式的精细化、过程的民主化。民族村寨治理共同体就是民族村寨如何利用多元主体,整合好村寨治理的各个方面,如体制机制、经济、法治等,从而构建民族村寨发展的整体性,达到共建共治共享。

(一)政治建设方面

在乡村治理过程中,民族村寨基层党组织力量薄弱,村“两委”领导班子思想认识不高,文化素质低,发展理念转变不强。由于村两委在乡村治理中起主导性作用,知识文化不高就会导致他们在具体的指挥过程中缺少科学性的理论指导和方法,对问题的理解不全面,思考不到位,很难建立一支有领导力的队伍,村两委的职能作用发挥不充分,会导致治理主体间缺少紧密的连接。

(二)经济文化建设方面

经济方面:由于受经济文化及历史因素的影响,很多民族村寨在经济发展模式上还是传统的单一模式。大多数民族村寨还是以耕地,传统种植玉米、马铃薯为主,随着乡村振兴的深入推进,一些村寨目前主要产业以种植桑树为主,但是还缺乏一套规范的产业发展道路,开始的时候以单打独斗为主,不具规模。文化方面:民族村寨的发展缺少人才,缺少智力支持。村民固守的思想没有得到解放,如何振兴经济,推动民族村寨的发展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经济水平的提高需要一支专业人才队伍作为重要支撑,但大多数民族村寨地处边远高寒地区,地理环境较差,有点文化的村民都不愿留在当地发展,选择出村务工,根本留不住人才。

(三)社会建设方面

村民是民族村寨治理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力量,村民能否有效参与到村寨治理中,对民族村寨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由于历史遗留原因,民族村寨在其发展过程中,组织及其结构功能的不合理性、缺乏可支配资源等因素的制约,导致民族村寨村民的意识还比较落后,村民的认识统一度不高。村民觉得祖祖辈辈都是这样走过来的,他们也无须去努力奋斗,缺乏自我发展的意识。另外,民族村寨在治理过程中,虽然多元主体不断扩充,但是多元主体的自身职能发挥还是不足,松散情况还十分严重。“单打独斗”还是当前解决治理难题的主要方式,民主协同的方式体现不明显,多元主体间的凝聚力不充分,合力不强。

(四)生态文明建设方面

由于受到文化教育水平不高、长期养成的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制约,民族村寨村民环保意识弱,大多数村民认为环境保护工作主要是由政府和村委来管理,他们只是旁观者,村民缺乏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不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在生活中污水排放、小孩随地大小便、牲畜粪便、生活垃圾随处可见,村民对普通的生态环境保护都不重视,更不要提及垃圾分类了。

(一)抓治理,共建民族村寨治理共同体格局

以治理有效为基础,把夯实基层基础作为固本之策,把民族村寨基层党组织建成坚强战斗堡垒。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只有加强民族村寨治理的有效性才能为打造社会治理共同体提供坚实保障。民族村寨在乡村治理过程中,要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打破以往的单一作战法,建立多方联动作战机制。村党支部进一步健全和创新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发挥党建引领的作用,建立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共享的治理格局。在法治乡村建设上,树立依法治理理念,把法治建设作为民族村寨治理的重要保障,切实引导村民依法自治。充分发挥道德教化作用,以德治为主线,把德治贯穿于民族村寨治理的全过程,建立道德大讲堂,不断提高村民的文化底蕴,在村寨中寻找具有典型教育意义的案例等,切实增强村民的爱国、爱党、爱业、爱家精神,不断提高民族村寨的精神文明建设。

积极构建民族村寨自治体系,加强管理,配备一支基层好“队伍”。对村委领导班子进行调整。新村委班子,不仅要有带领群众致富的愿望,还要注重培养群众致富的能力,可以通过开办干部技能培训班、乡村夜校、技能课堂等对全村的村干部、支部委员、党员等进行培训,同时,组织有思想、有远见的干部到外地学习,参观借鉴别人的先进思想。通过以上举措,不断夯实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提高村干部的业务水平。同时,利用远程教育及干部夜校等学习平台,加强劳动技能培训和扫盲教育,通过扫盲班、农民夜校等提高村民文化知识水平,提高村民整体素质,提高劳务技术水平,增强发展后劲,增加劳务收入,达到输出一人,致富一户,带动一方的效果。

(二)促产业,共奔民族村寨全面小康之路

产业兴旺是民族村寨经济提高的目标。针对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民族村寨,为了更好地促进村寨的经济发展,党委政府应当在政策上倾斜,在资金上帮扶,力图改变以往经济落后的面貌。为加快经济增长,加快转变传统农业产值模式,采用公司+农户+市场的形式发展各类种植养殖农户,加快土地流转进程,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逐步转化,同时逐步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农民逐步放弃传统耕作模式,改种经济效益较高的经济作物,改良荒山和草坡土壤,建设民族产业阵地,发挥民族村寨独特优势。激发村民的种植积极性,促进村民在思维模式、种植模式、销售管理等方面不断转变,树立求新求变的发展意识。发挥民族村寨独特优势,加快民族村寨农业现代化的步伐,我们要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总抓手,以追求高质量发展作为主要要求,把推进民族村寨产业结构性改革作为主线,最后以实现优化农业产业、增加村民收入作为主要目标,转变农业生产方式,不断改革创新,大力构建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发展新产业。

(三)净乡风,共筑民族村寨传承文化阵地

乡风文明,就是要促进民族村寨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事业发展,弘扬农耕文明和优良传统,使村民综合素质进一步提升、民族村寨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要在民族村寨思想道德建设上着力,采取符合民族村寨的有效方式,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挖掘民族村寨传统道德教育资源。在传承发展提升民族村寨优秀传统文化上下功夫,按照有标准、有网络、有内容、有人才的要求加强民族村寨公共文化建设。以开展文明村镇、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等活动为载体,促进乡村移风易俗,打造民族村寨传承文化阵地。

(四)引人才,共建民族村寨多元发展队伍

人才是民族村寨振兴的关键。在民族村寨发展过程中,要坚持村民的主体地位,解放思想,充分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民族村寨建设的主力军主要还是本土人才,开拓更多的民族村寨特色就业渠道,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能成长。通过农业技术院校、科技人才、农业专业合作社、农村电商等引导培养,不断增强民族村寨发展的活力,共同构建民族村寨多元化发展队伍,汇聚成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

(五)守生态,共享民族村寨绿色和谐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党的十九大贵州省代表团讨论时的讲话中提出,要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民族村寨经济的发展不能以消耗生态环境为代价,民族村寨生态环境的发展和村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密切相关。所以,在推动民族村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不断提升村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和行为。首先,要建立以地方政府为主导,村委抓好落实的生态环境保护机制,政府做好角色定位,理清政府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职能,调控村寨的各方力量参与生态环境建设。其次,不断提高村民绿色兴农的思想。通过电视、广播、微信、宣讲、小品等多途径宣传绿色农业的重要性。邀请农业科技人才进村宣讲绿色生态农业建设,培养一批本地“土专家”,由这些“土专家”带动村民由传统的粗放发展模式向精细化科学化的发展模式转变,引导村民发展绿色农业,建立绿色和谐发展的民族村寨。

民族村寨治理共同体的打造对民族村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对推进民族村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打造美丽和谐的民族村寨有着重大意义,为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奠定坚实的基础,开启乡村治理的新篇章。

猜你喜欢 村寨共同体村民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22年1期)2022-10-26科学种植提升村民幸福指数今日农业(2022年14期)2022-09-15爱的共同体散文诗(青年版)(2022年5期)2022-05-31盏盏路灯照亮村民“幸福路”雷锋(2022年2期)2022-04-12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今日农业(2021年21期)2021-11-26乡村旅游开发中利益相关者的演化博弈分析——以民族村寨旅游为例大连民族大学学报(2021年2期)2021-07-16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今日农业(2021年1期)2021-03-19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甘肃教育(2020年17期)2020-10-28论《飞越大西洋》中的共同体书写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20年2期)2020-02-06锅巴粥东坡赤壁诗词(2018年6期)2018-12-22推荐访问:村寨 共同体 少数民族
上一篇:新媒体背景下医院档案信息资源分析
下一篇:“四史”学习教育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思考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