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导师组制度下提升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思路探究——以山东省某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建筑学专业为例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3-01-22 点击:

郑润琪

(青岛理工大学 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山东 青岛 266033)

导师制是14世纪由英国教育家提出的一种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17世纪英国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等知名高校采用。我国在民国初期引入了导师制,并取得一定成效。20世纪90年代,随着招生政策的改革,高校的扩招,少部分高校开始在本科生中试用导师制。教育部教高〔2019〕6号《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本科生学业导师制度,让符合条件的教师帮助学生制订更具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和学业生涯规划”,[1]这是教育主管部门对本科生学业导师制的肯定。

山东省某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的建筑学专业在本科生教育阶段实行导师制已数年有余,和该校的其他专业相比,建筑学专业的学生录取分数相对较高,思维比较活跃,接受能力较强,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建筑学专业学制五年,学生从大一开始,即进入相关导师组学习。学院党委为本科建筑学专业设置了10个导师组,每个导师组配备了3-5名政治觉悟高、社会阅历和工作经验丰富、具有中级以上职称或者具有博士学位且责任心强的教师,大部分导师组是由讲授相同或相近专业课程的老师组成的,也有的是依托科技合作项目或科研平台,由相关研究领域的老师组成,还有的是以实验室为基地组成的。导师组对所带学生进行总体指导,即作为指导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学术、成长的全面性导师,帮助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全面成长。全面导师组制度下,导师在大学生的专业认知、生涯规划、学业指导、人生成长等方面给予了很多指导性意见和建议,有效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人才培养缺陷,促进了大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特别是提高了大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明显增强了就业竞争力,然而,导师组制度对大学生党建工作也形成了很大的冲击和挑战。

大学生党员队伍建设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一环,建筑学专业学生的党建工作受学科特点、学生特点、教学改革等方面影响,呈现出和其它专业不一样的地方。建筑学专业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支部包括学生党员“重业务、轻党建”、“重学科、轻信念”的思想倾向。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建筑学专业全面导师组制度的实施,传统的党建工作方式方法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时代建筑学专业学生成长的需要,面对不断变化的新情况,积极探究建筑学专业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新模式对提高党建工作的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一)导师组制度放大了建筑学专业部分学生的思想短板

建筑学是一门工程技术和人文艺术相结合的学科,建筑设计、建筑构造、设计艺术等课程自由开放、天马行空、不拘一格,专业化程度高、实操性强,受此影响,建筑学专业大学生爱憎分明,头脑灵活,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创新能力强,他们是大学生中最具活力的群体之一,但在部分学生中也存在着政治意识有待提高、组织纪律懒散、功利主义思想严重等缺点,表现在学生党建中就是思想觉悟不高、政治追求偏低、入党动机功利化等。受社会需求和专业影响,建筑学专业的好多导师更注重专业和个人能力,在大学生教育中容易形成片面的教育观和成才观,导致人才培养功利化、实用化倾向明显。

(二)导师组制度对传统党建工作的“班”阵地造成冲击

传统学生党建模式下,班级是教育教学和学生管理最基层、最基本的组织单位,辅导员通过班级对大学生进行教育、管理,大学生文体活动的组织、行为习惯的养成、同学关系的处理也都以班级为单元进行,班集体是大学生党员培养、教育、管理和作用发挥非常重要的单位,是学院党委和学生党支部非常重要的育人阵地。导师组制度实施后,大学生入学后一年级就根据个人意愿或者导师研究方向“双向选择”,分别进入各个导师组,平时和导师的交流沟通较多,班集体的概念淡化了,班级的凝聚力、向心力受到挑战,班级对学生的影响力在下降,班级在学生党建工作中的作用被弱化。

(一)互联互通,创新大学生党建工作机制

传统的大学生党建工作主要依靠学校学生工作队伍特别是其中的辅导员来开展,学生党支部书记一般由二级学院团委书记或者辅导员担任,支部委员一般是由辅导员担任,“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活动由辅导员依托班级开展工作。导师组制度下,导师的作用在加大,辅导员的影响力在变小,班级的功能被弱化,传统的育人模式局限性越来越凸显。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就需要充分发挥和大学生朝夕相处、沟通频繁的导师的作用,探索构建立体的培养、教育、管理结构,加强学生党支部及辅导员与导师的互联互通,一是加强教师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的互联互通。在学院党委的协调下,教师党支部书记和学生党支部书记要定期见面联系,互通有无,两个支部共同开展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导师的榜样带动作用。二是加强年级辅导员和导师组组长的互联互通。辅导员要定期跟导师组组长见面,就评先推优、奖助学金的发放、入党积极分子的确定、党员的培养发展等征求导师组的意见,赋予导师组协调帮助推优、培养的职责和功能。

山东某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施行导师组制度后,学院党委就要求全体教师明确教书育人的责任,不仅要做到专业技能的传授,更要关注大学生的思想动态、重视大学生党员队伍建设。党员导师从大学生进校开始,就要经常对大学生特别是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的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和党的基础知识教育,发挥党员导师的价值引领作用。在和学生日常交流中,要求导师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注重发挥党员导师在政治、思想、学习、科研和生活上的示范引领作用。党员导师可以作为本组内撰写入党申请书的大学生的培养联系人,学生党支部在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发展预备党员、预备党员转正时,都要征求导师的意见,通过对大学生入党前、入党过程中、入党后的培养、教育与管理工作,不断完善支部的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机制,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

2007年教育部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意见》中提出:“进一步改进和调整党支部的设置形式,尽可能与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组织相对应”。[2]据此,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设置教师党支部四个,每个支部由相似专业教研室或办公室实验室的教师党员组成,党小组建在专业教研室上,学生党支部建在专业上。以往不管是教师党支部还是学生党支部,党组织活动一般是学习领导讲话、传达上级会议或文件精神、党员政治生日、表决党员发展等“规定动作”,倾向于一人讲、其他人听,形式单一,活动载体较少,吸引力不足,“自选动作”不足或者与专业缺乏结合、关联,教师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之间的交集也较少。随着导师组的深入推进,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开展了师生党支部共建活动,两个支部一起组织双报到、志愿服务、聆听讲座、专业认知等活动。活动中,导师给予学生思想启迪、人文关怀、科研指导、职业规划,学生学习老师的言行举止、为人处世、专业学识。实践证明,实现教工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融合共建,有效促进了教师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向心力,相得益彰,互相监督,互相进步,教师党员和大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发挥的越来越充分,大学生党员在学生中的影响力和号召力越来越大,学生党员在群众中的威信也越来越高,学生党员在群众中的支持率从原来的70%左右提高到了现在的90%以上。

(二)有机融合,创新学生党建工作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紧紧围绕“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核心问题作了科学阐述。为党和国家培养新时代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无论管理如何改革,导师组如何运行,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目标是共同的,都必须保障育人的方向。因此,高校要树立学生党建和导师组制度人才培养一体化的理念,导师组制度必须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发挥协同育人效果。双方融合的关键是在专业教育和党建工作之间找到一个连接的桥梁和纽带,学风建设无疑就是这个桥梁和纽带。要有效发挥学风建设的作用,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要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在学风建设中的模范带头作用,这是学生党建工作促进专业教育工作的关键;
二是搭建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的平台,细化入党积极分子确定条件,量化学生党员的考核指标,加大学风在考核中的比重。

毋庸讳言,学风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是高校学生工作的牛鼻子,涉及到高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学风的好坏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山东省某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的学生党员在导师的培养和督促下,在导师言行举止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以党风促学风,让学生党员在学风建设方面的先锋模范作用绽放光彩。学生党员绝大部分是学生干部,学生干部在学生群体中的影响力和作用力不言而喻,导师要求学生干部正人先正己,做到普通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带头不做,普通学生不能说的,自己带头不说,要求严于普通学生,标准高于普通学生。自实行导师制以来,学生党员的学习成绩普遍有了较大的提高,近几年来建筑学专业学生支部平均每学年四十多个学生党员没有不及格现象,没有考试作弊现象,近三分之二的学生党员都获得了学习奖学金,带动了整个学院的学风明显好转,全院大学生作弊现象保持较低频率,不及格率明显降低,英语四六级通过率、考研率处于较高水平,最近四个学期都出现了零违纪的良好局面。

(三)红色先锋,筑牢党员先锋建设堡垒

搭建平台,凸显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具体措施如下。

1.建立党员服务示范岗。导师组和学生党支部带头发起结对帮扶项目,党员导师带学生党员,党员导师结对帮扶家庭困难、学业困难、单亲家庭、心理有问题的学生,学生党支部给学生党员分配帮扶对象,高年级学生党员带低年级学生党员、素质强学生党员带素质弱学生。学院建筑学专业的导师和联系学生之间、学生党员和帮扶对象之间,充分利用QQ、微信、钉钉、腾讯会议等新媒体平台,发挥新媒体随时随地的优势,进行谈心谈话、学术交流、在线授课等,拓展了帮扶的广度和深度。除了每月定期见一次面进行深度交流之外,还利用新媒体平台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努力做到每周定期开展一次专业学习交流,每天根据学生需要随时交流,提高了学生学习专业的兴趣,解答学生的人生困惑。

2.组建党员宣讲团。在导师的指导帮助下,利用重大历史事件或者纪念日等时间节点,组建由优秀学生党员组成的奖学金宣讲团、十九届六中全会巡讲团、理想信念宣讲团、新时代大学生宣讲团等,在全院范围内作宣讲,作报告,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引导大学生特别是新生确定正确的人生目标,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全面导师组制度和学生党建实现有机融合后,党建工作和大学生人才培养密切联系起来,促进了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坚定了正确的育人方向,导师制工作成为传统党建的有益补充,成为党建促育人机制的有效载体。学生党支部因此屡获上级表彰,建筑学专业本科生第一党支部2019年被评为“山东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多次荣获校级“先进基层党组织”。今后,该学院党委将在激励方式、保障机制、融合密切度、评价机制等方面持续用力。

猜你喜欢 建筑学学生党员导师 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路径研究普洱学院学报(2022年4期)2022-12-30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无机材料学报(2022年8期)2022-09-29高层建筑设计中生态建筑学的应用分析建材发展导向(2021年22期)2022-01-18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建筑学中绿色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分析建材发展导向(2021年10期)2021-07-16建筑学与建筑设计现状浅析建材发展导向(2021年23期)2021-03-08见山楼的建筑学意味现代装饰(2020年8期)2020-08-24V eraW an g疯狂英语·新读写(2018年2期)2018-09-07高校学生党员党内生活常态化研究市场周刊(2017年12期)2017-12-09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员管理工作的措施研究长江丛刊(2017年13期)2017-12-01推荐访问:山东省 建筑学 为例
上一篇:商誉泡沫降低了资本市场定价效率吗——基于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下一篇:人工智能热点算法之用户画像相关专利申请保护现状及审查规则解析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