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荷恩语用歧义观的汉语否定句意义探析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3-01-19 点击:

胡 杨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广东广州510420)

否定,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从亚里士多德开始就引起了哲学家、语义学家、语用学家的广泛关注。一个否定算子可以出现在不同的句子类型中,比如陈述句、祈使句、疑问句;
它可以对句子成分进行不同的辖域限制(宽域vs.窄域);
它还可以以词缀的形式出现(un/in/im- 等);
或者以小品词“not”出现。荷恩(Horn)指出:“对人类心智来说,not-relation是所有关系里最简单、最基础的关系;
对逻辑研究来说,没有比研究否定更重要,更丰富的成果了。”[1]否定这种表面看似简单,实则复杂的语言现象值得学者关注。大多数对否定的研究都是基于否定的特点、定义、分类、域,或者从句法、语用层面[2],本文试图从新的视角——语言哲学视角来研究汉语否定句的意义。

荷恩根据是否具有真值函数性,把否定分为两种:描述性否定和元语言否定[3]。他认为,前者是对命题内容进行否定,具有真值条件性(if p is true, ~p is false);
后者是非真值性的,它不否定命题内容,而是否定话语的内容,包含语音、形态、语域、预设、级差含义、焦点等。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描述性否定(descriptive negation)和两类最常见的元语言否定:级差否定(scalar negation)、预设否定(presupposition negation)。考察发现,否定以单独形式出现是有歧义的;
一个单独的否定句表达的意思不确定,它既可以是描述性的,也可以是元语言否定的。笔者提出修正句(rectification,简写REC)这一语用概念,并指出解决这种歧义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否定句(NEG)后面接一个修正句。因此,修正句的解读对否定的理解至关重要。

本篇的理论框架基于荷恩的双重否定理论(dual system of negation)和语用歧义说(pragmatic ambiguity),通过增加一个语用概念——修正句来消除歧义,继而考察否定句和修正句之间的逻辑、语义、语用关系,旨在给否定这种特殊又复杂的语言现象一个全新的解释,阐述汉语否定句的意义在不同的环境中是如何计算出来的。研究的基本路径是:①前置的否定句和后置的修正句之间存在着逻辑蕴含关系,并且描述性否定、极差否定、预设否定三者之间的蕴含关系不相同;
②基于这种蕴含关系,建立一个话语关系(discourse relations)体系,并给这三种话语关系下定义:从真值条件性、含义、蕴含关系下定义,证明它们和之前的逻辑猜想是一致的;
③最后得出结论:不同的话语关系实则由不同的连接词(connectives)引导;
进一步分析这些连接词的语义特征,指出它们在描述性否定、极差否定和预设否定中不能相互替换。

1.1 否定研究的回顾

现代语言哲学和语义学关于否定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的研究。亚里士多德将否定逻辑形式化,并提出了经典的对立方形图“Square of Opposition”[4]。

图1 亚里士多德的对立方形图

从图1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①直陈句有四种判断类型:“A式判断”(全称肯定判断)、“E式判断”(全称否定判断)、“I式判断”(特称肯定判断)和“O式判断”(特称否定判断)[5]。这四类判断的基本表达式如下:

A式判断:All S are P.如:所有重庆人都是直性子人。

E式判断:No S are P.如:所有重庆人都不是直性子人。

I式判断:Some S are P.如:有些议员简直就是二百五。

O式判断:Some S are not P.如:有些议员不是二百五。

②全称量词、特称量词与肯定句、否定句衍生出四种语义关系:对立(contradiction), 相反(contrariety), 下相反(subcontrariety),下属义(subalterns)。其中contradiction受矛盾律和排中律支配,contrariety只受矛盾律支配。contrariety和subcontrariety的区别在于,前者可以同时为假不能同时为真,后者反之。近来对否定的解读有一种从contradiction走向contrariety的趋向,这种现象被称作否定转移或neg-raising。毫无疑问,亚里士多德对否定的研究提供了逻辑基础。

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围绕着逻辑符号(~)和自然语言(not)是否完全等同,否定的研究出现了两大阵营的对立:Modernism vs. Neo-Traditionalism,代表人物分别为Russell和Strawson[4]。这两派本质上都承认逻辑符号和自然语言不完全对应,但是他们关注的焦点不一样:Whitehead/Russell在PrincipiaMathematica指出,“~”是一种对立功能“contradictory function”,它对句子的否定是外部否定:假设命题p为真,它的“contradictory function”就记做~p,为假[6]。罗素真正关注的是逻辑符号“~”和限定摹状词的关系,认为这是引发域歧义(scopal ambiguity)的原因。并且,所有否定断言句都可以还原为“falsehood”:假设命题p,“p is false”和“not-p”严格来说是完全同义的[7]。Strawson认为,逻辑符号“~”的功能是“exclusion”,他认为否定的主要作用是用来否定之前说过的话语、改正可能的错误印象,或表达期待、害怕、希望与现实之前的对立等。他更关注在语境中的使用(use)而不是意义(meaning)[8]。

Strawson反对罗素对限定摹状词的描述,尤其对主语是非存在物的否定。我们来看罗素经典的“法国国王不是秃头”的命题:

(1)The present king of France is bald.

(2)The present king of France is not bald.

众所周知,法国是共和制国家没有国王,所以(1)为假;
(2)对非存在物进行否定时,它的真假存疑。对这种命题的意义解释,引起了罗素和斯特劳森关于命题逻辑地位的论争。罗素坚持二值逻辑,对非存在物的否定看作是真;
他把否定算子“not”看成外部否定,当原句(2)改写成(2’)“It is not the case that there is one and only one entity which is now king of France and that entity is bald”时,(2)的真值为真,经典的二值逻辑得以坚持。斯特劳森持反对意见,他坚持三值逻辑,认为摹状词the king of France所指对象的存在是预设而非断言,倘若法国国王并不存在,“法国国王是秃头”这一命题则不真不假,出现了真值缺省(truth-value gap),因而就产生了与经典二值逻辑相异的三值逻辑。

Grice综合这两大阵营,他认为逻辑符号和自然语言没有不一致,出现所谓的不一致是因为混淆了逻辑推断和语用推断[9]。他把句法和语义层面对逻辑符号“~”的解释称作逻辑推断,其他层面的解释通通看作语用推断;
逻辑符号和自然语言的不一致可以通过会话含义消除。

为了区分具有真值函数性的描述性否定,荷恩提出了元语言否定。元语言否定涉及的类型包括:语音、形态、语域、级差含义、预设、焦点。荷恩归纳了元语言否定的两大限制:①不能和负极词(negative polarity items)一起使用。比如not...any/anymore/at all;
②不能和否定前缀一起使用。比如im-、in-等不会触发元语言解读[1]。

(1)Failure to License NPIs

Speaker A: Kelly still drinks Pepsi.

Speaker B: Kelly doesn’t drink Pepsi anymore; she drinks tea.

Speaker B: Kelly doesn’t still drinks Pepsi, she only get started.

Speaker B: *Kelly doesn’t drink Pepsi anymore; she only just started.

(2)MN cannot be incorporated prefixally

It’s not possible/*impossible for you to leave now-it’s necessary.

依照荷恩的元语言否定观,(1)中含有负极词“not...anymore”,无法取消“Kelly仍然一直在喝百事可乐”这一预设。同样,例(2)中包含否定前缀im-的impossible也无法消除possible通常所引发的量级含义,即not necessary(并非必然)。

近年来,国外对元语言否定有突出贡献的学者有Moeschler和Larrivée。Moeschler主张更为激进的语用分析,他不认为产生描述性否定和元语言否定两种用法是源于荷恩的语用歧义,而是源于域。他用语境主义(contextualist approach)解释为何否定能同时有窄域(描述性)和宽域(元语言)[10]。Larrivée把元语言否定看作是矫正性的言语行为(corrective speech act),这种行为有着自相矛盾的信息结构:话语的旧信息和矫正的新信息放在一起关注,形成对比[11]。

沈家煊开创了元语否定在中国的研究之路,第一次提到“语义否定”和“语用否定”的表述。他指出,语义否定是否定句子的真值条件,语用否定是否定语句表达的“适宜条件”(felicity conditions),着重研究了由适量准则、有序准则、否定预设、否定语音、否定风格、色彩等触发的语用否定的隐含义[12]。沈家煊对否定的分类本质上和荷恩的描述性否定与元语言否定是一致的。梁锦祥推进了对元语言否定对象的研究,指出元语言否定的对象不是事实本身,而是陈述的前提、会话含义、言谈焦点和视点、社会内涵以及语言表达手段等;
即使是看来十分典型的元语言否定现象,在特定的语境里也可以转换成普通的、非元语言的否定;
由否定和肯定两部分相互对照构成的句子并不一定用作元语言否定[13]。赵旻燕考察了汉语元语言否定的标记形式,发现“不是”并非汉语元语言否定特有的形式标记,“是”不过是个焦点标记[14],从而挑战荷恩的元语言否定歧义说。

然而,左百瑶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证明语用歧义的存在。以汉语的“是”为例,借助三域理论,证明了否定在行域、知域、言域三域的语用歧义[15]。这些观点对否定理论研究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仍然存在局限性。笔者以荷恩的语用歧义观为理论框架,力图拓展这一理论的适用性,聚焦意义来研究汉语否定现象。

1.2 荷恩的语用歧义观

传统语言学观点认为,自然语言中的否定具有歧义性。对歧义产生的根源有两种完全不同的看法:一种主张坚持否定算子not在语义上是歧义的;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否定词not对命题具有两种辖域,结果就导致两种不同理解的产生。美国当代著名语言学家荷恩主张用语用歧义说(pragmatic ambiguity)代替语义歧义说的代表人物。他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关于“元语言否定”的开创性研究引发了语言哲学界围绕自然语言的否定现象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根据荷恩的提法,自然语言中的否定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描述性否定”(descriptive negation),它描述客观世界,对事实、事态的肯定性命题做出否定,因而这种否定具有真值函项性(truth-functional);
另一类是“元语言否定”(metalinguistic negation),它是一种标记性的、非真值函项性的否定,它对前面话语非命题内容的某些成分进行否定。这些成分既涉及预设内容的否定(如存在法国国王),级差否定(hot,boiling),也涉及语音(如重音)、语法形式(如单复数),甚至话语风格。因此,与称作“内部否定”的描述性否定相对,元语言否定也叫“外部否定”。

荷恩用是否具有真值函数性来区分两种意义的否定:描述性否定和元语言否定。前者是判断真假值的否定,后者是诠释语言使用的否定。他认为,否定算子是一元的,not在语义上没有歧义,所有元语言使用产生的歧义都是语用歧义,不是语义歧义。语用歧义这一概念比较新,在语言学领域至今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荷恩引用Donnellan提出的归属性(attributive use)和指称性(referential use)二分法为它的语用歧义说正名,显然缺乏足够的理论支撑[16]。同时,荷恩指出,语用歧义是由否定算子对命题不同的辖域导致。但是,他仅仅提到歧义是怎么产生的,对如何消除歧义没有论述。

1.3 修正句的提出和特征

基于荷恩的双重否定理论和语用歧义观,笔者对汉语否定陈述句进行更深层次的意义探索,提出修正句(REC)这一语用概念,试图解决荷恩的歧义问题。我们知道,汉语的否定算子有“不”“不是”“没”“没有”等,有些用于描述性否定,有些用于元语言否定。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邢福义就注意到否定算子这一特殊用法,指出“不”有两种作用:一是简明否定,二是修订引进[17]。修订引进功能给后来学者研究汉语的元语言否定带来很大的启发。笔者提出的修正句,也正是针对这一用法在逻辑和语用上的扩充,从语言哲学视角跨语言研究否定句的逻辑意义、语义意义和语用意义。

修正句有四个基本特征:①修正句紧接在否定句后面,在结构上和否定句并列;
②描述性否定中,修正句和否定句在逻辑上一致,但在元语言否定中,修正句和否定句在逻辑上是矛盾的,下一章节将会具体论述;
③修正句把否定句中的隐含义(implicature)和预设(presupposition)全部取消了;
④修正句的基本作用是对前置否定句做出修正性否定,引出后面更进一层的意思;
它否定的内容可以是前面整个事实,也可以是一定程度上反映的部分事实,只需要略加修正或补足。修正句可以修正各种具体内容,包括程度、数量、范围、时间、地点、预设等方面。提出修正句这一概念后,汉语否定陈述句都可以用“否定句+修正句”(NEG+REC)这一基本结构来表达。我们先观察例一:

a.这瓶奶不热。(NEG)

This bottle of milk is not hot

b.这瓶奶不热,它是冰的。(NEG+REC)

This bottle of milk is not hot; it is freezing

c.这瓶奶不热,有点儿凉。(NEG+REC)

This bottle of milk is not hot; it is a bit cold

d.这瓶奶不是热,而是滚烫的。(NEG+REC)

This bottle of milk is not hot; it is boiling

例a中,当否定句单独出现时,它的意义是不确定、有歧义的。当加上一个修正句,我们就可以判断一个否定句是描述性否定(b&c),还是级差否定(d)。因此,对否定的理解,重点是对修正句的解读,以及对修正句和前置否定句之前的关系如何的理解。

本节先探讨汉语否定句的逻辑意义,即NEG和REC之间的逻辑蕴含关系。首先观察例二:

a.李梅不讨厌数学(NEG), 她喜欢数学(REC)。

Limei doesn’t hate math; she likes it

b.李梅不是讨厌数学(NEG), 她是厌恶数学(REC)。

Limei doesn’t hate math; she loathes it

c.李梅不遗憾考试不及格(NEG)。她通过了考试(REC)。

Limei doesn’t regret having failed the exam; she passed

在描述性否定a,修正句逻辑蕴含否定句:李梅喜欢数学必然衍推她不讨厌数学;
级差否定b则相反,修正句不蕴含否定句,而蕴含肯定句(POS):李梅厌恶数学衍推李梅讨厌数学,“厌恶”和“讨厌”构成一对级差,程度强的动词逻辑蕴含程度弱的动词,即loathe→hate;
预设否定c的逻辑关系是:修正句不仅蕴含否定句,而且蕴含预设(PP)的否定。“李梅不遗憾考试不及格”预设“李梅考试不及格”,既“没通过考试”。我们用符号REC,NEG,POS,PP表示三种否定句的逻辑关系:

(a’)REC→NEG

李梅喜欢数学→李梅不讨厌数学

Limei likes math→Limei doesn’t hate math

(b’)REC→POS

李梅厌恶数学→李梅讨厌数学

Limei loathes math→Limei hates math

(c’)REC→NEG & NEG (PP)

李梅通过了考试→李梅不遗憾考试不及格 & not (考试不及格)

Limei passed→Limei doesn’t regret having failed the exam & not (Limei failed)

逻辑蕴含关系清晰地给出了汉语否定句的逻辑意义:①描述性否定具有真值条件性,它的辖域是整个命题,并且修正句衍推否定句;
②级差否定和预设否定的共同点是都具有非真值条件性,它们管辖的是命题的某一部分具体内容,而不是整个命题;
两者的区别是逻辑蕴含关系不同,前者修正句衍推肯定句,后者修正句衍推否定句以及预设的否定。再举例三和例四来观察两者的区别:

例三:张三没有停止打他的老婆(NEG)。他没结婚(REC)。

Zhangsan has not stop beating his wife; He is not married

“张三没有停止打他的老婆(NEG)”预设“张三有老婆(PP)”,例三的逻辑关系如下:REC → NEG & NEG (PP)

a.张三没结婚→not(张三停止打他的老婆)

b.张三没结婚→not(张三有老婆)

当我们说“张三没有停止打他的老婆”并不是为了否定“张三停止打他老婆”这个命题,这里关注的不是“张三停止打了”或“没有停止打”老婆,而是关注预设的真假,即“张三有老婆”的真假。在例三的预设否定中,预设被取消了,并且为假。

例四:李阿姨不是有三个小孩(NEG), 她是有四个(REC)。

Aunt Li does not have three children; she has four

“李阿姨不是有三个小孩(NEG)”隐含李阿姨少于三个小孩。在逻辑解读中,否定算子“not”的意思是“少于”,但是在语用解读中,它的意思却是“多于”。因此,级差否定下,修正句“李阿姨有四个小孩”与否定句的隐含含义“李阿姨少于三个小孩”矛盾。根据荷恩等级的量原则,“有四个小孩”必然衍推“有三个小孩”,在这种情况下,修正句蕴含肯定句,而不是否定句,这里否定句的隐含含义被取消了。

描述性否定、预设否定、级差否定不仅逻辑蕴含关系不一样,它们的语用意义也不同,体现在两方面:①话语关系;
②连词

3.1 话语关系

汉语的描述性否定、预设否定、级差否定的话语关系可以概括成是一种对立(Contrast)、隐含(Implication)和解释(Explanation)。本文用之前的NEG,POS,REC给三种话语关系下定义如下:

①描述性否定是一种对立关系:当且仅当POS为假时,REC为真。我们再来观察例二:

例二:李梅不讨厌数学,她喜欢数学。

Mary doesn’t hate math; she likes it

[李梅讨厌数学]=0

[李梅喜欢数学]=1

李梅喜欢数学→not[李梅讨厌数学]

显然,当POS(李梅讨厌数学)为假时,REC(李梅喜欢数学)为真,修正句衍推否定句,与上节归纳的逻辑蕴含关系一致。

②级差否定是一种隐含关系:NEG隐含修正句的否定(not-REC)。再来观察例四:

例四:李阿姨不是有三个小孩(NEG), 她是有四个(REC)。

Aunt Li does not have three children; she has four

例四可以得出:

a.“李阿姨有四个小孩”衍推“李阿姨有三个小孩”;

b.“李阿姨没有三个小孩”隐含李阿姨少于三个小孩,必然推断“李阿姨没有四个小孩”。在这种隐含关系中,修正句把前面否定句的隐含义给取消了。

③预设否定是一种解释关系:REC解释了为什么POS为假;
并且REC衍推NEG以及预设的否定(not-PP)。

在这种解释性关系中,修正句解释了为什么NEG为真,而预设为假,且被取消了。

再来看例三:

例三:张三没有停止打他的老婆(NEG)。他没结婚(REC)。

Zhangsan has not stop beating his wife; He is not married

例三我们可以得出:

a.“张三没结婚”,因此POS“张三停止打老婆”为假。

b.“张三没结婚”衍推“张三没有停止打老婆”。

c.“张三没结婚”衍推“张三没有老婆”(not-PP)

综上所述,三种否定类型后置修正句至少有三种语用关系:对立、隐含和解释。接下来看语用意义体现的第二个方面:连词。

3.2 连词

汉语描述性否定、级差否定和预设否定的语用意义可以通过不同的连词来体现:通常情况下,描述性否定对应连词“相反”、级差否定对应“而是”、预设否定对应“因为/由于”。例如五:

例五:李梅不讨厌数学,相反她喜欢数学。

Mary doesn’t hate math; on the contrary she likes it

李梅不是讨厌数学,而是厌恶数学。

Mary doesn’t hate math but loathes it

李梅不遗憾考试不及格,因为/由于她通过了。

Mary doesn’t regret having failed the exam, because/since she passed

而且,三种类型的连词之间不能相互替换。我们分别观察例六和例七:

例六:李梅不是讨厌数学,而是厌恶数学。

Mary doesn’t hate math but loathes it

李梅不是讨厌数学,相反她厌恶数学。

Mary doesn’t hate math, on the contrary she loathes it

李梅不是讨厌数学,因为她厌恶数学。

Mary doesn’t hate math, because she loathes it

例六可以看出,引导级差否定的连词只能是“而是”,不能是“相反”或“因为”。

例七:李梅不遗憾考试不及格,因为/由于她通过了。

Mary doesn’t regret having failed the exam, because/since she passed

李梅不遗憾考试不及格,相反她通过了。

Mary doesn’t regret having failed the exam, on the contrary she passed

李梅不遗憾考试不及格,而是她通过了。

Mary doesn’t regret having failed the exam, but she passed

预设否定例七的连词只能是“因为/由于”,替换其他连词后,句子不符合汉语语法。

基于语用意义以及三种话语关系的定义,可以得出相应的语义意义。描述性否定在语义上是一种相反的关系。再来观察例五,其真值表如表1:

例五:李梅不讨厌数学,相反她喜欢数学。

‘Mary doesn’t hate math; on the contrary she likes it’.

表1 相反关系

表1说明,p和q可以同时为假,但不能同时为真。李梅不能同时“讨厌”和“喜欢”数学,但她可以“讨厌”或者“喜欢”数学,或者“既不讨厌,也不喜欢”数学。所以,后三种情况的真值为真,第一种情况为假。描述性否定中,前置否定句和后置修正句是一种相反的关系。

级差否定在语义上是一种合取(conjunction)的关系,对应连词“而且”。级差否定的特殊性在于,表面上看它是一种否定形式,实则它是一种肯定,修正句蕴含肯定句,同时否定句的隐含涵义也被取消了。所以,级差否定真正的语义意义是肯定句和修正句意义的合取。如表2。

例六:李梅不是讨厌数学,而是厌恶数学。

‘Mary doesn’t hate math but loathes it’.

表2 合取关系

从表2看出,POS和REC都必须为真;
同时为假,或者其中一个为真另一个为假,其合取都为假。其语义意义清晰地表达为合取,如例八。

例八:李梅(不仅)讨厌数学,而且厌恶数学。

‘Mary hates math and loathes math’.

预设否定的语义关系是一种因果(causal)关系,由连词“因为/由于”引出。

⑤李梅不遗憾考试考试不及格,因为/由于她通过了。

‘Mary doesn’t regret having failed the exam, because/since she passed’.

“李梅通过了”CAUSE TO SAY“李梅不遗憾考试不及格”(因果关系)

综上,我们得出了修正句和否定句之间的逻辑、语用、语义意义。它们之间的关系见表3。

表3 否定句的意义

本文基于荷恩语用歧义观,对汉语否定句的意义进行了全面考察,在语用歧义的基础上,提出修正句这一概念,认为只有将前置否定句和后置修正句一起考察,才能消除歧义。通过观察修正句和否定句之间的逻辑、语用、语义关系,从三个维度探索了汉语否定句的意义,从而为荷恩的语用歧义观点提供了有力补充。

猜你喜欢 描述性李梅否定句 虚构人名的内涵意义分析*——描述性理论面临的挑战和反驳外语学刊(2021年1期)2021-11-04can have done用法小结学生导报·东方少年(2020年2期)2020-05-29与女老板一夜情却去扫厕所,走不得留不得行凶潜逃幸福·婚姻版(2017年7期)2017-07-19起码还有工作幸福·悦读(2017年3期)2017-03-28李梅,加油!新民周刊(2016年50期)2016-12-26我不认识你微型小说选刊(2016年10期)2016-12-07浅析独立主格结构在大学英语四六级段落翻译中的运用考试周刊(2016年90期)2016-12-01从描述性到分析性:法律史教学改革管见人间(2016年27期)2016-11-11学写双重否定句作文周刊·小学一年级版(2016年4期)2016-08-11Units 1—2句型转换专练中学英语之友·上(2008年1期)2008-03-20推荐访问:汉语 歧义 探析
上一篇:智慧灌区智能节水灌溉系统设计与应用
下一篇:以合成肽为抗原检测PRRSV抗体ELISA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