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中追“鲟”踪迹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3-01-19 点击:

□刘永加

长江白鲟,又名象鼻鱼、琴鱼、朝剑鱼,在古代被称为鲔。春秋时期,《诗经·周颂》有诗:“猗与漆沮,潜有多鱼。有鳣有鲔,鲦鲿鰋鲤。以享以祀,以介景福。”就是说鳣鱼和鲔鱼,鲦鲿和鰋鲤,都是被用来祭祀先祖,求得福祉的。其中的“鲔”,正是白鲟。

在《礼记》中有关于鲔的记载:“天子始乘舟,荐鲔于寝庙。”《周礼·天官》中有“春献王鲔”的记载,王鲔就是一种特别大的白鲟,是特供品,献祭给祖先和鬼神,以保佑来年的风调雨顺。可见最早的时候,鲟鱼多用来祭祀,足见其珍贵性。

对于鲔鱼,三国吴陆机在《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中解释道:“鲔鱼,形似鳣而色青黑,头小而尖,似铁兜鍪,口在颔下,其甲可以磨姜,大者不过七八尺,益州人谓之鳣鲔。大者为王鲔,小者为叔鲔。”

东汉著名经学家马融不仅博览典雅,精核数术,还性好音律,能鼓琴吹笛,曾写下了《长笛赋》,其中就写到过鲟鱼:“鲟鱼喁于水裔,仰驷马而舞玄鹤。”

在《淮南子》中有:“瓠巴鼓琴,鲟鱼出听。”后来《淮南子》另一版本将“鲟鱼”写作“淫鱼”,汉代高诱为其注释:“淫鱼长头身相半,长丈余,鼻正白,身正黑,口在颌下,似鬲狱鱼,而身无鳞,出江中。”晋代文学家左思《蜀都赋》中有:“吹洞箫,发棹讴,感鲟鱼,动阳侯。”西晋刘逵注解说:“鲟鱼,出江中,头与身正平,口在腹下……”清李元《蠕范·物名》中:“曰秦皇鱼,长五六尺,腹胃有胡鹿刀塑之状,出东海,与鲟鱼同名异种。”

鲟鱼种类很多,除了长江里的白鲟、中华鲟,还有施氏鲟、达氏鳇等。俗话说:“千斤腊子,万斤象。”千斤腊子指的是中华鲟,万斤象指的是白鲟。白鲟最大个体长可达到7米,是世界10种最大的淡水鱼之一,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自宜宾至长江口的干支流中,钱塘江和黄河下游也有发现,春季溯江产卵。白鲟身体呈梭形,前部略扁平,中段粗壮,后部稍侧平;
头、体背部和尾鳍呈青灰色,腹部为白色。头极长,头长超过体长的一半,其上布有梅花状的陷器;
吻长,呈剑状,由前到后逐渐变宽;
有细小须一对,位于吻的腹面;
眼小,圆形,位于吻的腹面;
口大,呈马蹄状,可伸缩,位于头部腹面。古书上有“鲔口在颌下,长鼻软骨”的记载,概括了白鲟的生态特征。

到了宋代,鲟鱼频频进入文人的视野,大诗人苏轼有《渼陂鱼》一诗,写道:“霜筠细破为双掩,中有长鱼如卧剑。紫荇穿腮气惨凄,红鳞照坐光磨闪。携来虽远鬣尚动,烹不待熟指先染。坐客相看为解颜,香粳饱送如填堑。早岁尝为荆渚客,黄鱼屡食沙头店。滨江易采不复珍,盈尺辄弃无乃僭。”诗中“长鱼如卧剑”,写的就是白鲟,因为白鲟的吻犹如长剑一般。而后面所写的黄鱼,则是指长江的中华鲟。“早岁尝为荆渚客,黄鱼屡食沙头店。”宋嘉祐四年(1059年)冬,苏轼同其父苏洵、弟苏辙自眉州顺三峡出川,取道荆沙、襄阳而赴汴梁,在荆沙逗留时,正是中华鲟溯江而上到金沙江一带产卵的时期,苏轼在荆沙多次吃到的这种鱼,即是硕大无比、十分珍贵的中华鲟。

南宋大诗人陆游,于宋乾道六年(1170年)被朝廷任命为夔州(今重庆奉节)通判,他顺长江而下入川任职时,曾写了著名的长篇日记《入蜀记》,其中明确记载了自己曾两次看到长江里的鲟鱼。

陆游在九华山附近的海根港(今安徽池州市贵池区江段名),见到“巨鱼十数,色苍白,大如黄犊,出没水中,每出,水辄激起,沸白成浪,真壮观也。”根据陆游的记载来看,这应该是中华鲟,因为中华鲟最大体长可达5米多,身呈青黄色,腹白色,的确像陆游所看到的“黄犊”。中华鲟是近代的学名,其在古代不叫中华鲟,它的俗名颇多,如黄鱼、大腊子、玉版鱼、含光鱼等。晋代郭璞曾为《尔雅》作注:“鳣,大鱼,似鲟而短鼻,口在颔下,体有邪行甲,无鳞,肉黄,大者长二三丈。今江东呼为黄鱼。”

中华鲟“厚福”

陆游还记载:离开鄂州后,“过谢家矶、金鸡洑……洑中有聚落,如小县。出鲟鱼,居民率以卖鲊为业。”这次,陆游专门写明看到的是鲟鱼,说明鲟鱼游到了水面。陆游两次看到鲟鱼,可见在宋代时长江中华鲟已经很常见了。据陆矶《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记载,这种鲟鱼,身形似龙,大者千余斤,肉可蒸为肉羹,又可为鲊,鱼子可以为酱。由此可知,陆游看到当地人们以捕捉鲟鱼、制作鱼子酱为业。

白鲟与中华鲟一样,个体大,肉味鲜腴,且富含脂肪和蛋白质。正是由于其营养丰富,所以历来被人们视为食用珍品,江苏、上海一带把鲥、枪(白鲟)、鱿危和甲(中华鲟)列为淡水四大名鱼。此外,白鲟与中华鲟的药用价值也很高。

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对鲟鱼有专门的记载,《本草纲目·鳞四·鲟鱼》:其状如鳣而背上无甲。其色青碧,腹下色白。其鼻长与身等,口在颌下,食而不饮。颊下有青斑纹,如梅花状,尾鳍如丙。肉色纯白。食之补虚益气,令人肥健。

清代诗人王士祯曾顺江而下,游历三峡,看到当地有捕卖鲟鱼的习俗,他在《西陵竹枝词》其中一首写道:“金钗系接髻丫枋,叉系年年聚此乡。江上夕阳归去晚,白艹步页花老卖鲟鳇。”“枋”是捕鱼的木栅器具,中华鲟每秋末冬初上溯西陵峡,到重庆以上江段和金沙江下游产卵,而后又顺江而下,白艹步页花开的季节正是捕卖鲟鱼的大好时机。

清代作家罗宏构《峡中竹枝词》也写到此事:“九月鲟鳇上峡游,千钱一夜买矶收。家家解食生鱼子,一丈身长五尺头。”可见在古代,捕卖食用鲟鱼,并制作鱼子酱是寻常的事,也说明那时鲟鱼是很常见的,易于捕捉到的。

白鲟的形象也常出现在汉画像石及绘画上。成都博物馆藏汉画像石上就刻画了一条白鲟,形态逼真,特别是尖尖的、长长的吻。这证明,在汉代,当地老百姓已对这种长鼻怪鱼非常熟悉了。距今3000多年的金沙遗址中,也出土了两件刻画着鱼纹的金带,金带上的鱼有长长的吻部,前端往上翘,是夸张化的白鲟形象。

明代画家郑重是今安徽歙县人,长期居住在南京,他有幅名画叫《搜山图》,其中就生动地画出了白鲟的形象。郑重是长江沿岸的人,常能见到江中的白鲟,所以能画出白鲟像。

现存的白鲟的第一张照片是清同治十年(1871年)外国人约翰·汤姆逊游览长江时拍摄的。1994年3月,我国曾发行过长江白鲟纪念邮票,一套4张,最大一张的票面是50分。

工作人员在“2022年长江三峡中华鲟放流活动”中放流中华鲟

2003年1月24日,人们最后一次见到白鲟是在四川宜宾。这条白鲟在长江涪溪口一个乱石头积水处,被渔民刘龙华误捕。当时,宜宾市水产渔政局工作人员闻讯后立刻赶到现场,看到3米多长的白鲟宛如一头牛,被套在渔船旁边,头部有一道20厘米长的伤口,尾鳍部分有擦伤。他们立即向长江水产研究所报告,协助从武汉来的专家开展救助工作。经过一系列的医疗救治后,白鲟在第4天恢复了精神,专家们亲手将它放回长江。

为了科研需要,他们在这条白鲟的鱼鳍上安装了声吶跟踪器,刚开始还不断有信号传来,后来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从1983年开始,我国已经禁止商业捕捞,同时为了解决中华鲟无法繁殖的问题,葛洲坝集团所属的中华鲟研究所从当年起实施人工繁殖放流。20世纪80年代,白鲟、中华鲟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2002年,长江下游地区开始试行为期3个月的春季禁渔期。2021年1月1日,长江流域重点水域正式进入10年禁渔期。同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长江水生生物保护管理规定》等法律规定相继出台。

我国禁渔政策自实施后就有成效。2021年11月,第五届中国国际现代渔业暨渔业科技博览会“长江生态保护与渔业发展论坛”发布的相关初步监测结果表明,长江常见鱼类资源有恢复的趋势,长江生态环境尚存的小型受威胁鱼类种群有恢复的迹象。

抚今追昔,白鲟作为长江特有物种,是距今1.5亿年前的白垩纪存活下来的极少数远古鱼类之一,属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它的灭绝令人非常遗憾!这启示人们必须花更大力气保护好长江的野生鱼类,否则的话,今后我们只能到古代名人的文字绘画中去寻觅鲟鱼的踪影了。

猜你喜欢 中华鲟鲟鱼陆游 历史时期长江上游鲟鱼资源的开发研究古今农业(2021年2期)2021-08-14一转身,就是一辈子——陆游和他的《钗头凤》意林·全彩Color(2019年8期)2019-09-23100岁的鲟鱼大自然探索(2017年1期)2017-02-14除夜雪作文周刊·小学一年级版(2016年6期)2016-08-12初夏绝句学生天地·小学低年级版(2014年8期)2014-09-19陆游咏岷峨诗稿(2011年1期)2011-08-15让鲟鱼活下去海外星云 (2001年27期)2001-05-22推荐访问:笔墨 踪迹
上一篇:浅析柴可夫斯基《四季》的音乐特色
下一篇:寻找黄河巨龙的遗迹——惠金黄河河务局打造“郑工堵口”文化小景侧记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