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生态主导企业培育的国际经验与中国路径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3-01-19 点击:

盛朝迅

制造业强,企业必须强。纵观世界制造强国,无不拥有一批掌握核心技术和拳头产品、对产业生态和行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的世界一流企业,这些企业成为一国制造业发展水平、产业链现代化甚至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涌现出一大批制造业龙头企业和平台型领军企业,对于推动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以及产业创新发展、链条优化等作出了突出贡献。但是,与主要制造强国、领先发达国家同类型企业相比,特别是与“链时代”全球产业竞争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比仍有一定差距,部分企业“大而不强”,一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产品附加值、盈利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不高,整体处于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低端,亟须统筹施策,加快培育产业生态主导企业,培育壮大产业发展主体,增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目前,关于产业生态主导企业这一概念并无权威界定。但有不少与之接近的概念,如产业链“链主”企业、技术创新网络核心企业、产业链主导企业、产业链领航企业、世界级创新企业等。吴明华认为,所谓产业链“链主”企业,是指在产业链中占据优势地位,对整个产业链或者供应链中大部分企业的资源配置有较强影响力的核心企业。与人们熟悉的龙头企业不同,“链主”企业大都处于产业链下游,更贴近终端消费者或能够提供生产性服务,同时又在品牌影响力、研发能力、营销手段等方面具有超强实力[1]。谢永平等提出了技术创新网络核心企业的概念,认为技术创新网络核心企业是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的领导者、创新活动和价值活动的发起者和组织者,具有确定价值主张、选择协作伙伴、控制系统创新资源分配、调节创新与价值活动、及时调整创新生态系统结构的关键能力与地位,是系统中具有关键创新资源和杰出协调能力的企业[2]。易永益、李东认为,产业生态主导企业是“平台+生态”的构筑者,“平台”包括技术平台、资源平台和服务平台,“生态”包括商业联盟、产业联盟、开源社区、开发者。在信息技术时代,产业生态主导企业着眼于共建数字化转型共同体,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宽带和SDN等新技术上高强度投入,打造一个开放、弹性、安全、灵活的ICT基础架构平台,进而构筑合作共赢的新生态,与合作伙伴共同助力客户实现数字化转型[3]。魏际刚、刘伟华认为,全球供应链“链主”企业是对供应链上下游资源有整合能力的企业[4]。2021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培育发展制造业优质企业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到了加快培育产业链领航企业,其概念接近产业生态主导企业或产业链主导企业,是指综合实力强,在国内外技术、标准、市场等方面具有较强话语权、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企业。芮明杰提出了世界级创新企业的概念。他认为,世界级创新企业的存在与发展对产业创新、新兴产业成长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世界级创新企业与一般创新企业存在本质的区别,既有外在层面的区别,如规模、效益、影响力等,又有内在层面的区别,如创新资源的持续投入、高端创新人才的引进、创新成果的辐射效应、创新资源的整合能力、研发网络的全球化等。世界级创新企业无论是在外在层面还是内在层面都比其他企业做得更好、更强,是新兴产业成长、产业体系演化的内生动力主体[5]。

综合上述观点,我们认为,产业生态主导企业是指在一个产业生态或产业链条上具有主导能力和控制力的企业,这种主导能力体现为行业标准的话语权、产品技术的主导权、终端市场的控制权、关键资源的整合权、产业生态的构筑权、产业发展方向的引领权、行业利益的分配权。一般为行业标杆或龙头企业,创新能力强、管理水平高、市场反应快、品牌影响大、经济效益好、可持续发展能力突出,是行业标准的制定者、核心技术的研发者、终端市场的控制者、关键资源的整合者、产业生态的构筑者、发展方向的引领者和行业利益的分配者。

具体而言,产业生态主导企业具有五方面的特征:一是创新引领,拥有强大的技术研发平台和产业合作网络,研发投入强度明显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技术先进,拥有核心技术和较强的创新能力,是实现核心技术突破的关键开拓者。二是聚焦主业,专注核心能力的深化拓展,或在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材料、关键装备等某一方面做专做精,具有较强的专业化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在国内细分领域名列前茅,在全球市场有一席之地或地位领先,在产业链上不可或缺。三是管理水平高,经营理念先进,文化氛围好,注重高端化、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升级,具有持续的经营能力,能够在动态复杂的市场环境中持续生存,实现整个产业链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变强、不断进行动态调整的连续发展。四是拥有全球视野,坚定实施国际化战略,注重开拓海外市场或强化国际技术合作,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具有较强的国际化经营能力和水平,全球市场、要素和产业链整合能力强。五是注重口碑和品牌塑造,促进效率提升,劳动生产率高、全要素生产率高、产品质量高,经济效益好、品牌影响大、盈利能力强、竞争力强,是引领制造业高质量、高效益发展的标杆。

中国高度重视产业生态主导企业培育,通过强化顶层设计和优化政策扶持,推动产业链“链主”企业和产业生态主导企业加快涌现并不断增强竞争力,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政策加码推动产业生态主导企业加快培育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出台了一系列保护支持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促进行业领军企业加快发展。例如,2017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培育100家左右的全球供应链领先企业,重点产业的供应链竞争力进入世界前列,中国成为全球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重要中心。2021年5月,农业农村部召开全国农业全产业链建设现场推进会,提出要聚焦农业主导产业,选育能起主导作用的龙头企业担任“链主”,构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提升食品保障、生态涵养、休闲体验、文化传承等多种功能,促进主体联合、要素聚合,联合科研院所、产业协会、服务机构等一起闯市场。2021年6月,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加快农业全产业链培育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到2025年,培育一批年产值超百亿元的农业“链主企业”,打造一批全产业链价值超百亿元的典型县。2021年7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培育发展制造业优质企业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加快培育产业链领航企业,支持有条件的单项冠军企业和大企业集团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力,提升对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的引领整合能力,发展成为产业链领航企业,引领带动产业发展。2022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的世界一流企业建设标准,加快培育一批世界一流企业,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程中实现更大发展、发挥更大作用。企业是国家在世界经济体系话语权和世界产业链主导权争夺中的重要力量,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要培育一批世界一流企业。会议同时指出,要推动国有企业完善创新体系、增强创新能力、激发创新活力,促进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提升国有企业原创技术需求牵引、源头供给、资源配置、转化应用能力,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一些地方也纷纷出台政策,支持产业生态主导企业培育。如,广州市提出,要支持培育具有生态主导力的产业链“链主”企业,所需资金纳入牵头部门预算统筹安排。同时,该市还制定了产业链招商、构建融通发展的产业生态、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建强产业链行业联盟和协会等一系列扶持政策。

(二)与领先国家仍有较大差距

与领先国家相比,中国产业生态主导企业数量、质量、领域分布、运营效率、品牌建设、国际化运营与现代化管理等方面仍存在诸多不足或差距。

第一,数量上与领先国家差距较大。虽然从世界500强企业榜单来看,2019年中国上榜企业数量历史性地超过了美国,取得了重要进展,但客观而言,《财富》500强是按照营业收入来进行排名的,虽然上榜的中国企业较多,但整体的盈利能力较低,产业生态主导能力不强。如世界500强企业的平均利润为43亿美元,而中国上榜企业的平均利润为30亿美元左右,若与美国企业相比,差距更加明显。另外,上榜的中国企业大多数集中在传统行业,产业链短,技术含量低,很难称之为产业生态主导企业。与之对比,美国上榜企业则以高技术企业居多,国际化程度高,在全球产业链中居于主导地位。如果从产业生态主导企业的角度来看,美国产业生态主导企业数量远多于中国。例如,从美国《时代》杂志评选出的2022年度“时代全球百大最具影响力公司”来看,上榜企业均为在全球范围内产生非凡影响的企业,主要评选指标包括其代表性、影响力、创新性、领导力、抱负及成就等。包括福特、奈飞、微软、Meta、第一资本、UPS、DoorDash、Wyze、Up work、沃尔格林等在内的70多家总部位于美国的公司入选榜单,而入选的中国企业只有4家。另外,根据清华大学全球产业研究院数据①清华大学全球产业研究院按照全球行业分类标准(GICS),在158个产业中以市值、营收、利润指标进行综合排名,参照产业集中度CR4的概念,在各个产业取前4名共632家企业,称之为全球领军企业,其中,各个产业的全球第一名企业有158家,称之为全球产业冠军企业。,2021年美国的全球产业冠军企业数量为79家,中国只有19家,仅相当于美国的24.1%。2021年美国的全球产业领军企业数量为278家;
中国只有97家,仅相当于美国的34.9%。在商务服务领域,根据英国品牌评估机构“品牌金融”发布的2022“全球商业服务品牌价值100强”排行榜,美国上榜品牌数为50个,占比50%;
美国上榜品牌价值1544亿美元,占比70.8%;
英国上榜品牌15个,品牌价值451亿美元,占比12.6%;
中国上榜品牌只有3个,品牌价值37亿美元,占比1%。由此可见,中国在商务服务领域的领军企业数量与美国相比差距较大。

第二,在领域分布上与领先国家有较大不同。首先,从世界500强企业来看,中国上榜企业大多分布在能源矿业、商业贸易、银行、保险、金属制品企业、工程建筑企业、汽车企业和房地产企业,而美国上榜企业大多分布在互联网、电子信息、金融、健康、医疗、生活等高技术行业及民生品质提升行业,这反映了两国产业结构的差异,也反映了两国发展阶段的不同。其次,从中美上市公司在全球行业分类标准(GICS)分类的11个一级产业中的产业综合比较系数来看,房地产产业为1.93,原材料产业为1.74,工业为0.89,能源产业为0.64,金融产业为0.63,公用事业为0.58,非日常消费产业为0.50,日常消费产业为0.47,通信产业为0.34,信息技术产业为0.27,医疗保健产业为0.23。以上数据表明,中国超过美国的产业为房地产产业和原材料产业,其他9个产业均弱于美国,医疗保健产业和信息技术产业差距较大[6]。

第三,国际化发展水平和生态构建能力差距较大。美国优秀的跨国公司能够充分利用全球的规则、资源与市场,在国际化发展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持续提升与发展。而中国大型领军企业主要依靠中国国内市场得以发展壮大,国际化发展能力不足,不少企业在海外投资过程中由于经验不足或对投资国政治经济情况不了解,遭遇较大挫折和投资损失。在产业生态能力构建方面,美国企业也是世界上创新水平最高、成果最多、转化应用能力最强的。以Google为例,自1998年创办至今,Google一直都是全球互联网界的风向标。Google取得突破性研究成果的方式之一是主动与科学界建立伙伴关系——它每年投资超过250项科研项目,吸引顶尖学者来Google开展创造性研究。此外,Google还对其感兴趣的尖端领域初创企业进行收购,涉及机器人、无人机、尖端医疗等诸多领域。正是如此,Google才能吸引全球顶尖创新人才,收割新兴技术,并获得源源不断的创新动能。而中国国内龙头企业的生态构建方式很大程度上是基于自身比较优势的流量变现策略,是通过对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的“掠夺”来获取利益最大化的一种商业模式,其可持续性和创新性有待提升。

产业链和供应链的控制是系统级别的控制,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来源。因此,主要发达国家不遗余力地培育跨国龙头企业、冠军企业和产业生态主导企业,涌现出苹果、沃尔玛、波音、丰田等一大批优质产业生态主导企业,通过尖端的技术研发、完善的产业生态打造和卓越的全球供应链管理,整合全球产业链上下游优质资源,全面提升了企业国际竞争力和持久发展能力。

(一)各国培育产业生态主导企业的主要做法

1.美国:通过培育世界级创新企业增强对产业生态的主导力

通过培育产业生态主导企业获取产业链最大收益和控制权,进而成为全球产业链“链主”,是美国竞争力的源泉之一。那么,美国的产业生态主导企业为什么能够获取产业链最大收益和控制权呢?持续而又领先的创新及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是其成功的关键。特别是,以苹果的巨大成功和硅谷的持续领先为标志,创新范式开始由工程化、机械型的创新体系升级为生态化、有机型的创新生态系统,开始了新一轮的变革。创新生态系统作为当前的创新范式,在理论界和实践界得到了普遍认可,为企业创新发展拓宽了思路。企业创新成功越来越依赖于所处的创新生态系统,需要通过与其他企业之间的合作,在构建创新生态系统的基础上整合创新主体和创新资源,实现创新主体之间资源与能力的互补,为用户提供一套适应市场、协调统一的解决方案,从而提高创新效率、提升系统的创新优势,企业之间的竞争也上升为创新生态系统之间的竞争[7]。美国高度重视培育世界创新企业,并使之成为创新生态的主导企业,从而使美国在日益复杂的国际竞争中赢得先机。美国总统科技顾问委员会(PCAST)于2003年首次提出了创新生态系统的概念。Adner明确指出,创新生态系统是为实现共同的创新战略价值主张而在伙伴间建立的系列多边创新依存关系集合,通过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企业建立联系,整合各方资源[8]。从创新生态的构成来看,创新生态系统主体构成主要包括核心企业、上游供应商、下游互补商、政府和用户,均是与核心企业相关的密切联系且持续互动的创新主体。从创新机制来看,创新生态各主体主要通过合作研发、外包制造、应用服务等进行业务合作。其中,产业生态主导企业主要通过底层技术、核心标准、规则体系、软件服务框架等横向和纵向创新系统在创新主体和整个产业链供应链中建立起密切的协作网络,发挥着治理创新生态系统、建立协作关系和价值管理等职能,是创新生态系统的战略中心和领导者,能够确保整个创新生态系统按照自己的意图发展,并使其全球业务快速扩张的最终收益和整个行业的话语权能够始终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

2.日本和韩国:支持大企业大财团发展打造核心竞争力

日本和韩国深知,作为一个后发国家和本国市场容量有限的国家,必须集中精力打造“旗舰”企业,努力抱团发展,才有可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分一杯羹。目前,日本拥有三菱、三井、三和、住友、第一劝银、富士六大财团,这六大财团控制着日本支柱性产业,把控日本60%以上总资产、60%以上销售额、55%以上总资本、约20%的就业人员,在日本52家世界500强企业中有40多家都隶属于六大财团。韩国情况亦如此。三星是韩国第一大企业集团,拥有超过42万名员工,涉足各个领域,为韩国创造了约1/4的国内生产总值。OECD公布的“韩国创新政策评估”报告也提出韩国式的赶超是由其强有力的国家领导、由国家控制的银行系统以及大型家族企业塑造出来的,其主要路径是以大规模战略技术开发为中心,政府所属研究机构和全球大型企业集团发挥主导作用。韩国通过政府、科研机构和大企业的通力合作,努力把握快速变化的市场机遇,不断增强技术创新与研发制造能力。

3.德国和法国:通过隐形冠军群和支持企业合并重组培育大型龙头企业

长期以来,拥有数量众多且在专业领域独树一帜的“专精特新”隐形冠军企业,是德国制造业获得良好口碑和竞争力的重要因素[9]。《德国工业战略2030》提出,德国不能仅仅满足于“隐形冠军”所带来的竞争优势,面向未来更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德国认为:规模是关键!一个企业必须拥有大量的资本才能实现重大项目并在国际竞争中与大型竞争对手较量,如果一个国家缺乏这样的企业,这个国家就会被排除在一个日益重要、不断增长的全球市场之外[10]。从历史上看,德国拥有西门子,蒂森克虏伯,奔驰、宝马、奥迪等汽车制造商,德意志银行等领军企业,并已经存在100年甚至更长时间,成为成熟的全球参与者。这些企业的生存与长足的成功符合国家利益,因为它们极大地促进了增值,同时也在世界上树立了德国经济与工业的良好形象。但是,最近几十年,德国并没有在电信技术、互联网和数字化领域等新兴领域出现类似美国和中国那样的大型全球市场参与者。因此,德国明确提出,必须在适当的情况下重审和修改德国与欧洲的竞争法,促进德国和欧洲的公司合并,以便德国与欧洲的公司能以较高水平参与到国际竞争中。法国也紧随德国步伐,认为应当大幅修改现有欧盟竞争规则,利用区域市场加快培育出工业冠军企业。

(二)主要发达国家培育产业生态主导企业的经验启示

第一,从基础技术起步。产业基础和基础技术一般处于产业链的上游、前端或中间投入品的生产环节,属于产业发展的底层架构,但掌控着整个行业的关键知识和技能,是决定产业竞争力和控制力的关键所在,在产业发展和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十分突出。正因如此,美国十分注重底层基础技术研发和突破,以夯实其控制全球产业发展的根基。比如,ARM架构是全球计算机芯片行业的基础,Linux开源体系是很多软件服务的基础,TCP/IP协议是万维互联的基础,RSA算法是金融加密系统的基石,这些基础技术虽然产业规模体量不大,但掌握着关键核心技术,把控着行业发展的“命门”,是整个产业链最关键的环节[11]。

第二,抢占新赛道。抢占新赛道是美国培育产业生态主导企业的主要做法之一,目前美国很多领军企业也正是电子信息、互联网、新能源等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革命的产物。一代科技革命奠定一代产业基础。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突破,全球范围内5G、人工智能、物联网、生命科学、量子科技、新能源、新材料等新技术快速兴起,重大技术创新及其应用酝酿爆发,将引发产业体系深刻变革。由此,美国加大了对量子通信、6G及前沿网络、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的投入,并组建产业创新网络和未来产业研究所等新型技术研发机构,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产学研合力,率先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脱颖而出。

第三,国际化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确立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为美国企业国际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很多美国企业从诞生之初,其公司架构或业务远景目标就是要推动业务模式的跨国复制和企业的国际化发展,跨国公司特别是美国跨国企业70多年的长足发展成为推动国际化的重要力量。这一点与中国企业有较大不同。美国企业一般都是进入新的业务领域或拥有独门技术,因此,在国际化的过程中仍然拥有很强的话语权或控制权,在海外的分公司或子公司只是业务模式的复制,其核心技术、业务模式和总部仍然设立在美国,服务于美国总部的指令和安排。在此过程中,美国政府也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企业国际化发展扶持政策体系,美国进出口银行为美国企业国际化发展提供专门的融资支持。而中国公司一般是通过业务合作模式嵌入美国或其他国家跨国公司构筑的业务体系中,只是参与某一环节的生产,在产业链中缺乏话语权,也没有足够的订单或核心竞争力可以自主实现在境外设厂、复制扩张,国际化发展受到较大限制。另外,一些美国企业家都信奉“改变世界”的理念,时刻以创新改变世界和创造新时代为己任,这也是驱动美国企业国际化发展并不断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第四,重视软硬基础设施建设。从政策和法律法规环境来看,美国在建国之初,就陆续出台了《宪法》《专利法》《土地法》《商法》等基础性法律,确立了产权保护、鼓励创新、有限公司制等有利于创新创业的法律基础。在金融领域,美国建立了稳定的公共财政、债务管理、货币体系,中央银行和证券市场高效有序,源源不断地吸引欧洲等其他大洲的资金流入。在创新领域,美国着力为企业营造要素完备、公平竞争、宽容失败的创新生态,并从开放市场准入、创新资源供给、优化政府采购等方面给予“链主”企业全方位支持[12]。从运输和通信设施来看,美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大规模铁路建设的国家,也是最早形成海陆空发达立体交通网络的国家,美国航空业较为发达,拥有1136座公共机场、1112座私人机场,5G星链通信已于2020年开始运行,无人驾驶汽车、Space X火箭星际运输正在全力推进。这些都为其产业生态主导企业的培育和发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土壤和养分。

产业生态主导企业是产业链的主导者、规则制定者、生态构建者和利益获取者,对国家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和现代化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对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意义重大。按照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要求,对标领先国家培育产业生态主导企业的经验做法,中国应推动优势企业以核心技术、知识产权、自主知名品牌、优质独特产品、标准制定、营销网络为依托,增强对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的资源整合能力[13],加快成为在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中具有主导能力的产业生态主导企业和“链主”企业。

(一)培育产业生态主导企业的总体思路

1.在增强创新动力中培育产业生态主导企业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一个地方、一个企业,要突破发展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创新,关键要靠科技力量。从国际经验的分析不难发现,创新驱动特别是底层技术的突破和掌控是产业生态主导企业崛起和产业升级的关键。展望未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加速突破,全球范围内关于未来产业和科技创新制高点的争夺加剧。欧委会发布了《加强面向未来欧盟产业战略价值链报告》,计划提高自动驾驶汽车、氢技术及其系统、智能健康、工业互联网、低碳产业和网络安全六大未来产业的全球竞争力和领导力。美国总统科技顾问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加强美国未来产业领导地位的建议》等报告,提出成立未来产业研究所,意图确立在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科学、先进制造、生物技术、先进通信网络等领域的领导地位[14]。中国培育产业生态主导企业,根本出路也在于创新,要抢抓未来产业、数字经济、智能经济、绿色低碳经济、健康经济等新赛道的产业创新发展机遇,对企业技术创新给予强有力的支持,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搭建创新服务平台,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努力实现优势领域、底层技术、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2.在数字化转型中培育产业生态主导企业

数字经济是以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为关键生产要素,以数字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以现代信息网络为重要载体,通过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提高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加速重构经济发展与政府治理模式的新型经济形态。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迎接数字时代,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推进网络强国建设,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聚焦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通信设备、智能硬件等重点领域,加快锻造长板、补齐短板,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和具有产业链控制力的生态主导型企业,构建自主可控产业生态[14]。由此可见,数字经济领域是中国培育产业生态主导企业大有可为也必须有所作为的领域。未来人们对数字消费以及工作自动化和连接性的需求增加,数字经济将成为重要的新动能。因此,要把握数字经济加快发展的机遇,聚焦人工智能、集成电路、金融科技、电子商务、云计算等重点领域,持续加大5G网络、全国一体化数据中心、国家产业互联网等高速泛在、天地一体、云网融合、智能敏捷、绿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综合性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在数字化转型中依靠企业主体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参与数字经济国际合作,不断提升数据要素规则引领能力和数据安全治理水平,利用数字化转型的庞大市场机遇和规则体系变革机遇培育一批具有产业生态主导权的龙头企业。

3.在建设强大国内市场中培育产业生态主导企业

强大的国内市场是推动产业发展、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目前,中国拥有超过14亿人口,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25万美元,城镇化率超过64.7%,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要求不断提高,是全球最具潜力的大市场。因此,必须充分利用和发挥这个优势,不断巩固并增强这个优势,依托强大国内市场培育出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知名品牌和产业生态主导企业。在这方面,汽车产业是一个典型。美国、德国、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均拥有世界著名的汽车品牌和中高端车型,这与其国民对本土品牌的喜爱和信赖是分不开的。当前,中国每千人汽车保有量仅为美国的四分之一,不到日本、韩国的一半,汽车消费仍有较大空间。特别是,中国新一代消费者对汽车智能化的偏好程度和接受程度高,对汽车智能化技术水平的理解程度、了解程度高,对智能汽车性能、品牌的挑剔程度也高,这种强大的市场需求为产业创新和企业创新提供了强大动力。中国汽车企业应该把握住强大国内市场和需求升级的机遇,在更好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提升自身的技术能力、产品品质和产业生态主导能力,与强大国内市场共同成长,培育出世界级智能汽车品牌和龙头企业。此外,互联网和数字技术催生的新型消费层出不穷,网络购物、线上外卖、远程教育、数字文化旅游、互联网医疗等新型消费快速发展,中国互联网企业和实体企业加速融合,在更好地满足国内新型需求的过程中,蕴藏着智能化时代全天候全生命周期一站式服务提供商的发展机会。

4.在绿色化发展中培育产业生态主导企业

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后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蕴含着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倒逼技术创新、培育经济新增长点、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等重大机遇,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全球来看,超过140个经济体正在考虑或已经承诺净零排放目标,该目标涵盖全球总排放量的90%以上。因此,未来40年国内外对绿色技术的需求将会不断增长,加大绿色技术领域的投资既是帮助企业实现脱碳目标的需要,又是开拓新的出口需求渠道、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提升中国制造整体竞争力的需要。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组件和风电机组生产国,产业链技术创新能力和质量效益提升明显。未来,在推进绿色发展的过程中,要注重产业生态主导企业的培育,支持企业通过市场竞争获得绿色技术、标准和市场话语权,在助力国家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行动、建设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和绿色工业园区、落实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和培育壮大节能环保、新能源等产业新增长点的过程中造就一批“双碳”领军企业和产业生态主导企业。支持一批具有核心技术和产品的制造业企业向绿色技术系统服务提供商转变,通过为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提供节能减排、绿色设计、标准制定等服务,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

5.在国际化发展中培育产业生态主导企业

产业生态主导企业若想不断提高竞争能力,国际化是必然路径。发达国家现有产业生态主导企业,大多是国际化竞争的佼佼者,以改变世界为使命,拥有数以百计的海外分公司、子公司和研发机构,50%以上业务收入来自海外,人员构成也高度国际化。中国企业大多依托庞大国内市场或参与跨国公司主导的产业分工体系发展起来,因此,要么市场范围局限于国内或区域内、国际化发展不足,要么以出口为导向、只参与加工组装环节、外向度高但对整个产业链的话语权不足。改变这种发展模式,必须要让国内企业具备国际化的基因和思维,构建国际化发展框架和业务模式,增强国际化发展能力,拓展国际化发展空间,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实现企业发展壮大和生态能力的构建。必须按照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求,积极主动走开放发展之路,改变当前主要依靠产品出口或以海外矿产等初级产品获取为目的的国际化发展模式,更多向海外输出先进技术、业务模式、绿地投资、经营管理能力和产业生态构建能力,不断创新开放方式、优化创新布局,如此方能建立类似跨国公司的以国内为主体和总部来配置全球资源的国际化发展运营模式。

(二)培育产业生态主导企业的具体建议

企业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也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最基本的依托。推动产业生态主导企业培育,要按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健全体系、完善政策、优化服务,着力推动产业政策从偏好规模经济、加工组装环节向更加注重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链群提升转变,加快培育一批资源整合能力强的“链主企业”,着力发挥引领带动作用,推动优质企业持续做强做优做大,提升产业链控制力、稳定性和竞争力。

1.加大软硬基础设施建设,为产业生态主导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生态

国内外经验表明,有利的营商环境和完善的基础设施条件是制造业优质企业成长的土壤,华为等领军企业都诞生在国内市场化、法治化、便利化营商环境较好的地区和产业链配套较为完善、产业生态条件较好的地区。为此,一方面,要加快构建有利于制造业领军企业成长的制度环境,通过放宽市场准入,激发竞争活力,强化企业产权和创新成果保护,支持和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增强持续经营能力[16]。另一方面,要持续加大适应新科技革命背景下产业生态主导企业培育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夯实5G、工业互联网、智能电网等基础设施支撑,提升铁路、公路等物流基础设施水平和运输服务效率,建设一批产业集群公共服务综合体,降低企业用水、用电、检验检测和物流成本,为产业生态主导企业培育提供良好基础设施支撑。

2.坚持制造业主体,加快培育壮大产业生态主导企业

当前,中国制造业发展与国际领先水平的差距不在量上,而在质量提升和附加值提升环节。为此,要围绕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对产业生态主导企业和优质企业提出的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促进企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加强管理创新和文化建设、提高国际化和开放水平等六个方面的任务要求,突出重点聚焦培育一批制造业产业生态主导企业,健全政策支持和引导能力,引导企业在服务国家战略和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不断做专做精、做大做强。要鼓励企业打造跨产业平台生态,建设商业基础设施,建立为行业提供服务的平台,优化生态,通过纵向供应链整合、横向价值链整合以及网络生态链整合,在为制造业中小企业服务的过程中聚合产业各方利益,提升产业生态主导能力和行业控制力。

3.发挥国有企业中坚力量,鼓励国有企业当“链主”

国有企业是现代产业链体系建设的中坚力量,是现代产业链发展的牵引力量,是现代产业链“链主”的主体力量。因此,国有企业要努力发挥自身技术优势、规模优势、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等,聚焦现代产业发展目标、产业体系建设、产业持续增长、产业安全发展,强化自我发展能力、产业掌控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不断提升现代产业链“链主”的核心能力,进一步增强现代产业链韧性和竞争力,确保产业安全健康发展,支撑构建新发展格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17]。

4.支持民营经济和外资企业创新发展,增强企业主体地位和竞争力

坚持企业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注重通过改革的办法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市场主体主动作为、应对风险的意愿和能力。要强化龙头企业的牵引作用,引导社会各界围绕龙头企业发展需求,加大技术、人才、资金、市场等方面的保障力度和集中攻关,支持企业家通过创造新模式、运用新技术、制造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培育壮大一批产业生态中具有重要影响力和主导作用的领军企业。发挥好外资产业生态主导企业的积极作用,鼓励外资加大在华研发中心建设和中高端制造环节投入,持续释放外资在资金、管理、技术等方面的溢出效应,激发竞争活力。

5.完善政策体系,加大对产业生态主导企业的精准支持

一方面,完善金融、财政和人才支持政策措施,鼓励社会资本出资组建优质企业培育基金,加强企业融资能力建设和上市培育,引导金融机构为优质企业提供精准、有效的金融支持,支持企业联合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建设先进制造业实训基地,促进各类高端要素向制造业优质企业汇聚。另一方面,加强对优质企业的精准服务,建立“企业直通车”制度,及时掌握企业诉求,指导用好惠企政策,协调解决土地、用工、用能等问题。组织行业协会、商会等梳理企业需求,提供信息咨询、产品推广、人才培训、知识产权等专业化服务。加大宣传力度,编制发布企业案例集,推广地方典型经验,开展经验交流,组织“万家优质企业行”活动,打造“优质企业”名片。

猜你喜欢 产业链培育生态 筑牢产业链安全纺织科学研究(2021年9期)2021-10-14打造藜麦全产业链稼祺从“芯”开始今日农业(2021年13期)2021-08-14“生态养生”娱晚年保健医苑(2021年7期)2021-08-13“饸饹面”形成产业链今日农业(2020年18期)2020-12-14住进呆萌生态房学生天地(2020年36期)2020-06-09生态之旅小学科学(学生版)(2020年5期)2020-05-25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当代陕西(2019年13期)2019-08-20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少年文艺·开心阅读作文(2018年4期)2018-05-02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科学大众(中学)(2018年2期)2018-02-01生态领导文萃(2015年4期)2015-02-28推荐访问:中国 培育 路径
上一篇: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央宣讲团报告会在沈阳举行
下一篇:充分发扬民主,提升履职实效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