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织艺术在建筑中的空间塑造及语言表达研究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3-01-16 点击:

文/张滨 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教 授当代艺术研究所 所 长

吴启龙 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硕士研究生

纤维编织作为人类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经过漫长的沿革与发展,这种既古老又年轻的艺术形式与建筑艺术充分地融合。建筑空间是依据人类不同的活动需求所设计创作的空间形态,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对建筑空间的要求也在逐渐提高。在早期人类的建筑空间中“编织”艺术作品大多都以壁挂(壁毯)的形式出现,其形式基本依靠附着于墙面,人类将动植物纤维编织成具有功能性和装饰性的成品,这些编织物具备防潮、保暖、隔音和装饰等特征。随着编织技术的提高和纤维材料的不断发展,其中的花纹样式与拼制方法也得到进一步的拓展。“编织”艺术从功能性转向更具“艺术性”的特征属性。

20 世纪上半叶,国立包豪斯学院的艺术家康定斯基,在他的作品《点、线、面》中提出:“线是‘计算’情感的媒介,元素排列是视觉语言的修辞,情感寄宿在每个元素之间。”其理论经由瑞士艺术家保罗·克利融入包豪斯纺织理论课程后,现代纤维编织艺术从传统二维空间得以向三维空间产生了转译。20 世纪中后叶至今,众多艺术家通过不断尝试将纤维编织艺术作品与多种建筑空间相互结合,使用“编织”的艺术特性去重新审视空间、装饰空间、分割空间、延伸空间以及塑造空间。而今当代纤维编织艺术家们正尝试着使用编织艺术特有的语言与建筑空间相结合去进行多维度的空间创作。艺术家通过纤维材料作为媒介并借助建筑空间进行创作,从而来表达时间、空间、人类的社会空间和虚拟空间等不同的空间形态,甚至在观念层面上,许多当代艺术家将纤维编织作品定义为建筑本身,将观者置于作品之中,使作者、参与者与作品三者之间的关系发生改变,同时作品中的特定社会空间也在发生着改变。纤维编织艺术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被结合到不同的人类活动空间中,空间关系和空间维度都在随着社会的发展产生不同的转变。

在“编织”艺术的发展过程中,包豪斯学院与极简主义对其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从早期的壁挂(壁毯)艺术的兴起到“瑞士国际壁挂艺术双年展”的举行,再到如今现代纤维艺术的多元化沿革,编织艺术的空间形态从平面二维空间形态转向多维度空间形态。

1.1 壁挂形态的空间转向

纵观艺术发展史,壁挂等艺术的编织制造的技术手法可追溯到远古的人类母系社会时代。中东古代波斯将壁挂艺术形式传入欧洲,并从欧洲中世纪起至18 世纪将壁挂艺术推向顶峰。由于壁挂艺术对建筑具有防潮、御寒、平面装饰等功能属性,所以壁挂艺术在空间形态上几乎依靠于墙面并呈现出二维平面空间的形态。

20 世纪初期,德国国立包豪斯学院对现代纺织工艺的发展起到了启蒙式的影响,学院的艺术家们将科技与艺术相结合。在此期间,安妮·阿尔波斯将抽象艺术与先锋精神融进了古老的编织工艺,并同时撰写了大量的艺术理论文献,推动了编织艺术的发展,为日后的现代纤维艺术的创作提供了引导作用。20 世纪中期以来,在现代工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这一时期的艺术呈现出当代观念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创作特点。部分极简艺术家将关注点集中在编织材料的物质性上,因此具有“编织”语言的作品在展示方式上被多样化呈现,随之作品与建筑壁面的空间关系也发生了维度的转化,这标志着编织艺术的形态开始逐渐从二维空间转向三维空间。

1.2 多维形态的空间发展

20 世纪60 年代,瑞士壁挂中心举办的《洛桑国际壁挂双年展》标志着编织从壁挂艺术形式正式演变为现代纤维艺术形式。编织形态从二维转向三维空间。在第四届洛桑展中,艺术家阿巴康诺维滋的作品《Red Abakan》将编织艺术的空间形态进行了里程碑式的新突破。现代艺术家们反复挑战,对编织艺术的空间形态进行了大胆的创新,他们将编织的形式拉出墙面,尝试将编织作品融入到建筑空间之中。瑞士艺术家埃尔西·乔克的作品《虚拟空间元素》在铁框上使用丝线去编织并合理运用光线来探索三维空间的实验性艺术语言。60 年代末期,艺术家们将编织引入三维空间后并在物理空间中进行着“编织”的艺术实验,至此,编织形态的空间转向已基本完成。

20 世纪70—80 年代,各地艺术家们受到诸多艺术流派的影响,对编织的空间、材料和形式进行了进一步研究,同时受到后现代主义观念的影响将哲学与社会价值观纳入到创作之中,同时期的纤维艺术的体量也不再受到空间的限制,纤维编织艺术作品不再只是被放置于建筑之中,而是在建筑空间的内外之间做到了完美的融合,编织艺术在建筑空间的塑造过程中逐渐建立起自身独特的形式语言。

20 世纪末期至今,编织艺术的发展受到当代艺术的影响并介入新材料——人造纤维、光影、金属、玻璃纤维等,使其艺术形式产生更多的可能性。当代艺术家试图构造一个具有活力的编织环境,所以艺术家常常将编织物与建筑空间以及多种材料相融合,进一步推进编织艺术的空间维度转向,从而展现艺术家创作的独特性,这种趋势逐渐成为编织艺术的发展方向。编织艺术家将当代艺术观念带入创作之中并强调作品形态与空间的关系,编织艺术逐渐呈现出与多维度形态相结合的特点,形成了特有的视觉效果。编织艺术所呈现的语言、空间、材料等的特殊视觉形式引起了艺术家们的争相探索,并随着艺术形式的多元化融合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正在转向多维度空间的发展创新之路。

2.1 物理空间的塑造

“编织”作为当代艺术中常见的创作形式之一,艺术家强调造型形态和艺术空间的相互联系。结合新型材料、科技的运用,编织艺术对空间的塑造趋于多样化和装置化。编织装置艺术与传统的实体雕塑不同,在公共空间中,“编织”对空间的塑造往往利用自身对空间产生包裹性,并对物理空间进行分割,被包裹的内部空间与被分割的外部空间使其二者产生互动性与流通性。

位于瑞士苏黎世火车站的大厅内的一件65英尺的艺术作品——《Gaia Mother Tree》(《盖亚母树》)(图1),是巴西艺术家Ernesto Neto 的大型建筑装置作品。作品通过使用绿色与橙色线绳相互精密编织形成“树身”,从地面延伸至天花板并将天然香袋包裹在作品当中,“树根”部分在车站大厅中塑造了一个内部空间,来往的乘客有机会在作品内部与作品产生参与互动。作者将车站大厅视为整体空间并通过作品中悬挂的编织网状元素将其分割为内部空间与外围空间。编织物具有柔软的触觉特征,将内部空间塑造成安宁舒适的空间感受。反之,精密复杂的视觉特征迎合了熙熙攘攘的大厅空间环境。艺术家巧妙地运用了编织的特性将一个空间分割塑造成了两个独立的物理空间,却又借助该元素作为媒介将空间进行连接。

2.2 虚拟空间的塑造

当代艺术中编织元素拥有物质性的同时也具备了非物质性。当代艺术创作者利用编织元素的物质性对物理空间进行分割与改造。与此同时,编织元素的非物质属性也获得了更多艺术家的青睐,并将元素特性运用在对虚拟空间的塑造中。在大多编织元素构成的虚拟空间中,编织物往往作为空间的载体将观众置于创作的虚拟空间内,这种创作方式可以更好地处理参与者的视域,构建塑造的空间与作品本身之间的关系。

在阿拉伯举办的阿布扎比皇家活动上,场景雕塑艺术家Edoardo Tresoldi 与Design Lab Experience 打造了一个8000 平方米的透明“室内宫殿”——Ghost in Architecture(图2),场馆内的每个元素都由镀锌金属丝编织构成,在探索人与空间的多维度交流的同时,让人有种看设计图纸的不真实感。艺术家利用编织元素的物质性与非物质性,引用古典建筑与Tresoldi 的现代美学融合,表达出现实与梦想。透明金属编织网格与工业材料的透明度塑造出虚拟空间,具有强烈的当代性。整个作品现场仿佛3D 全息投影,虚无飘渺中又夹杂着真实感。

在当代艺术中,时空、情感一直是被艺术家们所重点关注的主题,时间、空间的概念是需要借助媒介表达进行具体化或实体化的。早在远古时代人们就开始利用最简单的编织方式——“结绳”来摆脱时空限制从而记录现实生活。古人将结绳编织发展为表达人类情感的媒介语言表达方式。发展到壁挂艺术时期,则是采用传统经纬编织、手工刺绣、染色技术,来表达艺术观念和思想感情。而在现代编织艺术中,编织形成了空间化的情感语境,时空的空间塑造以及作为实体化媒介的情感表达成为编织的重要主题。在当代艺术中,编织作为媒介具有时空性与情感性。爱因斯坦在相对论中提出“四维时空”的概念,直到当代艺术中时间和空间语境中的情感表达一直都是艺术创作者们的重要的表达内容。

在日本艺术家盐田千春的25年创作生涯里,诸多作品完美地诠释了编织的时空性与情感性。艺术作品《在沉默中》将大火烧毁后废弃的钢琴用密密层层的黑色丝线进行编织,静置在房间之中,令人感到不安焦虑的同时,又夹杂着东方的凄凉之美。围绕在钢琴四周的黑线编织成网状,分布在物理空间内,用编织的语言回忆作者儿时发生的一场火灾。编织塑造的空间充满了回忆与情感述说。

另一位日本编织艺术大师Toshiko Macadom在看到孩子们攀爬的三维编织雕塑后受到启发:东京是一个极其缺乏公园和游乐场的城市,这种现象会对儿童心理产生负面的影响,Macadom将创作从简单的纤维艺术转向互动空间,利用尼龙钩针编织成专为儿童打造的“纺织游乐场”(图3),因为编织柔软的结构属性可以让儿童在安全的环境中进行冒险探索。Macadom 通过当代编织的艺术形式塑造出专为儿童进行休闲活动的互动空间,展现了创作者对当代儿童的情感关怀。

从编织空间形态转向的角度来看,编织空间不仅仅是物理空间的塑造,空间语言也并非仅为装饰建筑空间,编织空间维度转向与转向后的空间特征与深层的情感表达才是当代艺术创作者们的思考论题。在当代艺术观念的影响下,编织艺术与其他艺术门类相互融合再结合新的科技材料的创新,促使编织艺术的空间维度与语言特征得以推陈出新,编织艺术对空间的塑造方式正在不断地被丰富起来,从而为当代艺术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

图片来源:

图1:参考文献[1]

图2:参考文献[2]

图3:参考文献[3]

猜你喜欢 编织当代艺术艺术家 当代艺术概念的确立与有效性艺术生活-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22年4期)2022-09-22陈文令当代艺术作品选艺术生活-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22年1期)2022-08-31体验编织的乐趣少儿科学周刊·儿童版(2022年10期)2022-06-27——评《全球视野下的当代艺术》">当代艺术的珍奇橱柜
——评《全球视野下的当代艺术》美育学刊(2022年2期)2022-04-11一针一线编织爱保健与生活(2022年7期)2022-04-08日本当代艺术的“三剑客” 上少年漫画(艺术创想)(2020年11期)2020-03-29小小艺术家小小艺术家(2018年3期)2018-06-11小小艺术家小小艺术家(2018年1期)2018-06-05度假吧!带上你的编织鞋包Coco薇(2017年7期)2017-07-21快乐是用来编织中华手工(2009年5期)2009-06-15推荐访问:语言表达 塑造 编织
上一篇:CT纹理特征评估胰腺导管腺癌的分化程度
下一篇:基于图神经网络和注意力机制的会话推荐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