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探讨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2-12-10 点击:

李 兰,杨便伟,袁硕烁

(河北小五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河北 张家口 075700)

病虫害对林业的破坏性极大,具有复发率高、突发性强等特征。林业建设中一旦发生病虫害,会快速对林区甚至周边生态环境系统造成破坏,不利于林业经济以及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因此,在林业建设工作中,应该正确认识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并积极采取多元化措施来提高病虫害防治工作效果,控制病虫害对林业资源造成的破坏,从而推动林业建设健康、长远发展。

在实践中,林业部门要保证病虫害治理与预防效果,做好病虫害监控工作,及时了解病虫害信息,综合考虑治理效果、治理条件、治理要求等,选择适宜的病虫害防治技术,提高防治效果,最大程度降低病虫害给林业建设带来的不良影响,为林业资源建设健康、持续发展创造安全且适宜的环境条件。

林木会由于病虫害的发生而出现大面积死亡或生长状况变差等问题,既会造成巨大的林业经济损失,又会对生态环境系统构成巨大的破坏,不利于提高林业建设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林业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包括以下几点。

1.1 传播速度和进化速度极快

林业资源是生态资源中不可或缺的关键构成部分,往往具有密集的自然特性,这为病虫害大面积扩散提供了条件。若林区内的林木种类较为单一,会导致整个林区对病虫害的抵御能力偏低,在病虫害发生后会快速威胁到整个林区的林木生长。同时,由于全球气候变暖,难以从根源上根治病虫害[1]。除此之外,病虫害普遍具有极强的繁衍能力,可以在短时间内大量繁殖。尤其在使用化学药剂后,如果没有完全杀死病虫害,会导致病虫害在短时间内完成进化,使得其繁殖能力、生存能力更强。

当前,我国病虫害防治技术在多领域取得了突破性发展,但是仍有大量化学药剂应用在林业病虫害防治中,虽然可以在短时间内取得良好的治理效果,但害虫为适应环境会不断进化,对人类所使用的药物产生较强的抗药性,如果林业工作人员再使用同类化学药剂预防害虫,显然难以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林业部门必须及时更换化学药物来灭杀害虫,但这种方式仅能够在初期防治工作中取得良好的病虫控制效果,一段时间后,害虫又会由于进化而产生抗药性。重复这样的过程会导致病虫害环境适应能力持续提高,增加了病虫害的治理难度[2]。

1.2 突发性强,病虫种类多

近年来,我国林业建设力度不断加大,林区覆盖面积不断增加,也使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工作难度增大。绝大部分林区面积较大,一旦发生病虫害,会在短时间内蔓延整个林区[3]。病虫害发生并非规律性事件,而是一种突发性事件,这使得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难度较大。尤其是当前生态系统复杂化,越来越多的外来物种传入我国境内,造成病虫害种类不断增加,使得一些未知的病虫害长期存在林区中,直接威胁到林业健康持续发展[4]。

另外,林业病虫害类型丰富,当前我国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水平偏低,防治技术措施的应用缺乏针对性,难以针对快速蔓延的各类病虫害进行有效防治,不利于林业发展[5]。

1.3 病虫害复发率高

林业病虫害发生具有高频、复发率高等特点[6]。在林业病虫害防治过程中,病虫害不可能被彻底消除,即病虫害在一轮治理措施后,会由于外界环境的变化反复出现。同时,部分林业病虫害发生频率较高,灾害周期性较短,将对林业建设工作产生重大影响。

除此之外,在当前林业建设中,人造林占据了较大比重,但其具有树木种类单一的问题,在抵抗林业病虫害方面明显弱于自然林区,从而增加了病虫害的发生概率。

近年来,林业病虫害类型不断增多,使得防治难度不断增加。在此背景下,为确保林业事业健康、长远发展,应深入研究林业病虫害发生的具体原因,包括以下几点。

2.1 树种结构单一化

近年来,我国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越来越重视生态文明建设,随之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工作。在此背景下,我国森林覆盖率明显增加,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而增加了病虫害发生概率,原因如下。

首先,我国部分地区植树造林忽视了树种结构的丰富性,导致病虫害发生之后在林区中快速蔓延,直接影响林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例如,以灌木为植树造林的主要植被,在为害虫创造良好的扩散条件的同时,也使得整个林区缺乏良好的害虫天敌生存条件。整个林区的植被自我保护能力偏弱,一旦发生病虫害,不仅会在林区中快速蔓延,还难以彻底防治,极容易出现病虫害复发问题[7]。

其次,在混交林建设中,林业人员虽然有意识地种植多样化的树种,但整体配置不合理。整个林区的病虫害抵抗力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植被自身缺乏良好的能力抗病虫害,难以从整体上提高林区植被的自我保护能力,不利于抵御病虫害的侵害[8]。

2.2 化学药剂滥用

在林业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化学药剂使用具有显著的优势,可以配制化学药剂进行大范围喷洒,从而起到大面积控制林业病虫害的目的。在实际林业病虫害防治中,当相关工作人员盲目使用化学药剂且过高频率地使用化学药剂,虽然可以在短时间内取得大规模灭杀害虫的效果,但会不断增强林业有害生物的化学药剂抵抗能力,使得其加快进化速度,具有更强的环境适应能力,进而增加林业病虫害的发生概率[9]。除此之外,在高频率使用化学药剂的条件下,化学药剂超强的毒性会对林区内有益生物的生存构成严重威胁,难以从根源上彻底消除病虫害隐患,不利于林业建设事业的可持续发展[10]。

2.3 病虫害防治意识薄弱

林业病虫害防治需要林业部门工作人员的积极参与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与配合,才能确保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取得理想效果。但事实上,由于部分地区群众及林业工作人员缺乏较高的文化水平,外加林业部门宣传工作力度不足,使得林业所在地区的群众没有正确认识到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难以在思想层面积极落实病虫害防治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林业病虫害防治效果。

另外,林业部门工作人员在实际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往往会由于病虫害防治意识薄弱而使用单一的化学防治手段,难以取得理想的防治效果,还极易让病虫适应环境而实现进化,产生较强的抗药性,增加了后续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难度。

在林业建设过程中,病虫害是威胁林业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为了更好地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目标,应积极增强林业工作人员的病虫害防治意识,并持续加大资源投入力度。同时要做好病虫害的监测预警管理工作,积极落实多元化防治措施,从而有效提高病虫害防治效果,为林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3.1 增强林业工作人员的病虫害防治意识

认知水平与实际措施执行力密切相关。在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中,要想保证具体工作落实取得理想的效果,关键在于林业工作人员能够在思想层面深刻认识到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才能在实际工作中积极主动采取有效手段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因此,林业部门应加强对相关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不断强化其病虫害防治意识,结合林业建设目标,统筹做好病虫害防治部署工作,为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高效落实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从而提高林业病虫害防治效果,为林业资源建设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同时,要借助多元化宣传手段,使林业工作人员可以全面掌握病虫害类型、病虫害防治知识等专业知识与技能,使其能在病虫害问题发生后快速采取有效的专项应对措施来控制病虫害蔓延。

3.2 加大病虫害防治工作资源投入力度

林业病虫害防治并非一次性工作,而是一项长期性的综合工作。在林业建设过程中,要想有效控制林业病虫害问题,需要持续加大病虫害防治工作资源投入力度。为此,政府需要引起重视,在各方面做好专项预算工作,尤其是资金支持方面,需要通过专项预算来保证病虫害防治工作有充足的资金支持,以保证病虫害防治工作有序落实。

同时,林业部门应加强病虫害资金使用监督工作,确保专项资金能够真正用于病虫害防治工作中,确保病虫害防治工作成效。基层林业部门应对专项资金使用进行规划,以期在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可以充分发挥资金效益,切实提高病虫害治理效果。

病虫害治理是一项具有技术要求的专业性工作,需要先进技术手段和设备的支持。在专项资金规划方面,应确保林业病虫害技术水平和设备的先进性,为提高病虫害防治效果提供强有力的技术设备支持。

在林业工作队伍建设方面,要加强对现有林业工作人员的培训,并辅以相应的考核和奖惩机制,确保其综合能力满足当前林业病虫害工作需求,切实提高林业病虫害防治效果。还要积极主动地做好人才引进工作,不断优化林业工作队伍结构,提高林业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为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高质、高效地落实提供人才支持。

3.3 加强病虫害监测

在林业病虫害防治过程中,重点是做好林区病虫害监测工作,为针对性地落实专项病虫害防治措施提供信息参考。在实践中,林业部门应在林区内安装一定数量的传感器,应用先进的监测设备,做到监测范围全面覆盖整个林区,以此动态监测林木的生长情况及病虫害发生情况,为及时发现、处理病虫害提供依据。

林业管理部门应正确认识病虫害监测体系建构的重要性,在实际工作中加强统筹规划,从顶层设计入手,以加强资金投入为保障措施,以当前林区发展实际及病虫害防治工作需求为指导,制订专项病虫害防治措施,提高病虫害防治工作方案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从而高效解决病虫害问题。

除此之外,针对面积广阔的林区,林业工作人员可以在病虫害监测工作过程中使用无人机、GPS 定位等技术,实现全天候、全方位监测,动态掌握林区发展信息,为针对性开展林区管理工作和病虫害防治工作提供信息支持,保证林区林业建设质量,为林区生态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4 综合使用多样化防治技术

首先,生物防治技术。林业工作人员应结合害虫类型,将害虫的天敌生物引进林区,通过食物链的作用来达到害虫防治的目的。例如,根据食物链关系,可以在发生松毛虫的林区引进赤眼蜂,从而实现灭杀松毛虫的目的。在蚜虫生物防治中,可以引进瓢虫进行治理。这种方式不仅不会污染环境,还可以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具有较高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11]。

其次,物理防治技术。在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中,物理防治技术凭借环保、高效等优势受到当前林业工作人员的关注和认可。在实践中,林业工作人员可以使用光照、隔离等举措集中捕杀害虫。相比生物防治技术,物理防治技术在效率方面更有优势,并且能避免天敌生物引进后的各类负面问题。例如,在林区内设置杀虫灯,吸引害虫并进行集中灭杀,能够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再次,化学防治技术。相比其他技术,化学防治技术在杀伤力、杀伤范围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并且具有成本低廉、操作便捷等显著特征。具体操作是使用杀虫剂、杀菌剂等化学药剂,通过喷雾、熏蒸等方式防治病虫害。根据实践经验,化学防治技术的使用不会受到时空的约束,常用于病虫害严重、侵害面积大的防治工作中,可以在短时间内取得良好的灭杀效果。由于化学药剂普遍具有污染性,外加化学药剂具有较强的杀伤力,使其在灭杀病虫害的同时可能会对林区内的益虫(鸟)造成威胁,还会对林区生态环境造成污染,不利于林业生态平衡、持续发展。不仅如此,长期使用化学防治技术会导致部分害虫抗药性增强,使防治工作难度持续增加。因此,在运用化学防治技术时,应结合实际合理使用化学药剂,提高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质量和生态效益[12]。

病虫害防治是林业资源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此,林业管理部门需要提高思想认识,端正工作态度,积极从病虫害防治技术、设备等方面入手,不断提高病虫害防治技术水平和设备的先进性,全方位、全天候开展病虫害监测,为科学合理运用各项技术提供信息支持,保证病虫害防治工作取得理想成绩,从而推动我国林业健康、持续发展,为社会建设和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猜你喜欢 林业部门林区防治效果 用料不当致牛病 如何防治效果好今日农业(2022年3期)2022-11-16祁连山青海云杉林分布对土壤交换性盐基组成及比例的影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22年6期)2022-07-15双环磺草酮与吡嘧磺隆混用对稻稗的防治效果试验安徽农学通报(2022年8期)2022-05-06苦参碱对小麦虫害的防治效果试验分析河南农业·综合版(2022年3期)2022-04-08关于新时代环保背景下我国地方林业部门审计工作的思考财会学习(2020年12期)2020-05-03330 g/L二甲戊灵EC、36%异恶草松SC对直播稻田杂草防治效果湖北农业科学(2019年12期)2019-08-10浅谈大兴安岭林区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农民致富之友(2018年7期)2018-05-04张学勤:我为林区建设“鼓与呼”科技创新与品牌(2015年4期)2015-05-21浮世绘看天下(2012年31期)2012-04-08推荐访问:病虫害 林业 防治措施
上一篇:战疫秦川
下一篇:基于指纹图谱的Box-Benhnken响应面法结合BP神经网络多指标优化黑胡椒提取工艺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