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绩效工资体系优化策略研究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2-12-10 点击:

赵燕 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 郭明 何晓 赵娟 张忠伟 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2019年12月,国家启动了《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简称“双高计划”)。其目的在于以“双高计划”为引领,激发我国职业教育强化内涵建设的活力,从而带动高职教育可持续深入高质量发展。在双高计划战略背景下,高职院校需要做出全方面的改革部署,其中绩效工资改革首当其冲。目前高职院校人事制度和绩效工资仍面临着共性的问题,在新的历史机遇和现实挑战背景下,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绩效考核的优势效能,还需要高职院校通过建立规范而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以期全力调升高职院校教职员工的积极性,从而为增强学校办学能力赋能增效。

一方面,从理论层面分析,学术界关于高校绩效工资改革主要围绕本科院校,鲜有对高职院校领域的研究。由于高职院校与一般本科院校相比,无论是在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方面,还是在发展目标和发展规划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为此将一般本科院校在绩效工资的成果引入到现有的高职院校当中,显然是不合时宜的。在“双高计划”背景下,以“双高计划”为战略导向和改革动力,将绩效管理作为杠杆,势必会科学助推高职院校绩效工资体系的丰富与内涵化提升。另一方面,从应用价值的视角审视,基于“双高计划”背景下的明确要求,为激发教职工的工作热情和身份认同感,为实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需要高职院校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创新教师评价机制,将工资收入与工作业绩挂钩,打造绩效工资动态调整机制,在规范化绩效工作体系下,教职工工作动能将会得到提升,势必会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学与科学研究当中,由此助力“双高计划”战略目标的如期顺利实现。

(一)以绩效为主导

“双高计划”背景下,为了全面激发教职员工的工作热情,高职院校应坚持多劳多得的理念,以绩效实际效能为主导,在公平合理的基础和条件下,大力推进绩效工资动态调整机制。一方面,高职院校应发挥奖励性绩效的作用,做好短期考核与长期考核的衔接。另一方面,奖励性绩效要侧重向一线教职员工倾斜,既要加大奖励性绩效的比重,还要形成一定的绩效级差。通过适当拉开绩效分配上的差距,从而凸显绩效工资应有的激励价值。

(二)将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融合

“双高计划”背景下,根据“双高”建设的绩效目标,要求高职院校坚持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协同的原则,高度保持过程反馈与结果考核有机同步,从而形成正确导向和良好氛围的优质循环机制。一方面,高职院校要制定不同部门及个人的针对性计划、目标和任务,确保每个教职员都明晰自己的绩效目标。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应健全管理指标体系,同时加大不定期阶段性的检查和考核力度,确保教职工能够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工作,并将结果应用到绩效分配之中,让有干劲、有能力的教职工得到应有的回报。

(三)实施动态管理和过程监测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绩效工资体系改革应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地去及时调整重大成果的认定标准、考核和评价指标。通过实行动态管理和调整机制,一来对原有体系进行优化,二来避免教职工产生抱怨或消极情绪。一方面,在绩效考核和分配方面,需要结合考核周期内工作任务的大小、难易程度,对绩效考核指标、标准进行调整。另一方面,在职称评聘方面和成果奖励方面,高职院校的奖励力度应适当向有重大影响力教职员工倾斜,从而带动更多的教职工在“双高”建设中大展作为。

(一)健全绩效考核管理体系,进一步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

为了全力释放绩效考核的价值,高职院校应从顶层设计入手,通过实现个人绩效目标层层分解,以期保障绩效工资体系改革顺利开展。首先,在“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应根据在主管部门的指引和要求下,做好本单位中长远期的绩效目标设置及发展规划。在此基础上,各部门结合实际将绩效目标进行细化、量化分解,设置各部门与之对应的工作目标,并将其作为部门个人的绩效考核指标。其中院校领导层需要制定本校的一体化总体方案,之后按照目标导向逐级派发给各院系,最终将评价考核指标落实到一线岗位及个人。在实现层层目标的过程中,高职院校需要及时对目标实施更新或调整,以便于各项指标能够贴合实际需求。其次,高职院校应在全校范围内采取多筹并举的方式,做好绩效工资体系改革的渗透和传递工作,让全校教职员工能够明确责任和使命,从而督促自我在工作中不断求实创新。各部门岗位的管理者应加强辅导与沟通,让职员们能够进一步统一认识。面对被考核者提出的问题或质疑,部门领导需要发挥上下级串联的纽带作用,力求上级绩效目标、考核方法和工作步骤能够有效传递,同时将一线的呼声反馈至学校层面,确保考核双方能够达成共识,为考核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最后,在考核管理中,高职院校需要将院系部门考核作为主线,考核指标力求实现量化考核。在坚持权、责、利对等的基础上,以期推动绩效考核落到实处。与此同时,在具体操作层面上,还需要高职院校强化院系负责人的职责和权限,给予系部负责人一定的绩效工资分配(绩效成绩和绩效系数)的权力。此外,高职院校绩效考核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不断地总结和改进。例如高职院校可以通过绩效考核,探索与教职员工晋升、续聘、培训等领域的对接,从而让教职工在岗位上更有动力。

(二)构建均衡柔性的工资绩效标准,优化绩效考核评价指标

在“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绩效考核评价体系需要设定均衡柔性的工资绩效标准,依托客观评价建立的评估系统,从而有效激发教职员工的进取心和工作潜能。但就工作性质的层面来看,由于受到岗位工作属性的区别影响,如果使用一套绩效工资管理体系显然是不合时宜的。为此高职院校应根据教职员工所处的实际岗位,无论是对于一线教学工作者,还是针对学生管理及后勤服务人员而言,都要根据其实际岗位职责、工作内容、职务资格进行优化区分,从而形成标准严格且有差异的考核指标。首先,针对教学岗位教职工的绩效工资体系优化,指标权重考核应坚持以教学为主、科研为辅的理念,侧重对一线教职工工作量、工作业绩及成果以及教学质量的考核。其次,针对科研岗位教职工的绩效工资考核,需要秉承以科研为主,教学为辅的导向,考核指标主要集中倾向于高质量论文、课题以及相关科研项目与成果。再次,针对教学科研并重型岗位兼具的教职工的绩效工资考核,考核重点要围绕教学和科研并重,评价体系要确保教学和科研所占权重相当,力求教职工在教研领域平衡发展。最后,针对非教学专技岗位的教职工,包括行政管理岗位教职工,在结合定量绩效和定性绩效的前提下,考核指标设置上要力争细化。一方面要凸显考核结果的针对性和公正性,另一方面要让此类教职工明确岗位职责和职务责任,从而在本职工作上做出更大的作为。此外,对于专任教师“双师”素质考核要围绕学校本身实际属性,绩效工资体系要注重专任教师带教企业实训能力和水平,同时结合技术人员和专家的双重评价,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励教职工有更好的工作态度,促进专任教师“双师”综合素养的形成,以期为学校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

(三)探索项目化管理岗位设置模式,合理调配绩效考核周期

单就高职院校教职员工绩效工资体系的考核周期来分析,仅仅依靠年度考核显然是不够客观和真实的,这既不利于从总体上反映教职工的绩效情况,也不利于对教职员工的细化考核。在“双高计划”背景下,为了提升高职院校未来发展的核心力,需要合理设置并调配绩效考核周期,坚持月度、中期和年度考核一体化,从而打造系统的绩效考核体系,以期真实客观地反映不同教职员工的工作绩效。首先,关于月度履职考核,高职院校需要明确考核的重点为个人,而不是部门,主要针对教职员工个人履行职责情况开展量化考核,部门负责人为考核第一责任人。考核需要覆盖考勤以及个人工作履行情况,以实际表现为基础。考核等级可设置为三个级别,分别为“优秀”“正常”“待改进”。其次,关于中期绩效考核,同样为考核教职工个人而非部门。高职院校需要从教职工工作量、能力、态度、任务完成质量、进度进程以及团队协作等方面重点进行考核。其中部门内人员由部门负责人负责打分,并给予考核结果。此项考核结果作为中期绩效工资的重要依据。最后,关于年度绩效考核,此结果关系到高职院校所有部门和教职工一年的工作绩效。要求高职院校要切实发挥绩效考核委员会的职责,定期组织开展中层以上干部会议,委员会结合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确定本年度绩效系数。年度绩效考核分五个等级(优秀、良好、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并设定与之对应的年度绩效系数,由此对应年度绩效工资的发放。在月度、中期和年度考核周期的合理调配及共同支撑下,才能够全面提升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全方位刺激教职工的内在潜能与创造性作为,由此促进高职院校和教职工个体的共同进步。

(四)优化绩效考核反馈机制,为“双高计划”配齐优质人才

为了确保高职院校绩效工资体系的合理化运营,还需要优化完善绩效考核申诉制度,不断提升绩效考核反馈机制的效能,增强教职工对考评结果的理解,以期发挥绩效的激励作用。一方面,高职院校要成立考核结果申诉委员会,为教职工提供质疑的机会或辩解的渠道。通过申诉机构增强与被考核者的沟通,给予被考核者正面、客观的解释和说明。如果确实在考核过程中存在偏差,通过交互申辩,还有利于纠正错误从而快速调整改进。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还需要加强跟踪机制,全面系统地探究考核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为制定绩效改进计划奠定坚实的基础,以期增强教职工对考评结果的认同和理解,促进教职工的综合素养和业务水平的同步提升。

总而言之,在“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实施绩效工资改革可谓机遇和挑战并存。当然绩效工资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进行优化和完善。为构筑系统、实效、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高职院校应加快推进绩效考核管理体系建设,制定可行性绩效分配方案,不断优化绩效考核评价指标,合理调配绩效考核周期,并做好绩效考核反馈机制的管理,充分凸显绩效工资改革的客观性、公平性,全面发挥绩效工资的激励作用,以期促进高职院校实现全方位的高水平跨越。

猜你喜欢 教职员工双高计划双高 “双高计划”背景下汽车专业群建设改革创新与实践汽车实用技术(2022年11期)2022-06-20“双高”建设背景下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电脑知识与技术(2022年11期)2022-05-31数说高教北京教育·高教版(2022年4期)2022-04-27“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预算绩效管理的思考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1期)2022-04-25“双高计划”下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思考卷宗(2019年29期)2019-11-11从“示范”到“双高”:高职院校回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逻辑机理与路径优化职业技术教育(2019年18期)2019-09-26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技能人才培养路径研究大经贸(2019年6期)2019-08-21高校退休教职员工管理模式改进研究今日财富(2018年31期)2018-05-14基于双高计划的专业文化建设研究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8年22期)2018-04-23第三方对高校教职员工岗位绩效评估的实践探索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16年5期)2016-11-21推荐访问:绩效 工资 优化
上一篇:珍珠粉复合支架在骨修复的研究进展*
下一篇:夏天树叶打卷儿了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