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物”说“理”促思维发展——以“滑轮”教学为例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2-12-09 点击:

贲可敬

(江苏省江阴市夏港中学,江苏 无锡 214442)

核心素养与学科素养呈现为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学科素养是核心素养在特定学科的具体化。由于当前课程实施中学科的相对独立性,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必然要细化到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只有抓住学科核心素养,聚焦学科教学,才能把握学科教育的本质。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领域的一门基础学科,其学科的本质特征是通过实验探究,揭示物理规律,形成物理观念,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在此过程中养成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现以“滑轮”教学为例,探讨开发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建构物理模型、发展科学思维的教学策略。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是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物理学科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与生产和生活实际联系密切,生产生活中的器具、物件均可以成为物理教学的资源,尤其将一些不易见、平时又不便操作的器具引入教学,极易引起学生注意,激起学生兴趣,触发学生思维。

教学片段1:在“滑轮”一课中,在复习了杠杆等知识后,教师使用杠杆将重物提升到一定高度,向学生提问:生活中有没有其他设备也能提升重物?学生回忆起旗杆顶端的装置、起重机的吊钩等都可以提升重物。教师随即出示工业生产中使用的滑轮(图1),边演示边介绍:周边有槽、能绕轴转动的装置叫滑轮,旗杆顶部和起重机吊钩的主要装置就是滑轮。当教师问及学生是否使用过滑轮时,极少数学生表示做升旗手时使用滑轮升起过国旗,再问学生:你们用滑轮提升过重的物体吗?学生中无人应答,老师随即取出支架、绳索、器材包装盒(图2),问学生是否愿意将一箱物理器材从底楼搬运到二楼教室。学生非常惊讶:这是物理课吗?要上室外物理课吗?学生疑惑地问老师:“这是真的吗?”老师坚定地说:“是的!”学生兴奋地离开教室,一部分聚集在二楼走廊,还有一部分直奔底楼。当教师介绍完支架的作用后,二楼的学生在阳台外墙上固定好支架,并将滑轮的吊钩固定在支架的套环上,将绳索穿过滑轮,绳索的两头自然下垂到底楼。二楼的学生告知底楼的学生,将器材包装盒绑在绳索的一头,抓住绳索的另一头向下拉。底楼的学生按照提示,顺利地将器材包装盒拉到了二楼(图3)。就在学生意犹未尽之时,老师提出:是否有其他方案?底楼的一位学生略做思考提出了新的方案,这名学生告诉二楼的同伴,将绳索的一头固定在支架的套环上,另一头穿过滑轮,将器材包装盒挂在滑轮的吊钩上轻轻滑到底楼,由二楼的同学抓住绳索的另一头向上拉,也顺利完成了任务。学生依依不舍地离开底楼,回到了教室。老师向学生提出问题:采用两种方式都把器材盒提升到了二楼,滑轮工作时其轴心位置是否发生改变?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学生通过分组实验逐一模拟刚才室外的操作,在此基础上对滑轮进行分类。

图1

图2

图3

平时学生几乎接触不到支架、生产用滑轮、绳索、器材包装盒等,当这些器材出现在课堂中时已经让学生非常好奇,能走出教室亲自操作,学习场域发生了变化,使学生产生深度思维触动,升华了情感体验,对他们来说是一次难忘的学习经历。学生的注意力非常集中,学习兴趣被完全激发,教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触动了学生思维。以这样的方式引入新课,足以让学生保持较长时间的良好学习情绪,学习动力明显增强,理性思维逐渐萌生。

在教学中许多物理概念和规律必须通过实验才能说明清楚,但传统的实验器材不一定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需要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对传统的实验器材进行改进或自制器具,教师通过对“物”的创新,引领学生“理”的发展。

教学片段2:在“滑轮”一课中,滑轮工作时的特点及实质是重点,滑轮组的绕法是难点。在探究滑轮工作的特点时,主要应用比较法。与直接用手提升重物相比,使用滑轮时施力方向是否改变?施力的大小是否改变?对施力方向采用定性研究的方法,通过实验观察一目了然;
对施力的大小要采用定量研究的方法,借助弹簧测力计进行多次实验(图4),而且要补充介绍弹簧测力计测量方向向下的力时校零的方法。为同时研究是否省距离或者费距离,笔者自制了一块示教板(图5),板上标记了很多间距相等且平行的横线,便于比较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与物体移动距离之间的关系。

图4

图5

由于滑轮与杠杆的实物差异较大,不能呈现动态的演变过程,在分析滑轮的实质时,学生的反应往往是茫然的。此时我们通过自制教具的演示,引发学生的思维逐步深入。具体来讲就是帮助学生确定支点的位置,理解滑轮的实质是变形杠杆。

教学片段3:在研究定滑轮的实质时,将三根相同的长木条叠放在一起,在其中心位置钻一个直径约为5 mm的圆孔,将直径略小的长螺钉穿过圆孔两侧,并用螺帽固定,但不能过紧,在每根木条的两侧挖4 mm×3 mm的槽,将细绳的一端固定在其中一根木条的一端,将三根木条依次均匀展开并将两侧的螺帽拧紧,将细绳卡在木条边缘的槽里,转动木条,顺势拉起钩码(图6),相当于通过一个定滑轮提升重物。如图7所示,接着将三根木条合为一体,再通过细绳拉起重物,实则是通过一个杠杆在提升重物。轴的位置为支点,定滑轮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学生对此就容易理解了。

图6

图7

教学片段4:在研究动滑轮的实质时,笔者制作了一个可拆卸的圆盘(周边有槽),其上、下两部分可拆卸。找一个支架,将细绳的一端固定在支架上,另一端穿过圆盘的槽,用手向上提住,在圆盘轴心处用绳吊住一个重物(图8),先演示其作为动滑轮提升重物的过程,再将上、下两部分拆除(图9),再次演示其作为杠杆提升重物的过程,学生不难发现:支点并不在轴心处,而是在轮子的边缘,即将上、下两部分拆除后,类似于在圆直径的边缘。动滑轮的实质是一个动力臂为两倍阻力臂的省力杠杆,学生对此一目了然。

图8

图9

模型是对物体、事件、系统、物体或事件间的关系等的表征,思维是一个内涵丰富且深刻的概念,其中的物理思维能力是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并直接影响物理学习和物理问题解决的高级心理活动能力。[1]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模型建构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实验可使学生在脑海中留下直观、具体的形象,在此基础上建构物理模型,再利用模型去解释物理现象或者解决生活问题。[2]以“滑轮”教学为例,建构物理模型的过程如图10所示,在教学中可以采用这样的路径建构物理模型,为触动学生思维、引发学生思维提供“事实证据”,通过“演变过程”在学生脑海中形成“心智模型”,为拓展学生思维打好基础。

图10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是物理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科学思维是其重要方面,是基于经验事实建构物理模型的抽象概括过程,是物理学习的关键能力。在教学中要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认识到:物理学研究需要建构模型,在理解物理模型的基础上,会用模型分析、解决物理和生活问题。在建构、使用模型时,充分体会物理模型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猜你喜欢 滑轮重物器材 AV TOP 100!2020-2021年度优秀影音器材推荐榜简评家庭影院技术(2021年1期)2021-03-19超重失重演示器发明与创新·中学生(2018年10期)2018-10-15搬运重物时怎样才能不伤腰家庭百事通·健康一点通(2017年9期)2017-09-22最初的陆地交通创新作文(1-2年级)(2017年1期)2017-04-19视听器材个股表现股市动态分析(2015年33期)2015-09-10视听器材个股表现股市动态分析(2015年24期)2015-09-10来点新鲜的都市心情(2009年15期)2009-08-22推荐访问:滑轮 为例 思维
上一篇:河流景观生态服务供给与需求/消费的互馈机制
下一篇:蜂巢椽下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