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电池的模型建立及仿真波形分析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2-12-06 点击:

航天科工惯性技术有限公司 赵学荟 朱配清

光伏电池本身就是光伏组件的一种重要表现和运作形态,分为单晶硅光伏电池以及多晶硅光伏电池两种。单晶硅光伏电池应用较为广泛,主要是以高纯度的单晶硅棒为原材的太阳能电池板,目前广泛应用于光伏市场中。单晶硅光伏组件光电转换率高,在弱光条件下更具优势,目前实验室测试的单晶硅电池板最高光电转化效率已经突破26%。按照国家规定,常规单晶硅电池组件光电转换效率不低于16.8%才可进入市场销售。多晶硅光伏电池组件由多晶太阳能电池片串、并联组成,性价比高,相关规定,多晶硅光伏电池的发电效率不得低于16%。多晶硅光伏电池板虽然在转换效率上相对略低,但生产多晶硅电池过程中消耗的能量比单晶硅电池板减少约30%,故多晶硅电池板组件的应用更为普遍。

对于绝大多数使用者来说,单晶硅电池板和多晶硅电池板没有太大的区别,其寿命和稳定性都很好,应用于小功率发电系统时,两种电池板并没有明显的优势表现出来,两种光伏电池板的应用条件基本相同。但在光伏电站的应用中,多晶硅电池板远远高于单晶硅电池板。

目前,随着制造技术的进一步提高,单晶硅电池板的转化效率在不断提升的同时,制造成本也在逐步下降,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单晶硅电池板会成为光伏系统发电的主力,并得到更过认可和应用。

光伏电池是一种基于半导体的光生伏打效应产生电能的设备,主要依靠进行能量续航的太阳能电池,其整体构件中包含若干PN结,进而组成一个大型的二极管设备,发挥能量供应的实际作用。光生伏打效应具有较好的实践作用,通过半导体接受太阳光照射进行能量储备,通过光的吸收和反射作用,促进被吸收的光进行能量形态的转变,进而生成为热能;
同时保障吸收的另一部分光实施能量供应,转化为电能促进后续的使用。

半导体具有自身的独特物理性质,可以通过PN结的存在实施调节的效果,促进电子流向N区和P区,通过N区过剩的电子,以及P区过剩的空穴,形成方向相反的光生电场,进而在P区与N区之间产生电动势光。同时,还要进行技术手段的辅助,在P区和N区薄层内加装金属引线,接通负载,当光线照射的时候,由N型区产生的自由电子更容易吸附光子的能量,吸收了能量的电子会自由移动,而自由移动的电子更容易被P型区的空穴吸附,这样在宏观上就产生了单向流动的电子流,也就是产生了电流,如此便形成的一个电池元件,把这些光伏电池元件相互串、并联起来组成光伏电池阵列,就能产生一定的电压、电流,从而实现光电转换输出可付诸使用的电能。

图1是光伏电池的等效电路图,光伏电池可理解为一种非线性的直流电源,可以实现能源的辅助作用,实现恒流源等效的实际保障效果。在进行线路构建时,可以将恒流源与二极管并联,之后构建等效并联电阻Rsh的整体布局。之后可以进行设备的串联,通过串联Rs等效电阻完成电路等效,等效器件均按照理想元器件模型进行参数设置。负载选择纯阻性负载,此负载作用下光伏电池板的输出电压和电流成线性关系。该等效方式能有效的化简模型结构,在后续的仿真分析中带来得到较为理想的仿真结果。

图1 光伏电池等效电路

光伏组件输出电流具体表达式为:

公式(1)中:IL为光生电流;
IO为反向饱和电流;
q为电子电荷(q=1.6×10-19C);
Upv为光伏组件端电压;
Rs主要是提供串联电阻功用;
A为整体电路中的二极管常数因子;
K属于玻尔兹曼常数的构建领域,整体表达式为(K=1.38×10-23J/K);
T为光伏组件工作时的温度。上述所有参数组成的光伏组件电流表达式,能非常精确的反映输出电流和各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但在实际分析仿真中的困难,在实际的工程应用中往往需要简化。

方程中的5个参数:IL、IO、A、Rs和Rsh,在日常观测中具有较多的变量,必须综合考虑其日照与温度的影响,剔除这些变化的因素进行考量,确保最终的设计构想便于实际工程应用,忽略在实际分析使用中不重要的因素,确保重要参数不能被忽视,但整体能反映出光伏电池板的主要性能属性。结合工程应用因素展开设计和构建行为[1],提出了一种通过短路电流Isc、开路电压Voc、最大功率点电流Im和最大功率点电压Vm来确定的数学模型。工程数学模型以下面两个假设为基础[2]。

一是Rsh非常大,故(Upv+IpvRs)/Rsh项很小,与光生电流的值相比可以忽略。二是设定IL=Isc,因为一般情况下Rs非常小,远小于二极管的导通电阻。并定义:在开路条件下,Ipv=0,Upv=Voc;
在最大功率点时,Ipv=Im,Upv=Vm。

根据上述两个假设,光伏电池的I-V特性方程可简化为:

两个中间变量C1与C2的表达式为:

当日照强度与电池温度变化时,重新计算I"sc、V"oc、I"m、V"m,然后重新求出C1、C2,即可得到新的光伏电池特性曲线:

在确定光伏电池工程数学模型中三个常数的数值,其中a=0.0025,b=0.5,c=0.00288的前提下,以国产某厂生产的单晶硅光伏电池元件组成的光伏电池板为参考,Isc=3.21、Voc=42.48、Im=2.84、Vm=35.28(在此过程中要关注日照强度,保障具体的变化范围在1kW/㎡以内、电池温度符合25℃的实际作业需求,同时结合实际需求选取最大功率点功率)的电池板效能作为实际的保障能源和参考,根据公式(2)至(10)的整体数据逻辑,在此基础上建立电池仿真模型,综合观测电池特性仿真模型的实际运行状况。最终和实际光伏电池板的输出波形进行对比分析,确保其能真正反映光伏电池板的实际输出特性,为后续光伏系统的最大功率追踪分析提供前提条件。

同时,还要提升数据化手段的参与效果,使用MATLAB 2018b软件实施技术革新,在全面考量实际性能的基础上进行技术仿真,搭建光伏电池仿真模型。其中,Isc、Voc、Im、Vm为光伏电池元件的短路电流以及开路电压,结合设备需求,控制好最大功率点电流和最大功率点电压,避免设备运行中的卡顿。同时,要结合光伏电池的光照强度和温度,在模块Isc-New、Voc-New、Im-New、Vm-New内封装电流和电压的实际控制设备,建立标准的关系表达式。C1、C2模块内的封装也必须进行标准顺直的限定,由公式(3)和公式(4)综合体现光伏电池模型的输出功率,控制光伏电池模型的输出电流。

图2 光伏电池仿真模型

图3为光伏电池特性仿真模型,光伏电池模块的输出I连接受控电流源,电容起稳压作用,通过修改光伏电池模块的输入S、T的值,来模拟自然形态的变化,综合了解不同光照条、温度条件下的整体运转和变化情况。通过评价V-I、P-V两个模块的输出效果,进一步确定光伏电池的V-I、P-V特性曲线。仿真时间设为0.2s,仿真的最大步长设为0.01s,进行光伏电池特性仿真。该仿真为单个电池板的仿真分析,在实际的使用中,光伏电池板会进行多级串并联连接得到更大输入功率,再经DC/DC转化电路实现最大功率追踪,最后经过并网逆变器并入电网。由于该模型能够通过改变参数来改变光伏电池板仿真输出功率大小,故能使用在光伏发电系统的仿真设计中。

图3 光伏电池特性仿真模型

光伏发电系统的研究如果采用真实的光伏电池阵列,会产生较高的试验成本,且需要大量空旷场地和对日照、自然气候等依赖性强等一系列问题,故光伏电池模型的建立能够计算机环境下完成各种光伏试验,使之成为研究光伏系统输出功率特性的重要依据。

5.1 光照变化情况下的光伏电池特性仿真

光伏电池模块输入的温度设为25℃,光照按1000W/m2、800W/m2、600W/m2依次改变,进而通过温度相同、光照不同条件下的实际观测,有效地绘制出光伏电池I-V输出特性曲线,以及实际运作中P-V输出曲线。图4就是保障光伏电池温度为25℃时的实际曲线,同时结合不同日照强度进行综合的测试和记录过程,进而绘制出光伏电池的变化曲线。

图4 25℃时不同日照强度下光伏电池的I-V、P-V输出特性曲线仿真

根据图4特性曲线可得出结论:在电池温度保持得到较为恒温的控制时,不断加大光强,进一步观测开路电压和短路电流的变化和增加过程,就会发现其中的变化规律。光照强度越大,光伏电池板吸收阳光能力越强,相应光电转化后输出的功率越大,通过光伏的I-V特性曲线进行观测,以及P-V特性曲线的总结和提取,都会明显看出光伏电池的输出功率变化规律。光伏电池的输出功率具有其固有的物理特性,在运行的进程中存在最大功率点,该功率点即为实际使用时追求的工作点,使光伏电池工作在该功率点附近可获得最大的输出功率。该功率点在不同的日照强度时有不同的曲线,只有实时跟踪才能使光伏电池得到最优的应用。

5.2 温度变化情况下的光伏电池特性仿真

光伏电池模块输入的光照强度设为1000W/㎡,温度按25℃、50℃、75℃依次改变,进而观测光照强度下的温度影响,通过光伏电池I-V输出特性曲线与P-V输出特性曲线的对比,最终确定实际的变化空间。图5就是这两者关系的对比数据,在实际状况为日照强度1kW/㎡时,绘制出不同温度下池的输出特性曲线。

图5 1kW/㎡时不同电池温度下光伏电池I-V、P-V输出特性曲线仿真

图5为在不同温度相同光照强度下光伏电池的仿真曲线,从仿真图可以看出,温度变化会改变光伏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温度越高转化效率越低,在室温25℃左右时出现最大输出功率,故可得出结论,在保持光强不变时,若温度提高,短路电流将少量增加,开路电压将快速下降,综合电压和电流的变化情况,输出的最大功率会因温度的增加而降低。

综合图4和图5的P-V特性曲线可以观察到,在光照强度与电池温度的变化进程中,最大功率点是唯一保持不会变的,而光照强度会导致温度影响,进而使光伏电池的工作点发生变化,故光伏电池的很难保持最大功率点,因此需要加入电气控制电路,在实现最大功率点追踪的同时,控制光伏电池的输出电压在最大功率点附近,为后续用电设备的使用提供条件。

在实际的光伏发电系统中,往往采用的是多个该模型模块的串、并联,形成光伏阵列,多个光伏阵列并联形成光伏发电系统,实际的发电系统应用中,除了完成光伏电池组的最大功率之外,系统还需具备“孤岛效应”、光伏电池板故障检测等功能,在串、并联的多个光伏电池板中,找出故障的光伏模块并将其从系统中剔除至关重要,当故障电池板产生时需及时将其从系统中剔除,以防止其对整个电网的影响,同时还需具有对“孤岛效应”的检测功能,防止“孤岛”时对光伏发电系统的致命打击[3]。

通过上述仿真分析可知,该模型的建立要结合一系列的实践工作,从而通过光伏电池的输出特性进行参数设置,模拟电池在不同条件下的特性曲线输出,仿真结果全满足工程设计仿真时的应用,同时该模型能简单的模拟整个光伏系统的特性,实现模拟在不同的工作条件下,光伏电池板最大功率点的变化,为后续光伏系统中最大功率追的研究提供理论前提,同时能为研究光伏发电系统或光伏电池特性的初学者提供理论参考。

猜你喜欢 单晶硅电池板特性 宇航员的一次“高空”作业科学之谜(2022年2期)2022-05-09茶树吸收营养物质的特性茶道(2022年3期)2022-04-27摩擦力三个特性的应用中学生数理化·高一版(2021年11期)2021-09-05让太阳能电池板“出汗”降温发明与创新·大科技(2020年6期)2020-06-22为什么国际空间站的太阳能电池板是金色的?科学之谜(2019年7期)2019-07-25隐身的电池板知识就是力量(2017年12期)2018-01-15浅析单晶硅生长的机理科学家(2017年17期)2017-10-09Quick Charge 4:什么是新的?CHIP新电脑(2017年6期)2017-06-19单晶硅太阳电池工艺研究中国科技纵横(2017年5期)2017-05-12单晶硅辐照退火装置温控系统设计与应用山东工业技术(2017年4期)2017-03-28推荐访问:波形 仿真 模型
上一篇:风电场土建施工质量控制探究
下一篇:山东能源轻合金公司成功研发储氢用铝合金新材料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