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协同创新赋能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以绿色食品产业集群为例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2-12-06 点击:

黄 妍, Mark Irvin C.Celis,王国栋

“十三五”期间,江苏创新载体建设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依然面临区域协同创新网络构建、产业跨界融合、企业协作融通、集群高端发展、稀缺资源合理分配等挑战。《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协同产业链资源,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大力培育包括绿色食品集群在内的多个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跨区域一体化布局建设(1)江苏省人民政府.省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EB/OL].(2021-03-01)[2021-06-15].http://fzggw.jiangsu.gov.cn/art/2021/3/1/art_284_9683575.html.。《江苏省绿色食品集群培育实施方案》提出以淮安、宿迁和徐州3市为核心,周边地区协同发展的绿色食品先进制造业集群,通过加快食品行业创新载体建设,加强技改升级等举措,加大培育力度,支持大型企业做优做强(2)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江苏省食品行业2020年运行简况[EB/OL].(2021-03-12)[2021-06-15].https://www.miit.gov.cn/jgsj/xfpgys/sp/art/2021/art_6a22475e097145b7a5fa99c892c1258b.html.。笔者根据企业核心竞争力与其外部可观测特征之间的关系,提出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协同创新与成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代理理论框架,选取评价指标并设计问卷,收集整理淮安、宿迁、徐州地区880家绿色食品产业集群成员企业的原始数据,利用逻辑概率函数,应用SPSS软件进行二元回归分析,评价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协同创新对成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诊断制约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的主要因素,为绿色食品产业构建区域协同创新网络、合理分配稀缺资源、协同创新战略的制订提供依据。

(一)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协同创新模式

绿色食品产业集群是以绿色食品为主导,以种植、养殖、加工等生产活动为基础,以绿色食品的生产与技术为标准,以产出区域品牌为目标,以政府、企业、院所之间的竞合为支持,形成的产业协同体(3)高群.绿色食品产业集群生成机理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07.。产业集群协同创新强调了创新主体在技术、信息、组织、知识、管理等多个元素交互作用下的相互联系、广泛交流和协同合作(4)方炜,王莉丽.协同创新网络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科研管理,2018(9):30-41.。绿色食品产业集群聚焦关键技术,以企业为核心,以研发机构和技术平台为支撑,多元创新主体协同推进集群发展,协同创新的模式主要有4种:公共创新平台驱动型、校地合作驱动型、龙头企业带动型、多要素综合驱动型(5)韦文求,林雄,盘思桃,等.地区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网络模式与机制——基于广东专业镇的典型案例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8(5):108-116.。秦远建针对西部沿边特色农产品,构建了区域与跨境产业集群协同创新模式,通过跨区域合作实现共赢(6)秦远建,李大虎.西部沿边产业集群协同创新机制、战略和对策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6(2):46-49.。李长生针对绿色食品产业协同创新的制度需求和供给,从增加经验收益、扩大企业规模、创新成本、科技进步、知识累计等方面进行分析,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理论,阐释政府促进协同创新的重要性,并建议完善培育机制、科研机理机制、产权保护制度、树立规范性准则(7)李长生,廖金萍,朱述斌.绿色食品产业协同创新的制度需求和供给分析[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16(6):668-673.。Andrew根据英国大学与食品产业(U-I)实践开放式协同创新机制的249个项目数据,利用“合成反事实方法”的逻辑回归模型模拟分析公司与大学建立协同关系的概率,表明参与者之间的空间和技术距离对协同链接的形成产生积极影响(8)ANDREW J.Open innovation and the formation of university-industry links in the food manufactu-ring and technology sector:evidence from the UK[J].European journal of innovation management,2020(1):89-107.。

(二)产业集群协同创新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系

(三)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

核心竞争力是一个多层面的概念。Hamel开创性地提出,核心竞争力涉及组织内部的集体学习、有效沟通、协调生产技能以及多种技术的集成能力,具有价值创造、独特性和易于进入广阔市场的外部特征(13)GARY H.The fature for strategy:an interview with Gary Hamel[J].European management journal,1993(2):150-157.。诸多中外学者已设计出衡量核心能力的框架。Luiz调查和访谈了公司、组织、制度三个层面的论据,通过结构方程系统对理论框架进行统计建模,以解释核心竞争力(14)LUIZ F M,SERGIO G L,et al.Determinants of firm competitiveness in Latin American emerging economi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erations & amp, production management,2007(5):501-523.。Andrés开发了用于解释不同影响因素的多元模型,对不同类型的影响进行定义和分类,估计影响的定量度量(15)ANDRÉS B G,MODREGO A.The impact of research and technology organizations on firm competitiveness, measurement and determinants[J].The journal of technology transfer,2011(1):61-83.。张光宇根据生态位态势理论,运用熵值——突变级数法,对新型研发机构的核心能力进行评价,证明人才、研发投入对核心能力形成的重要性,并阐释其辐射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16)张光宇,刘苏,刘贻新,等.新型研发机构核心能力评价:生态位态势视角[J].科技进步与对策,2021(8):136-144.。

综上所述,学界关注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相关研究成果推进了协同创新机制构建与实践。目前,企业核心竞争力在协同创新研究领域中尚属新生话题,研究处于“分散化”局面,学界对其理论范式、方法流派均未达成共识,还没有形成一个具有理论内聚力和方法独特性的研究领域,尚未明确产业协同创新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机理,且由于现有关于核心竞争力评价的研究主要基于内部流程、内部职能及运作状况等内部视角,然而企业内部管理工作错综复杂,核心竞争力评价难以在现实中实施。如何科学评价产业集群协同创新对成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赋能效应正是本研究的旨趣所在。

(一)理论框架

衡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传统方法侧重于内部职能评价,已在实践中被证明难度大、成本高(17)CLARDY A.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and the resource-based model of core competencies: me-thods for diagnosis and assessment[J].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review,2008(4): 387-407.(18)叶陈毅,陈依萍,张晶晶,等.京津冀区域制造业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与提升策略研究[J].武汉商学院学报,2020(5):23-28.。根据竞争力理论,Hamel开创性地提出企业核心竞争力与其外部特征之间存在关联,这一命题得到了当前文献的支持(19)KOGUT B,ZANDER U.Knowledge of the firm, combinative capabilities, and the replication of technology[J].Organization science,1992(3):383-398.(20)MINNA S.Innovation capability in SMEs: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Journal of innovation & amp,knowledge,2019(4):260-265.。为改进评价方法,笔者着眼《江苏省绿色食品集群培育实施方案》,从企业外部特征估算产业协同创新赋能效应,并整理出了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协同创新提升成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理论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协同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理论框架

(二)问卷设计

《江苏省绿色食品集群培育实施方案》要求,加快创新载体建设、质量安全建设、技术改革升级、技术创新,加大典型企业培育力度,推动企业新增产品,引导企业创设品牌,推动全链式协同发展。据此结合文献,本研究选取评价指标并设计调查问卷,详见下页表1。

表1 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状况的调查问卷

(三)样本来源

淮安、宿迁、徐州作为全国闻名的绿色食品产销基地和江苏省主要粮油、水产和肉制品生产加工基地,多年来依托优质资源大力发展从“田头”到“筷头”的绿色食品产业链,构建起酒与饮料、调味品、畜禽与饲料、米面油、水产品等为重点的产业集群。为了保证数据的普遍性、准确性、可靠性,本研究采用了系统的分层抽样方法,向淮安、宿迁和徐州3市绿色食品集群相关企业,通过问卷星、电话、邮件、实地访谈等形式发放问卷,回收969份问卷,有效问卷880份(农林牧渔业379个,农副食品加工业276个,食品制造业162个,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63个)。

(四)企业核心竞争力赋能评价模型构建

本研究根据样本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外部可观测特征数据,制订逻辑概率函数,利用SPSS软件进行二元回归,测算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协同创新赋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效应。

Y=f{x1,x2,x3}

Y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一个二分变量,表示企业是否存在核心竞争力,若企业拥有核心竞争力,Y=1;
否则,Y=0。x1表示产生价值的特性,x2表示独特性的特征,x3表示易于进入广泛的新市场的特点。为估计出企业因为存在一个或多个产出特征而拥有核心竞争力的条件概率,本研究制定的逻辑概率函数如下:

若企业成功地将价值添加到产品中,则x1=1,否则,x1=0;
若企业成功地将其知识嵌入组织记忆中,则x2=1,否则,x2=0;
若企业能进入各种新市场,则x3=1,否则,x3=0。

(五)企业核心竞争力赋能的实证分析

本研究以价值生成、独特性、易于进入广阔的新市场3个指标为自变量,以是否具备核心竞争力为因变量,进行二元Logit回归分析。企业核心竞争力条件概率的回归结果见表2,Wals统计量检验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程度,卡方值越大,或对应的显著性p值越小,说明核心竞争力与其产出特征的关联越显著,优势比呈现二者之间的关联程度。

表2 企业核心竞争力二元回归模型的条件概率

模型公式:In(p/1-p)=-0.066 +4.723×x1+3.839×x2+5.416×x3(其中p代表有核心竞争力的概率,1-p代表没有核心竞争力的概率)。x1的回归系数值为4.723,且p<0.01,意味着价值创造对是否具备核心竞争力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Exp(β)优势比为17.500,意味着x1每增加一个单位,Y增加幅度为17.500倍。x2的回归系数值为3.839,且p<0.01,意味着独特性对是否具备核心竞争力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Exp(β)优势比为6.333,意味着x2每增加一个单位,Y增加幅度为6.333倍。x3的回归系数值为5.416,且p<0.01,意味着易于进入新市场对是否具备核心竞争力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Exp(β)优势比为98.190,意味着每增加一个单位,Y增加幅度为98.190,是影响核心竞争力的最重要因素。

成员企业若同时具备独特性、价值创造、易于进入广泛新市场三个外部可观测特征,则说明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的赋能效果好,核心竞争力强。

(六)核心竞争力分类系统构建

为将理论框架带入应用层面,根据逻辑回归结果,对自变量进行赋值,测算各企业核心竞争力得分,进而构建分类系统,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对淮安、宿迁、徐州880家绿色食品产业集群成员企业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显示,有831家企业自认为拥有核心竞争力。

第二步,根据表2 Logit回归模型的结果,估计自变量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贡献。

第三步,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外部特征进行打分,外部特征总计10分,x3贡献度最大记作5分,其次是x1记作3分,x2记作2分,计分板见表3。由表3可知,在价值创造、独特性、易于进入广阔新市场三个外部可观察特征中,易于进入广阔新市场是评价绿色食品产业集群赋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最主要指标。

表3 外部可观测特征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贡献度

第四步,根据表3的计算结果,使用Origin软件绘制赋能效应分类系统,如图2所示。图2将赋能效应分为4个板块,分别如下:成熟板块(8~10分),产业集群协同创新充分赋能,企业核心竞争力强劲;
活跃板块(6~8分),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的赋能效果较好,企业核心竞争力较强;
培育板块(4~6分),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的赋能效果较差,核心竞争力较差;
沉寂板块(0~4分),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的赋能效果差,核心竞争力差。

图2 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协同创新赋能企业核心竞争力效应的分类

第五步,结合问卷,统计样本企业的赋能效应分类数据,见表4至表7。

表4 食品制造业样本企业的分类统计

表5 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样本的分类统计

表6 农林牧渔业样本企业的分类统计

表7 农副食品加工业样本企业的分类统计

(一)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协同创新赋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分类

成熟板块,涵盖11.7%的食品制造业企业,11.1%的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企业,4.5%的农林牧渔业企业,24.9%的农副食品加工业企业,共计109家,主要涉及白酒酿造产业链、淮黑猪产业链、食用菌产业链、生态肉鸭产业链、果蔬加工产业链、优质稻麦加工产业链。这部分企业协同创新赋能效果好,企业核心竞争力强。活跃板块,包括36.59%的农副食品加工业企业,19.13%的食品制造业企业,19.04%的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企业,15.3%的农林牧渔业企业,共计202家。这部分企业积极参与协同创新,努力开拓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协同创新赋能成员企业核心竞争力效果较好,企业核心竞争力较强。培育板块,包括41.96%的食品制造业企业,17.46%的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企业,25.07%的农林牧渔业企业和29.71%的农副食品加工业企业,共计256家。这部分企业虽具有研发创新的潜力但仍缺乏协同创新的基础,协同创新赋能成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效果较差,企业核心竞争力较弱。沉寂板块,包括52.38%的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企业,54.14%的农林牧渔业企业,涉及33家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企业和351家农林牧渔业企业。这部分企业无协同创新实质活动,协同创新赋能成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效果差,企业核心竞争力弱。

(二)制约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协同创新赋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因素

制约淮安、宿迁、徐州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的因素包括资金(占比47.61%)、规模(占比16.70%)、技术(占比26.36%)和人才(占比20.57%),在经费与技术短缺的情况下,企业均面临着不同程度的人才流失,605家企业的人才流失率在20%到50%,比例相当高,要予以高度重视。

为切实落实《江苏省绿色食品集群培育实施方案》要求,企业在技术层面需要加快推动绿色食品技术研发,在机制层面上需要以自身为创新主体,“产—学—研”“校—政—企”深度融合,完善成果转化、攻坚激励、要素保障等机制。

(一)制订政策

制订支持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的地方政策。有关部门应立足本区域绿色食品产业协同创新中的制约因素,重点解决成熟板块企业的技术短板、资源紧缺、成果权属、科研转化等问题;
维护各方协同创新主体的合法利益,切实下放科研自主权,大力支持高校、科研院所、金融机构参与产业集群协同创新,对取得重大科技创新的组织给予奖励,对取得显著经济效益的组织给予奖励,对科技服务机构给予补助,对创办绿色食品科技型企业的人才给予补助。

(二)完善机制

探索协同模式,完善产业集群协同机制。有关部门应围绕储运技术、加工技术、生产工艺、生物技术、产品检测、品牌营运等领域,以产业集群“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主线,引进先进技术与装备,吸引先进科技成果落地,推动绿色食品产业集群科技成果转化。

创新资源共享,健全科技资源开放机制。有关部门应引导产业龙头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发挥创新引领作用,向中小企业开放技术、设备、人才、科研大型仪器等创新资源,支持中小企业研发成果中试熟化。

释放要素活力,完善创新人才引进机制。人才是科技创新的第一资源,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存在科技成果落地少、全产业链本地配套率低等现象。产业集群协同创新需依托高校食品类专业群优势,落实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发挥企业柔性引才机制作用,创新利益分配机制,培养一批本土人才,引进一批紧缺人才,提升企业技术研发队伍水平和能力。

发挥主体优势,完善政产学研合作机制。有关部门应重视和支持成熟板块的企业发展,遴选创新需求强烈的大型企业,对接技术创新与成果转移转化,支持其做优做强;
建立“企业需求,政府组织,协同攻关”的政产学研合作机制,支持成熟板块的优势企业围绕区域特色农产品牵头承担科技项目,支持成熟板块的优势企业组建创新关联体,共研产业重大技术,共建绿色示范基地,共育绿色食品企业集群。

(三)搭建平台

发挥高校智库优势,搭建技术攻坚智库。有关部门应重视遴选技术攻坚专家,对接成熟板块、活跃板块的企业创新需求,持续开展技术攻坚行动,推动建设一批绿色食品产业技术攻坚示范团队、示范项目和示范企业技术中心、示范智能车间,加快企业高质量发展。

依托创新资源优势,优化布局重点实验室。有关部门应加强培育科技创新平台及新型研发机构,注重科技创新平台提档升级,扶强扶优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科技创新平台,建立健全绿色食品产业科技创新载体。

鼓励跨区跨界协同,产学研深度融合机构。高校、科研院所、金融机构、政府与企业组建跨界跨区域的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新型研发机构,支持淮扬菜研究院、酒文化研究院、绿色食品创新协同基地等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加快建成以绿色食品产业技术攻坚为核心的开放型协同创新载体。

(四)技术攻关

本次研究中,成熟板块中食品加工、白酒酿造、水产养殖、稻米种植、生猪养殖的企业居多,活跃板块以淮安市盱眙县的小龙虾产业链企业数量居多。然而,食品安全性、淡旺季矛盾、饮食文化等问题制约着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对此,企业应以协同开发营养食品、功能食品、保健食品为攻坚方向,突破黑猪、小龙虾、稻米、果蔬等特色农产品营养功能技术瓶颈,加强特色食品危害残留物快速检测、精深加工、保鲜贮藏、副产品高值化利用、绿色包装、智能包装、病毒防控等全产业链支撑技术的研发,完善生产标准,创新营销模式,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绿色食品产业链现代化发展。

综上,利用赋能效应分类系统可对食品产业集群进行协同创新效应评估,诊断制约协同创新的主要因素,评价企业核心竞争力水平,提出协同创新的改进措施。根据赋能效应分类系统可战略性地分配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稀缺资源,帮助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助推绿色食品集群实现高端发展的创新生态。

猜你喜欢 绿色食品集群竞争力 齐口裂腹鱼集群行为对流态的响应农业工程学报(2022年11期)2022-08-22基于信息素决策的无人机集群协同搜索算法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21年4期)2021-11-24苏州工业园区综合竞争力列全国第二华人时刊(2020年21期)2021-01-14什么是绿色食品小学阅读指南·低年级版(2017年12期)2017-12-26战略应对力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华人时刊(2017年17期)2017-11-09勤快又呆萌的集群机器人知识就是力量(2017年2期)2017-01-21我国撤销392个绿色食品产品标志使用权恋爱婚姻家庭·养生版(2016年1期)2016-01-07“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南风窗(2015年11期)2015-09-10绿色食品幼儿智力世界(2009年2期)2009-03-10推荐访问:产业集群 为例 绿色食品
上一篇:早起的鸟儿有虫吃
下一篇:针刺辅助氢溴酸西酞普兰治疗老年卒中后失眠伴抑郁患者的临床效果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