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时代下对于传染病的防控与管理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2-12-05 点击:

姚必君,于洋

(锦州医科大学 附属第一医院,辽宁 锦州 121000)

传染病从古至今一直是人类共同的宿敌,近20 年来发生了多次较为重大的传染病传播。其中包括2003 年的非典、2009 年的H1N1 流感、2014年的西非埃博拉、2015 年的寨卡疫情以及2019 年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上这些传染性疾病自身都具有较高的暴发性、较强的传染性以及巨大的破坏性等特点,不仅会对人民的生命安全造成重大的损失,还会给社会的稳定发展带来灾难性的影响[1]。因此,强化对传染性疾病的防控和管理,不单单直接与人民的正常生活及安全健康挂钩,还与社会的进步发展具有直接关系。将传染病的防控工作做实、做到位是当前医疗卫生领域的关键性任务,对于社会治安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2]。当前,在信息化进步发展的背景下,信息化的各种产品不断涌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信息化技术的精准定位、追踪以及实时通信等多种功能均得到日益完善,通过信息化技术依托网络终端,能够对人类的日常活动轨迹进行追踪,并建立实时的通讯平台,从而有效避免因传染病的快速性及粗放性而给社会带来重大的恐慌[3]。从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开始,党中央就采取果断的追踪及施救措施,相关医护人员众志成城、舍生忘死,始终坚持在抗疫一线,全国人民自觉隔离在家,心向一方,使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但是,透过此次疫情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自此,需要对我国的传染病防控体系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为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我国传染病防控体系提供借鉴和指导[4]。

1.国内外信息化手段防控传染病的发展现状。对于信息化传染病防控管理体系做到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和应用,在对于传染病的监测方面意识较高。已经构建了信息化传染病防控及管理体系,通过信息化的大数据功能对传染病进行防控和管理。法国是通过构建线上传染病监测体系对传染病进行防控,并且还通过对不同类型传染病的相关病毒特性进行检测,以此提升传染病的预警能力。法国在这方面已将信息化大数据功能进行充分发挥,通过对信息化手段的快捷性和高效性进行完美利用,实现了国家层面上对传染病的信息化防控和管理。

我国属于人口大国,对于传染病的防控意识远高于其他国家,但因为人口众多导致我国在对于传染病的信息化防控和管理方面存在一定欠缺[5]。虽然我国经历了非典、甲型H1N1 流感,为我国传染病的防控提供了充足的经验,但是我国在信息技术方面的起步较晚[6]。所以,我国在传染病信息化防控和管理方面还有较长的路要走,学习更多的信息化防控知识,能够为我国传染病信息化防控填一把火,提高对传染病的防控和管理效率。

2.信息化防控传染病的意义。构建切实可行的信息化传染病防疫体系对于我国传染病防控具有重大意义,比如:健康码在疫情防控期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将信息化技术下的大数据搜集优势展现得淋漓尽致。我国是一个拥有14 亿人口的大国,人口较为密集,尤其是大城市,突发性的传染性疾病不仅会对人民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影响,还会造成经济的停滞,对人民、城市、国家的发展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并且还面临着疫情防控的严峻问题[7]。因此,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构建较为健全的疫情防控体系则显得尤为重要。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我国的医疗水平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构建较为安全且行之有效的传染病防疫体系,能够有效提升我国疫情防控能力,构建全新的信息化传染病防控体系对于新时代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具有关键性意义。

1.“信息孤岛”现象导致信息沟通受阻。这里所说的“信息孤岛”,是指信息系统中的软硬件及数据库之间所存在的互通性受到一定阻碍,不能够将实时信息进行有效地共享和及时交换,如若进行共享和交换还必须通过手动操作来进行完成[8]。所以,“信息孤岛”现象会造成医院与医院之间对于患者的信息不能够进行有效共享交换,造成诊断疾病时间的延误。目前,只有少数大城市中医疗条件较好的医院拥有较为完善的整合系统和架构,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彼此之间的互通性情况较差。在疫情发生后,各医院的门诊量开始持续攀升,但由于医院之间信息互通不畅,导致传统疾病报告与管理方式出现漏洞,无法通过信息化途径对患者近期就诊数据进行获取,从而造成漏报、迟报、错报等情况的发生[9]。在对疾病管理工作中的数据查找、报表校对以及统计分析等方面,医院内的系统信息也没能将以上优势得到有效发挥。因为在传染病开始的初期,不同地区的患者会在不同医院进行就诊,由于各医院所出现的“信息孤岛”现象,而无法将患者的信息进行实时共享,从而导致疫情报告的延误及重复等情况发生。

2.医院信息系统功能缺失。我国较多医院在构建相关信息化系统时,在实行的过程中总是“各自为政”,忽视后期的集成和扩展,以此造成医院不同科室之间的信息系统均以独立的方式存在,不能够将患者的信息资料进行实时共享。例如:影像、检验等信息系统,在最初时所采用平台的标准不同,导致彼此之间的信息串联程度较低,互通出现障碍,进而对于病患进行信息化管理的整体效率较低[10]。而针对传染疾病,在对传染疾病进行病例确诊时,需要不同科室对患者的检查报告进行统一汇总,然后医生再根据不同科室所提供的报告来对传染病的种类和严重程度进行判断。由此可以看出,汇总时间已经成为对传染病进行确诊和防控的重要环节。因为不同科室之间对传染病患者所做的各项检查结果及数据不能同时共享,医生只能等到各科室将所有结果进行统计之后再进行分析。这样一来,不仅会浪费较多时间,还会造成疫情防控报告的延误。与此同时,多数医院所使用的信息化系统在其设计上缺少扩展性,在各自医院的数据库中仅仅只有已知的传染病病例及类型,缺少新型传染病的相关报告模块及机制[11]。造成新型传染病类型一经出现,这些信息系统将无法对疾病进行判断和治疗,极易造成传染病出现大规模传播。

3.相关人员信息化水平较低。我国在非典时构建了医院信息系统,并且在非典过后得到快速发展,已经覆盖我国各级医疗单位,能够对各种疾病尤其是传染性疾病进行有效的防控和管理。而在2019 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进一步为信息化防控工作提供了政策方面的支持,使信息化的作用能够在医学领域得到有效发挥。虽然硬件方面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但人力方面的发展却与硬件方面呈现负相关[12]。各级医院尤其是基层医院以及卫生机构的相关工作人员信息化知识水平较低,更为严重的是一些基层医院对于信息化管理人员的配备方面出现严重不足。与此同时,有些医院的相关管理人员的年龄及学历的整体配比不合理。因为有些人员没有接受过有关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在利用信息系统对相关数据进行整合和处理的过程中会出现较大的难度。据相关调查发现,在使用HIS 系统的部分医院中还存在手工、机器统计并存的情况,且手工统计的使用时长多于信息化系统的使用时长[13]。而这种情况的出现,不仅造成相关工作人员工作量的增加,还会导致传染病数据存在重复收集、漏报、错录等情况。

1.清除“信息孤岛”现象。“信息孤岛”现象的出现致使患者的就诊信息不能得到实时共享,医生在对患者进行确诊时增加了确诊的时间,从而有可能会导致患者的病情进一步加重。因此,构建一整套较为完整的各科室相互串联的信息化系统体系是当前的首要任务。医院只有将门诊、检验、影像、防控等各有关科室的子系统进行统一整合,才能构建出一个快速、灵敏的传染病防控管理机制。在原有的信息系统上加入医生工作站这一功能,将这一功能与各科室相关的子系统进行信息互通[14]。患者在经过诊治后,依照门诊医生要求到各科室进行检查,在检查后将其检查结果传至各子系统当中,在发送到各子系统的同时上传至医生工作站,使门诊医生能够在第一时间看到检查结果并对患者的传染病程度和类型进行判断,上传至防控疾病科。当诊断结果上传至疾病防控科之后,相关工作人员会及时地对患者的详细病情进行掌握,并且通过传染病数据库,将同一患者在其他医院进行就诊的记录调出,并对其进行对比分析,仔细审核之后进行上报。以这样的方式进行传染病的防控和管理,能够极大地缩短相关信息的传输速度,大幅度减少门诊医生的确诊时长,而且还能避免信息反馈不及时所造成的迟报和漏报等情况。

2.强化信息系统功能。构建和完善信息化系统内的传染病功能模块,以此实现对传染病相关病例的准确判断以及相关报告的准确记录。而这一功能模块涵盖患者基础信息维护、相关报告的提示与拦截、自动填写传染病报告单、传染病相关信息一键查询、传染病信息管理等。实现了对患者的基本信息、检查、诊断、报告单填写等“一条龙”服务,能够更为快速地知晓患者详细的病情,为后续的防控和管理做准备。与此同时,还要对信息系统功能模块进行积极拓展,增加“专家诊断体系”这一功能,并进行完善[15]。而这一体系的内容涵盖了大量的医学领域中各专家的临床经验和知识,通过信息化技术和大数据,依照相关专家所提供的知识和经验,对传染病进行判断,并且还能够通过模拟功能对相对复杂化的问题进行有效处理,更好地提升传染病的确诊率,从而提升传染病的防控和管理能力。

3.提高相关人员信息化能力。首先,各级相关卫生管理部门依照本区域自身情况,颁布使用信息系统的相关政策,并且在颁布政策的同时构建相应的专项资金来加以扶持。通过资金扶持来鼓励相关人员学习信息化技术,让各级医院的医护人员尤其是基层医护人员都能够对信息化传染病体系进行悉知和掌握[16]。其次,对相关的防控和管理科室以及门诊、检查、影像等各科室的工作人员开展信息系统的专项培训工作,并在每月及年末进行考核,将考核的结果并入到年终奖的范围内,让医护工作者能够更有动力学习信息系统的相关知识,并提升自身对信息系统的重视程度,在工作中能够主动使用信息系统进行病患管理[17]。与此同时,相关各级医院积极引进信息化管理复合型人才,对医院信息化建设进行不断扩充和强化。只有如此,各级医院才能够更好地提升医务工作者自身对于信息化的掌握水平、强化自身信息化素养,提升医院信息化管理的整体效率,从而提高对传染病的防控和管理能力。

综上所述,构建信息化的传染病防控和管理体系,能够对传染病患者进行快速有效的诊断和判断,依照信息化大数据准确分析出患者的社会轨迹以及易感人群,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统计能够在短时间内提出精准、合理的防控和管理方案,提升传染病的防控效能,实现全程监控管理,及早采取相应措施,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猜你喜欢 传染病科室信息系统 消毒供应中心与临床科室建立有效沟通的实践与探讨医院管理论坛(2022年7期)2022-10-14《传染病信息》简介传染病信息(2022年3期)2022-07-15传染病的预防肝博士(2022年3期)2022-06-30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中国典型病例大全(2022年13期)2022-05-10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中智能化信息系统的运用建材发展导向(2022年6期)2022-04-182022年信息系统与运营管理专栏征稿管理科学(2021年1期)2021-06-02基于信息系统的计量标准管理科学与财富(2021年35期)2021-05-10浅析公立医院内部绩效审计的作用财经界·上旬刊(2020年1期)2020-03-08爱紧张的猫大夫孩子(2019年5期)2019-05-20职业性传染病的预防劳动保护(2019年3期)2019-05-16推荐访问:传染病 防控 信息化
上一篇:基于静息态杏仁核亚区功能连接观察高压氧治疗对TBI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
下一篇:跳台滑雪着陆阶段生物力学研究进展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