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研究的若干重大问题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2-12-05 点击:

冯颜利

习近平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1]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2]认真学习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尤其是深入研究阐释“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成为近一年来理论界研究的热点,以及构建具有主体性和原创性的新时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热点。习近平指出:“理论创新只能从问题开始,从某种意义上说,理论创新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筛选问题、研究问题、解答问题的过程。”[3]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也曾深刻指出:“问题是时代的格言,是表现时代自己内心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4]“一个时代的迫切问题,有着和任何在内容上有根据的因而也是合理的问题共同的命运:主要的困难不是答案,而是问题。……每个问题只要已成为现实的问题,就能得到答案。”[5]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进行了高度概括和科学系统的阐述。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及习近平关于该决议的重要说明,都对该重大问题作了更深入的阐发。全面准确理解、深入系统阐释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科学内涵与时代要求,应当认真深入思考、全面科学回答如下10个方面的重大问题。

当前,不少论者把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简称为中国式现代化,或者用中国式现代化来取代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事实上,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两个截然不同的重要概念,不可混淆用之。

首先,中国式现代化不等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是中长期目标,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这一目标的实现路径。前者作为中长期目标,有着严格而丰富的指标体系;
后者作为实现路径,是正在推进、不断探索的动态过程。虽然我们开创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但离真正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按照规划,我们将在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七一”重要讲话中,习近平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6]这意味着我们正式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发展阶段。立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辉煌成就,面对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光明前景,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中国式现代化必将实现。但是,正如习近平所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跑”[7],需要战胜来自国内外的各种重大风险与挑战。对此,我们要有充分的估计和准备,自觉发扬历史主动精神,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不断创造新的伟大成就。

其次,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艰辛探索才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社会主义建设起步不久,“现代化”就成为全党全国人民明确的奋斗目标。20世纪50年代中期,“四个现代化”被正式提出并于1956年写入党章,彼时的目标为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现代化(后来改为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经过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长期探索和艰辛努力,至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国防工业从无到有逐步发展起来”。[8]在此基础上,邓小平正式提出“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目标和“三步走”战略。随着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后取得更多重大成就,特别是随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的不断深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更加明确,内容更加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在经济、政治、文化、国防、外交以及党的建设方面,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伟大成就。新中国成立以来70多年的伟大成就表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经历了艰辛的理论和实践探索,才走出正确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最后,中国式现代化具有5个方面的重要特征。一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中国人口达14亿多,实现14亿多人口的现代化是史无前例的重任。综观已经步入现代化的国家和地区,前30名经济体的总人口累计不到10亿。其中,最大的经济体美国的人口只有3亿多,第三大经济体日本的人口也只有1亿多,大多数发达经济体的人口均低于1亿。中国式现代化如果顺利实现,必然会产生更广泛的世界性影响,对人类文明的贡献将是空前的。二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再到新时代,共同富裕始终是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也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十分鲜明的本质特征。三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这是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便坚持的基本要求,是进一步上升为五个文明协调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其核心在于既要促进物的全面发展又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四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要求同步推进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绿色低碳的新型道路取代西方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为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及全世界人类可持续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五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始终坚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新时代以来,习近平强调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世界公平正义新秩序。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必将进一步凸显中国作为国际公平正义秩序坚定维护者、全球和平发展重要贡献者的决定性力量。

一般而言,现代化指的是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和地区通过经济文化改革和技术革命,在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方面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的过程。这个过程率先发生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于是许多人便把现代化等同于西方现代化,把据此总结出来的经验概括成现代性,主张中国也要向西方学习。事实上,随着现代化问题的不断凸显,人们在反思、批判现代化问题的过程中发现,现代化的问题实质上是现代性的问题。

首先,现代化与现代性是表里关系、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在任何发展模式中,现代化的方向和水平,是由居于内核地位的现代性所决定的。简言之,现代性才是现代化的深层内核,而现代化只是现代性的表现形式。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在反思西方现代化模式基础上形成的,而西方现代化又决定于西方现代性。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将西方的现代化概括为4个基本特征:一是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
二是两极分化的现代化;
三是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
四是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只有对这些形而上学的现代性理论问题进行反思和批判,搞清楚哪些是资本主义的扩张本性所决定的,哪些是人类社会发展所共同面对的,才能认清现代性和现代化的区别,进而深入探索适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新现代性,引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朝着正确方向发展。

其次,中国式现代化应以新现代性为内核。习近平强调,我们“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个科学命题有三方面的含义:第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影响力不仅在于中国,同时也丰富了全世界人类文明的新形态,为人类文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道路选择。第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前者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后者是资本主义性质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成功充分证明了社会主义相较于资本主义的独特性和优越性。第三,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突破了西方现代化的话语体系,摈弃以西方为中心、西方文明至上的狭隘立场,充分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自信和继续引领人类文明的历史自觉。因而,前一个“新”凸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相较于西方现代化的独特性,后一个“新”则表明中国式现代化对人类文明贡献的原创性。之所以如此,在于中国式现代化以新现代性为内核,而不是以其他既有现代性理论为基础。简言之,中国式现代化是对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超越。如前所述,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等五大特征,是在反思冷战思维、霸权主义、殖民剥削、两极分化等既有现代性基础上形成的全新现代性。

最后,新现代性以人民为中心。中国式现代化应以新现代性为内核,而新现代性又以人民为中心,即强调人民至上,强调人民立场,这与西方现代性强调利润至上的资本逻辑有本质区别。中国式现代化固然需要利用资本,但我们始终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坚持按劳分配的主要原则,确保资本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在2022年4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八次集体学习中,习近平强调,要把资本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生产要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规范和引导资本发展”[9]。这些举措的深层逻辑,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进而坚持以新现代性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遵循。

当前,我们仍需继续研究、反思和批判西方现代性,在此基础上构建和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现代性理论,并通过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不断彰显出来。

有观点认为,西方现代化起步更早,效果更好,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现成的模板,中国只需紧随其后即可。也有观点认为,中国式现代化利用了西方现代化的成果,已经走上“路径相依”的道路。这些观点的局限性在于,没有从根本上认清两种现代化背后的制度之别。中国式现代化不能走西方现代化之路,主要是由三个“不允许”所决定的。

首先,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不允许。2019年8月,美国政府宣布对550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关税,并对中国发展高技术产业设置障碍,多次发布所谓制裁清单。在贸易战之外,美国还屡次在新冠肺炎疫情问题、台海问题、人权问题上生事,试图扰乱中国现代化进程。这些赤裸裸的霸权行为表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只想继续把中国作为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地,并不希望中国强大起来。一旦我国在某方面有所进步,必然会招致打压,这也是历届美国政府对华的基本态度。近年来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西方所表现出的冷战思维愈演愈烈。中国发展越好,西方打击越甚。因此,我国只有另辟新路,摆脱西方制定的“游戏规则”,自主决定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命运。

其次,中国人民不允许。近代以来中国各阶级探索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的曲折经历表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以此为基础的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之路更是走不通。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及其领导下百年辉煌成就的取得,充分说明只有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才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选择。正如习近平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所说:“一百年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就,是中国共产党人、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结果。”[10]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虽然成功开拓,但要顺利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仍然需要依靠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接续奋斗。而唯有社会主义性质的现代化道路,才能继续赢得亿万人民群众的支持。一旦偏离这个方向,走向西方现代化的邪路,则必然为中国人民所抛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主体和主人。

最后,现实条件不允许。西方现代化模式以资本扩张为逻辑,以血淋淋的殖民侵略为先导,以无止境开发自然资源、征服自然为前提,对自然生态、人类文明、国际秩序等都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危害。中国式现代化立足于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面对的问题和挑战、肩负的使命和责任都是前所未有的,因此必须从起步晚、人口多等现实条件出发,不能像西方国家一样肆无忌惮。中国人口和资源等现实条件倒逼我们不断进行理论和实践创新,走出截然不同的全新现代化道路,这也是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直接原因。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脱胎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的百年伟大成就为现实基础,更以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目标,因而具有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而西方现代化诞生于资本向世界侵略扩张的罪恶历史,因而天然具有资本主义的扩张本性。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必须始终恪守社会主义的根本方向,否则会滑向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邪路上去。

中国共产党百年的苦难辉煌历史、新中国70多年和改革开放40多年的伟大成就都表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之所以能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就是因为党领导人民不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也就是“两个结合”的过程,未来要顺利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也就必须坚持不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首先,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伟大成就的根本原因和宝贵经验。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许多伟大探索,也经历了许多重大挫折,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之所以能在这些探索、挫折和开拓中创造以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为代表的成功道路,“根本在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11]。惟其如此,才能贯彻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根本方法,因地制宜地解决发展中的各种问题。

其次,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创新之源。恩格斯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12]毛泽东在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论断之际也强调,马克思列宁主义之所以伟大,就在于它始终同各国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中国共产党要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就是要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的环境”[1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刻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实践条件,必然要求有与之相应的科学指导思想。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原原本本地照搬马克思主义必然解决不了多变的实际问题。马克思主义只有切实观照时代问题,不断从实践中吸收养分,才能永葆其先进性和科学性。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在中国历史和现实条件下开展的,是具有厚重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马克思主义只有不断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才能不断创造出符合中国人民的思想观念、民族特色甚至行为习惯的新理论和新实践。

首先,坚持党的坚强领导、全面领导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首要宝贵经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在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时,把“坚持党的领导”放在首要位置,强调“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扭转近代以后的历史命运、取得今天的伟大成就,最根本的是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14]。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历程充分证明,一旦弱化或放弃党的领导,现代化建设就会遭遇挫折和失败,而不断加强和巩固党的领导,现代化建设就能稳定健康发展。

其次,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式现代化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现代化,马克思主义政党和社会主义国家都必须坚持党的坚强领导、全面领导。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只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才能确保党对中国式现代化正确方向的引领。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和兴党强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遵循。实践发展永无止境,理论创新也就永无止境。这就要求我们不能原原本本地照搬照抄马克思主义,也不能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更不能机械模仿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发展的模式,只能结合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进程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来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答问题。

最后,坚持党的领导的关键在于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使命,千方百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目的也在于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西方现代化道路靠资本驱动不同的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靠人民驱动。人民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目的,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主体。正如习近平所指出的:“历史是人民书写的,一切成就归功于人民。只要我们深深扎根人民、紧紧依靠人民,就可以获得无穷的力量,风雨无阻,奋勇向前。”[15]简而言之,就是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努力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全党必须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16]。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正在推进、不断探索的动态发展道路,中国式现代化的中长期目标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习近平指出,“我们推进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让国家变得更加富强、让社会变得更加公平正义、让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17],也就是实现更高质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个中长期目标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等方面的具体要求,表现在政治层面是更为完善的制度保障,表现在经济层面是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表现在文化方面是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也就是说,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动态发展过程中,必须与时俱进地调整它所朝向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目标的具体内容,使之与实践和时代相适应,进而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增强党对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事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越有效掌握政权和经济基础,越能够体现社会的公平正义走向”[18],也就越能顺利地实现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

具体而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本身就是不断发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过程,制度越完善,则道路越顺畅。只有不断发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够为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供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坚实的物质基础是中国式现代化,甚至是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否成功的首要条件。为此,必须继续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各项目标的关键。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人民的现代化,换言之,中国人民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主体力量。越是充分调动和发挥人民群众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越是全面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则越能快速稳妥地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因此,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必须致力于“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19]。

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就强调指出了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并立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提出并解答了何为社会主义本质的问题,“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20]。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始终坚持走共同富裕之路。习近平指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为我国未来五年乃至十五年的发展擘画了蓝图,要求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21]“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我们说的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22]

首先,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之路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中国式现代化必须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之路,这是我们的社会主义根本制度所决定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使然。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土地改革、社会主义改造等重大变革,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打下了深厚的基础。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就明确了共同富裕的目标,要求极力避免贫富分化,主张只有生产力发达、人民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才能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为此,我们始终强调以公有制为主体,坚持按劳分配的主要原则,确保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人民手中。需要注意的是,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但共同富裕不是平均主义,也不是少数人富裕,更不是大家一起贫困。为此,必须处理好效率与公平、平等的关系,既不能因为不断提高效率而忽视平等甚至忽视公平正义问题,又不能过分强调平等而影响效率。在解决温饱的基础上实现基本小康,进而建成全面小康,就是共同富裕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具体体现。

其次,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道路是解决中国现实问题的关键举措。当前,由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起步较晚,加上中国城乡二元结构长期存在等历史原因,我国贫富差距、城乡差距等问题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教育、医疗、住房等民生方面的问题与压力压缩了社会发展活力,衡量居民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一度达到甚至超过世界平均水平,这明显不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甚至还存在着引发社会不安定的风险。要解决这些问题,关键还得在促进共同富裕方面狠下功夫。正如习近平所说,既要把“蛋糕”做大,又要同时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把“蛋糕”分好,“要在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尽量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事情做好”[23]。也就是说,我们既不能因为害怕贫富差距问题的存在而放弃发展,也不能无视共同富裕的目标而放任市场无序发展,而是要在努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实现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进一步落实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价值追求,真正实现习近平所强调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
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24]。

最后,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与中国式现代化相辅相成。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就是不断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过程。现代化与共同富裕,两者没有先后之别、主次之分,共同统一于“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目标之中。尽管新时代以来我国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迈出了实质性步伐,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对共同富裕的重视程度也前所未有,甚至将其作为衡量中国式现代化程度最重要的指标,但我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因而,必须一如既往地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着力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收入差距较大等难题,在高质量发展中不断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习近平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25]由此可见,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立足于五个文明协调发展,后者是前者的基础和核心。五个文明协调发展新格局是在改革开放特别是全面深化改革的艰辛探索中逐渐形成的,也必将成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基本路径。

首先,改革开放之初的特殊形势要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释放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活力,促进了经济社会飞速发展。但是,伴随着国外资金、技术、制度等涌进国内的,还有“苍蝇”也在扰乱着人们的精神生活。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不良思想影响下,中国社会传统的伦理道德、优良传统受到冲击,给社会稳定和精神文明带来了消极影响。为此,党中央提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当前依然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就是要使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不断得到改善。

其次,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要求五个文明协调发展。随着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特别是两个文明协调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要求制度改革的呼声越来越大,党中央逐渐重视和加强政治文明建设,不断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精简政府机构、加强党的建设等等改革措施不断推出。同时,为了解决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贫富差距拉大、环境污染等问题,也为了实现经济社会更平衡更充分的发展,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党中央又相继强调加强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注意的是,五个文明并非是各自独立、截然对立的,因为精神文明的建设影响社会文明,社会文明也影响政治文明,而精神力量的凝聚程度,对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其他文明建设也有重大的促进作用。并且,五个文明建设和“五位一体”尽管在形式上一一对应,但在五个文明中,物质文明的内涵显然比“五位一体”中经济建设的内涵更宽泛一些,例如社会建设、文化建设中的基础设施建设,就更接近于物质文明建设。

最后,五个文明的协调发展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共同推进的必然要求。推进的具体举措,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与时俱进所制定出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中,都有明确的规定,并随着实践发展不断有所调整。所有这些举措的根本目标,都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方向,为此必须牢牢把握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这个关键。习近平强调,“打铁必须自身硬,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26],这是由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的生动实践所证明的,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的首要经验。党的领导得到加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就会顺遂;
党的领导一旦弱化,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必然招致滑坡或者失败。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并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当前重点在于自觉做到“两个维护”,即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从新中国成立之初强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直至新时代以来提出“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一带一路”倡议,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不断以实际行动履行世界和平建设者、全球和平发展贡献者和国际公平正义秩序维护者的光荣使命。

首先,中国人民一直热爱和平,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环境。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获得了相对和平的国内外发展环境,然而这种和平的国内外环境来之不易,中国人民将倍加珍惜。“中国人的血脉中没有称王称霸、穷兵黩武的基因。”[27]西方国家早在数百年前就开始推进现代化,以血与火为武器向世界扩张,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自鸦片战争开始,至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日本侵华等等,近代中国被迫卷入西方现代化国家的战争暴力和剥削压迫之中。面对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此起彼伏的民族革命。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彻底改变了中国人民被压迫被奴役的历史,终于迎来了进入和平发展的新时代。回顾历史,中国人民历经苦难,“深知和平的珍贵、发展的价值,把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视为自己的神圣职责”[28]。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国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之路,十分珍惜和坚决维护好来之不易的和平环境。

其次,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西方的现代化受资本驱动,以对不发达国家的殖民侵略为手段。中国式现代化则不然,从百废待兴的新中国成立之初,到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时代,我国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信守永不称霸的承诺。坚决走和平发展之路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性质所决定的。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始终站在人类和平发展进步的一边,主张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联合世界各国爱好和平的人民,共同推动历史车轮向着光明的前途前进。习近平指出:“需要加强协调、完善治理,推动建设一个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既要做大蛋糕,更要分好蛋糕,着力解决公平公正问题。”[29]

最后,和平与发展是世界人民的共同价值和共同心声。当前,中国和世界的发展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类正站在和平与战争、进步与倒退的十字路口。新冠肺炎疫情、粮食危机、恐怖主义、气候异常等问题接踵而至、复杂交织,给世界和平与发展造成了严重威胁。这其中的许多问题,都是由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霸权主义胡乱作为所造成的,引起了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大多数人的反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强烈地呼吁和平,中国式现代化走和平发展之路,为维护和引领世界和平增添了重要力量。习近平指出:“中国将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化,无论自身如何发展,中国永不称霸、永不扩张、永不谋求势力范围。”[30]古今中外历史告诉我们,和平不会自然降临,必须以强大的国防为基础。“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31]为了增强我国维护国家安全和世界和平的力量,我们必须居安思危、防患未然,奋力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以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建设世界一流军队,“为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后盾”[32]。

总之,坚定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一方面要大力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另一方面要在持续推动构建国际公平正义新秩序的过程中更加独立自主,不断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这是中国式现代化走和平发展之路的两手准备。

首先,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固然立足于中国,但也需要外部和平环境的支撑。只有发展和维系好和平和谐的外部环境这个外因,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这个内因才能发挥最大效用。中国主动提出并积极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动提出并积极推动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目的在于创造有利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和平外部环境,为人类和平发展做贡献。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外部环境复杂多变给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带来许多新的风险与挑战,和平和谐的外部环境显得更加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再接再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与此同时,中美贸易战等事件也表明,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正在受到冲击,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等逆全球化思潮正在全世界制造麻烦。而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生态危机、粮食危机等问题则进一步表明,人类是休戚相关、相互依存的命运共同体,只有团结起来共同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整个人类才有未来,世界文明才有希望。

其次,全人类共同价值是对西方普世价值的超越,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追求。西方普世价值以自由、民主为表象,以学术、文化为幌子,实际上贯彻了资本主义的政治理念,包含着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一统天下的野心。世界各地的“颜色革命”,正是受普世价值的蛊惑而发生的。而在那些发生“颜色革命”的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无一例外地走向了全面倒退。资本主义仍然是当今世界动乱的罪恶之源,“资本主义扩张、竞争和剥削的逻辑……是不稳定的。资本主义……在现在和可以预见的将来都是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胁”[33]。真正符合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共同利益的,就是中国所倡导的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例如,对于国家安全与世界和平问题,中国一贯主张“国际社会应该倡导综合安全、共同安全、合作安全的理念,……坚持通过对话协商与和平谈判,妥善解决矛盾分歧,维护相互关系发展大局”[34]。总之,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全人类共同价值,既是中国人民所追求的,也是世界人民所追求的;
既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契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而既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必须倡导与遵循的价值原则与价值追求,也是世界各国人民实现和维护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必须倡导与遵循的价值原则与价值追求。

猜你喜欢 中国式共同富裕现代性 论中国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社会科学战线(2022年9期)2022-10-25企业慈善行为、第三次分配与共同富裕社会科学战线(2022年5期)2022-07-23中国式民主环球人物(2022年5期)2022-03-07北京晚清园林中的现代性线索现代装饰(2021年6期)2021-12-31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当代陕西(2021年16期)2021-11-02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华人时刊(2021年21期)2021-03-09牛仔少年的孤独:论《骏马》中现代性对西部空间的争夺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19年2期)2019-08-24也谈现当代诗词的“入史”及所谓“现代性”的问题心潮诗词评论(2019年12期)2019-05-30也谈现当代诗词“入史” 及所谓“现代性”问题中华诗词(2018年6期)2018-11-12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海峡姐妹(2018年7期)2018-07-27推荐访问:重大问题 现代化 若干
上一篇:系统生物学信息与发酵食品健康开发研究进展
下一篇:东濮凹陷上古生界甜点储层地震预测技术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