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霍煤矿厚黄土区井下工作面开采地表沉陷规律研究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2-12-05 点击:

李小龙

(长治三元中能煤业有限公司,山西 长治 046600)

下霍煤矿2306 工作面自回采以来,地表沉陷变形非常剧烈,在工作面上方出现了明显的下沉盆地,特别是在工作面开采边界外侧,地表拉伸变形显著。在对现场进行实地观测和资料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数值模拟计算、理论分析,揭示了本矿综采放顶煤条件下地表沉陷变形规律和机理,为中能煤业今后开展村庄下、水体下、铁路下、公路下采煤以及合理留设保护煤柱提供了科学依据[1-5]。

下霍煤矿2306 工作面位于二采区南翼,煤层赋存厚度为4.30~5.12 m,煤层倾角0°~10°,埋藏深度为474 m,采用放顶煤工艺全部垮落法处理顶板。工作面上覆岩层产状单一,呈水平构造,地表平均标高+942 m,矿井呈南高北低和东高西低走势。3 煤层顶板主要岩性由泥岩、砂岩、砂质泥岩和黄土组成,岩层和岩层之间含有软弱结构面,其中,黄土厚度起伏较大,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增厚,薄处有46 m,最厚可达108 m。煤层底板为泥岩、砂质泥岩,局部含有粉砂岩,老底为灰色中厚~厚层细砂岩,为半坚硬~坚硬岩石。下霍煤矿地质剖面如图1。

图1 下霍煤矿地质剖面示意图

2306 工作面煤层开采厚度大,煤层倾角小,工作面内部与外部、煤层上面与下面、动态与静态采动影响的空间—时间关系,可分为三个阶段:开切眼至初次放顶、正常回采和采面全部采完。图2 显示了覆岩结构在纵向和倾向推进时上覆岩层垮落情况。

图2 综放采场纵倾向覆岩“三带”示意图

(1)开切眼至初次放顶阶段

2306 工作面上覆岩层较厚,其中岩性中硬的基岩厚度超过350 m。在初次放顶时,由于采面开采面积较小,顶板岩层悬顶长度较小,顶板、底板和所采煤层中的应力变化、岩层移动和开裂冒落范围均比较小,采动影响不能达到地表,而仅影响一定的范围,其主要表现为应力变化及开裂冒落,其范围大致呈拱形。

(2)正常回采阶段

采面初次放顶后,工作面进入正常推进阶段,此时采空区周围所采煤层处于压缩状态。随着工作面向前推进及回柱放顶,采空区悬顶长度逐渐增大,支承压力随之增大,顶板逐渐向上冒落,上覆岩层破坏范围逐渐扩大,煤层老顶以梁或悬臂梁弯曲的形式沿层理面法线方向运动,产生断裂、离层。由于岩层运动引起采场周围岩体内的应力重新分布,成层状弯曲岩层的下沉,使垮落破碎的岩块逐渐被压实。随工作面逐步向前方推进,冒落裂缝带在工作面垂直方向上不再扩展,只在工作面推进方向向前扩展,近似一条水平线。

(3)采面全部采完阶段

采面全部采完后,采空区内的冒落岩块逐渐被压实而稳定下来。在采面顶、底板岩层及所采煤层内部应力重新分布并趋于平衡,岩层的移动与变形逐渐减小,在采空区内形成最终稳定状态的冒落带、裂缝带、弯曲带。

3.1 模型建立

本次数值模拟以2306 工作面开采为研究对象,建立基于UDEC 程序的二维计算模型[6]。模型取2306 工作面倾向主剖面为计算剖面。开采厚度5.0 m,煤层倾角平均5°,开采平均深度约474 m,倾向开采宽度260 m(含两巷)。为了直观、系统地反映2306工作面回采时围岩结构、受力及变形情况,对模型进行了适当调整,模拟将基岩简化为由砂泥互层和松散层组成的两种岩性,岩层倾角简化为水平。模型建立尺寸为1260 m×520 m(X×Y)。采用摩尔-库仑(Mohr-Coulomb)模型,节理选用面接触库仑滑动模型。表1、表2 分别为本模型岩体和节理计算力学参数。

表1 模型岩体计算力学参数

表2 模型节理计算力学参数

3.2 计算结果分析

图3 为通过数值计算模型得到2306 工作面开采后地表沉降曲线图。由下沉曲线图可以看出,2306 工作面采用综放开采后,地表最大下沉值达到3453 mm 左右,比地表实测下沉最大值小47 mm,基本一致。现场实测曲线与数值计算得到的地表下沉曲线略有不同,数值计算得到的地表下沉曲线中部稍平缓,曲线边缘收敛快。

图3 2306 工作面开采后地表沉降曲线图

但总体上,数值模拟2306 工作面综放开采后地表沉陷发育规律与实测结果较为接近,能够反映出三元中能煤业综放开采后地表沉陷的一般规律,揭示其覆岩沉陷变形机理。

3.3 覆岩破坏分析

图4、图5 为通过数值计算模型得到2306 工作面开采后上覆、局部岩层特征图。图中明显反映出了煤层开采后周围岩体破坏的“三带”特征,即垮落带内岩块冒落、碎裂,为散体结构和碎裂结构,与原层位失去水平力的联系。2306 工作面开采后,上覆岩层出现垮落现象,导致裂缝带内岩层发生断裂及开裂现象,但仍能够保持层状结构,稳定性较强,由于水平推力的作用,岩块与岩块之间形成铰接关系,并出现离层现象。弯曲带内岩层保持完整,岩层的破坏性很轻。由此,可确定2306 工作面综放开采后垮落带、导水裂缝带的高度。

图4 2306 工作面开采后上覆岩层破坏示意图

图5 2306 工作面覆岩破坏特征图(m)

由岩层破坏特征来看,采空区顶板破坏主要表现为拉破坏。随着工作面的不断推进,采空区顶板逐渐失去支撑,煤层上覆岩层内部储存的能量在自身重力影响下,通过一定路径进行转移和释放。工作面顶板采用变形方式来释放能量,由于顶板的变形进而导致能量的释放,工作面顶板形成拉应力及竖向剪切应力导致顶板下沉。采空区顶板靠近煤岩体时,最易发生剪切破坏,而距离采空区较远处的顶板则表现为拉破坏,原因与周边煤体的限制作用有关。

从岩层破坏分布特征来看,沿倾向剖面的垮落带、裂缝带(即导水裂缝带)发育形态形成了两边高中间低,呈较明显的马鞍形形态。数值模拟测得综放开采条件下的垮落带最大发育高度为40.5 m,约为煤厚的8.1 倍;
导水裂缝带最大发育高度约在煤层上方101.9 m 处,约为煤厚的20.4 倍。与一般开采方法比较而言,综放开采条件下覆岩破坏严重,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偏大。这是由于综放开采,一次性采全高,直接顶冒落破坏后采空区充填不满,在覆岩下沉移动过程中,不能及时得到采空区充填体支撑反力的作用,使覆岩内部竖向与水平方向附加拉应力快速增大,加速了覆岩脆性破坏,导致覆岩内部强拉伸变形和和导水裂缝带高度的发展较大。

3.4 覆岩移动分析

图6 为数值模拟2306 工作面开采后倾向主剖面上的岩层移动矢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工作面综放开采后周围岩层的移动、破坏情况。覆岩移动情况呈反比,采动覆岩中,以采空区几何中心为参照点,在开采影响中央区域,离中心越近则移动量越大,离中心越远则移动量越小,其中直接顶板移动量最大,对应地表移动量最小,从而反映了开采空间造成的耗散。在岩层移动向地表发育过程中,覆岩下沉在近煤层区域表现为近煤层法线方向移动,在近地表区域表现为竖直方向移动,这反映了综放开采后,直接顶、老顶为法向垮落、断裂下沉,松散层或浅部岩层为竖向弯曲下沉,表现出了岩层采动后不同的传播路径和破坏程度。

图6 2306 工作面开采后倾向主剖面岩层移动矢量图

图7 为数值模拟2306 工作面开采后倾向主剖面上的岩层下沉云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岩层从底部向地表传播过程中,岩层内移动衰减不明显,开采空间只在岩层内耗散了小部分(约占30%),大部分被传递到了地表。这充分说明了综放条件下,一次性采全高,覆岩移动剧烈,地表沉陷充分。相较于一般开采方法,综放开采后的岩层下沉值较大,也反映了综放开采后,直接顶、老顶移动剧烈。

图7 2306 工作面开采后倾向主剖面岩层下沉云图

数值模拟结果表明,2306 工作面综放开采后导水裂缝带最大高度为101.9 m,裂高采厚比为20.4,导水裂缝带比较发育,覆岩破坏非常严重。这是由于综放开采,一次性采全高,直接顶冒落破坏后采空区充填不满,在覆岩下沉移动过程中,不能及时得到采空区充填体支撑反力的作用,使覆岩内部竖向与水平方向附加拉应力快速增大,加速了覆岩脆性破坏,导致覆岩内部强拉伸变形和和导水裂缝带高度的发展较大。

猜你喜欢 岩层采空区顶板 采用Midas GTS NX软件进行中风化岩层垂直边坡开挖支护稳定性分析西部交通科技(2022年2期)2022-04-27地下室顶板施工通道结构加固模式探究科学与生活(2021年8期)2021-12-22煤矿顶板事故原因分析与防治措施科学与财富(2021年34期)2021-05-10“串层锚杆”加固的反倾层状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人民长江(2021年12期)2021-01-16地下金属矿山采空区安全治理方案设计探讨世界家苑(2018年10期)2018-11-10岩层洞桩法车站站内爆破技术中国科技纵横(2018年14期)2018-08-30采空区地基稳定性研究及其技术对策建筑建材装饰(2017年7期)2017-07-04泥水盾构在上软下硬地层中的施工技术探讨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年25期)2015-07-24为采空区加上“安全锁”劳动保护(2014年7期)2014-09-01七煤顶板离层界限值的确定中国信息化·学术版(2013年2期)2013-06-08推荐访问:工作面 沉陷 井下
上一篇:浅谈邱集煤矿区域治理效果验证方法在1103,工作面运用
下一篇:基于数字感知探讨新型品质化收费站方案建设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