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流人祁韵士鸟类动物咏物诗初探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2-12-02 点击:

任刚,李彩云,2

(1.伊犁师范大学 边疆中华文史研究中心,新疆 伊宁 835000;
2.伊犁师范大学 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新疆 伊宁 835000)

祁韵士仕途上没有大成就,史地学和文学方面却成绩斐然。伊犁将军松筠邀请祁韵士编纂史地著作,诗人欣然受命,在乾隆年间汪廷楷辑录的《西陲总统事略》草稿基础上,重新纂修西北边疆史书,完成了西北史地学开山之作《西陲总统事略》,著录了祖国边疆完整版图。祁韵士亲至实地考察,“见夫城郭人民之富庶,则恩德化覃敷,怙冒罔极;
见夫陵谷薮泽之广大,则思《山经》、《水注》耕漏殊多;
见夫物产品汇之繁滋,则思雪海昆墟瑰奇不少。每有所触,情至而景即在,是岂必模山范水,始足言景,弄月吟风,始足言情哉”[1]116,“首列十六城,次鸟兽虫鱼,次草木果蓏,次服饰器用,而终之以边防夷落,以志西陲风土之大略。词之工拙有所不计,惟纪实云”[1]116。祁韵士青年时期无意于诗歌创作,正是流放西域,诗人开始属意于诗歌,将其作为排解愁苦、思念亲人的唯一慰藉。他一生中创作了209 首西域诗歌,主题内容极其丰富,记录了西行所见所闻所感,其中咏物诗数量众多,经笔者统计有80 余首,如《黑雀》《八叉虫》《雕》《雁》《梭梭木》《压油鸟》《鸳鸯》《雪鸡》《集吉草》等,诗人用纪实笔法展现了西域的物产民俗。

咏物诗是中国古典诗歌常见题材之一,最早可以追溯到《诗经》。自先秦时期始,咏物诗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阶段,经典之作层出不穷。咏物诗与赠别诗、行役诗、山水诗、田园诗、边塞诗和咏怀诗等均为古典诗歌题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咏物诗是以物为吟咏对象的诗歌。在一首诗中,通篇以某物为吟咏对象,对其物进行刻画,绘形传神,或借物表现诗人的主观情感、人生感慨、政治见解等等。”[2]祁韵士的动物咏物诗主要分为三类:哺乳类、鸟类和虫鱼类。本文将围绕鸟类动物咏物诗进行论述。

祁韵士不仅将目光关注于西域当地的饮食类植物,也将笔墨触及了鸟类动物。《雁》[3]220一诗化用杜甫的诗句表达了思乡之情。“嘹唳声从海上还,高秋夜月度萧关”,未见其鸟,先闻其声,大雁从北方湖泊上飞来先听见它的声音,尤其秋夜里听到大雁的鸣叫声让人内心凄怆不已。“相呼南返江干去,不恋情凉雪外山”,秋季北雁南飞,呼唤它的同伴一同回乡,诗人听到雁鸣,睹雁思乡,正是祁韵士内心真实的写照。该诗通过大雁托物言志,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笔者梳理了80 多首咏物诗,该诗是托物言志契合度最高的一首。这首诗里,我们看到的多是诗人的情感,没有史地学家的印记。祁韵士喜欢化用史书或者经书,抑或将地理学知识融入诗中,但该诗既没有写历史事件,也不言地理知识,亦未谈及经书,仅化用了诗圣杜甫《宾至》的诗句“岂有文章惊海内,谩劳车马驻江干”[4]。诗人已经由早年不屑于作诗,转而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诗人了,正所谓“赋到沧桑句便工”,正是晚年的坎坷和政治上的打击成就了祁韵士的诗歌。

祁韵士还描写了美丽的鸳鸯,《鸳鸯》[3]222“翩翩新浴翼何鲜,列队参差向海堧。欧父底须作解事,无端惊起作蹁跹。”西域内陆湖泊众多,鸳鸯并非本土鸟类,其是候鸟,通常生活于内蒙古和东北北部,过冬时节则迁徙至长江以南一带。该诗中所吟咏的鸳鸯当是误认,应当是将当地赤嘴潜鸭或者凤头潜鸭误作鸳鸯了,三者极为相像。清代中后期的西域,野鸭种类多至十几种,绿头鸭、凤头潜鸭等,外形体态和鸳鸯都十分相似。诗人想要通过鸳鸯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欧父底须作解事,无端惊起作蹁跹”,该诗主题十分幽深,诗人化用《列子·黄帝篇》中的故事:“海上之人有好沤鸟者,每旦之海上,从沤鸟游,沤鸟之至者百住而不止。其父曰:‘吾闻沤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明日之海上,沤鸟舞而不下也。”[5]该诗使用了托物言志的艺术手法,诗人借助于鸥鹭忘机的寓言故事,展现了纯洁的内心和高洁的品格。

祁韵士咏物诗大多数是绝句,《飞雁篇》[3]168则是例外,全诗共13 句,字数较其他咏物诗多了三四倍,该诗是古体诗,以古体诗固定体式“篇”命名。“年年送雁塞北飞,不知飞向何处依”,诗人说年年都是我送大雁从南飞向北,从来不知道它栖息于何处。不想“今我追雁来到此,雁惊避我起沙矶”,没有想到自己会被流放西域,连大雁都被我这个举动惊着了。诗人通过拟人手法来突出命运的坎坷。《万里行程记》中详细记录了苇湖,其位于库尔喀喇乌苏以西的托多克,“此地之东有苇湖,浩渺无际,飞雁群翔,野树丛生,望之若林”[1]20。“苇湖淼淼望不极,六月无暑犹寒晖”,诗人身在陌生的环境,放眼远望,看不到尽头,六月原本是暑热季节,但此时诗人身心俱寒。“塞外相识惟尔雁,畴昔过余是耶非”,远在边疆,人生地不熟,没有亲人朋友,唯一让诗人有些许慰藉的就是大雁了,这一生是对还是错,也许只有大雁来评判了,诗人睹雁思往事,万般感慨涌上心头。“雪泥踪迹偶然耳,行见衔芦归去肥”,该句化用了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6]诗人想到人生百年,流放不过是其中的一个鸿爪而已,这鸿爪也必将随着雪泥湮灭不见,看到原本相识的大雁,内心感慨万分,悲痛不已,可是猛然间想到了苏轼,想起苏轼被贬至黄州惠州儋州,就豁然开朗了。“行见衔芦归去肥”,诗人对大雁说出了释怀的言语。该诗既有苏轼诗的影子,也有李清照《声声慢》词中“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7]的印记。如果该诗至此就结尾了,那么我们看到的是诗人已经从困境中解脱了,但末尾以“吁嗟呼,尔雁到处我亦到,尔雁归时我未归”作结。可见诗人虽然自我排解了,但依然对前途深感忧虑。诗中飞雁有托物言志的作用,仿佛就是诗人的化身,这里诗人与飞雁对话,与陶渊明《形影神》有异曲同工之妙。

祁韵士还写到了美丽的孔雀,《孔雀》[3]221“圆眼金翎映日高,展开璀璨翠舒毫”,诗人句下自注:“雄者生三年翎始齐,其开屏极可玩。”首句描写了孔雀开屏的美丽。“吉光片彩因人显,声价当时重异遭”,该句化用了焦竑《澹园集》“断管残沈,等于吉光片羽”[8],本指古代残存下来的文物,但这里用来形容孔雀羽毛。现今,新疆除了动物园外,其他地方是很少有孔雀的,但史书中记载了孔雀曾繁盛于此,《魏书·西域传》中记载龟兹国“土多孔雀,群飞山谷间,人取养而食之,孳乳如鸡鹜,其王家恒有千只云”[9]。祁韵士该诗吟咏孔雀,正好和史书相印证,说明西域曾经有大量的孔雀存在,因此这首咏物诗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史善长于道光年间被流放西域,也亲眼看到孔雀,并在他的著作《轮台杂记》中进行了记载:“孔雀产吐鲁番,翠衣炳耀,饲以谷,驯如家鸡。”[10]从现今的气候来看,新疆不属于亚热带气候,孔雀的繁殖需要热带或亚热带气候,西域当时的孔雀又从何而来呢?《汉书·西域传》中记载今克什米尔和印度一带的孔雀曾被引入西域,后徐松对此也进行了补证。从上述记载来看,祁韵士和史善长见到的孔雀应是从国外引进的,是人工饲养的,而不是本地野生的,这也就解释了后来孔雀消失的原因,当饲养的条件不具备时,新疆就没有孔雀的踪迹了。

祁韵士还将笔触聚焦于雪鸡,《雪鸡》[3]223“啄雪鸡肥肉可烹,剧怜双肋擅冰清”,该诗句下自注:“《闻见录》言之,惜余未见。”可见,诗人从未见过雪鸡。七十一《西域闻见录》中记载:“喀什噶尔雪鸡群飞,极肥美而性燥。”[11]136“剧怜双肋擅冰清”一句表达了诗人对雪鸡的喜爱之情。诗歌结尾处批判了猎杀雪鸡的狩猎者:“西方佛地多灵物,怜彼蠢愚好杀生”。诗人认为雪鸡十分珍贵,猎杀之人让人痛恨。雪鸡体型和普通家鸡相似,主要生活在天山、阿尔泰山及帕米尔高原海拔四千至二千米的雪线以下至松林上缘的高山草甸里,雪鸡不随季节迁徙,有稳定的居住地。因为雪鸡药用价值很高,是治疗妇科疾病的良药,猎杀者甚众。现今数量锐减,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这首诗也因此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此外,咏物诗《鸦》[3]226在西域文化史上也占有一席之位。它以诗歌的形式印证了清代中后期西域历史地理原貌。“聒耳慈禽孰与嗔,伊江树色接城闉”,诗人首句化用了乌鸦反哺的传说,将乌鸦形容为慈禽,凌晨时分,乌鸦就在枝头啼叫不已,仿佛叫人起床,伊犁树色接城闉,以动衬静,描写了黎明时伊犁的静谧。后两句“春来秋去期无爽,又有冬鸦作替身”,描写了每年乌鸦和白颈鸦按照季节换班的场景,这种迁徙从未改变过。该诗下有自注:“伊犁多鸦,黑灰二种。黑者惊蛰至,霜降去;
灰者反,是若换班。”清代文人方士淦《东归日记》中也有此记载:“伊犁白颈鸦十月从南路飞来,乌鸦飞去;
二月白颈鸦南去,谓之换班。”[12]方士淦较祁韵士时代稍晚,二人先后流放至伊犁,都亲眼看见了乌鸦换班的场景。伊犁常见的乌鸦有渡鸦、寒鸦、小嘴乌鸦、秃鼻乌鸦和大嘴乌鸦等种类,方士淦记录的白颈鸦就是秃鼻乌鸦,祁韵士诗中描写的鸦可以排除渡鸦。渡鸦有一条粗大的尾巴,样子丑陋,而且体型较其他乌鸦大两三倍。寒鸦主要是灰色,仅仅背部及尾部是黑色,其他乌鸦都是黑色羽毛。现今伊犁的乌鸦不迁徙,但由于时代不同,乌鸦种类和食性不同,祁韵士和方士淦见到的乌鸦可能会有迁徙的习惯。

《有谈岔口鸟者诗以志之》[3]159中也吟咏了一种小鸟“岔口鸟”。“雪山小鸟不知寒,水腹坚时出卵完”,该诗中的岔口鸟与七十一《西域闻见录》中记载的相同:岔口,小鸟也。全似鹑,而嘴爪皆红。生冰山中,千百为群,卵遗冰上,极寒之时,卵自绽裂,有鸟飞出,性最热[11]174。该诗首句写岔口鸟的繁殖过程和繁殖环境。此句中的水腹是诗人据《释名·释形体》解释而来:“自脐以下曰水腹,水沟所聚也。又曰少腹,少,小也,比于脐以上为小也”[13]。在祁韵士的咏物诗里,史学和地理学的知识随处可见。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他的诗文较洪亮吉等其他流人的诗文晦涩难懂。也正是这个原因,祁韵士诗歌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西陲竹枝词》共有100 首诗,祁韵士鸟类咏物诗大多出于此诗集中,但《有谈岔口鸟者诗以志之》未收入《西陲竹枝词》,收录于《濛池行稿》中,该诗后半首又加入了对火鼠和冰蚕的吟咏:“火鼠冰蚕非怪事,奇闻莫作等闲看”。祁韵士被流放之前听说过火鼠和冰蚕,很多人把它们当作传闻来笑谈,诗人却认真思考了,并且将它们记录在诗中。据修仲一和周轩校注的《祁韵士新疆诗文》可知:《十洲记》中有“炎洲在南海中,有火林山,山中有火光兽,大如鼠,毛长三四寸,或赤或白。取其兽毛以缉为布,时人号为火浣布。”[3]159《太平御览》中也收录了张勃的《吴录》:“日南比景县有火鼠,取毛为布,烧之而精,名曰浣布。”[14]可见,当时的火鼠一度和百姓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该诗中的冰蚕和岔口鸟一样,常年生活于极寒的环境,王嘉《拾遗记》记载:“有冰蚕长七寸,黑色,有角,有麟,以霜雪覆之,然后作茧,长一尺,其色五彩;
织为文锦,入水不濡,以之投火,经宿不燎。”[15]从诗的题目可以看出,时人是经常谈及岔口鸟的,诗人不仅记录了岔口鸟,还记录了火鼠和冰蚕,可见诗人处处留心历史地理知识。

《黑雀》[3]225一诗的吟咏对象和当地农业紧密结合。“螽蝗害稼捕良难,有鸟群非竞啄残”,农业耕种时节最怕蝗虫灾害,蝗虫数量众多,跳跃敏捷,不易捕捉,对庄稼种植危害极大,黑雀就是上天派来帮助百姓的使者。该诗句下自注:“雀如燕而大,色黑有斑点,啄蝗立毙,然不食也。土人目为神雀。”“此雀疑即鷟鸑,阿文成公镇伊犁时所献者”。诗人将黑雀称作神雀,起源于史书记录。《国语·周语》中记载:“周之兴也,鷟鸑鸣于岐山。”[16]鷟鸑被看作神鸟,该诗下才会自注为鷟鸑。后两句是“斑点赤睛鷟鸑尔,横空来去倏无端”,具体刻画了黑雀的外形。根据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记载,鷟鸑是一种水鸟,外形和鸭子相似,体形略大于鸭子,赤目斑嘴,长项。可以看出李时珍记载的鷟鸑和诗中黑雀是有区别的,诗中所说的黑雀,学名叫椋鸟。西域椋鸟有粉红椋鸟和紫赤椋鸟,粉红椋鸟外形为粉色和黑色杂斑,只生活于天山以北的草原地带,紫赤椋鸟外形为黑色夹杂白斑,生活范围十分广泛,分布于整个西域。祁韵士流放西域三年间,绝大多数时间在伊犁,结合诗中的斑点赤睛这个外形,可知祁韵士吟咏的是粉红椋鸟。笔者认为诗人作为史地学家应该可以分辨出二者的不同,但他依然借助于这个历史传说来歌颂黑雀,就如苏轼明知道此赤壁非三国真赤壁,诗人只是借助于神话传说歌颂黑雀。黑雀是益鸟,他们以森林和草原的各种害虫为食,主要啄食金龟子、步行虫、蝗虫等。诗人看见蝗虫泛滥,由衷赞赏黑雀灭蝗的行为,是它们为百姓除害。该诗通过吟咏黑雀,展现了清代后期农业种植的一些真实情况。

《雕》[3]227中也描写了有地域特色的鸟类,其与当地畜牧业有一定关联。“朔彪徒转白云端,一鹗盘空振远翰”化用了《尔雅》中的“扶摇谓之飚”,郭璞将飚又进一步解释为“暴风从下上也”。该诗首句描写雕飞上天空凌厉的气势,展示了雕升空和俯冲的迅疾。该诗吟咏的雕,在同时代或者稍晚稍早的著作中可以相互印证。七十一《西域闻见录》中也有记载:“骨岔,雕之黑而大者,高二三尺不等,翅翎健而多力,回地深山所生。惟巴达克山益西,黑雕尤大而猛鸷,飞则两翼遮云。宿山岭,高如驼象,所过之处,人皆避屋中。往往攫其牛马。翅翎坠地,长辄八九尺,或丈余。”[11]174可见,雕是当地牧民圈养牲畜的威胁之一。西域地域广阔,地形和气候亦是复杂多变,是鹰和雕类猛禽生活的最佳地。天山南北一带的高山峡谷和沙漠草原中,这类猛禽就多达四十多种。祁韵士从小熟读经典,他对《逍遥游》中的大鹏鸟钦佩不已,但一直没有亲见。此次流放西域,见到的虽然不是鹏,但眼前的雕也给了他同样的震撼,故而诗中言:“争说遗翎八九尺,垂天若大鹏抟”,雕升空时亦有《逍遥游》中鹏“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17]之气势。

咏物诗《雉》[3]221则将目光投向了当地美味:“草浅风嘶雪霰飞,离披五色雉初肥”。在深秋初冬时节,北风呼呼,飞雪舞动之时,正是食用野鸡和山鸡的时节。此时的五色野鸡正是肥美的时候,“火枪举处纷纷落,且趁平明猎一围”,诗人写到人们用火枪打猎野鸡的场景。野鸡数量很多,随处可见于天山南北的平原绿洲和湖泊沼泽地带,它的体形比家鸡稍小,羽毛鲜艳无比,尤其是雄性野鸡,羽毛艳丽,长有两条长尾,十分美丽。野鸡奔跑速度很快,也是军营中士兵常常用来练习枪法的对象,因此诗中言火枪射落。从这个意义上讲,该诗也可以看作是军事诗。

《压油鸟》[3]224一诗吟咏了压油鸟,描写了压油鸟与人神奇的相处方式。“非关觅食往来频,体累多脂解向人”,压油鸟整日飞来飞去不是为了觅食,而是因为自己太胖了,需要向人求助,帮助它除去多余的脂肪。《西域闻见录》中也记载了这种人鸟互动:“伊犁、乌鲁木齐之间,有压油鸟,大如鸡雏、色正黑肥,则集人屋宇或院中,唧唧哀鸣。招之,辙集于肩袖,捉而急握之,油自其粪门出,油尽,乃纵之去。古之云压油之鸟,以石压之取油,仍能飞去,即此类欤。”[11]175-176压油鸟与人的互动,展现了西域独有的生活场景。该诗后两句“却忆侏儒饱欲死,兰膏徒自速焚身”,化用了《汉书·东方朔传》中的侏儒典故,比喻脂肪满腹的压油鸟。“侏儒长三尺余,奉一囊粟,钱二百四十。臣朔九尺余,亦奉一囊粟,钱二百四十。侏儒饱欲死,臣朔饥欲死。”[18]诗人在描写压油鸟时,暗合东方朔的典故,是为了托物言志。东方朔借用侏儒“饱欲死”突出自己的饥渴难耐,无法存活,诗人隐晦地言明自己如东方朔一样,度日艰难。诗人至流放地不如意、困顿至极,这也是当时流放西域的真实写照。

“缘情类咏物诗虽然有追求社会生命价值的实现受阻带来的挫折感和失落感,但其根基仍驻扎在坚强的自信力之上”[19],祁韵士的咏物诗即是上述观点的典型体现。诗人虽然晚年遭遇政治挫折,流放伊犁,内心伤感,但并未沉沦于悲戚情感之中,而是出于儒家用世之心和史学家的责任感,创作了两部诗集《濛池行稿》《西陲竹枝词》。鸟类动物咏物诗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些咏物诗追求体物肖形,传神写意,穷物之态,尽物之情,寄寓了诗人的各种复杂情感和人生感慨。诗人在咏物时展现了纯洁的内心,寄托了高洁的品格,留存了西域珍贵的物质文化史料,摹绘了西域独有的生活场景,这些都成为今人研究西域文化时参考的宝贵资料。祁韵士的咏物诗绝大多数出自《西陲竹枝词》,该诗集附录于《西陲总统事略》后,是诗人受伊犁将军松筠嘱托,编纂《西陲总统事略》期间所作,因而这些咏物诗也从深层次体现了诗人戍边受命著史的家国情怀和史地学者的实录使命。

猜你喜欢 咏物诗伊犁西域 伊犁放歌金山(2022年9期)2022-10-20天山廊道与唐朝治理西域研究社会科学战线(2022年6期)2022-08-25张骞探西域故事作文·高年级(2022年5期)2022-05-29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经典咏物诗家教世界·创新阅读(2022年4期)2022-05-07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经典咏物诗家教世界·创新阅读(2022年3期)2022-04-12咏物诗的一种写法中华诗词(2018年4期)2018-08-17伊犁将军长庚连环画报(2017年1期)2017-07-13草原之晨?西域胡杨之魂?阿尔卑斯之晨文化交流(2017年6期)2017-06-13打伞的人文学港(2016年11期)2016-12-20祖逖闻鸡起舞儿童故事画报(2015年8期)2016-01-27推荐访问:伊犁 鸟类 初探
上一篇:连平县忠信南部地区地质特征及矿产成因分析
下一篇:错误正畸毁了牙齿,还影响关节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