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院校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2-11-19 点击:

朱明洋

(天津市宝坻中等专业学校,天津 301800)

中职院校的学生大多数是因中考失利而与普通高中教育失之交臂的学生,他们希望在中职院校广泛学习技能知识,提高就业实践能力。学生的升学率和就业率是每个中职院校都重视的两个指标,但是一味追求两个“率”的提升,而忽略“工匠精神”的培养。培养一流人才,中职院校要做到以学生为主,将“工匠精神”的思想和理念融入教学当中,这对学生未来的人生道路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工匠精神”的内涵

“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它体现在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三方面,代表着从业者的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它从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方面体现出来,具体有如以下几方面:

敬业。敬业表现为从业者对其职业的尽职尽责、努力认真的工作态度。敬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国人民历来有“敬业乐群”“忠于职守”的良好品质,这也是当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院士,无论是2003年的非典型肺炎疫情爆发,还是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出现,他总是奋战在和病毒较量的第一线,寻找战胜病毒的良药,为国为民,兢兢业业,不辞辛苦,体现了大国工匠的敬业精神。

精益。精益就是指已经在原来的基础上做得非常好了,还要求做得更加完美。在每件产品制作、每道工序开展的过程中从业者都聚精会神做到精益求精。正如老子所说,“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专注。专注就是凝神聚力全身心地聚焦于事物细节,是一种外在表现为有恒心、有毅力、持之以恒的优良品质,这是“大国工匠”的精神传承。“术业有专攻”,一旦选择某一行业,就要一心一意的研究下去、坚持不懈,无论什么领域都能崭露头角。半个多世纪以来,“七一勋章”获得者艾爱国精益求精、不断突破,集丰厚的理论素养和操作技能于一身,为我国冶金、军工、矿山等行业攻克焊接技术难关400多个,改进工艺120多项,获发明专利1项;
为全国培养高级焊接技术人才600多名,还无偿向200多名下岗工人和农村青年传授技术。

创新。创新就是指突破常规、打破旧律。自古以来时代的进步都离不开创新的推动,如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火药、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工匠,如“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数十年如一日从事杂交水稻的理论研究与技术实践,在“民以食为天”的世界里,把饭碗牢牢地捧在自己的手里,不仅用中国创新造福于中国,而且惠及整个世界。

(二)“工匠精神”的意义和作用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伊始,就着力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制造”的身影遍布全世界。今天,我们正在努力把“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创造”,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为生产领域培养更多具有工匠精神的高技能人才。跨入现代化大工业时代以后,手工作坊式的“工匠”风光不再。千百年来传承的工匠精神似乎也失去了其时代价值。急功近利、粗制滥造一度大行其道,针对这种情况,国务院2015年5月8日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行动纲领。敬业、诚信、精益求精、不断创新的“工匠精神”不仅是生产者的职责和企业的使命,也是我们全社会共同追求的核心价值之一,永远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

要培养中职院校学生们的“工匠精神”,需要在入学伊始便对其开展“工匠精神”的思想教育。努力将学生培养成社会所需人才,在校期间学生们要严于律己,鼓励学生挖掘自己的兴趣爱好,成为拥有“一技”甚至是“多技”的人,才能有更广阔的就业前景。

(一)“工匠精神”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

经济的发展带动着企业之间的竞争愈加激烈,现在的企业竞争是人才之间的竞争,各企业都在不断地引进优秀人才。如果一个人只具备良好的专业技术能力,而缺乏工匠精神,这个人是难以在企业的发展中发挥巨大作用,做出与其能力相匹配的应有的贡献的。因此,成为一个企业急需、必需的人才,具备爱岗敬业、精益求精、执着专注、勇于创新的“工匠精神”,才是在企业中扎根立足、长远发展的法宝。在主要元素为“快”的快餐、快消费、快发展的今天,能够沉心静气,从细节做起、从小事做起,坚持精细化管理,让“工匠精神”成为个人的价值追求,对提升工作效率、提高工作质量、实现工作价值具有积极作用。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无止境的,对人才的要求也日渐提高,为了让中职院校的学生在未来能够快速跟上经济发展潮流,适应各行各业的需求,中职院校须加强对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习惯、道德修养的关注与引导,在日常的小事、细事中培养工匠精神。“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唯有如此,学生才能于细微之处尽显工匠之品德,在面对大事大非之时,秉承工匠精神,站好每一班岗。

(二)“工匠精神”是培养中职院校学生技能的要求

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中职院校学生身上表现得更为突出,学生在求学期间,要注重学与做的有机融合。只有技道并重、知行合一,才能在日后有目标、有定位的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当前中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前景不容乐观,毕业后进入职场的大多数学生不能把在校期间学到的专业知识与工作中的实际需求相结合,难以快速适应环境,进入工作状态。因此学校应加强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工匠精神”是促进学生平稳立足社会的保障

社会发展离不开创新,在互联网智慧互联的今天,智能产品大大解放了人们的双手,也使一些纯体力劳动者面临着失业的风险。依据海恩法则,再先进的技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无法取代人的责任心。而人的素质和责任心就是“工匠精神”的重要体现。学生们在学习实践中不断提升自我的创新力和创造力,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具备理解力、创新力、创造力的人才,才是我们职业院校致力追求、培养的技能型人才。在教学的过程中每位教师都应重视培养学生们的工匠精神,鼓励学生开展创新实践活动。如:开展电子兴趣小组、机电兴趣小组、机器人兴趣小组等等。当“工匠精神”深入人心,学生毕业后也将在职场中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提升企业经济效益,服务社会健康发展。

(一)推动技能落实,开放实习实践基地

中职教学过程中,单纯开展理论授课易让学生产生枯燥无味的思绪,导致注意力涣散、不集中。杜威的“在学中做、在做中学”提倡边学习边操作,一边勤奋学习,一边攻于技艺,只有两者相结合,才能迅速提高学生们的专业技能及职业素养,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与学的效率与质量,实现“工匠精神”培育。例如在电子技术教学过程中,有一个项目:制作家庭智能报警器,在讲解该报警器原理时,单纯进行理论讲解比较抽象,学生无法明白它是如何工作的。然而把学生带到实训室,结合焊接板及该项目所需元器件进行操作讲解时,让学生们学与做相互验证,亲自上手,更直观形象地了解报警器的原理。学生收获了学习的乐趣,提高了对知识的理解力与专业技术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工匠精神的重要基础与关键是提高学生的工艺水平,校内实验室开放可以更好地为学生们提供一个快速提升的平台,让学生提前了解行业需求与现状,及早发现自身的不足,进而努力提升和完善自己。同时注重学生在技能学习及实践过程中的行为规范,加大考评力度与考评方式多元化,培养学生标准的操作行为与良好的职业习惯,学校及教师要做好督导保障工作,助力学生为“工匠精神”打好行为基础。

(二)建设具有“工匠精神”的校园文化

文化对人的影响如春风化雨,润物而无声的,当校园文化彰显“工匠精神”,在整个校园中得以发扬光大时,文化的力量将引导、鼓舞学生努力向匠人发展。中职院校可以借助:1.发挥校园广播功能,对“工匠精神”典型榜样进行宣传与推崇。“工匠精神”不仅在科学家、名人身上有所体现,在人们身边的平凡人物身上也有诸多体现,95后蔡叶昭,初中毕业后步入社会打工,在短短几年后,成为享誉全球的烘焙世界冠军,正是其身上的“工匠精神”铸就其成为世界冠军。在学校开设“工匠精神”宣传角,以班级为单位,每月或每学期推选一位践行“工匠精神”的学生,在学校的宣传角进行宣传;
在班级内部可自行推选出一到三名践行“工匠精神”的学生作为内部宣传弘扬的对象。树立榜样,让“工匠精神”成为一种文化,成为每个人都可以接触到、感受到甚至人人都具备的一种能力。2.学生自主组建社团活动。社团活动具备实践性和社会性,通过社团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培养“工匠精神”的开放兼容的实践平台,在校园组建的“智能汽车竞赛”社团活动中,学生们争相利用所学专业知识设计汽车感应系统,从而实现汽车自动躲避障碍、自主转弯,让学生在社团活动中更好地锻炼自己,使团结合作能力与竞争能力不断的提升。“工匠精神”是一种坚持到底,永不放弃的精神。学生们在各种比赛竞赛活动中不断锻炼自己的品格,磨砺自己的意志,培养“工匠精神”,成就更好的自我。

(三)培养“双师型”教师,将“工匠精神”融入到教学环节

在我国崇师尚德、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下,学生对教师天然有一种尊敬与效仿的态度、行为。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严谨认真的态度,鞠躬尽瘁、辛勤耕作的一言一行都在默默影响着学生。教师对学生的进步、发展可谓影响深远。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影响往往是潜移默化的,一名优秀的教师要无时无刻地绷紧弦,不断引导学生进步。因此教师具备“工匠精神”是非常重要的。学校一方面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与培养,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与育人能力,为广大教师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如知识文献数据库、优秀院校培训学习等,鼓励青年教师前往基层学校单位深入学习,提升对“工匠精神”的正确认识,打造一支政治素质强,技能本领硬的具备“工匠精神”的教师队伍;
另一方面,教师在制定教学内容,确定课程设计的不同环节当中,要把“工匠精神”融入其中,用爱岗敬业的态度、坚持不懈的决心影响并指引学生,从而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良师在学生的人生之路上扮演的角色至关重要,良师是学生前行路上的指路灯也是鞭策器。由此可知,教师身上肩负的责任更重,不仅要育人也要育己。一方面,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广泛涉猎、充分了解行业知识,多指导学生参加比赛,同时要多分析国内中职类院校学生的获奖参赛作品,通过学习了解优秀案例,认真分析、清晰掌握,提升自身的知识面与竞赛指导能力,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指导与解释,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专一行,用事实表明态度,用行动展示“工匠精神”,由内而外地给学生真切实际的感受。

在教学过程中,将工匠精神具体化地融入到课堂中,每一节课都要提前备好课,课后勤反思,与经验丰富的教师勤沟通交流。作为中职班主任,要将“工匠精神”与平时的教育教学相融合,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带动学生,经常利用班会课,课下个别谈心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让他们消除焦虑,养成良好的学习与行为习惯。在班级管理中,重视班委选择制度,利用量化推行班级管理制度,让每个人都参与进来,树立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及凝聚力;
关注后进生学习及生活,发掘他们的优点,及时表扬及鼓励,若犯了错误,及时给他们改正的机会,促使他们不断提高自己。

(四)培养“工匠精神”,加强校企合作

借鉴企业的先进生产力和规范标准的操作行为,结合企业的实际需求与学校的办学特色,推动校企之间加大加深合作内容,如依托学校培训实践基地,与政府或企业联合开展培训项目;
企业为学校提供实习实训基地,学校为企业输入新鲜有活力的劳动力资源,推荐学生前往相关企业开展岗位实习,例如:我校的新能源专业学生会在第五学期前往与我校合作的国安盟固利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进行为期半年的实习,使我校学生提前了解企业概况,了解工作的内容;
校企合作联合举办一些论坛、专业能力大赛、技能比拼等活动,丰富学生学习生活的同时,强化学生的技能本领。此外,学校可聘请企业的高层管理者、企业专家、技术骨干等成为学校的客座教授,去年学校聘请了周振华教授对我校专业老师进行了单片机的培训,今年学校聘请了周工程师对专业老师进行了机器人的培训,提高了专业老师的技术技能;
或者请学校教师前往企业进行兼职,校企双方联合开展项目研究,致力于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等,校企之间互帮互助、互利、共赢。

中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需要从一点一滴的学习工作中做起,加强教师的引导,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培训环境,加大力度提升学生们的职业竞争力,推动学生们的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拥有“工匠精神”是中职院校学生实现个人价值的重要保障。中职院校要秉承“人文主义”和“教书育人”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们的“工匠精神”,为社会输出更多优秀人才。

最后要申明的是“工匠精神”的终极目标,是鼓励学生不仅是制造者,更是创造者,昨天的领先就变成今天的过去,技术只有在不断的创新中,才能成为行业的领军者。态度决定一切,目标决定方向,行动决定未来,细节决定成败!

猜你喜欢 工匠工匠精神院校 90后大工匠国企管理(2022年3期)2022-05-17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山西教育·招考(2021年8期)2021-12-17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山西教育·招考(2021年8期)2021-12-17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山西教育·招考(2020年8期)2020-08-28光影视界当代工人(2019年16期)2019-10-08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山西教育·招考(2019年12期)2019-09-10工匠神形当代工人(2019年11期)2019-07-10致敬!老工匠廉政瞭望(2016年5期)2016-05-14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环球时报(2016-03-10)2016-03-10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环球时报(2016-03-10)2016-03-10推荐访问:工匠 校对 浅谈
上一篇:青少年腮腺上皮-肌上皮癌1例
下一篇:小鼠急性肾损伤致远端肺凋亡和程序性坏死的时程变化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