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下老年人数字鸿沟归因及弥合路径研究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2-11-18 点击:

扬州大学公共管理系 王 文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以5G、人工智能、量子科技为基础的ICT科技变革正在进行,数字技术赋能城市治理方式逐步健全式发展,数字鸿沟问题也日益凸显,亟待解决。

数字鸿沟的概念最早起源于蒂奇诺等人所说的知沟理论假说,该假说认为:“当大众传媒在社会系统中传播的信息不断增加时,社会经济地位高的人将比社会经济地位低的人以更快的速度获取信息。”[1]随着大众传媒的不断发展,阿尔温·托夫勒在1991年将其称为“数字鸿沟”,即“信息和电子技术方面的鸿沟”,并阐述了技术、媒体和个人自身状况等因素会影响人对互联网的认知和使用[2]。基于以上理论对数字鸿沟的内涵进行分析,将其分为接入鸿沟与使用鸿沟。在数字技术较高水平的今天,基于社会使用现状可以增加其数字品位鸿沟的内涵。

(一)我国老年人数字鸿沟现状

我国对于数字技术的发展和运用方面较为重视,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于2021年9月15日发表的第48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显示,截至2021年6月,50岁及以上网民占比为28.0%,较2020年6月增长5.2%。2020年以来,为有效解决老年群体的数字鸿沟问题,中央与国家机关多措并举,目前已取得显著进展。[3]但基于社会现实,老年人数字鸿沟的问题仍存在内外部问题,例如主观积极性低、网络需求度低、网络应用场景友好性欠缺、家庭成员的支持度低、银发经济产业发展有待完善等。

图1 网民年龄结构

(二)老年人数字鸿沟特征

[4]基于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老年人遭遇数字鸿沟主要表现为三个特征:地域性、地区性、年龄差异性。在地域方面,可以得出我国中西部的互联网接入与使用同东部存在明显差异,因此老年人数字鸿沟在地区上存在偏颇。同时,我国农村地区的接入与使用率明显低于城市地区,农村地区的老年群体在数字接入与使用水平上也明显低于城市地区。年龄差异性体现在50-59岁的网民占比为15.9%,而60岁以上的网民占比为12.2%。年龄与老年人数字鸿沟问题的严重程度成正比关系。

基于凯利的归因现象理论,从内部和外部归因切入老年人数字鸿沟产生机制的研究,构建假设模型。老年人数字鸿沟产生的内部归因为自身的需求层次、自身的条件与自身的主动性,外部归因为多元主体的协同作用,包括家庭因素、社会环境、产业经济与社区情况等。

(一)老年人数字鸿沟的内部归因

老年人数字鸿沟产生的决定性因素在于内部因素,其可以划分为需求层次、条件基础与主观能动性。首先,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5],在数字时代个体对于互联网使用需求可以表现为三层需求。基本需求是互联网使用的最基础需求,用以满足人们的基本生存、生存需求;
关系需求是第二层级需求,是个体与他人建立联系从而获得安全感、爱与尊重的过程;
最高层的需求是发展需求,指个人可以实现自身价值需要,包括个体通过互联网进行精神层面的自我实现。[6]由于老年人在数字技术方面处于弱势,面对过于复杂与不断更新的网络数字技术往往将需求停留在最基础的需求层次。自身需求是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的重要因素,而内在需求不足则极易导致内部推动力的不足。

其次,老年人自身的条件基础也是老年人遭遇数字鸿沟的重要原因。经济条件与居住地是否有网络决定了其是否可以进行互联网接入。当前我国电子或智能设备的价格普遍偏高,因此,经济水平也是影响老年人获得接入网络机会的影响因素。同时,因为地区发展不均衡,我国部分贫困地区因地势原因网络接入困难且造价高昂而难以实现接入互联网与学习使用数字技术。数字文化素养是使用数字智能产品的基础,文化程度与学习能力等因素则决定了老年人使用互联网时是否会产生使用鸿沟。由于老年人自身学习能力远低于青年人,因此也是影响老年人接入数字技术的因素。

最后,主观能动性是学习数字技术接入与使用从而跨越数字鸿沟方面的前提条件,老年人对数字技术的使用需求层次较低从而在学习数字技术时缺乏主动性。主观积极性可以有效地推动老人自觉学习与研究智能设备的使用,而因内在需求层次较低与外部环境的不适应性,导致老年人在学习与使用方面缺乏主动性与积极性。

(二)老年人数字鸿沟的外部归因

外部环境作为个体进行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对于老年人的数字鸿沟产生与弥合都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基于老年人的生存与发展环境,其外部影响因素可以归纳为家庭、社区、企业、社会多元主体的协同作用。

1.家庭因素

家庭作为个体最紧密的联系,对老年人进行数字技术的接入与使用有着直接的正向推动作用或负向阻碍作用。家庭成员对老年人使用数字技术存在激励作用主要在于,数字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普及使得其在生活场景中的应用度不断升高,例如出行、医疗、购物等多方面的应用。而一部分家庭仍存在不支持甚至反对老年人使用数字技术的行为,其原因在于老年人因其自身随之年龄而退化的分辨能力,极易被网络上逐渐兴起的诈骗手段所迷惑。老年电信诈骗问题日趋严重。犯罪分子冒充公检法人员、熟人等,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7]因此不少家庭出于对老年人的保护而不支持其使用数字技术。

2.社区建设

社区建设对老年人数字鸿沟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分别在于实体社区欠缺对老年人数字鸿沟的支持与网络虚拟社区对老年人的接纳程度较低。首先,实体社区是老年人生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老年人开展社交活动的重要节点。社会现实中,我国部分社区仍存在不注重居民生活的现象,老年人无法通过社区的活动与建设提升自身的数字技术水平,导致社区在此方面形同虚设。同时,网络虚拟社区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逐步建设与完善,但主要集中于青年群体基于爱好等形成的黏结性社会资本,但是从属于老年群体的社区建设仍属于空白,老年人在网络中难以实现社交从而缺失归属感。

3.产业支持

产业支持不充分导致的数字鸿沟也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缺乏对老年人友好性较高的数字技术设备支持,另一方面是媒体发布的网络内容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老年人,阻碍了老年人在网络中获取内容的行为。[8]首先,我国仍缺乏对老年人友好的智能设备体现在多数对老年人友好性较高的数字产品皆为兼容性产品,即在原有智能设备的基础上进行部分适老化的改进,而没有实现专门为老年人研发的智能产品。其次,青年作为互联网使用者的主要群体,是网络媒体发布内容的主体。因此,网络内容的不兼容性与不友好性使得老年人在互联网使用过程中难以产生归属感,从而存在使用鸿沟。

4.社会环境

数字技术赋能城市治理方式逐步健全式发展使得我国多个省份都已实现了线上办理、云申请,实现了数字技术在社会现实生活场景中的高度运用,极大地方便了懂得操作的群体们的生活。但是部分城市因为“一刀切”式的转型,将传统的面对面的办理方式弱化,导致老年群体无法跟上发展的步伐难以办理业务,对其生存与生活造成了阻碍。同时,因疫情的爆发,健康码、行程码已经成为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普遍的应用程序,但其基础在于智能设备的应用,在疫情之初,网络上便常常出现老年人被一“码”困住的现象。

近年来,我国在科技发展与ICT变革的进程中关注到了老年人等信息弱势群体,并采取制度性系统性的政策不断弥合数字鸿沟,但老年人数字鸿沟的问题仍存在主观积极性低、网络需求度低、网络应用场景友好性欠缺、家庭成员的支持度低、银发经济产业发展有待完善等内外部问题。因此,还需要进一步根据数字鸿沟的现状与老年人数字鸿沟的内外部影响因素进行弥合路径研究。

1.家庭:数字反哺

家庭的支持能够有效弥合老年人数字鸿沟。家庭的支持主要体现在两个阶段,首先是支持老年人接入和使用互联网,其次是对老年人进行数字反哺,以实现家庭成员对老年人使用数字技术的帮助。首先,支持老年人接入和使用互联网络的前提在于网络环境的肃清与提高老年人的辨别能力。一方面,需要政府制定管理电信诈骗的相关政策并贯彻落实,从而肃清网络环境,为老年人与其他群体都提供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另一方面,家庭成员对老年人进行有关识别电信诈骗招数的方法,使老年人面对网络中的诈骗手段时做到不听、不信、不转账。

其次,家庭成员对老年人的数字反哺是指家庭年轻的成员对老年群体进行智能设备使用的反哺教育活动。针对年老群体,鼓励以家庭单位进行数字反哺。青年一代在网络群体占到80%以上,是网络使用者的主力军,其精通各类网络APP的使用,并拥有极强的学习能力,因此可以鼓励其对家中的年老群体进行“数字反哺”,以实现老年人使用能力水平与信息素质的提高。“数字反哺”所带来的行动结果对于代际互动、家庭关系以及中老年群体的日常生活体验有着深刻与长远的影响,并且对弥合老年人数字鸿沟起积极的推动作用。[9]

2.社区:实体社区互助与虚拟社区建设

社区作为老年群体进行社交的重要枢纽,是弥合老年人数字鸿沟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根据其表现形态可以划分为实体社区与虚拟社区。实体社区在现实中对老年人使用数字技术起着推动作用,其可以直接作用于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中,通过活动等形式实现社区帮扶。社区应定期举行有关老年人使用数字技术的活动,可以培养固定的社区工作成员进行辅导,也可以鼓励社区内的青年志愿者进行帮扶,也鼓励老年人之间的相互交流,以实现互助机制。同时,社区还应定期举行文化教育有关的活动。文化水平不足也是导致老年群体无法使用数字技术的重要原因,因此提升老年群体文化素养也迫在眉睫。我们所具有的文化素养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起来的。[10]因此,政府与社区可以建构多元主体合作机制进行引导,通过文化活动的方式来提高老年群体的文化素养,通过提高文化水平实现老年群体使用鸿沟的弥合。

虚拟社区则倾向于老年人对群体的认同感与归属感,虚拟社区的建设使老年群体得以实现在网络上分享自身的想法,以实现与同质性的群体进行交流,满足自身的第二层马斯洛数字时代的需求层次——关系需求,与他人建立联系从而获得安全感、爱与尊重。

3.产业支持:积极发展“银发经济”

信息产业为老年人提供了能够跨越数字鸿沟的物质基础,同时也应当注意网络内容的适老化。首先,老年人存在接入与使用鸿沟的主要原因在于智能设备的不友好性,没有适老化的智能产品。自2020年以来,为有效解决老年群体的数字鸿沟问题,企业也针对老年人进行了产品的改进,使得互联网产品更加适老化,实现智能设备对于老年人更具易得性与友好性,但其仍存在改进不全面的问题。现阶段的互联网设备适老化皆是在自身原有产品上的改进,使其更加适合老年人的使用,但没有开发出专属于老年人购买、操作的智能设备。在其原有设备上进行改进,仍存在操作繁琐,功能片面设备的问题。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8.70%。[11]我国“银发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因此企业应积极研发与老年人生存、生活、发展息息相关的产品。

其次,网络内容的适老化也有助于弥合老年人数字鸿沟。实际生活中,由于青年是网络使用者的主力军,网络媒体所发布的内容的受众也指向了青年群体,从而造成了老年人在使用时的内容匮乏。因此,弥合老年人数字鸿沟也需要丰富适合老年群体的内容,积极开发APP更加适合老年人的版本,现如今各式各类的APP均已推出了“青少年漠视”模式,但极少有APP开发出适老化的版本。因此,网络空间仍需进行适老化的发展,为老年人提供弥合数字鸿沟后网络生存空间。

4.社会环境:技术应用场景的友好性

随着数字赋能城市的发展,我国大部分城市都开始发展“线上办事”的模式。但是,发展数字政府的同时也应保留传统的办事模式,为老年人提供更加友好的技术应用场景。一方面,可以对传统的“面对面”办事进行部分保留,方便老年人日常生活的有序进行;
另一方面,可以设置专人进行指引,引导老年人进行线上办理业务,使得老年人也得以接入数字化治理。

本文基于老年人数字鸿沟作为信息时代无法避免的话题,通过凯利归因理论构建分析模型,并采用马斯洛需求理论对我国老年人数字鸿沟的产生机制进行内外归因,同时从个体、家庭、社区、企业、社会多元主体协同的角度探究老年人数字鸿沟的弥合路径。

猜你喜欢 鸿沟群体老年人 江苏海外新华商群体探秘华人时刊(2022年3期)2022-04-26老年人的世界越来越“小”——怎么帮他们走出出门“第一公里”当代陕西(2022年6期)2022-04-19如何防止老年人受骗保健与生活(2022年7期)2022-04-08浅析“老年数字鸿沟”的弥合路径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2021年49期)2021-04-21达到群体免疫,没那么容易大众健康(2020年6期)2020-07-06“小团体主义”帽子不要随便扣新班主任(2020年2期)2020-05-03鸿沟为何不可逾越新长征·党建版(2020年4期)2020-04-09中间群体群众(2018年18期)2018-10-26鸿沟为界小火炬·阅读作文(2018年4期)2018-03-04中国失能老年人4年后达4200万百科知识(2016年23期)2016-12-24推荐访问:弥合 归因 鸿沟
上一篇:《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下一篇:基于改进A*算法的无人机目标跟踪研究*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