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读整本书思想指导下的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策略探究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2-11-18 点击:

卜素敏

2022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要激发学生读书兴趣,要求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积累整本书阅读的经验。”可见,整本书阅读对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提高个人阅读能力、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乃至终身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王荣生老师在精品课程《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中把“引导小学生阅读整本书”作为一个整体单元提出:“阅读整本书将是今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一种主要形式。”但是,在语文教育教学各方面的研究当中,对整本书的阅读却明显未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各类研究语文与语文教育的文献关于整本书阅读问题的论述也多为泛泛而谈,普遍存在个人化与经验性。从整体上看,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缺少系统理论指导,阅读指导策略零散死板。整本书的阅读可以为学生母语的学习提供一个完整的语言场景,让他们更好地培养语言、培养好阅读习惯、得到丰富而广泛的经历,所以语文整本书阅读研究是不可忽视的。

(一)养成读书习惯

“同学们在一定时间里聚精会神地读某书,心志才能专一”,叶圣陶先生认为学生在一定的时间里聚精会神地读书,心志才能专一,才能更透彻地探究各种题型。即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看有限的一些书,但是会看单篇短章,而这些书确实会聚精会神地去看,那就会增强阅读能力和培养阅读习惯。而且单篇短章,看完一篇再看下篇,心思要经常变换,所学很难透彻。由此看来,叶老发出了一个响亮的叩问——培养阅读习惯而不教给学生通读一本书,那么习惯是如何培养出来的呢?

关于好的读书习惯,叶老曾经有过一段精辟的总结:“要查、能查、要参、能参、要有条理、要涵括大意、能涵括大意、意在言外、能读出其言外之意、义有所偏、能指出其所偏,这样读书的习惯几乎已经形成。”这种看书的习惯单靠“单篇短章”阅读是不能有效培养的,必须要靠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自主细致踏实“读整本书”,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发展语言能力

由“单篇短章”学习,学生并不能有效丰富语言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阅读整本书”则能让他们接触大量语言材料,从而在众多阅读活动中培养语言和促进个体语言表达能力。教学中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当学生接触到他们所喜欢的语言形式时,他们会无意识地进行模仿。假设一个学生在读某一时期某作家作品时,其日记上就留下了模仿该作家语言形式和用词用语的印记,而且这种模仿是潜移默化、即使学生本人也无法察觉的。当我们接触到丰富而优秀的作品后,我们的语言就能不断地、深入地发展,从而给我们的人生发展提供充沛的营养。

(三)锻炼思维

一般说来,“整本书”较之“单篇短章”,包含着更有利于开发学生智能,更丰广知识的复杂思想。例如一部《红楼梦》中,诗词曲赋、奏议函铭等,凡应有之处,差不多都具备了;
阿尔森·古留加在《黑格尔小传》中,不仅有关于黑格尔生平事迹妙趣横生的记叙,而且有关于他基本哲学观点的评论,还不乏抒情性文字,可以让读者深刻触摸这位睿智过人、略带忧郁色彩的老人内心深处的秘密。再比如杨沫的《青春之歌》,有林道静吟诵的动人囚歌、林红讲的感人故事、陈教授慷慨激愤的议论、王晓燕偶然得到道静的书信、吴禹平口诵的黄诚所作七言律诗等。一句话,好的作品,其犹如七宝楼台般闪烁着色彩斑斓的知识之光,善读者会从这些知识中吸取极为丰厚的营养。而当他们寻径寻路于这七宝楼台之中审察,探索能工巧匠们的创意与布局时,他的思维能力一定会得到切实的锻炼。

小学生通读整本书的状况怎么样?他们是否有兴趣“通读全书”?阅读氛围如何?而教师对整本书的阅读是一种什么态度呢?他们是怎样引导学生通读全书,又是怎样评价学生整本书阅读的?为了了解小学阶段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作者分别在小学生中开展问卷调查和在教师中开展访谈。

鉴于学校层次不同、教师各异,此次问卷调查在×县范围内选取3所不同性质的学校进行:县重点小学1所、普通公办小学1所、村镇学校1所。调查问卷以年级为单位进行,各学校五、六年级各30人,三、四年级40人,共660人。每级至少有3个不同语文教师班级进行问卷发放,鉴于小学生对“整本书阅读”概念等可能比较陌生,同学们可在各自语文教师帮助下完成批阅调查工作,确保调查工作科学有效。后计共收回486份有效问卷,并由各学段之问卷共选出25份共450份进行统计。调查结果显示:

(一)学生阅读量低,阅读氛围不浓

问卷的第一个问题主要是考察小学生整本书的阅读兴趣。整体上看,13岁的同学非常喜欢整本书阅读,7岁9岁的同学更喜欢整本书阅读,10岁的同学兴趣一般。通过数据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学生对整本书的阅读有很大的兴趣,并且他们对整本书的主观态度也比较正面。

问卷2、3两个题目主要是关于小学生全本阅读量的调查。多数同学通常一天读整本书0~15分钟,也有少部分同学一天读整本书可以超过15分钟,特别是农村学生在校期间,一天读整本书超过15分钟的同学只有10人,很少读整本书的同学达到41人。换一种方式问同学们:平均一个学期看多少本书?普通小学与农村学生各只有4.8%、2.5%读10册以上,重点小学37.2%的学生每学期仅1~2册。数据显示,不论是重点小学、普通小学还是农村学校的学生,整本书的阅读量很低。对语文教学而言,阅读量非常关键,甚至可以说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阅读量。现实状况是学生整本书阅读量较低,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学生课外阅读量总体偏低,无怪乎存在“老师再累语文教学效果也无法提高”这一现象。

(二)学生阅读娱乐性强,缺乏计划与指导

问卷9、10两题主要是对学生阅读类型、阅读目的等方面进行调查。多数同学最喜欢看文学故事类、漫画卡通类等,一般公办小学最喜欢看漫画卡通类者占比达到45%。小学生整本书阅读目的调查显示,不论在哪类学校中,多数学生都以休闲娱乐为主要阅读目的,然后才是完成使命,提高语文成绩,增长见识。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很大一部分学生读整本书的娱乐性。人们总喜欢趋利避害,“伤脑筋”的书不读并不意味着就不读别的书,一些低级趣味漫画、青年网络作家畅销爱情小说流传于今日少年儿童之手。

问卷第11~16题是关于学生阅读整本书情况的调查。其中第11题考察了同学们对全本阅读的计划性问题,资料显示多数同学对全本阅读随意性大,缺乏计划性,而其中外来务工子女学校同学们放假期间对全本阅读计划性的要求只占总数的1/2。第12~15题是关于学生会否阅读目录、使用工具书、提问以及做读书笔记等方面的调查,有资料显示,无论哪一类学校只有极少数人去读目录,查工具书,而对所读的书的内容有疑问并做读书笔记者仅有极少数人。这些问卷结果还从侧面说明学生未掌握正确阅读方法和其缺乏相关阅读指导。对16个问题的调查结果也进一步证实了这个结论:阅读方法不恰当、阅读没有规划和引导等原因导致学生阅读效果不佳,读过书印象深刻者最多仅为19.9分。

(一)支持策略

1. 环境支持

创造亲近书的契机,创造读书的良好氛围,使学生有自由舒适的读书情境是关系到学生通读整本书的主要因素。

在周围到处都是读物、图书易于取用的情况下,读书是极易进行的。儿童阅读量的多少关系到家庭中是否充满了读物:阅读量大的儿童家庭中一般都拥有较多的书。让部分教师回忆他们童年和青少年时的读书习惯,结果显示,年轻时喜欢读书的12名准教师是在缺少书的情况下成长起来的,而10名从小就爱读书的准教师则是在书籍丰富的情况下成长起来的。

教室和学生的学习生活是不可分割的,课堂上书库是否存在和质量如何也影响着学生阅读活动。研究表明,幼儿园教室里精心安排图书角比不安排图书角更能让幼儿在自由活动时间里更经常地看书,更能让幼儿参与到其他“语文活动”当中去。

2. 教师支持

全本阅读不是理所当然地简单随意地拿来——书要学生独立阅读,需要老师引导。如果仅仅是让学生动手,没有给予一点引导,容易让学生产生概念上的误解,认为整本书的阅读都只是粗略地看。事倍功半,后果十分严重,久而久之,学生形成不健康的读书习惯,那么一辈子都无法在读书中得到多少收益。

通读一本书离不开老师的引导,从书本的选择到版本序号、参考书籍、阅读方法等方面的引导,以及对阅读成果进行评估等,无一不需要老师这个“引领者”来引领。学生读得少,刚刚了解了一类书,自然也就不知道哪本比较好,这就需要老师的引导。学生能力达不到、习惯培养不出来,怕提不到问题而随意胡读,这时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提问提示。因此教师专业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整本书的阅读效果。

把优秀作品推荐给学生并引领他们共同阅读,关键在于教师自身要热爱阅读并具备学养,从而引领他们阅读并形成阅读习惯爱好。第一要求教师热爱阅读,第二要求经常阅读,第三要求能读。教师在提升专业水平时,自己应该先多阅读整本书,尤其是儿童文学作品,提升文学欣赏能力。其次是阅读有关语文教育理论、文学理论的著作,认识语言教育规律并储备有关文学知识。最后是教师要读儿童心理与教育理论著作,了解孩子内心世界、积淀先进教育理念。

(二)选择策略

1. 儿童性

董菊初老师在《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概论》一书中说:从叶圣陶对语文教材选用标准的看法和对全本教材的类别提示来看,“全本”作为语文教材应该适合学生程度,即所选图书的难度应符合学生接受能力,也就是适合学生知识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

儿童阶段是人生起步的重要时期,所以整本书挑选的第一原则便是“儿童性”。应遵循幼儿年龄特点和幼儿阅读普遍规律,尊重幼儿语言学习和心智发展规律,尊重幼儿身心发展需要。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它与孩子心性相吻合,真实而自然地表现了孩子的本性;
第二,它来源于孩子的生命,真实而自然地描写了孩子的生存状态;
第三,它表现了孩子的感情,深刻地体察了孩子敏感的内心,也把孩子领进了人的大感情之中;
第四,它形塑了孩子的灵魂,它把人的普遍真理裹入了孩子所喜爱和适用的语言之中,从而启发了孩子的思想,富有深厚的道德感。

2. 教育性

“整本书”从内容上看要积极向上,具体一点说,就是观点要端正,情感要健康,以免给学生带来消极影响,也就是所选图书要有一定教育性。

在一定意义上,教育性在儿童文学中具有独特性和必然性。但是,我们在此所说的教育性,绝不是生搬硬套地训诫和教诲。小学语文全本阅读以母语教育为语境,所以“教育性”理所当然地成了择选书目时的重要原则。这种“教育性”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作品中的语言就是孩子们学习母语时的极好养料和纯粹的文学表达;
第二,作品以哺育孩子们灵魂的精神养料为题材,能够体现孩子们的生活世界和精神世界;
第三,作品文学体裁各异,能够给孩子们的文学阅读提供多种角度;
第四,所选作品都是经典名家名篇中很值得孩子阅读的作品。

3. 经典性

根据叶老相关论述,“全本”也应该是“现有定评名家名作”。这类图书取材可靠,表述规范,艺术性较高,能够真正起到范式和凭借的效果。一个年轻的生命个体,伫立于庞大的文学宝库前,而我们却只能将有限时间内最经典著作展现给他。这类经典有如下特点:第一,经岁月淘洗而为世世代代所喜爱;
第二,能够超越空间之阻隔,把人性之光辉照进孩子内心世界;
第三,能够使个人在生命的各个阶段乐于阅读并有所新发现。简言之,这类“经典”必须是能够为孩子们的生活打好艰深底子、为孩子们的言语和感情提供养料的书。

4. 多样性

“门类齐备,体式多样国。”叶圣陶认为,“全本”之选不应限于文学类作品或某一民族。在类别上,既包括中外文艺作品,也包括代表性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著作;
在体式上,应精选古今小说、戏剧、散文、诗词和名人书牍札记、日记、笔记、演讲集和传记等,尽最大可能拓展学生视野。

全本选书应综合考虑人文和自然、文学和百科、国内和国外等因素,努力在多领域充实幼儿阅读资源,开拓儿童阅读视野和提升儿童阅读品位。因此,所选书目的内容一定要经典,还应考虑作品的性质和风格。但是不管怎么选都应该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和一般阅读规律。

(三)指导策略

1. 序目指导

序文往往是全本批评或者提要,先睹为快,给人一个总印象或者衡量标准,然后通读全本,才不会茫无头绪。首先阅读序言是良好的阅读习惯,但是学生常常没有认识到序言的意义,此时需要老师的引导。

不同书中序言的重要性也不一样。作者在序言中,有的交代自己的写作意图、取材等,读者看完这些便可了解书中大意,有的看完书后进行知识上的铺垫,仿佛一扇门,要想深入到本中去。这些序言是很有意义的,应该引起教师的注意。还有一些序言由编订者或者作者的师友撰写,如能点明该书主旨、评述该书优劣,则与对该书的理解有直接关系,重要性不小,老师还要指导学生阅读。而有的前言,只是叙说些许原因、些许感受,与书中内容关涉甚少,虽就其本身而言是篇佳作,而对读者而言却并不如此重要。还有的前言,或者是一味称赞却过犹不及,或者是意欲发挥却不得要领,对这样的前言,教师可让学生略过。简单地说,老师应该引导学生了解前言的重要性,有针对性地阅读。

目录透露了一本书的主干,它与序言同样有提要的功能,因此老师还应引导学生阅读。有的书要依次阅读,不读第1章不能看第2章。有的书却能打乱顺序地阅读,整本书分了许多部分,每一部分之间没有逻辑关系。也有一些书籍,在阅读之后适合收集其中相关的若干册重新阅读,如阅读亚米契斯《爱的教育》一书,可记录下与卡隆相关的各部分内容,在第二次阅读中,收集阅读这9个部分内容,可看到卡隆造型,也可看到作者对卡隆造型的描述方式。教师应相机引导,让学生学着充分运用目录。

2. 参考书籍指导

参考书籍(包括字典和百科全书)和其他工具书与所读的书有一定关系。一些学生看书时,就是手边有一本字典也懒得翻看,更别说用别的方式找有关书,这种“看书不求回报”的心态会导致形成不健康的阅读习惯,无法从阅读中获益。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指导学生使用参考书籍以期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

语文课内导用参考书籍自然不能也不必像专家搞调研一样面面俱到。教师要做的是以生为本,同时要有清醒认识——不使参考书籍引导成为学生学习的负担。参考书籍用于帮助了解所阅读的图书,若比书更隐晦、更难理解、更不便于学生使用,即使再重要也不推荐。有的教师没有依据学生阅读水平加以引导,凡是自以为有帮助的东西,都巨细不留地向学生推荐,其结果是让学生颇费周折,最终阅读兴趣大减,是犯了自以为是、忽视学生实际能力培养的毛病。

3. 按照学生年龄特点指导

低年级学生宜先由老师朗读。在学生具备一定阅读能力并能借助拼音阅读时,教师应适时放手,使他们觉得能像成人那样阅读,能获得成就感并保持长久的兴趣。阅读讨论应以情节、人物和阅读兴趣为主。结合著作,联系生活主题:“在书本里寻找生活中的身影”“在书本里发现你或者他人的偏爱”“发现书本里人物的特别之处”“聊礼物时的所思所想”;
开展语文学习拓展主题:“拉长故事”“在读书中学到什么新字词”“发现书本特色”“好书介绍”等。

中年级完全可以独立阅读。教师可通过设计读书报告单来帮助学生掌握读物中的重点。在指导学生寻找读物细节时,使学生能注意人物心理变化等。讨论主要集中在细节以及由此而领悟到的感受上,比如,谈论故事的剧情、谈论几个与别人不一样的人、阅读不同视角下的角色等。可以说是语文学习的问题,如从两种不同角度来看书、理解你的阅读策略与阅读难度、说说形容声音与颜色的语词与比喻、说说拟人的两种不同方式、说说形容长辈或者特殊的人物、说说办事过程、说说作者的特殊口吻等,使得讨论的角度多样化,使得阅读活动精彩纷呈。

在高年级读书时,老师可设计一份稍繁杂的读书报告单或由学生自己设计。教师指导学生就深层次问题展开讨论,如,对比同一位作家不同的作品、探究某些与众不同之作、对比他们的儿时与作家的儿时、谈论饮食文化及有关语词、谈论老人和孩子之间的关系、探究奇幻小说和魔法小说各自的特点等。

猜你喜欢 整本书读书语文 《论语》整本书阅读学校教育研究(2022年9期)2022-04-18我爱读书作文评点报·低幼版(2020年31期)2020-07-23正是读书好时节意林(2020年12期)2020-07-03统编教材视野下的整本书阅读策略——以四年级《夏洛的网》阅读指导为例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0年3期)2020-05-28“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课程体系建设必须斟酌的基本问题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2期)2019-09-10“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课程体系建设必须斟酌的基本问题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2期)2019-05-28我们一起读书吧学苑创造·A版(2016年6期)2016-06-20读书为了什么小猕猴学习画刊(2015年1期)2015-01-22我的语文书小学生作文辅导·看图读写(2009年11期)2009-12-07语文知识连连看少年文艺·我爱写作文(2009年5期)2009-06-08推荐访问:本书 指导下 探究
上一篇:市场竞争逻辑和社会保护逻辑缺一不可
下一篇:小学语文“快乐读书吧”教学的运用价值与实践探索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