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常态化应对疫情防控风险的对策研究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2-11-15 点击:

王丽娟

(西安思源学院,陕西 西安 710038)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成为人类近百年来遭遇的影响范围最广的全球性大流行病。虽然国内疫情总体形势可控,但“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压力仍然存在,病毒变异毒株的病毒载量高、传播迅速快的特点使疫情呈现多点散发的态势,疫情防控任务仍然艰巨复杂。高校作为重点防控区域,具有人群高度聚集、流动性大、学生思想活跃等特点,坚持常态化疫情防控,切实维护学校安全稳定和学生身心健康是工作有序开展的前提。历时两年多的疫情防控工作,高校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但从国内部分高校发生校园疫情的应对来看,不同程度暴露出高校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存在的不足和短板,学校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工作体系和能力需要进一步优化提升。本文通过探析高校常态化应对疫情防控风险面临的挑战及其影响疫情防控风险的因素,提出对策和措施,以期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同时,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同时为学校应对突发疫情和校园治理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1.1 疫情严峻复杂形势是高校常态化防疫的难点

新冠肺炎疫情自暴发以来,在党和政府的各级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的指示精神,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采取了有效的防控措施,使中国成为全世界最安全的国家之一。对于国家而言,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对于高校而言,更是对学校治理能力的重大考验。高校是人群高度密集场所,学生流动频繁,学生间的接触频繁,风险源头多,不确定因素多,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学校既要维护广大师生的生命健康和安全,保持正常的教学秩序,又要兼顾常态化的疫情防控,如何突破常规思维,提升应对能力,针对疫情态势和不同阶段的特性,形成科学有效的全过程方案,在最短的时间内采取更为有效的应对措施,是高校面临疫情防控工作的挑战。

1.2 疫情防控管控信息延迟是高校常态化防疫的痛点

疫情防控最有效的措施是减少人与人之间的接触,切断传播链条。一旦发现疫情风险点,学校需第一时间配合疫情防控部门做好人员的排查和流调,抓住疫情防控最初的窗口期。就实际工作而言,经常出现信息反馈延迟的现象。在接到管控信息时,密接人员已经在学校自由活动多日,接触了大量的师生,包括同宿舍、同班级、同就餐、同活动场所的人员,存在无法识别C类密切接触者的问题,管控的精准度受到影响,一旦发生疫情,风险点将不断增加。有资料显示,新冠肺炎病毒的潜伏期大多是2~7天,也有潜伏期超过14天,甚至达到24天的个例出现,因此,如何获取精准的疫情风险信息,最短时间内对风险人员进行管控,避免病毒在校园内蔓延的风险,是高校面临的疫情防控工作的又一项挑战。

1.3 校园疫情舆情是高校常态化防疫的焦点

社会成员在碰到风险信息不确定、焦虑不安和社会处于危机状态这三种情况中的任何一种,都极易陷入社会恐慌,引起舆论危机。大数据时代,网络成为获取信息最为便捷的手段,特别是大学生群体,获取信息渠道更为广泛,常用的社交软件,如微博、微信、抖音、快手、树洞等平台成为学生使用和关注最多的媒介载体。在纷繁的网络环境下,学生容易被各种言论所裹挟,对学生的思想和行动产生影响。常态化疫情期间,疫情形势严判和学校疫情信息公开是应对网络舆情的关键,学生理性对待疫情,科学防控,提高对疫情的认知,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引导尤为重要。

2.1 人员流动增加校园疫情防控风险

一是高校学生来源国内各地区,开学后将出现大规模的人员流动与聚集,与外界接触广泛,增加疫情防控风险。二是学生外出需求旺盛,参加各类比赛、实习、培训、应聘、交际、就医等,大多采取公共交通出行,极易与疫情相关联。三是高校人群中除了教师、行政、学生以外,还有进校工作的保洁员、餐饮服务员、快递员、售货员等临时工作人员,这个群体复杂且数量多,加大了高校疫情应对处置和防控的压力。

2.2 防疫管控方式对师生的影响

一是根据属地疫情风险防控的措施,学校采取封闭、局部隔离、限制出行、紧急核酸检测、紧急流调及交流互访受限等,对正常教学科研、工作学习、生活服务等产生冲击影响。二是属地防控等级升级,不同区域内对同一类型人员的管控要求差异,使学生在配合防疫措施时出现认识差异,产生不良情绪。三是由于长时间的管控带来生活不便,社交受限等问题,导使个别师生违反防疫规定,私自出行,瞒报行程轨迹,不接受管控等行为,造成不良影响。

2.3 校园后勤保障不到位带来的影响

疫情防控等级升级后,属地卫生部门要求学校采取封闭管理,期间正常的外部生活物资供应被切断,师生的日常生活需求只能在校内解决。由于个别高校因对防控形势的误判,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导致校内商品供给出现暂时性短缺,服务质量下降,甚至存在商户趁机涨价,以次充好等问题,引起师生员工不满。

3.1 加强防疫工作的组织领导

一是建立校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组织体系。成立以党委书记、校长为组长的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担起学校主体责任;
领导小组下设执行小组,分别成立综合协调组、信息统计秘书组、学生工作组、教学保障组、防疫技术及消毒组、新闻宣传组、物资采购管理组、后勤服务组、督办组等,明确具体牵头组织机构,细化各相关部门职责分工,落实工作执行责任。二是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落实学校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协调与驻地疫情防控部门的沟通,督促检查工作落实情况。

3.2 建立联防联控机制,确保信息反馈精准

一是要建立畅通的报送渠道。学校建立校级、二级单位、科室(班级)、个人四级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加强信息沟通和交流反馈,确保各单位、各学院、各班级及时准确掌握师生行踪和健康状况,保证每天按时准确给上级部门报送相关信息。二是建立全校师生健康台账。全面排查师生假期行程,严格按照“建立台账、不漏一人、逐一排查登记”的要求,实施健康状况报告制度。三是加强重点人员管理。实施师生外出备案制度,并利用技术手段进行实时监测,掌握外出师生的行动轨迹和健康状况。

3.3 进一步完善学校疫情防控工作各项方案和预案

一是学校应不断完善“两案七制”,从工作目标、工作原则、组织管理、预防措施、突发事件监测和报告、保障措施等方面,对防疫工作的各个环节做了全面严格的部署。二是进入常态化防疫阶段以来,制定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对师生健康监测、门禁管理、通风消毒、食品卫生安全、突发疾病处置预案、师生卫生健康习惯教育等常态化防疫工作进行全面部署。

3.4 转变学生工作模式,加强突发风险应对

一是要发挥辅导员教育引导的作用。从传统模式的教育转变为云上思政,借助微信、视频号、直播等媒介,利用新媒体技术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科普防疫知识,讲述抗疫故事、宣传相关法律知识等信息,教育引导大学生不传谣、不信谣,积极配合学校的疫情防控工作,应对突发情况。二是发挥团学组织的作用,组建青年志愿服务突击队,在日常防疫措施落实中,积极配合做好信息排查、消毒、测温、核酸检测等学生组织工作,彰显当代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三是定期在校园开展各种疾病预防知识宣传活动,提高师生的认识水平和知识能力,正确处理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与自我保护的关系。四是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疫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受疫情影响,大学生对于疫情的焦虑与恐慌,对于学业与未来就业的担忧与不安,严重地影响了青年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辅导员思想教育引导要把生命教育、抗疫精神、人民至上等理念融入日常工作中。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关怀,对待正常心理学生,引导学生保持阳光心态,提高抗挫能力。需着重关注学生在宿舍人际关系处理方面的问题。对存在心理异常问题的学生,要加强跟踪、关注与疏导,及时干预化解出现的心理危机。

3.5 提高校内公共卫生防疫能力和处置水平

校医院作为校园公共卫生的责任单位,在维护校园安全和师生健康方面要发挥作用。一是学校要经常性组织应急演练,提高防控应急处置能力。二是坚持师生晨午检制度,建立因病缺课(勤)病因追查与登记报告制度,对因病缺勤和患病学生进行跟踪随访,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降低传染风险。三是加强消毒通风。对食堂、学生公寓、教室、图书馆、实验室等学生活动密集场所的消杀工作需要常态化坚持。四是校医院要充分发挥其专业优势,把控疫情防控各个环节,信息摸排,人员流调、核酸检测、接种疫苗等工作要持续推进,提高应急处置的水平。做好疫情防控的宣传工作,及时向全校师生提供科学合理、切实有效的防护措施,编写防控宣传手册,客观严谨地说明病毒传播特点和症状的临床表现,倡导师生认真对待疫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自我防护能力。五是隔离区的设置。学校要根据疫情防控技术指南的要求,按照“三区两通道”的标准在校内设置独立的隔离区域,将存在风险的人员进行单独隔离,配备专门的医护人员,为隔离人员提供基本诊疗服务、健康监测以及环境消杀、垃圾处理等。

3.6 要建立健全治理机制,确保学校疫情防控工作高效运行

一是建立沟通机制,疫情防控领导小组要根据疫情防控形势严判校园疫情风险,定期召开会议,及时沟通和调整校园防控制度。二是建立监督问题机制,实现问责机制与制度设计的主体、对象、内容、运行方式和实践效果相融合。三是要立足教学需求和疫情防控要求,建立线上、线下无缝衔接的教学模式。校园疫情具有突发性、聚集性的特点,教学管理部门要提前做好预案,不断切换教学模式,及时提供可持续的、适合学科特性的各类教学资源,满足应急需求。四是要建立健全应急物资储备机制,常态化储备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需的专业应急物资和基本生活物资,建立物资台账,实行动态管理。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学校的校园安全稳定关系着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关系着学校正常教学科研秩序,关系着社会稳定。首先,高校应对疫情防控风险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紧绷思想之弦,严格落实防控措施,立足于当下总结经验。其次,要放眼长远,把校园公共卫生作为校园治理的重要内容,建立完善的保障体系,不断提升学校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总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要坚持底线思维,把保障师生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多措并举筑牢校园安全防线,确保校园安全稳定。

猜你喜欢 常态防疫防控 “豪华防疫包”环球时报(2022-05-20)2022-05-20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环球时报(2022-04-25)2022-04-25防疫宣传环球时报(2022-04-16)2022-04-16防疫宣传环球时报(2022-04-09)2022-04-09精准防控 同心战“疫”今日中国·中文版(2022年4期)2022-04-08防控疫情 从我做起南方周末(2020-07-16)2020-07-16俄罗斯的防疫“宅”假期伙伴(2020年4期)2020-05-11智珠二则领导文萃(2019年8期)2019-04-19争分夺秒的防控导弹车组小哥白尼·军事科学画报(2019年12期)2019-03-02“5+2”“白+黑”是否应鼓励?党员生活(2017年8期)2017-09-25推荐访问:常态 疫情 防控
上一篇:震后黄金72小时,翼龙在“战斗”
下一篇:高价学具是物有所值还是概念炒作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