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上新”的云展览、云服务,给博物馆、美术馆带来新的可能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2-11-05 点击:

范昕

“万物的声音”— 蓬皮杜中心典藏展(二)展览现场 西岸美术馆

今年春天,国内疫情遭遇的“倒春寒”,使得博物馆、美术馆的云展览、云服务再次备受瞩目。上一次人们发现“云端”艺术宝藏时,恰为两年多以前,新冠肺炎疫情刚刚爆发之时。这两年多以来,博物馆、美术馆云上破圈、数字服务高歌猛进。近期博物馆、美术馆的云展览、云服务,相比两年多以前,无论内容、形式还是媒介运用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其丰富多彩的程度令人惊讶,并且,渐渐显示出了一些新趋势—这令在线服务给博物馆、美术馆的创新、给社会美育的能见度带来更多想象。

从敦煌研究院的“数字敦煌”开始算起,数字化开拓在国内博物馆、美术馆走过的路长达二三十年。然而,直到疫情发生之时,博物馆、美术馆云的展览、云服务的核心意义在于为实体展览、活动留存数字档案,或者仅仅作为实体展览、活动的一种补充。那时,两类内容占绝大多数:一是集纳藏品图文信息的网页,二是借助三维虚拟模式的360度全景展览。对于大众而言,它们很多时候是受限于时间地点无法亲赴展馆的一种替代。业内对于这样的数字化方式也并不自信,甚至有人担心云展览会不会抢走一部分线下观众。

2020年初疫情的突如其来,为博物馆、美术馆与数字化技术的融合按下“加速键”,也将更多人的视线聚焦于此。在众多博物馆、美术馆不约而同加大对于线上业务的布局时,不仅复刻线下体验的线上展厅、线上讲座等成为标配,更令人欣喜的是这样几种渐渐明晰的趋势:

一是对于交互属性的放大。博物馆、美术馆不少线上探索在不断为人们提供有别于线下的新体验。这样的数字产品,不仅拥有欣赏功能,还可以评价、创造、分享、传播,具有交互属性。2020年2月20日正式上线的“云游敦煌”小程序就是一个典型案例,为业内竖立了一个标杆。连日来,为动画剧配音、给壁画填色、DIY丝巾、抽取每日画语等一大波操作,允许用户自主参与甚至个性化定制,无不强烈激起人们的代入感及主人公思维。并且“云游敦煌”在持续上新,像是2021年推出定制专属文物明信片的“时空来信”,今年推出《敦煌岁时节令》数字创意互动,无不让用户对其产生持续的粘性。

二是线上美育渐成体系化。博物馆、美术馆正致力于将云端作为另一方美育阵地,以对于藏品、展览的二度解读、阐释,纷纷推出体系化线上课程。例如,近期西岸美术馆以常设展“万物的声音”以18个章节为线索,梳理出总计13讲小课堂,带领观众深入20世纪初至近年全球化背景下艺术先锋运动的腹地,聆听艺术背后的故事,遨游“万物”艺术史。除了配备背景梳理、艺术词条拆解等内容,还设置了充满互动色彩的“随堂测验”,提供策展人导览视频、语音导览,以及供人们自行阅读、巩固难点的“辅导书”部分,共同复合出立体、有趣的美育课堂。中华艺术宫推出总计100集《走进艺术宫—学党史说“四史”》微视频,获评国家文旅部“优秀公共教育项目”,将艺术藏品资源转变为教学空间、“四史”课堂。

三是借力短视频类新媒体平台。以抖音、快手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正成为博物馆、美术馆新媒体传播矩阵之一,成为其引流、圈粉的重要“接口”。除了通过对文化艺术的挖掘,在短视频平台上生产形形色色有料又有趣的短视频内容,短视频平台还带来了更多可能。比如直播即为艺术打开接地气的互动新通道。2020年清明小长假期间,故宫博物院在抖音等多个平台以直播方式开启一连三场“云游”,冲上热搜,累计观看人次破亿。此后,不少重要的博物馆、美术馆都围绕自身的重磅展览发起过直播导览活动。观复博物馆等还曾直接在抖音直播带货,掀起文创产品的买买买热潮。此外,博物馆、美术馆与短视频平台还可以通过大开脑洞的策划促成一些更为深度也更具吸引力的深度合作。前段时间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围绕展览“莫瑞吉奥·卡特兰:最后的审判”与抖音策划的“谋杀香蕉”线上互动活动,就堪称一次成功的艺术传播事件。令卡特兰出圈的,是一根误被游客吃掉的香蕉。而此次线上活动邀请用户搜罗身边物品,用自己的创意完成“谋杀香蕉”的挑战。于是,有人在户外用叉子“谋杀香蕉”,有人在家用牙签“谋杀香蕉”,用户通过短视频参与的形式多样,共在这一话题页下创下达1.4亿次播放量。

四是促成策展模式的变化。线上策划正在重新定义博物馆、美术馆的云展览。充分发挥线上不受时空限制的优势,使得线下不可能会面的藏品得以在云端隔空聚首,甚至将反哺实体展览。去年春天由浙江省博物馆推出的“丽人行—中国古代女性图像云展览”,尤为业界关注。这是一次现实世界中不可能完成的“相聚”,汇集32家博物馆的1000余件女性主题作品。展览在探索同时体现供能的延伸。例如,它延伸至1000余项相关研究成果、160余个国内外女性相关展览超链接、220余件相关文创产品,并且不断完善、补充各类信息,可以说对博物馆行业内资源进行了最大限度整合。又如,展览兼具观众调研、学术研究、相关展览、文创展示等多种功能,让观众从被动观看变为自主探索、深度学习、互动分享。一年之后,这一云展览孵化出“1+4”概念的线下展,却又突破了普通的展览模式,可以说是线上线下优势互补的融通,云展览也快速筛选分析观众偏好,反哺实体展览的布局。无独有偶,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2020年的“青年策展人计划”也全部在网络平台实现,用网络的思维、运作和链接方式进行,而非复制模拟实体空间。馆方认为,网络空间的表达形式更丰富,便于发起更多的链接与合作。网上海量的观众群以及他们迅速实时反馈所产生的“直面感”,也给馆方的策划带来更多刺激与动力。虚拟空间给策展带来的更多可能,如今还由中央美术学院正在举办的“2022首届全国大学生虚拟策展大赛”照进现实。借由还原度高、操作性强的虚拟策展实验平台,更多的优质策展方案将被创造出来,而当这些成果推向公众,又将延伸出社会美育的更多可能。

上述几种趋势不约而同带来的,其实是业内观念的更新。虚拟空间打开了一个无限广阔、随时随地可以“登陆”的美育新世界。基于新媒体创造的策展、观展模式,改变了单向的信息传递模式,成为博物馆、美术馆实现新身份转变的重要“接口”,重新定义观众与藏品、展览、美术馆博物馆以及观众相互之间的关系。

业内正越来越主动地拥抱“云端”的那个美育新世界。前不久,来自全国50家博物馆,高校的60位馆长、学者联名发布《关于博物馆积极参与建构元宇宙的倡议》,认为博物馆界应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增强藏品资源特别是数字资源开放共享的意识,树立合作共赢的理念,协同探索创建优质应用场景,让有限的资源在元宇宙中创造无限的可能,在参与建构元宇宙中实现博物馆自身的高质量发展。

值得关注的是,这样一种观念的更新,与全球博物馆、美术馆正在经历的一种全新的开放不谋而合。如今的博物馆、美术馆,渐渐从单向度、自上而下灌输知识之地,变成观众可以表达、乐于表达、勇于听取其他人表达的空间。在此过程中,无论数字技术还是“云端”场景都不过是为博物馆、美术馆插上翱翔的翅膀。而只有不断实现更好开放和更大包容的探索“初心”,才可谓未来行业发展的真正推动力,才能让乘着翅膀的博物馆、美术馆飞得更高更远。

猜你喜欢 策展藏品美术馆 策展成为一种系统的工作方式画刊(2021年9期)2021-10-09抱朴斋藏品文艺生活·上旬刊(2021年8期)2021-09-18李杰森藏品文艺生活·上旬刊(2021年8期)2021-09-18林安国藏品文艺生活·上旬刊(2021年8期)2021-09-18谭礼藏品文艺生活·上旬刊(2021年8期)2021-09-18《策展哲学》海外星云 (2021年24期)2021-01-21一个问题的两个状态:关于青年策展现状的观察与思考画刊(2020年7期)2020-08-04国内当代独立策展人生存状况报告东方教育(2018年8期)2018-05-31美术馆文理导航·科普童话(2017年6期)2018-02-10美术馆的怪物传说数学大王·中高年级(2017年12期)2017-12-21推荐访问:美术馆 博物馆 上新
上一篇:三维动画融入民族风格装饰性变形效果探究
下一篇:苦难止于诗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