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屏花腰彝祭龙民俗文化变迁【完整版】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2-10-24 点击: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石屏花腰彝祭龙民俗文化变迁【完整版】,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石屏花腰彝祭龙民俗文化变迁【完整版】

石屏花腰彝祭龙民俗的文化变迁3篇

第一篇: 石屏花腰彝祭龙民俗的文化变迁

攀枝花民俗文化研究
作者:卢丙华
来源:《传播力研究》2019年第15期

        摘要:攀枝花地区的民俗文化发展既有其一般性,又有独特性。多元民族类型为民族民俗文化的蓬勃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载体和表现形态。集原始文化、民俗文化和工业文化为一体的当代攀枝花城市文化形象,应当把握地方性尺度,科学利用资源,努力挖掘民族文化内涵,挖掘和展现旅游资源的文化特色,避免粗放式旅游开发,展现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和文化魅力。

        关键词:攀枝花;民俗文化;民族文化

        一、攀枝花民俗的历史形成

        攀枝花地区地处横断山脉东南前沿云贵高原过渡地带,区域内地理环境复杂,资源丰富,该文化形态还具有很大的迁移性,即文化的主体因生存环境变迁不断迁移,形成过境文化,缺少文化的根基与厚度,地理民族概念有待形成。民俗文化发展既有其一般性,又有独特性。确立其民俗文化发展类型能够有效整合攀枝花地区文化资源,推进攀枝花区域性文化高地建设提升攀枝花文化品质。

        自从原始社会末期,原有的氏族部落结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进步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地方政权也随之向周边地区扩展。元谋人演化而来的濮族原始先民羌族后裔,历经由秦汉至初唐的数百年演变,“牦牛羌”演变为“么些”蛮;到明末清初,“么些”人逐渐分化为纳西族、傈僳族、普米族、摩梭族等则标志着西南各民族的形成。彝族自清中期成为攀枝花少数民族的主体。仁和的“俚濮文化”、盐边的“大笮文化”和米易的“米昜文化”等多元民族文化类型是攀枝花民族民俗文化丰富的载体和表现形态。

        二、攀枝花民俗的表现形式

        攀枝花市盐边县的“大笮文化”具有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自然文化和餐饮文化。“笮”人、“笮”国文化的神秘性和独特性与美丽的自然景色和悠久的历史文化相互映衬,融会了汉族和苗族、彝族等少数民族劳作、娱乐等典型动作的“笮山锅庄”是传统的民族民间舞蹈的歌舞文化形式。

第二篇: 石屏花腰彝祭龙民俗的文化变迁

花腰田间 ——云南新平戛洒花腰傣民族文化传承园规划设计

作者:钱奕君;白旭

作者机构:昆明理工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云南昆明 650000;昆明理工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云南昆明 650000

来源:城市建筑

ISSN:1673-0232

年:2019

卷:016

期:002

页码:44-45

页数:2

中图分类:TU986

正文语种:chi

关键词:花腰傣土掌房;特色村落;文化传承园

摘要:云南玉溪新平县戛洒镇花腰傣土掌房,是在借鉴学习彝族特色土掌房构造方式和材质的基础上,融入当地独有的风俗、人文地理等特点而形成的一种傣族民居,它既区别于传统的彝族土掌房建筑,也与滇西、滇南傣族的干栏式建筑有所不同.在现代化建筑风格的影响下,要继承和保护当地传统的土掌房民居文化,充分挖掘戛洒镇特色村落景观,建设一个为新平县戛洒镇内知名花腰傣民间传统手工艺艺人提供集居住、生产、传承、文化旅游、体验为一体的特色村落,发展少数民族村寨旅游,促进当地居民和外来参观者的互动,为其他少数民族历史文化村落更新保护与建设提供良好的借鉴.

第三篇: 石屏花腰彝祭龙民俗的文化变迁

项目编号

学科分类号(二级)

云南师范大学大学生科研训练基金项目

申 请 书

项 目 名 称 浅析云南石屏“花腰彝”原生态花腰歌舞的艺术特征

项 目 类 型 重点项目

申 请 金 额 1100元

项 目 类 别 社会科学

申 请 者 陈 建 锋

所 在 学 院 艺 术 学 院

联 系 电 话 150********

电 子 信 箱 jianfeng_decide@163.com

指 导 教 师 迟 邵 轶

云南师范大学教务处

填 表 说 明

一、填写《申请书》前,请先查阅《云南师范大学大学生科研训练基金管理办法》和相关通知。

二、申请书各项内容,必须实事求是,表达要明确严谨,并要求用打印。对于填写不合要求、内容含糊不清、字迹潦草者,不予受理。

三、项目类型:选填重点项目或一般项目。

四、项目类别:选填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

五、“项目性质”和“项目来源”栏需在选项前方的括号内填入相应代码。

六、封面的项目编号由教务处统一编写。

七、打印格式:

(一)纸张为A4大小,双面打印;

(二)文中小标题:五号、黑体;

(三)栏内正文:五号、宋体。

八、上报《申请书》一式二份(至少含一份原件)。申请项目获准后,《申请书》由学校签署意见并保存一份,另一份返回学院存档。

基本信息

1.项目情况

项目名称

浅析云南石屏“花腰彝”原生态花腰歌舞的艺术特征

项目性质

( A ) A、基础研究 B、应用研究

项目来源

( 1 ) 1、自主立题 2、教师指导选题

起止时间

自2012 年10月 至 2013 年10月

2.申请者情况

姓名

陈建锋

性别

年龄

21

民族

学院

艺术学院

专业

音乐学

学号

114060004

项目研究中承担的主要任务

社会调查,搜集并整理资料,根据项目所需进行研究,撰写结题论文。

联系电话

150********

个人简介(学习、研究经历)

1999年9月-2005年6月就读于水文队子弟小学

2005年9月-2008年6月就读于荀子中学

2008年9月-2010年6月就读于邯郸市二中

2010年9月-2011年6月就读与邯郸县一中

2011年9月- 就读于云南师范大学

学习成绩

奖罚情况

在院教务办工作,被评为“优秀信息员”。

综测成绩在班里排17名

发表论文情况

3.项目组成员情况

序号

姓名

学号

所学专业

在项目中

的分工

签 名

1

李昀檀

114060028

音乐学

向导、记录一

部分资料

2

胡旭妮

114060015

音乐学

整理、汇总资料

一、研究目的(研究主攻方向、拟解决的主要问题,用一、两句话简洁明确说明。)

研究目的是花腰彝原生态歌舞乐的历史发展对现代音乐的影响及艺术形式的变化,如何使花腰彝原生态歌舞乐的艺术形式被现代音乐所接受、融合,以及如何用美学的态度来看花腰彝原生态歌舞乐的艺术形式。

二、立项依据(包括科学意义和应用前景,国内外研究概况、水平和发展趋势,学术思想,立论依据,特色或创新之处,主要参考文献目录和出处。)

1、科学意义和应用前景

云南石屏境内的汉、彝族、哈尼族、回族、傣族等各个世居民族都能歌善舞,尤以花腰彝族为著。这些民族在歌舞时,还伴以各种器乐,种类繁多,各具民族特色。彝族民歌不但题材广泛、格律严谨、体裁也十分丰富。由于各地区的自然环境、风俗习惯、生活、语言的不同,产生了不同曲式、不同调式、不同类别等各不相同的本土原生态民歌。花腰彝族的歌舞在四弦琴引头下,花腰歌舞曲调流畅欢快,歌词丰富,歌以合节,腹前击掌、顿足踏地、腰略弯,集体围火而跳。花腰歌舞曲调分为72调,多为情歌和叙事长诗,它的舞蹈保持了汉代以来的原始的踏歌遗风,音乐曲调优美动听,旋律节奏感强,有演唱、对唱,边舞边歌等形式,舞蹈人数不限。

作为我们中华民族璀灿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民歌自古以来在劳动人民心中就有着不可低估的力量,并以其质朴的感情和常有的民族风格在历史长河中大放异彩。在当代,由于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民歌这样的传统文化已经被不断边缘化。然而近几年来,随着包括青歌赛将原生态唱法纳入比赛等各种关于原生态音乐现象的出现,原生态民歌竞成为了中国乐坛乃至文化界的热门话题。原本“劳者歌其事,饥者歌其食”的音乐走上了舞台,最真挚的歌声走进了商业市场,朴实的原生态歌者被公众化甚至娱乐化。原生态似乎成了一股潮流。面对如此的“原生态”热,我想我们有必要多一些理性的关注和思考。

2、国内外研究概况、水平和发展趋势

(1)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尚无对花妖彝族歌舞乐的研究成果。

(2)国内研究现状

石屏县北部的哨冲、龙武、龙朋三个乡镇,居住着全世界仅有的3万多花腰彝人。花腰是云南彝族尼苏支系的一部分,花腰并非自称,是他称。因妇女们的服饰色彩艳丽,精美大方,被人们亲切地称为“花腰彝族”,俗称花腰彝。

花腰歌舞曲调流畅欢快,歌词丰富,歌以合节,腹前击掌、顿足踏地、腰略弯,集体围火而跳。花腰歌舞曲调分为72调,多为情歌和叙事长诗,它的舞蹈保持了汉代以来的原始的踏歌遗风,音乐曲调优美动听,旋律节奏感强,有演唱、对唱,边舞边歌等形式。花腰歌舞唱的是四三拍子,跳的是四二拍子,这在世界音乐舞蹈中是独具特色的。上面动作简单,但舞步变化较快,步子小且快,由顺脚、合脚、叉脚三类组合。如果是节庆日,他们便必跳“阿索喂”。“阿索喂”属借助唱腔取调名的一种歌舞形式,演唱时边歌边舞,围圆跳跃,故又名“大团乐”舞。而每当夜幕降临,姑娘、小伙子们便围着篝火跳起了“杂弦调”,这种调分慢调和快调,节奏轻松,活泼有规律,边歌边舞。这种歌舞形式曾被中美文化交流中心的专家称为「作曲家凭灵感无法创作的优秀民歌」、「具有世界性的民族音乐精品」。

2005年8月3日晚,一台题为《魅力花腰彝》的原生态歌舞在中央电视台第三套节目激情播出,石屏县独具特色的海菜腔、烟盒舞、花腰歌舞、花腰女子舞龙以及“吃火草烟、对唱山歌”等民族歌舞形式,得到了充分展示。

但目前尚无对于花腰歌舞艺术形式以学术论文形式的出现。

3、立论依据

我国各地的原生态歌舞有着悠久的传统,众多的民族、丰富的民族语言和独特的民俗风貌,孕育了令人叹为观止的民歌艺术。原生态歌舞文化保留了民族生存过程最精炼的信息,是本土文明延续生长最基本的精神要素,是人类发展历程中一种民间原始文化的记载,具有丰厚饱满的文化内涵。而作为非物质文化遗存,原生态歌舞乐失传最快,保存更困难,应该优先得到保护。但现实却恰恰相反,在对文物遗存的保护中,原生态歌舞总是被遗忘的对象。随着生产与生活方式的改变、汉语普通话的推行、流行文化的冲击,原生态歌舞赖以生存的文化生态受到破坏,一些传统民歌失去了演唱环境。随着老歌手相继去世,不少优美歌舞也随之而去。一个民间艺人的消失,往往就是一个民歌博物馆的消失。由于缺乏明确的教育思想引导,以传承和传播音乐文化为己任的专业教学领域,在经历了“文革”时期对民间音乐的全盘否定,以及港台歌曲对原生态民歌的强烈冲击后,原生态民间歌舞乐教学渐渐被边缘化了,民歌、戏曲、曲艺课程越开越少,甚至被无端砍掉。因而,对于原生态歌舞乐的保护与继承就显得尤为重要。

4、 特色创新之处

花腰彝族人民能歌善舞,花腰彝属于尼苏支系,红河北岸尼苏人的声乐套曲“四大腔”,亦称“大曲子”。把歌曲分为四大类:五山腔、海菜腔、山药腔、四腔。这几种腔调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变体腔”。这些腔调一般是用于长篇情歌或是山歌。

还有著名的“烟盒舞”,亦称“跳弦”、“跳三步弦”。舞者双手各拿一个烟盒击节起舞。每逢节日集会或劳动丰收之后,在玩场上青年男女不约而聚,只待四弦声响,众即合节起舞。

当然少不了的是丧礼悼念的歌舞乐,一般情况下实在灵柩前唱歌跳舞,由三个不同的乐汇交替变化,主场乐汇根据唱词的变化稍作变化重复,和腔的两个乐汇,似固定音型般的交替重复。

这些传统的原生态的歌舞乐值得我们为之弘扬,为之保护。

5、参考文献

何婷婷 著《民族艺术研究》,石屏彝族尼苏支系“花腰”音乐探析,2009年06期

李晓红 著,陈劲松 译,《云南少数民族原生态音乐研究》,云南大学出版社

李朝旺 著,《彝族花腰人》,民族出版社

作者不详,《云南彝族史》,云南出版社,1954年版

桑德诺瓦著,《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张兴荣 著《云南原生态民族音乐》,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三、研究内容(说明研究项目的具体内容)

1、云南花腰彝原生态歌舞乐的历史起源、发展以及对人民的影响;

2、在不同场合下人们所表达的歌舞乐的区别;

3、花腰歌舞,是一种口传文化,口传文化的最大特征是,它必须是面对面的信息传播;另一个特征是:决定它内容记忆和遗忘的,是个体的生存需要及其选择。需要探索的是我们需要一种什么样的方式来使这些原生态歌舞乐能够得以保留和发展。

四、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包括理论分析、计算、实验方法和步骤及可行性论证,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1、社会调查研究

到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进行社会调查及田野调查,在调查过程中了解花腰彝歌舞乐的发展历史及现在当代影响下的传承和发展趋势。

2、访谈

与当地的新、老一辈音乐艺术家进行谈话,咨询,深入了解花腰彝歌舞乐特色。

3、总结提炼

通过指导老师的指导对材料进一步总结提炼。

4、查阅文献资料

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上网查询。

五、主要特色与创新点

主要特色:

花腰彝的声乐套曲“四大腔”(大曲子)中的【腔】包含三层意思:一是指腔调,如“海菜腔”、“五山腔”;
二是指每一个腔调的结构组成部分,如“拘腔”、“白话腔”;
三是指每个结构部分里的每一小段叫一腔,如“头腔”、“二腔”,又如“空腔”、“舍腔”、“桠腔”等。【舍】(亦写作“色”)的含义:一是虚词、衬词;
二是与“塞”相通,即在歌头或句尾“塞”进众人歌唱的合腔或帮腔句。

创新点

通过对花腰彝歌舞乐的探究及在国内外的概况和水平发展趋势,力求在发展、保护花腰彝歌舞乐的功能及艺术形式的同时能够更好的探索它的发展道路。让中国乃至世界都了解花腰彝歌舞的美丽之所在。

六、研究工作计划安排(在研究工作期限内,按月阐明研究工作具体内容)

(1)2012年11月:研究方案设计

(2)2012年11—12月:查阅资料

(3)2013年1—3月:社会调查,实地考察

(4)2013年4—5月:整理调查资料

(5)2013年6—9月:撰写研究报告及相关论文

(6)2013年10月:经指导老师修正

(7)2013年11月:结题答辩

七、预期成果(成果提供的形式:论文、设计、产品研制、软件开发、专利、研究或调研报告、课件等。如系理论成果,必须写明在理论上解决哪些问题及其科学意义;
若系应用性成果或基础性资料,必须写明其应用前景及到达的技术指标)

1.能够较为深入的了解云南白族原生态音乐的发展历史以及怎样来传承发展。

2.提交一份较为完整的社会调查报告;
提交一篇主体论文。

八、实现本项目预期目标已具备的条件(包括与本项目有关的前期研究工作基础,已具备的研究条件)

1学生在2011年8月中旬去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进行采风,采风期间对当地的歌舞乐已有了些初步的了解,而且学生本人对花腰彝的歌舞乐有着浓厚的兴趣

2已查阅过大量的图书,期刊,调查报告,对花腰彝歌舞乐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

3指导老师的专业是云南民族名民间音乐的研究为学生的研究提供了更好的平台。

4本人自8岁开始学习音乐,具有一定的基础能力,且对音乐有自己的一个理解。

九、资助经费使用计划

车费:300元

购买图书文献资料:400元

打印费:200元

实地调查:200元

合计:1100元

十、项目申请者承诺:

我承诺对本人所填写的各项内容的真实性负责,如获准立项,我承诺以本表为有约束力的协议,遵守《云南师范大学大学生科研训练基金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按计划认真开展研究工作,取得预期研究成果。

申请者(签章):

年 月 日

十一、指导教师情况

姓 名

年龄

职称

学位

指导工作的分工

学 院

签 名

1.指导教师科研项目情况

2.指导教师能否提供实验场地,如何解决实验场地的问题

3.指导教师意见及具体的指导计划

十二、审批情况

1.项目所在学院意见( 对本《申报书》中各项内容的真实性、经费预算的合理性及本院所能提供的支持条件等签署具体意见)

学院公章:
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

2.专家审核意见(是否同意由“大学生科研训练基金”提供资助,对资助额度签署具体意见)

组长签名:
年 月 日

3.学校意见

教务处(代章):
年 月 日

推荐访问:石屏 变迁 民俗文化 石屏花腰彝祭龙民俗文化变迁 石屏花腰彝祭龙民俗的文化变迁 石屏花腰彝族文化的传承
上一篇:开展党支部结对共建实施方案
下一篇:2022年度加强关心关爱,将温暖播撒在基层一线【优秀范文】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