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国传统建筑中文学艺术元素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2-10-22 点击: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中国传统建筑中文学艺术元素,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中国传统建筑中文学艺术元素

中国传统建筑中的文学艺术元素3篇

【篇一】中国传统建筑中的文学艺术元素

中国传统建筑欣赏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欣赏
导言: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是无声的历史的思想,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一座有代表性的建筑往往集中了当时文化、艺术的精华。在某种意义上说古代建筑是古代一定社会历史的缩影,是古老的珍贵的旅游资源。让我们一起推开时光的大门,打开尘封的历史,去探询一个个古老的记忆,用心去聆听一段段凝固的音乐。

第一节   中国传统建筑
建筑是人类创造的最伟大的文明成果之一。建筑不单像凝固的音乐,更是凝固了的历史与文化,要了解一个民族的特性,先欣赏他们的建筑物,往往能够找到端倪。它是一个民族精神与物质文明的标志,所以建筑艺术被视为七大艺术之首。杰出的建筑艺术作品都是文化的最鲜明、最深刻也是最长久的体现。不同文化圈的人群会有不同的建筑观念,不同的建筑艺术手法、趣味,不同时期的建筑表现出特定时期的追求,不同地域的建筑表现出当地人的风俗习惯,不同层次的建筑表现出主人的爱好、个性,不同功用的建筑更表现出千差万别的特征,反映出深刻的文化内涵。西方建筑被称为“石头的史书”,而独具特色的中国传统建筑,则应是“土木的史书”。它以其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工艺、辉煌的艺术成就在世界建筑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辉煌的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西方建筑和伊斯兰建筑一起组成了世界三大建筑体系。
我国建筑类型多样,大尺度的城池,小尺度的寺庙,严肃的庙堂,活泼的园林反映出各民族、各地区的历史文化、社会政治经济、伦理道德观念以及审美情趣。观赏多姿多彩的建筑文化,那风格迥异、造型独特、气势不凡的建筑让你惊叹,徜徉于小桥古镇、街坊民居让你感到情趣盎然,在悬卧江上的大桥极目,在高耸入云的楼阁上引吭,那是雄伟、壮丽,那是联想绵绵,思绪悠悠。每一处建筑都融入了创造者高超的技艺、巧妙的构思和非凡的气势,它们是中国文化的凝聚体,更是中国历史的见证。
一、中国传统建筑的特征
中国传统建筑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而不衰亡,并建立了长久持续的传统,有着从未间断的发展线索。与世界其他建筑体系相比较,有着不同的特征。
1.中国古建筑以木材、砖瓦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木构架结构为主要的结构方式
在世界建筑史上,基本上都采用砖石结构,而只有中国传统建筑采用木构架的建筑结构体系。对于木结构的使用,一方面由于中华民族生息的自然环境和地理条件,多森林而少顽石;
另一方面则是中国文化意识重视现世人生,强调新旧更迭,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而做出的选择。中国传统建筑对于木构架的长期利用,确创造出独具的结构特征、艺术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将灵巧的木构架推向了极致。
我国木架构的结构方式,由立柱、横梁、顺檩等主要构件建造而成,各个构件之间的结点以榫卯相吻合,构成富有弹性的框架。又可以分为抬梁式、穿斗式和井干式三种形式。
抬梁式是我国古建筑中最主要的形式,是在柱上抬梁,梁上安短柱,短柱上再抬梁的结构。逐级加高,直至最上的一层梁上立脊瓜柱。后又发展创造了“斗拱”这种世界建筑中独一无二的结构形式,成为中国抬梁式结构的重要特征。它可以不断扩张室内空间,增加建筑的纵深感,是宫殿、官府、庙坛、寺观及民间富豪宅第大型建筑的主要结构方式。现存著名的抬梁式建筑有唐代建筑五台山佛光寺大殿,辽代建筑天津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应县木塔,明代建筑昌平长陵大殿和清代建筑北京故宫太和殿等。穿斗式又称立贴式,这是由柱距较密、柱径较细的落地柱与短柱直接承檩,柱间不拖梁而用若干穿枋联系,并以挑枋承托出檐。这种古建筑结构在我国南方使用很普遍,多用于民居和较小的建筑物。井干式是用木材交叉堆叠而成的,因其所围成的空间似井而得名。这种结构比较原始简单,现在除少数森林地区外已很少使用。木构架结构有很多优点,首先,承重与围护结构分工明确,屋顶重量由木构架来承担,外墙起遮挡阳光、隔热防寒的作用,内墙起分割室内空间的作用。由于墙壁不承重,这种结构赋予建筑物以极大的灵活性,能够自由进行空间分割或延伸,以统一的整体结构满足多种多样的功能要求和审美要求。其次,有利于防震、抗震,木构架结构很类似今天的框架结构,由于木材具有的特性,而构架的结构所用斗拱和榫卯又都有若干伸缩余地,因此在一定限度内可减少由地震对这种构架所引起的危害。“墙倒屋不塌”形象地表达了这种结构的特点。
2.中国古代建筑的平面布局具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
木结构的一大特点在于适合在平面展开而不适合向高空发展。因此,中国的宫殿、寺庙、楼阁亭、坛庙、民宅以及陵园等地面古建筑,多为向上层次不多的平面建筑。
我国传统建筑的布局,就是以“间”为单位构成单座建筑,再以单座建筑组成庭院,进而以庭院为单元,组成各种形式的组群。就单体建筑而言,以长方形平面最为普遍。此外,还有圆形、正方形、十字形等几何形状平面。庭院的布局大致可分两种,一种是在纵轴线上先配置主要建筑,再于主要建筑的两侧和对面布置若干次要建筑,组合成封闭式的空间,典型的如四合院;
另一种庭院布局是“廊院”制,在纵轴上建立主要建筑和次要建筑,再于院子左右两侧用回廊将若干单座建筑联系起来,构成一个完整“廊院”布局形式。就整体而言,重要建筑大都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以庭院为单元,沿着纵轴线与横轴线进行设计,以重重院落相套向纵深发展,横向则配置以门道、走廊、围墙等建筑,分隔成若干互有联系的庭院。借助于建筑群体的有机组合和烘托,使主体建筑显得格外宏伟壮丽。如北京的故宫、明长陵和曲阜孔庙等大型建筑群,都体现了这种平面群体组合的卓越成就。如梁思成先生所说:“一般的说,一座欧洲的建筑,如同欧洲的画一样,是可以一览无遗的;
而中国的一处建筑,都像一幅中国的手卷画。手卷画必须一段段地逐渐展开看过去,不可能同时全部看到。走进一所中国房屋,也只能从一个庭院走进另一个庭院,必须全部走完才能全部看完。北京的故宫就是这方面最卓越的范例。由天安门进去,每通过一道门,进入另一个庭院,由庭院这一头走到那一头,一院院,一步步景色都在变幻。”[1]而民居及风景园林建筑布局比较自由,往往按照山川形势、地理环境、气候风向、风俗习惯等因地制宜进行布置,采用了“因天时,就地利”的灵活布局方式。
3.中国古代建筑造型优美                        
尤以屋顶造型最为突出,主要有庑殿、歇山、悬山、硬山、攒尖、卷棚等形式。
庑殿项也好,歇山顶也好,都是大屋顶,显得稳重协调。屋顶中直线和曲线巧妙地组合,形成向上微翘的飞檐,不但扩大了采光面、有利于排泄雨水,而且增添了建筑物飞动轻快的美感。
4.中国古代建筑的装饰丰富多彩
包括彩绘和雕饰。彩绘具有装饰、标志、保护、象征等多方面的作用。油漆颜料中含有铜,不仅可以防潮、防风化剥蚀,而且还可以防虫蚁。色彩的使用是有限制的,明清时期规定朱、黄为至尊至贵之色。彩画多出现于内外檐的梁枋、斗拱及室内天花、藻井和柱头上,构图与构件形状密切结合,绘制精巧,色彩丰富。明清的梁枋彩画最为瞩目。清代彩画可分为三类,即和玺彩画、旋子彩画和苏式彩画。
雕饰是中国古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墙壁上的砖雕、台基石栏杆上的石雕、金银铜铁等建筑饰物。雕饰的题材内容十分丰富,有动植物花纹、人物形象、戏剧场面及历史传说故事等。北京故宫保和殿台基上的一块陛石,雕刻着精美的龙凤花纹,重达200吨。在古建筑的室内外还有许多雕刻艺术品,包括寺庙内的佛像、陵墓前的石人、兽等。
5.中国古代建筑特别注意跟周围自然环境的协调
建筑本身就是一个供人们居住、工作、娱乐、社交等活动的环境,因此不仅内部各组成部分要考虑配合与协调,而且要特别注意与周围大自然环境的协调。中国古代的设计师们在进行设计时都十分注意周围的环境,对周围的山川形势、地理特点、气候条件、林木植被等,都要认真调查研究,务使建筑布局、形式、色调等跟周围的环境相适应,从而构成为一个大的环境空间。
二、中国传统建筑思想特征
1. 风水与建筑
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千方百计寻求营造一处“好气场”,这就是风水,除去迷信的外衣,绝大多数是讲求环境与建筑的关系。风水贯穿在中国传统建筑活动的各个过程。从选址规划、建筑单体、园林小品、室内外装修设计到施工营造;
从皇家宫殿到老百姓的民居;
从活人居住的阳宅到死人安息的陵墓阴宅,几乎无所不在。这可由中国大地现存的大量古建筑得到印证。重要的风景名胜,如五岳五镇、佛道名山、邑郊园林等,也都把环境经营放在首位;
帝王陵区,更是着重风水地理,这些地方的建筑大多是靠环境来显示其艺术的魅力。建筑物如无自然山水林木,便会显得孤立单调,缺少生机。有了自然山水林木,就把建筑物置于了禽兽出没、鸟语花香、生命不竭、意境深远的氛围。
2. 礼制与建筑
(1)皇权至上思想
皇权至上思想在中国古建筑中的体现,一是讲求中轴线对称。这既是出于审美的考虑,又是为了表现君权受命于天和以皇权为核心的等级观念。中轴线上的宫殿高大华丽,轴线两侧建筑低小简单,用这一明显反差表现皇权的至高无上。中轴线纵长深远,用以显示帝王的尊严华贵。二是三朝五门的设置(见宫廷建筑欣赏一节)。
(2)礼制思想
崇敬祖先、提倡孝道、祭祀土地神和粮食神,是中国古时礼制思想的重要内容。宫殿建筑为了体现这种思想,建立了左祖右社的体制。所谓左祖,是在宫殿左前方建筑祖庙(皇帝的祖庙称太庙)以祭祀祖先。所谓右社,是在宫殿右前方建筑社稷坛,以祭祀土地(社)神和粮食(稷)神。
(3)伦理思想
中国封建社会以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为五伦,认为这是不可改变的常道,故称常伦。伦理思想包括讲究条理不紊的意思,它在宫殿建筑中体现为前朝后寝、前宫后苑。前朝是宫殿隔墙的前面部分,为皇帝上朝治政和举行大典的地方;后寝是宫殿隔墙的后面部分,为皇帝和他的后妃们生活居住的地方。前宫指前面的皇宫,后苑指皇宫后面的宫苑。
三、中国历代古建筑的特点
1.原始社会至魏晋南北朝
原始社会至汉代是中国古建筑体系的形成时期。木构架结构技术已日渐完善,其主要结构方法抬梁式和穿斗式已发展成熟,高台建筑仍然盛行,多层建筑逐步增加。石料的使用逐步增多,东汉时出现了全部石造的建筑物,如石祠、石阈和石墓。秦汉时期还修建了空前规模的宫殿、陵墓、万里长城、驰道和水利工程。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建筑体系的发展时期。砖瓦的产量和质量有所提高,金属材料被用作装饰。在技术方面,大量木塔的建造,显示了木结构技术的提高;
砖结构被大规模地应用到地面建筑,河南登封嵩岳寺塔的建造标志着石结构技术的巨大进步;
石工的雕凿技术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大量兴建佛教建筑,出现了许多寺、塔、石窟和精美的雕塑与壁画。
2.唐朝
砖的应用更加广泛,琉璃瓦的烧制更加进步。建筑结构的比例逐步趋向定型化。单体建筑的屋顶坡度平缓,出檐深远,斗拱比例较大,柱子较粗壮,多用板门和直柩窗。整体建筑显得规模大,宏伟、庄重,朴实有余。现存最著名的唐建筑是五台山南禅寺和佛光寺的部分建筑。    
3.辽代
辽代建筑接近于唐代风格,为扩大室内使用面积,在建筑平面上创造性地使用了“减柱法”,以及“斜拱”等形式。天津蓟县独乐寺、山西大同华严寺、辽宁义县奉国寺为这个时期的著名建筑。
4.宋朝
建筑物的规模较唐为小,但建筑物逐步趋向秀丽而富有变化。屋顶坡度稍有增高,屋面开始弯曲,出现微微的翘角,出檐较前为短,始用真昂。主要建筑物的门窗多采用菱花隔扇(可开启的有格花的活扇窗),开始出现灿烂的琉璃瓦和精致的雕刻、彩绘。现存建筑有山西太原晋祠的圣母殿、福建泉州的清净寺、河北正定的隆兴寺、浙江宁波的保国寺等。
5.元朝
兴建大量藏传佛教寺庙及伊斯兰教礼拜寺。藏传佛教及伊斯兰教的建筑艺术影响到全国。用材小了,出现弯材,斗拱变小,装饰性增强,瓦顶各种脊部出现了脊筒子,鸱吻尾部逐渐向外卷曲。减柱的方法似已成为大小建筑的共同特点。城市建筑突出钟鼓楼等公共建筑物。现存建筑物有山西芮城永乐宫、湖北光化武当山金殿、山西洪洞广胜寺等。
6.明朝
砖的产量大量增加,比较广泛地用条砖砌墙,斗拱比例更缩小(斗拱与柱高比,唐40—50%,宋35%,元25%,明20%,清12%),重要建筑物的屋顶全部覆盖琉璃瓦。殿顶变得高陡,屋面弯曲大,两面翼角上翘。明代建筑保存下来的较多,北京十三陵建筑是明代建筑的典范。
7.清朝
外型上与明朝差不多,但翼角翘得更高,斗拱更小,朵数增多。这时的构件装饰已简化,而空间分割艺术则日趋成熟,到处出现镂雕华丽多彩的似透非透的落地罩、栏杆罩、飞罩等。匾额和对联在此时盛行一时,在清朝的殿堂内随处可见。清代建筑物很多,北京故宫太和殿则是清代建筑的最高代表作。

【篇二】中国传统建筑中的文学艺术元素

摘要:中国传统建筑及其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在现代建筑中加大对传统建筑因素的使用,不仅有利于建筑业的创新发展,也有利于促进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本文对中国传统建筑元素和文化进行了阐述,对传统建筑元素在现代建筑中的具体使用以及在此情况下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继承和发扬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传统建筑元素;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
继承和发扬

  中国传统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包含了独特和丰富的文化底蕴。我国的传统建筑元素包含了浓重的传统文化,在现代化的建筑和室内设计中,仍然被广泛借鉴和运用。这促进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一、中国传统建筑元素的概述

  “中国传统建筑元素”是指包含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传统的建筑空间布局、结构、材料及装饰艺术等方面的符号、形象或风俗习惯,是中国民族特色建筑最精彩、最直观的表现形式。因此,其内容特别丰富,主要包括有形的技术符号、材料、风格和无形的空间氛围。传统元素具备了四个特点:1、装饰性。传统元素首先给人一种美的感觉,体现出其装饰的作用。在古代建筑上,多有彩绘和石兽,表现出当时社会的审美观。2、功能性。传统元素总是体现出强大的使用功能。古代建筑的屋顶多采用把瓦排列成曲线形,构成坡型屋顶。这是为了增强其排水性。3、思想观念性。故宫上瓦件塑造出龙凤、狮子等瑞兽,象征了吉祥和威严。故宫大规模的采用红色和黄色,体现了皇权至高无上的思想观念。4、特定历史性。在中国,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建筑内容、思想和风格。对建筑元素进行辨析,可以鉴定其所产生的时代和所包含的历史意义。秦汉时代的宫殿和陵墓讲究组群,主体是高大、团块状的台榭式建筑。而汉唐的宫殿和坛庙等大组群序列恢廓舒展,空间尺度大;
佛寺、石窟的规模、形式、色调异常丰富多彩,表现出中外文化密切交汇的新鲜风格[1]。

  二、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概述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主要包含物质形式和精神内涵。其物质形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传统建筑主要采用木构架体系,相应增加石头和水流的应用。不过由于各地风情不一,还出现了窑洞、土楼、碉房等其他体系。2、多采用统一整齐的规划。传统建筑多注意保持对称平衡和前后顺序。目前故宫、传统四合院、孔庙和大多数的古代寺院都是这种规划。3、建筑中注重因地制宜。古代建筑突出的特点就是因地制宜,根据山水的分布来决定建筑的规划。如阿房宫,长城等。4、形成规模的建筑群。在村落的建筑中,古代的同族多把院落建筑在一起,形成建筑群。如乔家大院、康百万庄园等。5、注重对符号、材料、构件和色彩的配合使用[2]。

  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主要是:以周易的阴阳说、老子的有无相生和儒家的天人合一说为理论基调,在建筑过程中加强对周围环境的融合,形成体现等级深严的建筑。此外,还加强对山水自然的崇尚因素,注重依山靠水。

  三、传统建筑元素在现代化建筑中的运用体现出对传统建筑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1、对传统建筑符号元素的运用。

  建筑符号代表了建筑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中国的传统文化正是通过建筑符号才在建筑中表现的淋漓尽致。文化与建筑的相辅相成的作用具体表现为:建筑的进步能够促进文化的发展,而文化的发展可以通过建筑体表现出来。中国传统文化正是借助建筑符号,来传达文化的价值观念,并形成认同[3]。在现代建筑中,根据当地的人文环境和历史因素,设计一些具有传统和现代意义的建筑符号,不仅更好的展现出地域特有的文化特征,还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北京的“鸟巢”和“水立方”正是这类建筑中的典型。“鸟巢”的外形是圆形,“水立方”的外形是方形。圆形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重大的地位,古人认为“天圆地方”,古代钱币造型是圆形方孔。圆代表了中国古代和谐、贴近自然与合家欢乐的思想。方形在传统建筑文化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中国古代的城、宫殿和民间的房屋都是方形的。所以“水立方”的外形也反映出中国传统建筑格局的特点。此外,与“鸟巢”相比,“水立方”更体现出女性般的柔美。两个建筑一圆一方,一个阳刚,一个阴柔,形成鲜明的对比,给人强大的震撼,更运用了中国独特的文化思想。

  2、对传统建筑空间元素的运用。

  中国古代建筑空间主要是内向的外封闭型。中国传统的四合院最能体现出这种建筑风格。通过对围墙的拦隔,将居住的环境和外界环境进行了隔离,通过房廊空间的桥带作用,把屋内屋外空间连成一体,满足了对空间的需求。在具体的建筑中,可以通过对路径、影视墙、植物、假山和水池的改变,来对空间的具体大小和视觉大小进行改变。这种对空间设计的方式正好体现出老子“有无相生”的哲学思想。在现代的建筑中,l型建筑的设计正好具备围合结构的理念,不仅体现出大气磅礴的气势,还满足人们对发展空间的需求[4]。在现代居住小区的空间设计中,不仅运用了现代的空间构造的技术,还采用了中国古代的园林空间构造思想,在对假山、喷泉、竹林、雕塑、道路和绿地等场景的设置中增添了科学和人文的因素,使得小区空间更加层次化、立体化。这种方式不但改变了生活的环境,而且也对中国传统的建筑文化进行了继承和发扬。

  3、对传统建筑材料元素的运用。

  传统的建筑材料有利于增强对中国传统的农业文明的记忆。白灰、竹木材、石材、青砖和青瓦是常用和常见的传统建筑材料。在现代的文化类建筑中,经常用到。将传统材料和现代建筑方式与现代材料进行有效地结合使用,不仅能最大化地发挥材料的建筑和美化作用,还能使建筑显现出浓重的历史文化色彩和时代感。比如,北京香山饭店,以灰白色为基础色调,多采用竹木等传统材料来装饰建筑内部,不仅使其具有民族性特色,还体现出现代建筑的新型创意[5]。洛阳师范学院的教学楼和宿舍楼多采用青砖构建,呈现出古朴古色的景象,不仅体现出洛阳独特的古都文化特色,还创造出和学校教育相适应的环境色调。在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建筑外立面上都存在了大量的青瓦。这些青瓦不仅能遮阳蔽日,还使建筑的外立面变得丰富多彩。这种设计把传统的材料和现代的需求进行了有效地结合。

  四、结语:

  中国现代建筑的发展,更需要加大对传统建筑因素的采用。这不但能促使我国的建筑发展更具特色,更能使传统建筑的理念思想和文化得到有效的继承和发扬。

【篇三】中国传统建筑中的文学艺术元素

文学艺术中的数学论文:文学艺术中的数学文化欣赏

文学与数学的同一性来源于两种基本思维方式——艺术思维与科学思维的同一性。文学是以感觉经验的形式传达人类理性思维的成果,而数学则是以理性思维的形式描述人类的感觉经验。文学是“以美启真”,数学则是“以真启美”虽然方向不同,实质则为统一。文学艺术与数学冒似两条路上跑的车,实则具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请看几位大师的论断:

雨果说:“数学到了最后阶段就遇到想象,在圆锥曲线、对数、概率、微积分中,想象成了计算的系数,于是数学也成了诗。”

福楼拜说:“越往前走,艺术越要科学化,同时科学也要艺术化,两者从山麓分手,又在山顶会合。”

完全脱离数学的文学艺术如同少了筋骨,而没有了文学艺术这个舞台,数学也必然少了许多风采。

经典文学中的数字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积淀十分深厚。古圣和先贤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诗、词、曲、赋、传奇、小说、散文中,名句佳作如林。值得注意的是,他们中间往往嵌着数。诗文中的数字又似点睛之笔,犹如夜空的星辰熠熠闪光。

“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的毛泽东,不仅是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而且是伟大的诗人。他一生中写过近百首气势磅礴、流韵千古的诗词,他的诗词概括了中国半个世纪的革命岁月,体现了伟人的心路历程。在中国毛主席的诗词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很少有人注意到毛主席在诗中最喜欢用的却是一个“万”字。在公开发表得37首诗词中竟然出现了25次之多。一个“万”字,尽显毛主席广阔的胸怀、经天纬地的雄才大略,不畏强暴敢于拼搏的革命精神。“万”字正是主席诗词中一颗明珠。

沁园春 长沙 1925年 “看万山红遍 、万类霜天竞自由、 粪土当年万户侯”

西江月 井冈山 1928年秋 “敌军围困万千重”

采桑子 重阳 1929年10月 “寥廓江天万里霜”

减字木兰花 广昌路上 1930年2 月 “十万工农下吉安”

蝶恋花 从汀州向长沙 1930年7月 “百万工农齐踊跃”

渔家傲 反第一次大围剿 1931年春 “万木霜天红烂漫 、二十万军重入赣”

推荐访问:文学艺术 中国传统 元素 中国传统建筑中文学艺术元素 中国传统建筑中的文学艺术元素 现代建筑中的传统文化元素
上一篇:2022巡察办主任在巡察反馈意见会议上讲话(范文推荐)
下一篇:2022年医院科室党支部委员述职报告(完整文档)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