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语言建构与运用,,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2-10-22 点击:

黄贵钰

文言文篇幅短小,意蕴深远,凝聚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的珍贵遗产。教学文言文不仅有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还有助于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之一。但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只重视学生对字词句的理解,造成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认知只是停留于浅层,没有自主进行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学习实践空间。要想使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得到提升,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教学。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兴趣

文言文与现代汉语不同,学生在阅读时往往会因为其语言形式的晦涩难懂产生畏难情绪。要想在文言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能力,就要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教师可以结合文言文课文特点,从生活实际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入手,为学生创设出恰当的情境,以活化语言,消除学生对文言文阅读的陌生感,引导学生真切感受文言文的语言魅力,为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奠定基础。

如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一课的课后练习中要求学生“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教学时教师如果只是单纯地布置任务,让学生把故事内容讲一讲,那么学生对课文的讲述就只是停留在翻译课文的层面上,毫无趣味可言。在学生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把自己当作是诸小儿中的一员,当发现自己摘到的李子确实是苦李之后,向王戎询问:“为什么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你是怎么知道的?”有学生以王戎的身份回答道:“你看,这李树长在道路旁边,树上结了这么多李子,却没有人摘,肯定是有问题,我想这李子肯定是苦李,要不早就被路人摘光了。”也有学生用上了“因为……所以”“假如……那么”等句式把王戎如何作出准确推断的过程表达得十分清楚。这样的情境创设不仅促进了学生对课文重点词句的理解,还增加了学生运用语言的积极性,使学生对王戎善于根据观察作出准确推断的品质特点有了进一步的认知。

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结合课文特点为学生创设适切的学习情境,鼓励学生进行语言实践,从而促进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使学生自觉运用了语言,提升了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

二、展开想象,拓展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实践空间

文言文言简意赅,许多言外之意都要靠读者去领会,这就为学生的阅读留下了极大的想象空间。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就文本关键处展开想象,可以把文本中简洁的语言还原成为鲜活生动的画面,让学生在想象中主动建构语言、运用语言。教师可以结合文言文的特点,启发学生从环境、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展开想象,以拓宽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的空间,丰富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的途径与内容。

如教学五年级下册《自相矛盾》一课时,教师让学生想象楚人说“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这句话时的表情、动作,然后让学生想象一下周围会有哪些人,这些人听到这个人的话之后彼此间会谈论些什么,当楚人又说“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这句话时,他脸上的表情以及语言会有什么变化。当有的人说“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这句话时他的神情是怎样的,周围的人会是什么反应。卖矛和盾的人听到众人的话以后会如何作答,人群中又会传来怎样的议论声,等等。教师都可以让学生想一想,再写下来。这样教学,为学生留下了大量的想象空间,学生在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时也就会更加丰富多彩。

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结合文本语言展开想象,可以把本来晦涩难懂的语言文字还原成为鲜活的画面,让故事中的人物变得可亲可感,拓宽了学生的言语实践空间,让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得到了极大提升。

三、品析词句,提升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能力

语言建构与运用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的语言得到更好的发展,指向的是学生语言的学习。教材选编的文言文在遣词造句上特别讲究,值得教师引导学生比较推敲、品味涵泳。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一些在遣词造句上特別讲究的词句进行品析鉴赏,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习惯,提升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

如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一文开头写道“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学生阅读后大都能感受到杨氏之子的聪慧,但具体如何聪慧,学生也只是简单地用一两句话来说,过于笼统。杨氏之子的聪慧故事之所以可以流传这么久,并非只是因为他聪明,更在于他不卑不亢、机智应答的语言艺术。体会杨氏之子机智巧妙的语言艺术,首先需要学生对杨氏之子的语言进行深入品析,才能对人物的特点有深刻的感悟与领会。深入解读课文学生不难发现,本文中最能体现出杨氏之子机智聪明的语言是“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这句话,为什么这样说呢?当孔君平以风趣幽默的口吻戏谑地说“此乃君家果”的时候,有的孩子会恼羞成怒反驳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这样对上门做客的孔君平就非常没有礼貌。而文中“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这句话中的“未闻”一词可以看出杨氏之子在不失礼貌而又委婉地表达出了“孔雀既然不是夫子家禽,杨梅又岂会是我家果”的意思,让孔君平无言以对,因为他要承认孔雀是他家的鸟,他说的话才立得住脚。这足以反映出杨氏之子思维的敏捷,语言的幽默。通过对文章中关键词句的推敲揣摩,杨氏之子聪慧的形象自然在学生心中定格,学生对智慧应答的语言艺术才会感受得更加深刻,为学生今后拥有机智的说话艺术奠定了基础。

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针对人物的美好品质设置言语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品析感受文本中关键词句的内涵与意蕴,可以帮助学生获得深刻的审美体验,这个过程其实也是语言审美的过程,为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提供了条件,促进了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四、迁移运用,注重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的落实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文言文独特的表达范式,并为学生搭建适切的言语实践支架,以降低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的难度,提升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

如教学三年级上册《司马光》一课,教师在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为学生搭建了这样的学习支架:“群儿戏于 __________  ,一儿  __________  ,一儿__________  ,众皆乐。”这样的支架有益于学生进行语言训练。教学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一文中“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这句话,教师可以假设姓毛的先生来家拜访,当其说完之后,让学生说说会怎样应对。学生的回答精彩纷呈:“未闻毛豆是君子家豆”“未闻毛笔是夫子家笔”……课堂教学精彩极了。在六年级上册《文言文二则》中《书戴嵩画牛》一文结尾处有这样一句话:“耕当问奴,织当问婢。”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当学生明白术业有专攻,有问题需要向专业人士请教这个道理之后,教师可以搭建这样的学习支架:“画牛当问  __________ ,捕鱼当问   __________ ,当问   __________  。”教师依据文言文在表达上的特点,为学生搭建适切的语言支架,鼓励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可以促进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的提升。

教材选编的文言文中有许多精彩的表达和典型的语言范式值得学生模仿迁移运用,教师找到语言训练的切入点,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迁移运用训练,使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得到极大提升。

文言文不仅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对学生进行语言建构与运用的重要教学资源。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从文言文本身特点出发,发现和挖掘文本中的有效语言训练点,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言语实践训练,以促进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作者单位:贵州贵阳市省府路小学)

责任编辑 刘 妍

猜你喜欢 杨氏夫子文言文 文言文阅读专练快乐作文(7.8年级)(2022年2期)2022-04-15Fort Besieged汉语世界(The World of Chinese)(2019年3期)2019-07-01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4期)2019-05-28会背与会默写小雪花·初中高分作文(2018年5期)2018-11-13文言文阅读练习语文世界(初中版)(2018年7期)2018-09-17心通长宇,道贯广宙青年文学家(2017年21期)2017-07-28浅议海源阁杨氏藏书贡献科学与财富(2017年8期)2017-04-11一个坏官员导致冤假错案百家讲坛(2016年7期)2016-08-09夫子亦“愚”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14年13期)2015-08-18消失的金粟瓜民间文学(2014年1期)2014-02-21推荐访问:建构 素养 语文
上一篇:课堂练笔支架的有效搭建
下一篇:蓬佩奥有意参选总统,与特朗普竞争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