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平台或不能直接参与药品网售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2-10-21 点击:

上善若水

尝试过网上买药的便利性和实惠后,很多人表示欢迎,可不同于衣服鞋帽,药品的特殊属性决定其流通监管和销售资质格外重要。

数年厮杀,残酷竞争之后,医药电商平台出现阿里健康、京东健康、叮当健康等头部企业,依靠互联网平台庞大的流量支持,这类第三方平台崛起速度非常快,但是相对传统医药渠道,第三方平台在资质和监管上始终是话题的中心,而近日,国家药监局发布了《国家药监局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其中新增的第八十三条规定指出“第三方平台提供者不得直接参与药品网络销售活动”在业内引发热议。

受此消息影响,阿里健康、京东健康两大巨头的股价随后一路狂泻,两者的跌幅都达到了16%左右。阿里巴巴和京东在香港市场的股价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杀跌,并带动恒生科技指数大幅调整。

那么,上述政策的影响究竟会有多大呢?未来我们还可以在阿里、京东平台上方便地买到便宜的药品吗?

据悉,征求意见稿出台后,有观点认为,第八十三条规定主要是明确了医药电商平台做自营与第三方的界限,如果该条款落地,平台可能需要剥离自营业务。例如以阿里健康和京东健康为代表的B2C平台,目前主要涉及非处方药的网上零售,该业务由“自营+平台”等业务模式构成,其中自营业务收入占比较大。

2021年财报显示,京东健康全年收入307亿元,其中以京东大药房为主要载体的自营收入为262亿元,占比为85.34%。另据阿里健康2022财年年报,报告期内,阿里健康医药自营业务收入达179.1亿元,同比增长35.5%。其中,以阿里健康品牌运营的自营药房药品收入占比达到64%,处方药业务收入增长105.2%。阿里健康目前还在通过推动处方药业务的扩容,实现该业务收入的高速增长。

显然,未来自营业务占比较大的电商平台多少会受到冲击,毕竟剥离之后无论是内部营收还是流量,多少都会受到一定影响,可从医药电商市场发展规律来看,这样的严管又是非常必要的。

目前,涉及医药电商领域,阿里健康、京东健康、叮当健康等为头部平台。

阿里健康公布的财报显示,2022财年(2021年4月1日-2022年3月31日),阿里健康营业收入205.78亿元,同比增长32.6%;归属母公司的净亏损2.66亿元,同比由盈转亏,去年同期净利3.49亿元。

从营收构成看,自营健康产品销售收入179.11亿元,在总营收中占比约87%;医药电商平台业务收入19.96亿元,医疗健康及数字化服务业务收入6.7亿元。

根据京东健康最新公布的财报,2021年公司总收入306.8亿元,同比增长58.3%;其中自营零售药房业务营业收入262亿元,同比增长56.1%,在总营收中占比85.4%;数字化营销及其他服务所得收入45亿元,同比增长72.7%。

同期,京东健康净亏损10.7亿元,同比大幅收窄;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指标下(Non-IFRS)净利润达14亿元,同比增长91.5%;拟赴港上市的叮当健康,其2019年至2021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2.76亿元、22.29亿元、36.79亿元,营收增速分别为118.12%、74.69%、65.05%,增速呈逐年下降趋势。

招股书同时显示,2019年至2021年,该公司年内亏损分别为2.74亿元、9.2亿元、15.99亿元,近三年累计亏损近28亿元;经调整净亏损分别为1.23亿元、1.49亿元、3.29亿元。

近年来,医药电商市场交易规模增长迅速,医药流通边界不断延伸。

对新平台的规范正在不断完善。2022年5月9日,国家药监局发布《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为期一个月。与现行规定相比,《征求意见稿》在修订药品研发、生产、经营等规定的同时,还对药品知识产权保护等内容进行了细化。在“药品经营”规定中,进一步明确了第三方平台的管理义务,并提出“第三方平台提供者不得直接参与药品网络销售活动”。

全国工商联医药业商会专家指导委员会专家晁宁指出,第三方平台既做平台又同时自营,能够掌握依靠平台进行销售的药店的数据,占据了竞争中的先发优势,导致药品行业的不公平竞争,威胁实体药店的生存空间,“这是广大实体药品零售企业一直呼吁解决的问题,《征求意见稿》较好地体现了公平竞争原则。”

“第三方平台提供者不得直接参与药品网络销售活动”能够有效避免平台“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的情况出现,从而督促第三方平台担负更多监管方面的责任。

5月25日,港股上市公司阿里健康发布2022财年业绩。2021年4月1日至2022年3月31日,集团录得收入人民币205.78亿元,同比增长32.6%;经调整后亏损净额约为3.94亿元,而去年同期经调整后利润净额约为6.31亿元。

也就是说,在2021财年实现公司上市以来的首次盈利后,阿里健康转身就继续亏钱了。

阿里健康年报称,亏损主要原因包括:为提升在线B2C药品销售市占率、加速处方药业务布局并增加相应市场投放,加大天猫医药平台和阿里健康大药房品牌心智建设投入,药品供应链能力和医药自营业务精细化运营、用户复诊开方体验、处方药物合规安全等方面的技术研发持续投入,及增加创新业务资源分配。

作为互联网医疗头部企业,阿里健康的主营业务分三大板块,分别为医药自营业务、医药电商平台业务和医疗健康及数字化服务业务。

医药自营业务,通俗点说也就是阿里健康自己卖药,始终是阿里健康营收的主力。2022财年,该项业务营收为179.11亿元,同比增长35.5%,占总营收的87.04%。自营药房药品收入占集团总营收的64%。截至2022年3月31日,在线自营店的年度活跃消费者(过往十二个月内在本集团在线自营店实际购买过一次或者以上商品的消费者)超过1.1亿。同时,公司处方药业务收入增长105.2%,慢性病用户人数达到650万,同比增长119%。

不过,相比之下,阿里健康在自营上的营收规模与增速均小于主要竞争对手京东健康(262亿元,56.1%)。

相比之下,医药电商平台业务营收只与去年同期持平,达到19.96亿元。并且,由于高毛利率的医药电商平台业务占比下降、低毛利率的处方药业务显著增长,加上线上B2C药品销售市占率提升等因素,共同导致了阿里健康在报告期内毛利率下降3.3%至20%,这一毛利率在互联网医疗三大巨头中排名最后(京东健康23.5%、平安健康23.3%)。

而目前看来,阿里健康依旧没有走出带有互联网特色的“烧钱获客”模式。报告期内,集团销售及市场推广开支持续增加,达到19.81亿元,涨幅达62.1%。这也部分造成了报告期内,阿里健康“增收不增利”,亏损数额超过2017年水平。

此外,作为強监管领域,政策开口的松紧始终是悬在医药电商们头顶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2021年下半年,一份《药品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办法(送审稿)》在业界广为流传。根据《中国证券报》证实,该《管理办法》涵盖药品网络销售管理、平台管理、监督管理、法律责任等内容,其中网上禁售药品的范围被进一步扩大,并要求未获处方前仅能展示药品基本信息,禁止提供处方药选择购买操作等,对网售处方药监管更加严格。

种种迹象表明,第三方平台想真的融入大医药领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猜你喜欢 处方药自营医药 电脑报自营店年末大促电脑报(2020年49期)2020-12-31电脑报自营店年末大促电脑报(2020年48期)2020-12-28电脑报自营店双11大促电脑报(2020年41期)2020-11-16电脑报自营店国庆大促电脑报(2020年38期)2020-10-14什么是“双跨药”保健与生活(2020年9期)2020-05-28WELLNESS TODAY汉语世界(The World of Chinese)(2019年5期)2019-11-11销售处方药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小康(2019年18期)2019-07-01藏医药三大学说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2014年4期)2014-09-26处方药营销的“第三条路”中国医药导报(2006年7期)2006-08-30推荐访问:第三方 参与 平台
上一篇:带上这些数码装备,,露营仪式感更上一层楼!
下一篇:浅析环保税对化工企业转型发展的影响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