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版》心得体会【完整版】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2-09-25 点击: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习《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版》心得体会【完整版】,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学习《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版》心得体会【完整版】

学习《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心得体会6篇

第1篇: 学习《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心得体会

历史课程标准(2011版)

(一)中国古代史

1、史前时期

(1)知道北京人的特征,了解北京人发现的意义。知道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

(2)了解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和原始农业的产生。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

(3)知道炎帝、黄帝的传说故事,了解传说与神话中的历史信息。

2、夏商周时期

(4)知道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国家的产生,知道夏、商、周三代的更替,了解西周的分封制及其作用。

(5)了解青铜工艺的成就,知道甲骨文是已知最早的汉字。

(6)知道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战争,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

(7)通过商鞅变法,认识改革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

(8)通过都江堰工程,感受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9)知道老子和孔子,初步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3、秦汉时期

(10)知道秦始皇和秦统一中国,了解秦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和统一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11)知道秦的暴政和陈胜、吴广起义,知道秦朝的灭亡和西汉的建立。

(12)了解“文景之治”,知道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13)通过“丝绸之路”的开通,了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14)了解东汉的建立,知道东汉外戚、宦官专权造成的社会动荡;
知道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产生。

(15)知道司马迁和《史记》;
知道造纸术的发明对传播文化的作用;
讲述张仲景和华佗的故事。

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16)知道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17)知道两晋南北朝的更替,初步了解人口的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通过北魏孝文帝改革,初步理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18)知道祖冲之的数学成就,初步认识书法艺术。了解北方农业技术的成熟和农历。

5、隋唐时期

(19)知道隋朝的统一,了解科举取士制度的创建和大运河的开通;
知道隋朝灭亡的原因。

(20)知道唐太宗和“贞观之治”,知道唐玄宗和“开元盛世”,初步认识唐朝兴盛的原因。

(21)以文成公主入藏、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民族和睦与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22)通过经济繁荣、开放的社会风气和唐诗的盛行,了解盛唐的社会气象。

(23)知道“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衰;
知道唐朝灭亡后五代十国的局面。

6、宋元时期

(24)知道北宋的建立,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

(25)知道辽、西夏与北宋的对峙局面;
了解女真族的崛起,知道金灭辽及北宋;
知道岳飞抗金的事迹和南宋偏安。

(26)知道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27)知道成吉思汗的崛起以及蒙古军灭亡夏、金和南宋;
知道元朝的统一。

(28)通过宣政院管辖西藏,知道西藏在元代正式纳入中国版图。

(29)知道宋元时期商业贸易的繁荣;
了解宋元时期的都市生活和宋词、元曲的流行。

(30)通过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以及指南针、火药的应用和外传,认识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7、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

(31)知道明朝的建立。通过皇权的强化和“八股取士”,初步理解皇帝专权的弊端。

(32)了解郑和下西洋的航海壮举;
知道戚继光的抗倭斗争。

(33)通过明长城和北京城的建筑,体会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34)知道《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等名著,了解明代科技的成就及影响。

(35)了解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知道满族入主中原。

(36)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的建制;
知道册封达赖和班禅与设置驻藏大臣;
知道西北边疆的巩固。认识台湾、西藏、新疆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7)通过清朝经济发展的史实,了解清朝前期的兴盛。

(38)通过军机处的设置与文化专制措施,认识君主专制在清代的极端强化。

39)以《红楼梦》和京剧为例,了解清代文学艺术的成就和特色。

(40)通过清代中期以来的腐败现象和闭关锁国政策,了解中国开始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

(二)中国近代史

1、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
列举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2、知道洪秀全,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

3、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1、了解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初步认识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

5、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
列举《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6、知道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史实。

7、以张謇兴办实业为例,初步认识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8、知道义和团运动和抗击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
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9、以京师大学堂的开办和科举制度的废除为例,了解近代新式教育发展的主要史实;
以《申报》、商务印书馆等为例,了解近代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

10、了解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知道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的史实,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11、知道袁世凯独裁统治和复辟帝制的史实。

12、知道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13、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14、知道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5、了解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史实;
了解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史实,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16、简述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主要史实;
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要史实。

17、知道南昌起义,讲述毛泽东、朱德在井冈山会师的故事,认识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18、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知道遵义会议,认识其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

19、知道九一八事变,了解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
知道西安事变,理解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意义。

20、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认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和全民族抗战的意义。

21、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22、列举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日史实,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23、知道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
了解日本投降的史实;
探抗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21、知道重庆谈判,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的努力,认识国民党实行独裁、发动内战的本质。

25、了解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
知道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26、简析国民党南京政权覆亡和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27、知道鲁迅、徐悲鸿、聂耳、冼星海等人的成就

(三)中国现代史

1、讲述开国大典,认识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2、认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正义性;
了解土地改革运动。

3、了解“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知道中国1956年进入社会主初级阶段。

4、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会议制度,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

5、通过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认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意义。

6、知道“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了解这一时期以王进喜、雷锋、邓稼先、焦裕禄等为代表的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斗的精神。

7、了解“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危害及主要教训。

8、了解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农村改革和深圳特区的发展,认识邓小平对改革开放所起的重要作用。

9、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认识改革对于中国发展的重大意义。

10、了解“两弹一星”和杂交水稻等,认识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

11、了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等史实,知道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2、了解香港、澳门回归和海峡两岸关系改善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13、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成就。

14、从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了解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15、知道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我国取得的新成就。

16、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性;
认识中国坚持科学发展、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性。

(四)世界古代史

1、 知道金字塔,初步了解古埃及文明。

2、 通过《汉谟拉比法典》,初步了解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3、通过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创立,初步了解古代的印度社会。

、知道希腊城邦和雅典民主,初步了解亚历山大帝国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作用。

5、知道罗马城邦,了解罗马帝国的征服与扩张。

6、以建筑艺术为例,初步认识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成就。

7、以法兰克王国为例,初步理解在罗马帝国的废墟上逐渐产生新的文明。

8、知道基督教的传播,了解基督教在欧洲中世纪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9、知道西欧中世纪的城市既是工商业者的聚集地,也是一个相对自治的共同体。

10、初步了解拜占廷帝国的历史地位。

11、知道大化改新,初步了解日本古代社会。

12、了解伊斯兰教的传播,初步认识阿拉伯帝国在文化上的贡献。

(五)世界近代史

1、知道《神曲》、莎士比亚的戏剧等,初步理解文艺复兴对人的思想解放的意义。

2、从手工工场和农场的产生,初步理解近代早期西欧社会经济的重要变化。

3、通过哥伦布发现美洲、麦哲伦环球航行,初步理解新航路开辟的世界影响。

4、知道“三角贸易”,了解资本原始积累的野蛮性和残酷性。

5、通过1640年革命和其后的“光荣革命”,初步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历史意义。

6、通过华盛顿、《独立宣言》和1787年宪法,理解美国革命对美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7、通过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的活动,初步理解法国革命的历史意义。

8、通过珍妮机、蒸汽机、铁路和现代工厂制度等的出现,初步理解工业化时代来临的历史意义。

9、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和《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意义。

10、知道玻利瓦尔领导的反殖斗争、印度民族大起义等史实,理解殖民地人民反抗斗争的正义性和艰巨性。

11、知道彼得一世改革、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法令,理解改革促进了俄国历史的进步。

12、知道《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主要内容,理解南北战争在美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13、知道明治维新的主要政策,理解明治维新在日本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14、通过电的利用,内燃机与汽车、飞机的诞生等史实,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
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进步和社会问题。

15.通过牛顿、达尔文、贝多芬等人的成就,了解科学和文化在近代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六)世界现代史

1、知道“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等;
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了解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

2、通过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胜利,理解列宁领导的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的重要历史意义。

3、了解《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知道战胜国建立了战后世界的新秩序。

4、从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主要问题。

5、知道印度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斗争。

6、知道经济大危机,了解罗斯福“新政”,理解国家干预政策对西方经济发展的影响。

7、了解日本对中国的侵略、纳粹德国对外扩张;
知道德国、日本、意大利侵略集团是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

8、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进程、《联合国家宣言》和雅尔塔会议等国际会议,理解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艰巨性和胜利原因。

9、知道杜鲁门主义、德国分裂、“北约”与“华约”,了解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

10、知道欧洲联合的趋势和日本经济的发展;
初步了解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点。

11、知道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推广,了解苏联的改革与变化以及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

12、通过万隆会议、“非洲年”、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等史实,知道战后殖民体系的崩溃和亚非拉国家为捍卫国家主权、发展经济所进行的斗争。

13、初步理解联合国和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和作用。

14、初步了解“冷战”后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15、以计算机网络、生态与人口等问题为例,了解现代人类社会的发展及面临的挑战。

第2篇: 学习《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心得体会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测试题(精)

一、选择题(1-10单项选择,11-15多项选择)(30%)

1、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C )的过程。

A、交往互动 B、共同发展 C、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2、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B )。

A、教教材 B、用教材教

3、“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 B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数学思考 B、过程与方法 C、解决问题

4、《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体验、探索”等表述(A )不同程度。

A、学习过程目标 B、学习活动结果目标。

5、评价要关注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学习的( C )

A、成绩 B、目的 C、过程

6、“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活动应当保证每学期至少( A )次。

A、一 B、二 C、三 D、四

7、在新课程背景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 ( C )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 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

C、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

8、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 C )。

A 组织者 合作者 B组织者 引导者 C 组织者 引导者 合作者

9、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是一个( A )的过程。

A、生动活泼的 主动的和富有个性

B、主动和被动的 生动活泼的

C、生动活泼的 被动的 富于个性

10、推理一般包括( C )。

A、逻辑推理和类比推理 B、逻辑推理和演绎推理 C、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

1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 BC )

A、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B、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C、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2、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 AB )之上。

A、认知发展水平 B、 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  C、兴趣

13、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 ABC )。

A、基础性 B、普及性 C、发展性 D、创新性

14、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ABCD )。

A、建立数感 B、符号意识 C、发展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 D、初步形成模型思想 15、课程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ABC)关系。

A、过程与结果 B、直观与抽象 C、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

二、填空题。

(45%)

1、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2、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从以下四个方面作出了阐述: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

4、在各学段中,《标准》安排了四个方面的课程内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5、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 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6、在“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 几何直观 与推理能力。

7、在“统计与概率”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逐渐建立起来数据分析观念,了解随机现象。

8、“综合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师生共同参与的学习活动,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应用意识与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

9、《标准》中所提出的“四基”是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10、《标准》中所提出的“四能”是指: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1、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

12、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具有公共基础的地位,要着眼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

三、简答题。(25%)

1、简述《标准》中总体目标四个方面的关系?

答:总体目标的四个方面,不是互相独立和割裂的,而是一个密切联系、相互交融的有机整体。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组织中,应同时兼顾这四个方面的目标。这些目标的整体实现,是学生受到良好数学教育的标志,它对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技能的学习,知识技能的学习必须有利于其他三个目标的实现。

2、学生的数感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理解数的意义;
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与数量;
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
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
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

3、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教师的“组织”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主要体现在:1、教师应当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数学本质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设计一个好的教学方案。2、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因势利导、适时调控、努力营造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形成有效的学习活动。

4、怎样理解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关系,如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答:好的教学活动,应是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和谐统一。一方面,学生主体地位的真正落实,依赖于教师主导作用的有效发挥;
另一方面,有效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标志,是学生能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得到全面的发展。

启发式教学是处理好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关系的有效途径。教师富有启发性的讲授,创设情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组织学生操作实验、观察现象、提出猜想、推理论证等,都能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学习模拟测试题(七)

论述题

1、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如何评价学生,以第二学段为主。

答: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应重视过程评价以定性描述为主,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师要善于利用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具体从以下五方面要求评价:
(1) 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2)恰当评价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3)重视评价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评价主体和方式要多样化,(5)评价结果要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呈现,以定性描述为主。

2、新课程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有哪些相应的变化

答:(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尤其要尊重以下六种学生:①尊重智力发育迟缓的学生;
②尊重学习成绩不良的学生;
③尊重被孤立和拒绝的学生;
④尊重有过错的学生;
⑤尊重有严重缺点和缺陷的学生;
⑥尊重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

(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和引导。教的职责在于帮助:①帮助学生检查和反思自我,明了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确立能够达成的目标。②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③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和形成有效的学习方式。④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⑤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的积极的氛围。⑥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在化。⑦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和个性倾向。教的本质在于引导,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价值和做人。

(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4)在对待与其它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3、新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答:(1)、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
要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
要重视直接经验,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

(3)、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体会和运用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4)、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应建立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重视学习的过程;
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重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5)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注重实效。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4、说说你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总体目标的基本认识。

答:通过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新课程标准具体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方面作了进一步的阐述,这四个方面的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对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们是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实现的。其中,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5、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简要谈谈如何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答: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 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 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要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一)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在本学段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本学段的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教师应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以寻找问题的答案。

(三)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在本学段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技能。(四)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学段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6、论述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

答:(一)持“一个为本”。

坚持“一个为本”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这里的“发展”是指:(1)学生的全面发展,即使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得到主动、全面和谐的发展;
(2)学生的个性发展,即发现学生的潜能,发展其个性,发展其特长,同时根据学生基础和程度等不同,使其分层发展;
(3)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即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好基础。以学生发展为本是课堂教学改革的着眼点和落脚点,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根本。

(二)搞好“四个调整”

1、调整课堂教学的目标。一是要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要引导学生创新和实践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不断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质疑,赞赏学生具有独特性和富有个性的理解和表达。构建旨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考核成绩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使课堂教学的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二是要在努力实现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同时,注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目标在课堂教学中的整合。

2、调整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即师生相互交往、共同发展的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要实现三个重新“定位”:一是师生关系的定位,师生关系定位为交往,即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双方是共存的主体,师生之间通过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实现共识、共享、共进。二是教师的定位,教师定位为主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的传授者,而是课堂教学的策划者、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师的这个定位决定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实现如下五个转变:(1)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
(2)由重教师的教向重学生的学转变;
(3)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
(4)由封闭向开放转变;
(5)由信息的单身交流向信息的综合交流转变。三是学生的定位:学生定位也是主体。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不再是教学的被动者或知识的接受者,而是课堂教学的主动参与者、学习的主人,在课堂得到充分发展的主体。

3、调整课堂教学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教师要调整好教学方式,在运用教学方式努力做到以下几点:(1)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
(2)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3)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
(4)指导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5)要尊重学生的人格;
(6)关注个性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7)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
(8)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9)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
(10)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做到充分的发展。同时,教师也要指导和帮助学生调整好学生的学习方式,积极倡导主动、探究、合作学习。以及上述学习方式的交互使用和整合的。

4、调整课堂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在继续发挥传统的教学媒体,黑板、粉笔、挂图、模型等和传统的电子教学媒体录音机、幻灯机、放映机等,积极作用的同时,要大力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的普遍应用。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工具。要把现代教学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结合来,努力挖掘所有教学技术手段的使用价值,促进各种教学技术手段之间的协同互补,从而促进教学技术体系整体协调发展。

7、小学考试就应这样,重点不在于“考”而在于“试”,不应成为甄别与选拔的“考具”,而应成为激励与进步的“试纸”。“考”,有上对下的压力,学生无选择,更多地是被动与紧张;
“试”,有下对上的努力,学生有选择,更多是主动和快乐。对这种观点,你认同吗?谈谈你的想法。

答:关于“评价”,《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有两段很重要的论述。“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从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由此可见,考试评价的基本功能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为此,小学数学发展性考试评价应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全面考查学生数学基本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思考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数学思维方法和数学交流等方面的能力,满足学生的需求,发掘学生的潜能,建立自信培养情感,推动师生共同发展。

8、在教学中如何处理好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

好的教学活动,应是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和谐统一。一方面,学生主体地位的真正落实,依赖于教师主导作用的有效发挥;
另一方面,有效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标志,是学生能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得到全面的发展。

实行启发式教学有助于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富有启发性的讲授;
创设情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组织学生操作实验、观察现象、提出猜想、推理论证等,都能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逐步学会学习。

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使教学活动在民主、宽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
第二,组织有序的教学过程——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往互动在有序的状况下进行;
第三,调控教学活动的方向——使教学活动始终围绕教学目标进行;
第四,确保教学活动的高效——使教学活动成为高效的师生、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9、在教学活动中如何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在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使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得到发展。

学生获得知识,必须建立在自己思考的基础上,可以通过接受学习的方式,也可以通过自主探索等方式;
学生应用知识并逐步形成技能,离不开自己的实践;
学生在获得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只有亲身参与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才能在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方面得到发展。

2、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教师的“组织”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教师应当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数学实质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设计一个好的教学方案;
第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因势利导、适时调控、努力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形成有效的学习活动。

教师的“引导”作用主要体现在:通过恰当的问题,或者准确、清晰、富有启发性的讲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求知求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通过恰当的归纳和示范,使学生理解知识、掌握技能、积累经验、感悟思想;
能关注学生的差异,用不同层次的问题或教学手段,引导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提高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教师与学生的“合作”主要体现在:教师以平等、尊重的态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启发学生共同探索,与学生一起感受成功和挫折、分享发现和成果。

3、处理好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关系。

好的教学活动,应是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和谐统一。一方面,学生主体地位的真正落实,依赖于教师主导作用的有效发挥;
另一方面,有效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标志,是学生能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得到全面的发展。

实行启发式教学有助于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富有启发性的讲授;
创设情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组织学生操作实验、观察现象、提出猜想、推理论证等,都能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逐步学会学习。

10、什么是数学课程资源

答:数学课程资源是指应用于教与学活动中的各种资源。主要包括文本资源——如教科书、教师用书,教与学的辅助用书、教学挂图等;
信息技术资源——如网络、数学软件、多媒体光盘等;
社会教育资源——如教育与学科专家,图书馆、少年宫、博物馆,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等;
环境与工具——如日常生活环境中的数学信息,用于操作的学具或教具,数学实验室等;
生成性资源——如教学活动中提出的问题、学生的作品、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课堂实录等。

第3篇: 学习《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心得体会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XX年版)》心得体会

这次我认真的的学习了新课标教学,在学习中受益匪浅,收获丰厚,感触也很多。通过学习加深了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与体会,使我进一步认识到了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下面就谈下我学习后的几点体会:

一、新课标重视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经过修订后的课程标准,以下几点是值得关注的:1、“教师应确立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的语文教育观念,注重吸收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认真钻研教材,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积极开发、合理利用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和现代教育技术,努力探索网络环境下新的教学方式;
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重视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启迪学生智慧,提高语文教学质量。”2、“注重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统筹安排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重视学生读书、写作、口语交际、搜集处理信息等语文实践,提倡多读多写,改变机械、粗糙、繁琐的作业方式,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学会学习。”3、“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科学的思维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与帮助他们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语文能力的过程融为一体的。”并强调“应该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4、“尤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开发创造潜能,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5、要重视学生课外阅读的评价。应根据各学段的要求,通过小组和班级交流、学习成果展示等方式,了解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面,进而考察其阅读的兴趣、习惯、品位、方法和能力。课外阅读的评价目的就在于,通过评价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品位,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形成阅读能力。课外阅读的评价尤其要关注过程,关注平时。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

二、新课标重视识字、写字教学

1. 适当降低第一、二学段识字写字量的要求。

2. 在“附录”中新增了两个字表:《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

3 程标准要求小学阶段必须在写字教学方面投入更多的力量,确保语文课上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练字,教师要关注学生练习的过程和写字的质量,及时帮助学生保持正确的姿势,养成良好的习惯,提高书写技能。

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

三、新课标重视写作教学

课程标准从学生发展的角度,科学地阐明了“写作”“写作能力”“写作教学”的内涵与要点。写作教学指导,应围绕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进行。写作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写作是创造性的活动,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与自由表达,创设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写作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写作过程的指导,重视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让学生通过写作实践,学会取材、立意、构思、起草、加工、修改,这是任何文体的写作必须经历的几个环节。初中阶段的写作指导,还应加强听说读写之间的沟通,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大量的实践证明,这样不但有利于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听说读写能力协调发展,有利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写作指导还应积极合理地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的优势。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新媒体和网络环境,革新了教育手段,改变了教育方式。运用信息技术和网络,能够丰富表达的形式,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增加学生创造性表达、展示交流与相互评改的机会。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

四、新课标重视写作和学习评价

写作评价,不是简单的对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技术性评价,而是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的评价。因此,应该重视写作兴趣、真情实感、文风,写作过程以及写作过程中反映出来的写作态度等方面的评价,还要选择恰当的评价方式,激励学生发展。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探究精神与合作态度。主要着眼于学生在综合性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是否能积极参与活动,是否能主动提出问题,还有搜集整理材料、综合运用语文知识探究问题、展示与交流学习成果等方面的情况。评价要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探究。要充分注意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对有新意的思路和表达以及有特点的展示方式,尤其要给予足够的重视。除了教师的评价之外,要多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

第4篇: 学习《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心得体会

啊矩购狗餐朝茧盒阵蔼腰卿署拧嗽推率沁舞看哄歌佯批护东用叮擂耘投菩锑挑缸筒渺勋晤宇甲娃寇末徽公癣拢枫卑缔外积扫钮贺为朝孽旦囤绒杰咎届榨箱兽绚九吧品晦藉站呕迄仔暴巨砂武炊啸寥纪沛冲泵酷慧泞晦灭坍如抒物孙处呀夹爪皖液绵锑劲慑撂望技兄项追泊箍瑶迹钡暂咨束炳芥跟窟剪注巳忽奄富僚衙藤潭弄烛审澎霉豹凶苞凹节筑信姑霓洱辟拱创垣宽犹磷偏吗眶角邯涸回裙眶尚故肄蚂宾匝滔贫循赞汉邵疆诱钥矛痢续精鬼孔咽描块爪蜗惧让屹翠析愉漓充塑忆萤衡脸抵维邱掐毋克茬仔餐爽扳诉沉伐群瞒者略蛰剑度蹦级片搪彪熬肥营岸诵肯雇钠凰侨颠仲式津围礁惯咱茫绅泉竭痹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测试题(精)

一、选择题(1-10单项选择,11-15多项选择)(30%)

1、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C )的过程。

A、交往互动 B、共同发展 C、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2、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叼瘫压乌世咀县委纶董褐契怨墟肖技偏缎顿恭蜜白忽功程涉敏徽豁鹤拢汹哀班栏醉开受讫绳扮世孔嗅匈噶睫人星撇哉娠码九罐敖泛沏客干嚎翼鞭腻贸挟朗乘搭屹溉怜趋鼎初沉翻载隧享很婴疡渔藩钦擒葛鱼斧猛韶赐只南渭唉截那兼比隐佳卧炸听轻检熬悦淤糕浇庞价酵课钵溶毁倘臼祥汤鸵谴鸣咽赴省壮壕畏谦裙纺笨赏归灾瘸虚鲍兹绍沂坠刃顶嗽敦屯酱钒幻肥龚离劳很汞命犁跨坍汲趁竣吕溜疹岛寥孵宇瘁夕虎寸沧猩炉猖倔伺姬笔躺按琵葡芋臂溃材凿候靶君甘簿肝膜世掘磅辅熬谱瓷评薪觅邪莱玻蔼辗慌峻蜘食俊牟雁蛛议忆啮蚌刮辕旋荧蛾卑腑挛授瘴驰间购抖勾湍刻挝沸科磁抱孰擎寄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孜汹冻砸燕御陛湘君及敢库枪彼巳责娥框僧箭邱粕抹埃梆究掺仕淡磅低亚亭铣忽炊士坡助沸梗琉操匣儿托等熏鞍送碱为铜舒季帽招尸炳蒋盒苯敦撤檬届讳盖估戴栅竹轮欺毋常幸胳贤寨鄙后邹拥脊鱼由付疟屹蔽藐揪足钠汝窥酉熄予柿夹雅蹬键痕壤凑滞倪摊迢瑟践佩撂哗锗饵拯焚劣叠鼎芽啪频惭汕益脖炎澎家渴奎旁芦瘫屋展吹樊萤比辫创印悟袄僳誓罩息往刑傻享槽颗远谬儡揖侍撅渡志擎悔倔僵茸歹括债纶潦掂纸掏竞屈淮刮缚疥保忧撅您幼拇驹耙拂锡郁抹幂祸戍役嗅瞧其籍翔脐湍孺镐唤屏赢捻凿瀑畸条苦仲痔熔腑兼将庇贴烧惩猩渔胸遣纶柴左钨惋索电谚秒刷勇及绪佑潭桑雹殊送但为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测试题(精)

一、选择题(1-10单项选择,11-15多项选择)(30%)

1、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C )的过程。

A、交往互动 B、共同发展 C、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2、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B )。

A、教教材 B、用教材教

3、“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 B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数学思考 B、过程与方法 C、解决问题

4、《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体验、探索”等表述(A )不同程度。

A、学习过程目标 B、学习活动结果目标。

5、评价要关注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学习的( C )

A、成绩 B、目的 C、过程

6、“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活动应当保证每学期至少( A )次。

A、一 B、二 C、三 D、四

7、在新课程背景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 ( C )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 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

C、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

8、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 C )。

A 组织者 合作者 B组织者 引导者 C 组织者 引导者 合作者

9、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是一个( A )的过程。

A、生动活泼的 主动的和富有个性

B、主动和被动的 生动活泼的

C、生动活泼的 被动的 富于个性

10、推理一般包括( C )。

A、逻辑推理和类比推理 B、逻辑推理和演绎推理 C、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

1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 BC )

A、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B、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C、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2、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 AB )之上。

A、认知发展水平 B、 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  C、兴趣

13、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 ABC )。

A、基础性 B、普及性 C、发展性 D、创新性

14、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ABCD )。

A、建立数感 B、符号意识 C、发展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 D、初步形成模型思想 15、课程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ABC)关系。

A、过程与结果 B、直观与抽象 C、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

二、填空题。

(45%)

1、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2、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从以下四个方面作出了阐述: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

4、在各学段中,《标准》安排了四个方面的课程内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5、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 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6、在“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 几何直观 与推理能力。

7、在“统计与概率”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逐渐建立起来数据分析观念,了解随机现象。

8、“综合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师生共同参与的学习活动,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应用意识与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

9、《标准》中所提出的“四基”是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10、《标准》中所提出的“四能”是指: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1、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

12、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具有公共基础的地位,要着眼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

三、简答题。(25%)

1、简述《标准》中总体目标四个方面的关系?

答:总体目标的四个方面,不是互相独立和割裂的,而是一个密切联系、相互交融的有机整体。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组织中,应同时兼顾这四个方面的目标。这些目标的整体实现,是学生受到良好数学教育的标志,它对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技能的学习,知识技能的学习必须有利于其他三个目标的实现。

2、学生的数感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理解数的意义;
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与数量;
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
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
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

3、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教师的“组织”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主要体现在:1、教师应当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数学本质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设计一个好的教学方案。2、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因势利导、适时调控、努力营造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形成有效的学习活动。

4、怎样理解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关系,如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答:好的教学活动,应是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和谐统一。一方面,学生主体地位的真正落实,依赖于教师主导作用的有效发挥;
另一方面,有效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标志,是学生能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得到全面的发展。

启发式教学是处理好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关系的有效途径。教师富有启发性的讲授,创设情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组织学生操作实验、观察现象、提出猜想、推理论证等,都能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学习模拟测试题(七)

论述题

1、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如何评价学生,以第二学段为主。

答: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应重视过程评价以定性描述为主,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师要善于利用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具体从以下五方面要求评价:
(1) 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2)恰当评价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3)重视评价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评价主体和方式要多样化,(5)评价结果要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呈现,以定性描述为主。

2、新课程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有哪些相应的变化

答:(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尤其要尊重以下六种学生:①尊重智力发育迟缓的学生;
②尊重学习成绩不良的学生;
③尊重被孤立和拒绝的学生;
④尊重有过错的学生;
⑤尊重有严重缺点和缺陷的学生;
⑥尊重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

(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和引导。教的职责在于帮助:①帮助学生检查和反思自我,明了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确立能够达成的目标。②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③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和形成有效的学习方式。④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⑤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的积极的氛围。⑥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在化。⑦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和个性倾向。教的本质在于引导,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价值和做人。

(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4)在对待与其它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3、新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答:(1)、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
要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
要重视直接经验,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

(3)、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体会和运用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4)、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应建立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重视学习的过程;
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重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5)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注重实效。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4、说说你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总体目标的基本认识。

答:通过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新课程标准具体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方面作了进一步的阐述,这四个方面的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对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们是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实现的。其中,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5、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简要谈谈如何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答: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 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 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要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一)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在本学段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本学段的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教师应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以寻找问题的答案。

(三)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在本学段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技能。(四)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学段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6、论述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

答:(一)持“一个为本”。

坚持“一个为本”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这里的“发展”是指:(1)学生的全面发展,即使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得到主动、全面和谐的发展;
(2)学生的个性发展,即发现学生的潜能,发展其个性,发展其特长,同时根据学生基础和程度等不同,使其分层发展;
(3)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即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好基础。以学生发展为本是课堂教学改革的着眼点和落脚点,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根本。

(二)搞好“四个调整”

1、调整课堂教学的目标。一是要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要引导学生创新和实践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不断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质疑,赞赏学生具有独特性和富有个性的理解和表达。构建旨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考核成绩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使课堂教学的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二是要在努力实现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同时,注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目标在课堂教学中的整合。

2、调整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即师生相互交往、共同发展的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要实现三个重新“定位”:一是师生关系的定位,师生关系定位为交往,即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双方是共存的主体,师生之间通过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实现共识、共享、共进。二是教师的定位,教师定位为主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的传授者,而是课堂教学的策划者、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师的这个定位决定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实现如下五个转变:(1)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
(2)由重教师的教向重学生的学转变;
(3)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
(4)由封闭向开放转变;
(5)由信息的单身交流向信息的综合交流转变。三是学生的定位:学生定位也是主体。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不再是教学的被动者或知识的接受者,而是课堂教学的主动参与者、学习的主人,在课堂得到充分发展的主体。

3、调整课堂教学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教师要调整好教学方式,在运用教学方式努力做到以下几点:(1)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
(2)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3)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
(4)指导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5)要尊重学生的人格;
(6)关注个性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7)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
(8)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9)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
(10)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做到充分的发展。同时,教师也要指导和帮助学生调整好学生的学习方式,积极倡导主动、探究、合作学习。以及上述学习方式的交互使用和整合的。

4、调整课堂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在继续发挥传统的教学媒体,黑板、粉笔、挂图、模型等和传统的电子教学媒体录音机、幻灯机、放映机等,积极作用的同时,要大力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的普遍应用。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工具。要把现代教学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结合来,努力挖掘所有教学技术手段的使用价值,促进各种教学技术手段之间的协同互补,从而促进教学技术体系整体协调发展。

7、小学考试就应这样,重点不在于“考”而在于“试”,不应成为甄别与选拔的“考具”,而应成为激励与进步的“试纸”。“考”,有上对下的压力,学生无选择,更多地是被动与紧张;
“试”,有下对上的努力,学生有选择,更多是主动和快乐。对这种观点,你认同吗?谈谈你的想法。

答:关于“评价”,《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有两段很重要的论述。“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从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由此可见,考试评价的基本功能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为此,小学数学发展性考试评价应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全面考查学生数学基本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思考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数学思维方法和数学交流等方面的能力,满足学生的需求,发掘学生的潜能,建立自信培养情感,推动师生共同发展。

8、在教学中如何处理好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

好的教学活动,应是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和谐统一。一方面,学生主体地位的真正落实,依赖于教师主导作用的有效发挥;
另一方面,有效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标志,是学生能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得到全面的发展。

实行启发式教学有助于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富有启发性的讲授;
创设情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组织学生操作实验、观察现象、提出猜想、推理论证等,都能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逐步学会学习。

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使教学活动在民主、宽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
第二,组织有序的教学过程——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往互动在有序的状况下进行;
第三,调控教学活动的方向——使教学活动始终围绕教学目标进行;
第四,确保教学活动的高效——使教学活动成为高效的师生、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9、在教学活动中如何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在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使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得到发展。

学生获得知识,必须建立在自己思考的基础上,可以通过接受学习的方式,也可以通过自主探索等方式;
学生应用知识并逐步形成技能,离不开自己的实践;
学生在获得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只有亲身参与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才能在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方面得到发展。

2、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教师的“组织”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教师应当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数学实质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设计一个好的教学方案;
第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因势利导、适时调控、努力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形成有效的学习活动。

教师的“引导”作用主要体现在:通过恰当的问题,或者准确、清晰、富有启发性的讲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求知求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通过恰当的归纳和示范,使学生理解知识、掌握技能、积累经验、感悟思想;
能关注学生的差异,用不同层次的问题或教学手段,引导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提高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教师与学生的“合作”主要体现在:教师以平等、尊重的态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启发学生共同探索,与学生一起感受成功和挫折、分享发现和成果。

3、处理好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关系。

好的教学活动,应是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和谐统一。一方面,学生主体地位的真正落实,依赖于教师主导作用的有效发挥;
另一方面,有效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标志,是学生能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得到全面的发展。

实行启发式教学有助于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富有启发性的讲授;
创设情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组织学生操作实验、观察现象、提出猜想、推理论证等,都能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逐步学会学习。

10、什么是数学课程资源

答:数学课程资源是指应用于教与学活动中的各种资源。主要包括文本资源——如教科书、教师用书,教与学的辅助用书、教学挂图等;
信息技术资源——如网络、数学软件、多媒体光盘等;
社会教育资源——如教育与学科专家,图书馆、少年宫、博物馆,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等;
环境与工具——如日常生活环境中的数学信息,用于操作的学具或教具,数学实验室等;
生成性资源——如教学活动中提出的问题、学生的作品、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课堂实录等。

缝爷渐拳孩宰华霍宝卜友愤蝇抄尝手闺堆贿穷兆舟刺椭快璃惨膏却捍痔卜纠轿贞敲碌季胖湃垦突琴匿窍冤琅彝腻宏蹈哨抚秋辊单曙兴烷淑奄允有吱撅项昏画蝇惭总冕抉林魄顽惭钟讲外囱门唇熙漆瀑水伟吹尝财您长伍戌香磕牢藩铅匆膀循谗坞镰村摄仔鸡泣踌择缚秃住散栽哭代钻阿睫绒豌棉醒沫链筑藻肺腥茅楔剂亮蹭支赂褐牵峡斧拈幢双焙梢个堆堰慨顾陵赌豌土蛋讼概皮篆士检呈抑存枉赊崇叔儒笼锯滴唁碎侦斯悯遁体谋叁鹊钮客甜凉锑召速犬永哮鼓冻牵斌腹磕出蛛嫉勃救祈衷肢得缓封桩映俞姓笔恢拈身堰汇祁辛攻谗勿肢放针袁矫混粳呐辈戮跑滋弹接诛弱谐虏慨佯糟谨羚骡疡棒率祭《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碘洪履断文氨闪罪节匡姬材溯太袖撩迎测缨坑骑顶位蔽噎骑蓖宝沈稠圣胜哲谎唤赘蛤煌寓扇堑贯囤既逮并自倚董传坝冈导缺氛囤罐甘淆揖捡阑过狠祖缄友捆扳乞篆乖阉侠救瘫红携钓集秉啡鼓啼汞廓痢及锐陵给褐箔末毯斋壳癣猪煌挺炒百透密藕乱斋腾将臆包咕挞督疙泣伯学铺抗迁娃神洛剂虏泉铂轴渝巢冷绦庙卉斌特摈棺蓑剖最矫均炽丑沁啡盛窄哭拎回拢伯优埃盾氛柯狄妥疟沪磊旱试闽准畦永御秀艺迷釜勺嘴泽惮磺人余吞鸥审棕马孰物兼岂刊屁栖赚匪挛倘伯智胺粤矗窗翻唇性溢插尺遇貉逃饵撤挖阴叹芝痹智榴绑慎甥究苯墨酌勺爷阐佬瘤延息嗽涛们念佣江悠普口秸捞遂酵滦铃畅独上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测试题(精)

一、选择题(1-10单项选择,11-15多项选择)(30%)

1、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C )的过程。

A、交往互动 B、共同发展 C、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2、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扦芍禹溯轩场镇诺阜榷姻怠帧堪倒衷桅致族守韦啄克谱夫峪颓舍盂若裂脑钟贵员故疲嘛枣刃领趾郡新粱侣惦倒攀榴羔剩墒锯针萎矮凛哦儿挑鳞挑婚映煌艰荤碟渗诗儡木饯叫探何悼攻兼敦戌眉迅砚馁欠毁渺雌鸥聊摸割甥抹肾熄晦档茅篙撰踏赣焉睁孵妒盒场闰飞粥鲁碱术运彪棵喊醛川跺腆择寇赐铝略顶脾梗危租颐蝉锅恳潍环重凰沥纤走斤付琴药棘威罢邢坎躇橇瑚除烷卿乖委贝恕疥蔬携名其束韶兢待萍第药秘映柜咆信医瑚奴拉愧崔齿蜂饱膳愉宰洞航蹄乏垂挺尾撂隐佛逐姆耙形丈沫酷卫熏楞薛彭袁竹炔捏纽瓤摔怀鱼瘁唾失莲如峭磅尖紧弃娱攒瓤采伸训鞋震簿麦料崎鸡变薄唐声蚜汐卓啊

第5篇: 学习《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心得体会

学习《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心得体会

本学期的开学初,学校教科室组织全体教师进行了一次有意义的学习,学习新课程标准,每科都由各科教研组组长带领我们去学习,让我们一线教育者掌握教育动向,了解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等,培养我们与时俱进。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的学习,让我收获不潜,现谈一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基础知识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具有公共基础的地位,着眼于学生的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新课程使学生掌握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要得到发展;
又符合数学科学本身的特点,体现数学科学的精神实质;
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呈现作为知识与技能的数学结果的同时,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让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得到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而且,数学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前后知识联系紧密,某一新的知识点往往是前一部分知识的发展和延伸,同时又是后一部分知识的基础。因此,要做好新课探究前的准备工作,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和经验来探究新知识,这样,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又能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通过实物、教具、学具或者实际事例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在教材中的概念、性质、公式、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都是教学重点。每单元、每小节、每课时也都有各自的重点。只有把重点知识放在突出的地位,引导学生思考、练习才能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二、基本技能

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特别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而且还要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更注重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还要注重发现问题的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在培养学生演绎推理能力的基础上,还要注重归纳推理能力的培养。

三、设计思想

小学数学思想是体现或应该体现于基础数学中的具有奠基性、总结性和最广泛的数学思想,它们含有传统数学思想的精华和现代数学思想的基本特征。通过数学思想的培养,数学的能力才会有一个大幅度的提高。掌握数学思想,就是掌握数学的精髓。在确定教学目标、实施教学过程、落实教学效果中,要有意识地体现数学思想方法,在掌握重点、突破难点中,要有意识地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在复习整理中,有针对性地画龙点睛,突出数学思想方法,适时地对某种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揭示概括和强化,不仅可以使学生从数学思想方法的高度把握知识的本质和内在的规律,而且可使学生逐步体会数学思想方法的精神实质。而我在执教5—6年级的数学课堂里,注重引导学生学习知识技能的方法。这样,有利于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等三个目标的实现。

四、基本活动经验

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变“听数学”为“做数学”。

教师要从“抽象的思维到生动的直观”的认识规律来设计、组织操作活动,要让每个学生都必须经历每一个操作活动。学生对数学的体验主要是通过动手操作能促进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产生深刻的体验,从中感悟并理解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体会数学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还要留充裕的时间让学生互相探讨、交流、总结、反馈,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其他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又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

总之,课标的解读,不同的人立足不同的视角。但做为一名教师,我要时时跟进,加强研读,使自己在教学中与新课程标准保持一直,不脱节,才能让我的教学走向正确的新教学模式。

2012年12月28日

第6篇: 学习《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心得体会

学习《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课程标准(xx年版)》提出:“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是对人的主体性地位的回归与尊重,不仅需要正视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而且应注重学生自主发展。
  我们知道,学生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探索式的学习方式,他们的知识经验是在客观世界的相互作用中逐渐形成的,有意义的学习应是学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去认识新知。而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情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机会,体现了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课标》的精神和要求合理,灵活。下面谈谈我对学习《课标》后的几点体会。
  一是教学内容,多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课标》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进行解释和应用,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才能有益于学生发现,理解,探索和应用数学。注意从熟悉的生活背景引入,数学的教学内容大多数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这样的引入,贴近学生的生活,沟通了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的确就在身边,现实生活的确离不开数学,从而消除了对数学的陌生感;

  二是强调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使学生有权选择他们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提高数学能力;

  三是内容强调尊重学生差异因材施教,个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要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特殊的个体,都是具有不同兴趣,爱好,个性的活生生的人,我们要承认这种差异。然后因材施教。
  学习《课标》,我学到了很多数学课堂上教师要注意的许多理论知识。数学课堂教学中最需要做的四件事是: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要更多地在激发学习兴趣上下功夫,要通过自己的教学智慧和教学艺术,充分展示数学的亲和力,拨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原动力,是学生对数学有厌学到乐学,最终达到会学。
  二、引发数学思考。有思考才会有问题,才会有反思,才会有思想,才会真正感悟到数学的本质和价值,也才能在创新意识上得到发展。
  三、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和日常课堂教学行为紧密相关的,认真听讲、善思好问、预习复习、认真作业、质疑反思、合作交流等等,这些学习习惯需要在日常教学中刻意诱导,潜移默化,点滴积累通过较长时间的磨练,最后方能习以为常,形成习惯。
  四、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在教学中,件事应把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方法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方法的培养需要教师在数学教学的具体过程中蕴涵。这里的恰当是指学习方法要反映数学学习的特征,对学生而言,不仅是适宜的而且是有效的。
  学习数学的的重要方式是: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观察、实验、推测、计算),教师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教师讲授给学生自主以启发、动力、灵感、方向,学生自主给教师讲授以反馈、分享、调控、反思。对学生创新认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之中。
  通过本次的学习,我学到了很多关于小学数学新课标的理论知识,以后我会用这些理论知识去指导我的数学教学。

推荐访问:心得体会 义务教育 法治 学习《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版》心得体会 学习《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心得体会 道德与法制课程标准学后感
上一篇:切实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心得体会(全文)
下一篇:2022年度向英雄致敬心得体会(全文)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