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尔兰音乐风格特点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2-08-21 点击: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爱尔兰音乐风格特点,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爱尔兰音乐风格特点

爱尔兰音乐风格特点5篇

第1篇: 爱尔兰音乐风格特点

浅谈贝多芬的音乐风格

学院:人文学院 班级:09经济信息管理(1) 学号:0902307039 姓名:卢晓娜

摘要:文章通过赏析贝多芬的九大交响乐来浅谈贝多芬的音乐风格,来体验一个音乐巨人的丰富的思想感情。

关键字:贝多芬 九大交响曲 海顿 莫扎特 独创精神 爱情 自由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是音乐最高级的建筑师,也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最后一位代表人物,他与海顿,莫扎特一起被后人称为“维也纳三杰”,他的音乐风格富有独创精神,与众不同。

贝多芬的创作的音乐非常之多,九大交响曲是其代表作,下面就通过他的九大交响曲来浅谈他的音乐风格。

首先,从《第一交响曲》开始,贝多芬就赋予了他的音乐以新的精神,这是贝多芬伟大一生中的第一部交响音乐,这是一部充满了海顿和莫扎特一辈所特有的音调,《第一交响曲》给人以通俗幽默的第一感觉,而又略带一些舞蹈性韵味上接近莫扎特和海顿时期的交响曲。

《第二大交响曲》更接近浪漫主义精神,是贝多芬重新对生活充满信心,对未来充满期待的一首赞歌。整部作品洋溢着乐观向上的青春气息以及对生活的渴望。在思想上《第二交响曲》已经超越了《第一交响曲》,它更富有内涵和哲理,而在艺术性上则依然稍稍带有莫扎特和海顿的影子,但属于贝多芬的自已的东西越来越多了,越来越丰富了。

《第三交响曲》是献给他心目中给人类带来自由,平等,博爱的新时代英雄—拿破仑。这部交响乐完全突破了莫扎特和海顿的风格,贝多芬走出了自已的一条独特的道路。而这种艺术构思的来源可以说恰恰来自作品主题所蕴含的自由和革命的精神,真是偶然中的必然,必然中的偶然。作品将法国大革命这场人类历史上永载史册的大众运动以及其中涌现出来的风云人物用交响乐这一种艺术手段进行了记载加工和升华。

《第四交响曲》是一部充满活力,充满青春气息,充满浪漫情趣,充满诗情画意,充满明朗欢快气愤的新型交响曲,反映了贝多芬性格中主要的特征和精神面貌,贝多芬对爱情充满了信心,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爱心。法国大作家罗曼·罗兰说:这部作品保存了他一生中这些明朗的日子的芬芳。

《第五交响曲》是一部最集中精深,发展逻辑最清晰的作品,也是贝多芬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乐曲体现了作者一生与命运搏斗的思想,是一部英雄意志战胜宿命,光明战胜黑暗的壮丽凯歌。

《第六交响曲》《第七交响曲》都是讴歌自热,赞颂淳朴的作品。作品展现了贝多芬丰富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挚爱,所展现的是人的精神世界和人对生活现象与自然现象的感触。

《第八交响曲》,贝多芬采用了明快的F大调,而在其他交响作品中同样采用F大调的还有F大调《第六交响曲》,可见风格也是清丽,自然,快乐的。

《第九交响曲“合唱”》体现了他晚期风格,也是他一生思想和创作的总结。这部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永恒圣神的热情,无与伦比的力量和伟大高尚的心灵,赢得了全体听众的心。

九部交响曲折射贝多芬曲折的一生,从中我们可以听到对爱情的渴望,对英雄的赞美,对自由的呼唤,贝多芬用只属于他的音符,描绘着他心中的理想,也为全人类做出了贡献。

第2篇: 爱尔兰音乐风格特点

德彪西音乐风格浅析

法国作曲家德彪西(Debussy 1862-1918)是印象派作曲家的主要代表人物,德彪西早年曾以作品大合唱《浪子》获巴黎音乐学院的最高荣誉——“罗马大奖”并得以前往罗马深造。他虽然研究过浪漫主义时期的主要作曲家,但他的创作却受到当时的文学与绘画的创作理念的影响,即受象征主义文学和印象主义绘画的影响。也正是因此,德彪西的作品脱离了当时传统的音乐创作理念,他把自己的作品以一种全新的面貌呈现给世人。

印象派画家们的主张对德彪西有启示作用。他们反对学院派的保守,主张大胆革新,到大自然中去探索光与色的表现效果,他们的画色彩明快,笔法简练。这一切正是德彪西在音乐上所向往和追求的。他决心闯出一条路子,用音乐去描绘事物的瞬间变化、大自然的一个景致,力求像印象派画家画的画一样,不追求实物清晰的轮廓,而着力在色彩、光线的明丽。这时,另一个事件对德彪西道路也发生了很大影响,这就是1889年在巴黎举办的国际博览会。在这个博览会上,德彪西接触到东方音乐。中国音乐、越南音乐以及印尼的爪哇音乐,引起了德彪西兴趣。在博览会期间,他经常跑去听东方音乐的演奏。尤其是印尼的爪哇音乐给德彪西太深刻了。爪哇人跳着宗教性舞蹈,给舞者伴奏的是一个独特的乐队,乐队除了一种三弦的提琴外,大都是铜锣、铙钹、鼓这类打击乐器。看着这些原始的、动作简单的舞蹈,听着这种旋律、节奏奇异的演奏,不少人忍不住笑了起来。但是,这节奏丰富、和声微妙的爪哇音乐却引起了德彪西注意。这些东方音乐对德彪西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

德彪西印象派音乐之作是1892年创作的管弦乐《牧神午后前奏曲》。这是根据象征派诗人玛拉美的同名诗歌创作的。德彪西以印象派艺术手法,用音乐为我们描绘出这样一幅画面:爱琴海边,太阳晒热的土地散发着浓郁的芳香,一群森林女神在沐浴。牧神吹着婉转动听的笛声,他悄然走近森林女神,她们惊叫着逃开。在中午的阳光下,牧神吹奏着迷人的牧笛。乐曲表现得细腻,乐器使用得大胆,和声美妙地流动,节奏复杂,这一首乐曲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德彪西特色,被认为是德彪西典型作品。

第3篇: 爱尔兰音乐风格特点

周杰伦音乐风格及演唱特点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周杰伦的音乐风格,不同风格音乐的歌曲介绍,及周杰伦的演唱特点

【关键字】周杰伦 音乐风格 演唱特点 中国风 说唱

正文

周杰伦是2000年后亚洲流行乐坛最具革命性与指标性的创作歌手,有“亚洲流行天王”之称。他突破了原有的亚洲流行音乐的主题和形式,融合多元的音乐素材,创造出多变的歌曲风格,尤其是融合了中西式曲风的嘻哈或节奏蓝调,开创了华语流行音乐“中国风”的先声。周杰伦的出现打破了亚洲流行乐坛长年停滞不前的局面,为亚洲流行乐坛翻开了新的一页!

周杰伦的音乐风格多样化,有传统的中国风、欧洲古典音乐曲风、美国的乡村曲风等。他的专长是蓝调和饶舌。新鲜的音乐和台湾的主流音乐很不同,加以其音乐素材、歌唱技巧、议题、方文山的歌词,周杰伦的音乐形成一种强烈的个人风格。

周杰伦的中国风风格是受到很多人好评的,我个人也比较喜欢,“中国风”歌曲的歌词具有中国文化内涵,但使用新派唱法和编曲技巧,以怀旧的文化背景与现代节奏相结合,烘托出含蓄、忧愁、幽雅的听觉效果。代表拍作品有发如雪、东风破、烟花易冷、青花瓷、菊花台、千里之外。不得不提《东风破》,正是因为它,“中国风”真正成为一种风尚。东风破采用词的写法,歌词古风味浓、意象散发满满的离愁、文字凝练、意境很美,这首歌之所以被称为经典,在词作浓厚的古典意味之外,曲子也很好地表达了词的意境。旋律流畅,快慢适中,模仿着人在西湖走的江南妩媚,伴奏琵琶如行云流水一般反复弹拨,二胡则音色绵长婉转,二者将愁演化得绵绵不绝,恰似一江春水,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青花瓷》则通过古朴典雅的瓷器写出了一段如青花瓷一样唯美却又如江南烟雨一般飘渺的爱情,其中“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写得很好,烟雨天是出现天青色的决定性条件之一,而天青色稀世难逢烟雨, 正如“我”之于“你”。这首歌将陶瓷文化与唯美的爱情联系在一起, 别有一番韵味。

烟花易冷也是一首典型的中国风歌曲,全曲围绕着一个“等”字为主旋律,从这首歌曲的名字就可以看出,这是周杰伦的中国风风格。其歌词古典优美、凄美婉转。而且这首歌背后有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使这首歌有了一定的文化背景。周杰伦演唱这首歌时,依旧是中国风、小调式风格,全五音阶旋律,含糊低沉的咬字,透露出了他对那个时代骄奢淫逸的贵族阶级的不屑,唱腔再度翻新,凄凉唯美。

说唱风格也是他比较独特的一种,周杰伦通过灵活的运用反复,变调,真假声转换等多种手段彻底颠覆了中文的发音规则,用旋律和节拍代替了歌词本身的声调,超越了汉语在入乐性上的局限,让R&B自由奔放的特点得以充分发挥。在这方面,杰伦追求的是R&B的彻底自由,打破汉语发音的规则。而到如今,周杰伦的音乐风格也逐渐趋于成熟。周氏音乐的特点其核心在于很中国的R&B,在吸收了国际上R&B的各种优点,并添加了许多中国口味的东西,运用他独到的唱腔的诠释,周杰伦的音乐才更具有个人特色。

周杰伦的歌在内容和形式上达到了R&B“兴之所至,任意而为”的最高境界,他完成了对这种纯西方音乐形态的全面汉化。

说唱风格的代表作有双节棍、牛仔很忙、爸我回来了、爷爷泡的茶、听妈妈的话等。他的说唱作品还是普遍受到大家欢迎的,虽然早期的时候有些人批评他的吐字不清,但是确实是收到了广大青少年的喜爱。这类风格的作品节奏感强,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有人说这种文化很好,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目前发展趋势较好。我个人也比较喜欢这种唱法,其实周杰伦的好多歌里面都会加入一些说唱的成分,好多抒情歌曲也是,比如彩虹、手语等,我个人比较喜欢这种形式,增强了表达效果。

周杰伦的歌曲里还有其他很多受欢迎的 元素,比如校园、欧美古典风格等。他的歌曲真实的反映了校园生活,他似乎很怀念自己的学生时代。比如:晴天,为你翘课的那一天,教室的那一间我怎么看不见消失的下雨天,我好想再淋一遍。三年二班,为何比较漂亮的都在隔壁班,还有考卷的答案,我刚好都不会算。分数怎么停留,一直在停留„„可见他很怀念自己在校园里的日子,这应该也是他的歌曲在校园中比较流行的原因。亲情也是周杰伦歌曲中重要的一个元素,比如外婆、爸你回来了、听妈妈的话等,亲情是永恒的话题,加入这种元素会给人一种温暖亲切的感觉。听妈妈的话,别让她受伤,想快快长大,才能保护她,这几句歌词让人很感动。欧洲古典音乐曲风也是周杰伦作品的一种风格,最典型的是十一月的萧邦中的夜曲,这首歌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曾获2006年 年度十大单曲奖项,采用独特的抒情方式,温柔中带些坚强,为你弹奏肖邦的夜曲,纪念我死去的爱情,具有浓厚的欧洲古典味道。

不得不说周杰伦的抒情歌曲,他的很多歌曲都是很不错的,比如搁浅、明明就、彩虹、安静、借口等,我个人比较喜欢抒情歌曲,喜欢周杰伦的歌是因为觉得他的词不错,写得挺感人的,而且旋律比较合我的口味。周氏情歌多写分手离别,感情真切细腻,抒情性较强。像他的新歌明明就是写的类似于失恋的情感,海鸥不再眷恋大海,可以飞更远,明明就他比较温柔,也许他能给你更多,不用抉择我会自动变朋友。歌词中加入了海鸥、风笛等意象,使歌词充满诗意,表现

出淡淡的哀愁。

周杰伦的演唱风格比较独特,独树一帜,首先是他的吐字不清,初听他的演唱犹如 “雾里看花”,给人的印象就是懒散、朦胧、彷徨、忧郁、暧昧、灰色,好似隔着一层薄雾,令人捉摸不定。不仅做不到传统意义上的字正腔圆,还经常有“倒字” 现象,乃至极为严重,有人对此持批评态度。但是,那种慵懒的音色、含糊的吐字、极端的自我陶醉、孤芳自赏的情调与复杂情感的表达真的很适合他。歌词听不清楚也好,如果唱得过于直白、听得太清晰,就不是周杰伦了,也失去了朦胧、飘逸之美。其实,他有自己的演绎方式,常常会流露出闲庭信步、游刃有余,并形成独树一帜的“周式唱法”,总体来说处在不断进步之中。另外,对于节奏的自由掌控,体现出周杰伦相当优良的音乐素养、极好的节奏感。在节奏的自由化运用方面的创造性,港台和大陆流行乐坛可谓“前无古人”,不由不让人佩服其天才般的节奏思维。

周杰伦的歌曲风格多样化,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受到大众的喜爱,演唱风格也比较独特,符合当今的潮流,自他之后,华语歌曲来到了新的境界。

第4篇: 爱尔兰音乐风格特点

深度分析肖邦的音乐风格和创作特点
作者:韩婷
来源:《北方音乐》2015年第02期

        【摘要】肖邦的音乐作品富有一定的民族风色彩,并且其中蕴含着深厚的思想内容,在整个音乐创作领域中其被定义为独树一帜的特点,所以说在整个浪漫主义时代中肖邦是最有特点的创作家。肖邦的音乐作品仅仅只有四首曲子涉及到叙事思想,但是每一首曲子都包含了肖邦浓浓的情感与天才的创作灵感,每一首曲子特点不一,有极其富有统一性,能够非常容易地打动人

        【关键词】肖邦;
风格;
特点;
叙事曲

        肖邦的音乐作品曲风优美动人,又不失细腻,整个曲子音调跌宕起伏,并且凭借极其具有个性的音乐特点,很容易地让人深入其中,深切地感受到音乐的强烈情感,认识到音乐的独特魅力,让人久久不能忘怀。肖邦的曲风很容易让人识别出来,由于他的作品从每一个细微之处都能体现出他那独特的创作风格,将优美旋律进行不断的净化并且再次加入深厚的情感给人以自然的享受。

        一、肖邦作品能够体现出爱国精神和民族风采

        肖邦的出生地是在具有风情的波兰,从小就深深受到波兰民间音乐的熏陶。在1830年11月1日时,他开始接受巴黎浪漫氛围的渲染。到11月29日华沙沦陷,他就再没投入到家乡的怀抱。他把所有思乡的感情全部转化为音乐的灵感,将爱国的情怀全部寄托到音乐作品巾,借此表达出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并且夹杂对于国家衰亡的思念之情(如《第一叙事曲》《革命练习曲》《降b小调奏鸣曲》等)。也有对家人的思念、家乡的眷恋等幻想曲目(如一些夜曲和幻想曲)。他演出的观众不在于是否位居高位,却是常常为同胞们公益演出。1837年,肖邦根本不接受沙俄给予他的荣誉称号,他用行动和宣言呐喊出“波兰依然存在”。到了晚年时期的肖邦饱受着背井离乡的孤寂之情,并且希望在他离去的时候把自己的心带回祖国,肖邦的一生并非那么顺利,但是他对于钢琴的热爱之情却从未减少过,他是一个内心敏感的钢琴家,但是从他的作品当中我们总是能够看到充满思想性的爱国情怀和属于肖邦的民族风采。

第5篇: 爱尔兰音乐风格特点

摘要:

本文论述了20世纪乡村音乐的起源、特征及发展;分析了早期乡村音乐风格、80年代乡村音乐风格的演变、90年代乡村音乐的复兴以及乡村音乐的演唱特点;指出应准确学唱和掌握欧美乡村歌手的演唱技术,将歌唱的情感与声音完美结合,以提高我国流行音乐的演唱水平,创造出更具有中国特色的流行音乐的新形式与新作品。

关 键 词: 乡村音乐; 特征; 风格; 演唱

Style and Singing of American Country Music

[Abstract] MENG Qiyu(Department of Pop Music, Shenyang Conservatory of Music, Shenyang 110004, China)Abstract:The origins,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 of American country music in the 20th century are discussed. The early style of American country music is analyzed, as well as the evolution of country music in 1980’s, the revival of country music in 1990’s and the singing features of American country music. It points out that, the singing technique of American and European singers should be studied exactly, to make the perfect combination of emotion and sound,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level of pop music singing in China, and create new forms and new work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 country music; features; style; singing

一、引言

音乐风格是作曲家的性情气质、思想感情和其所处时代社会思潮和风气的混合产物,主要由旋律、和声、节奏等因素决定。古典主义及浪漫主义时期,是西方音乐作品风格的成熟时期。该时期,音乐为人类历史写下了辉煌篇章,节奏随同与旋律、和声等要素得到了全面发展。

在音乐上,“风格”表示旋律、节奏、音色、力度、和声、织体、曲式等元素结合时的特征与方法。不同时代的作曲家对于音乐节奏、旋律、和声等要素的选择是不同的。处于同一时期的作曲家,其创作风格必然要受到那个时代的社会思潮、社会风尚和社会心理的影响;同时受到不同人各不相同的审美力、旨趣、情绪和伦理观念等支配;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人,对音乐要素的理解也不同,因此赋予了音乐风格以不同的特色,从而在作品中显示其历史的独特性,音乐风格也就经历了一个漫长的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机械单一到灵活多样的历程。

作曲家用以表达其音乐思想的材料是声音、音色、和声及节奏等要素,这些材料构成“内容”,而用收集、连接、对比等手段显示出材料之间的次序与组织的方法就构成了曲式。早期人类的音乐材料只是单一、机械,无小节线限制、无节拍规律性的简单低级的节奏。随着经济、社会、文化的不断进步,不同时期的作曲家们均尝试着在传统的曲式中运用新的材料,或以实验性的新曲式来表现传统的材料。表现音乐情绪仅靠节奏已无法完全表达创作者的意图,因此旋律、和声等音乐要素逐渐与节奏一起成为表达音乐情绪的主要因素。到了古典及浪漫主义时期,音乐风格逐渐复杂化、多样化、综合化,更适合表现人类不同的情感,并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创作手法也日臻丰富、成熟。

二、音乐风格形成的因素

音乐是表达人们思想感情的一门艺术, 不同的历史时期, 不同的地域、水土, 不同的民族、语言, 都会有着不同的音乐情感表达方式与风格。形成音乐情感表达方式与音乐风格的因素是多种多样, 由于社会结构、地理环境、历史进程、生产劳动、生活方式、宗教信仰、文化传统、民间习俗和民族语言等不同, 每个地区, 每个民族都形成了各自的音乐体系,也形成各具特色的音乐风格。

音乐风格不是音乐美的一般因素,而是由音乐家的创作个性体现在他的作品中的独特魅力,音乐风格的形成是音乐家成熟的标志,它是音乐艺术历史发展中的阶段。因此,不是所有的音乐创作都可以形成自己的风格。风格绝不是纯形式上的,它是在人种、国别、宗教等因素下,有特定的生活环境中的人表现出来的。音乐风格作为一种表现形态,它是从音乐的整体中呈现出来的代表特征,它即与音乐家主观方面的特点有关,也有涉及到音乐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各个方面。所以才会形成巴赫,莫扎特,贝多分等大音乐家的风格。

因此,我们可以这样概括音乐风格的含义:音乐风格是音乐家创作的独特标志,是音乐艺术历史发展中的阶段,是音乐家创作个性的外在表现。

(一)历史的因素

不同的国家, 不同的历史时期所产生的音乐有着不同的音乐风格。如欧洲经历了较长时间的教会统治时期, 宗教化的结果就是教化人们要节制和容忍, 所以在欧洲所形成的声乐演唱方法, 都具有既要表现真实的感情, 又要有所节制的特性。比如美声唱法中, 即使表现的是感情极其激烈的音乐, 其演唱也是比较有节制的。在这一方面有些像我国京剧的表现方式, 由于我国经历了较长时期封建社会的统治, 深受儒家“克己复礼”思想的影响, 所以我国民族音乐的表现方式也比较节制。而流行音乐是近、现代才在拉、美等国家得到发展, 所以, 流行音乐的许多方面都受到拉、美等民族音乐的影响。如美国的许多音乐风格, 同美国的历史有着直接的关系。同样, 我国的许多音乐风格同中国的历史有着密切的关系。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 音乐文化的历史非常久远,从远古至明清各时期都有着不同的音乐风格。就近现代时期的音乐来说, 自清代末叶的鸦片战争,在历经一系列反帝反封建的农民革命,“戊戌变论音乐风格形成的因素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 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这一百多年来, 音乐文化的发展交织着传统音乐和欧洲传入的西洋音乐, 但我国的音乐文化是以民主、科学为主要潮流而发展的。

“五四”时期产生了痛斥军阀出卖祖国镇压百姓的城市小调, 如《坚持到底》、《苦百姓》等; 在红色根据地、边区、解放区, 产生了许多优秀的革命歌曲, 如《天心顺》、《绣金匾》等。各种地方戏剧音乐也得到了很快的发展, 出现了程长庚、谭鑫培以及后来的梅兰芳、程砚秋、周信芳等一代表演艺术家。在此期间, 还出现了各种器乐演奏的社团, 如“天韵社”、“大同乐会”等等。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 我国开始兴起了传播西洋音乐, 改进国乐的音乐活动, 并建立了一些音乐社团, 如“北大音乐研究社”、“中华美育社”、“国乐改进社”等, 我国的专业音乐教育, 最初就是在这些音乐社团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世纪20年代, 肖友梅在上海创建了国立音乐院, 这是我国正规专业音乐教育的开始。

(二)地域、水土的因素

不同的地域形成了不同的水土, 不同的水土造就了不同的环境。环境对人的情感表达方式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如在一望无际的平原上生活的人, 就会形成豪爽、泼辣的性格; 在景色秀丽的江南水乡生活的人, 就会形成温柔、细腻的性格。音乐也一样, 不同的环境有着不同的风格与特点。

例如, 在环境恶劣的陕北高原所产生的陕北民歌:《咱们的领袖毛泽东》、《翻身道情》、《太阳一出满山红》、《边区好地方》等, 这类民歌的曲调高亢奔放而又深沉质朴, 音调嘹亮清脆、委婉秀丽、粗犷有力, 近似呼号, 穿透力、空间感极强。在辽阔的内蒙古大草原上所产生的内蒙民歌:《辽阔的草原》、《牧歌》、《雪山》、《嘎达梅林》等, 这类的民歌与辽阔的草原、碧蓝的天空、肥壮的牛羊所赋予蒙古人民热情、直爽、彪悍的性格, 和蒙古民歌粗犷、豪放、悠长的特点有关, 这些民歌的音域较宽, 旋律婉转细致,多用颤音、波音等装饰性手法, 极富地方民族特色与风格。蒙古族从古至今, 经历了狩猎经济、畜牧经济, 最后进入农业与畜牧并举的经济, 这些生产、生活方式也极大地影响着蒙古族音乐风格的形成。在挺拔的青藏高原上所产生的藏族民歌:《伤心歌》、《宋则呀啦》、《格桑拉》、《阿中》、《青藏高原》 等, 都具有高亢婉转、热情奔放、悠扬明快的特点, 这与他们所处的环境及生产生活方式, 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藏族人民酷爱歌舞, 所以这类歌曲都具有很强的舞蹈性。

因此, 不同的环境可形成不同的音乐, 同时也可形成不同的音乐风格和特点。

(三)民族的因素

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民族性格。如地广人多的国家, 人们的生活因为有安全感而较随意, 甚至有些散漫; 地小人少的国家, 人们的生活会因为大国的影响, 缺少安全感而紧张, 甚至是带有侵略性的恐惧。这种民族的特性,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音乐的风格与表现形式。

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 流传于各民族的民间音乐浩如烟海, 数不胜数。由于各民族的历史传统、地理环境、族源、语言、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的不同, 各民族的民间音乐也有着鲜明的风格和特点。在演唱( 奏) 形式, 演唱( 奏) 方法, 曲调风格及其音阶、调式或节拍、节奏、速度等方面, 有着各自的民族风格和地区色彩, 从而成为该民族或该地区的标志。但同时又因为各少数民族“小聚居, 大杂居”的居住特点, 而促使各民族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和相互融合的音乐文化, 形成了错综复杂的音乐风格。

三、乡村音乐的起源与发展

(一)乡村音乐的起源

乡村音乐(Country music)是当代的一种流行音乐,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美国南部农村及偏远山区,主要来源是英国的传统民间歌谣,同时也受到宗教音乐的影响。乡村音乐融合了传统民谣音乐、凯尔特音乐、福音音乐及古时音乐。最早期的乡村音乐在内容上主要表现乡村牧场的劳动生活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后期发展与演变中,乡村音乐的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乡村音乐的曲式结构较为简单,多为歌谣体、二部曲式或三部曲式。旋律流畅,朗朗上口,传唱性较强。在唱法上,由于乡村音乐是从美国民间音乐发展而来的,带有浓郁的民间音乐色彩,较多地运用民间本嗓的音色来演唱,并带有浓重的鼻音。在演唱形式上,乡村音乐以独唱和有声部的小合唱为主。在乐器上,早期乡村音乐主要以吉他、班卓琴和小提琴为主要伴奏。随着乡村音乐的发展,在现代乡村音乐中,乐队的配置发生了变化,乐器以电吉他、电贝司、鼓、键盘为主,再加入特色的民间乐器。如班卓琴、曼陀林、夏威夷吉他等。

(二)乡村音乐的发展

乡村音乐从农村走向世界并在世界流行乐坛占有重要的位置是经过了一段曲折发展的道路的。从它的发展历程上看,它经历了早期乡村音乐———山地音乐(Hillbilly music)、西部摇摆(WesternSwing);20世纪40年代的蓝草音乐(Blue GrassMusic)、纳什维尔之声(Nashville);五六十年代的乡村摇滚(Country Rock)、乡村民谣(CountryFolk);七八十年代的新传统主义音乐(NewTraitionalism)、新乡村音乐(New Country)以及90年代的乡村音乐等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演变历程。

四、乡村音乐的音乐风格

(一)早期乡村音乐风格

乡村音乐最早的自身演变是从“牛仔音乐”和“西部摇摆”等音乐形式发展而来的。在表现内容和形式上产生了变化。例如,“西部摇摆”最初作为提琴乐队演奏的一种新风格,使提琴手和吉他演奏者与钢琴弹奏者还有其他弦乐器演奏者浑然一体,并且发展成乡间爵士乐的一种形式[3]867。进入20世纪四五十年代,乡村音乐受到其他流行音乐形式的影响,逐渐加入钢琴和弦乐和背景合音等成分。在音乐风格上,既有乡土特色,又有流行音乐的时代气息,使传统的乡村音乐更加流行化。其音乐的特点是音乐精致、纯正、原汁原味,也称“蓝草音乐”。常用两三个声部的“和音”,最常用的乐器有曼陀林、班卓琴、小提琴、口琴等[1]125。20世纪50年代出现的“山地摇滚”是乡村音乐和摇滚乐的第一次结合。山地摇滚改变了传统乡村音乐的形式,对乡村音乐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1]132。应当说,40—60年代乡村音乐向新音乐形式的演变,本质上是沿着乡村音乐的主体所进行的“分歧性”演变。

(二)20世纪80年代乡村音乐风格的演变

20世纪80年代初期兴起的一种乡村音乐潮流“新传统主义”主要是以“复兴传统音乐”为口号,在音乐元素上保留乡土性和民间性。肯尼·罗杰斯(Kenny Rogers)被称为“乡村音乐的改良者”,他将大量的流行元素融入乡村音乐中[1]148。他的嗓音厚实、粗犷,略带沙哑却又不失温存。如《Lady》、《We’ve Got Tonight》、《Island In TheStream》等歌曲都在流行歌曲排行榜上取得不错的成绩[4]205。显而易见,真正的乡村之声受到了流行音乐的强烈冲击,在这种形势之下出现了“新传统主义”流派。至80年代中后期,流行乐坛上又出现了“新传统主义潮流的延续———新乡村音乐”(New Country)。“新乡村音乐”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回归本土根源的乡村音乐形式[1]152。

(三)20世纪90年代乡村音乐的复兴

20世纪90年代以后,乡村音乐开始向全球进发,很多乡村歌手逐步成为家喻户晓的国际级巨星,如仙尼亚·唐恩(Shania Twain)、文思·基尔(Vince Gill)以及费斯·希尔(Faith Hill)等。仙尼亚·唐恩是90年代中期最受欢迎的女乡村歌手[3]825。她的成功绝对是个奇迹,她将新的抒情歌曲与新的乡村民谣巧妙地有机结合在一起。她将乡村纯情风格转化成无比的亲和力,在《I’mGonna Getcha Good》中增加了民谣元素,与之前的《Man! I Feel Like A Woman》等专辑相比有着截然不同的表现。仙尼亚·唐恩拥有很特别的美式鼻音,在她演绎的歌曲中,弦乐伴奏和和声的配合是相当绝妙的。在仙尼亚·唐恩的音乐中,经常加入硬摇滚的音乐成分,使摇滚乐和乡村音乐得到有机结合,成为“新乡村音乐”的典范[1]155。

费斯·希尔对乡村音乐的最大贡献是从“蓝草音乐”出发,将乡村音乐的演唱提升到一个全新境界。她的演唱具有很强的宣叙性,节奏鲜明。她不断地吸取摇滚乐与爵士乐的成分,并将其与流行音乐形式相结合,将欧美乡村音乐的演唱技巧发挥得淋漓尽致。在费斯·希尔的音乐里,有乡村音乐的朴实、自然、亲切,也有古典美的特质,还有中低高声区音色的统一和技巧的转换。她在演唱中强调字与字的强弱对比以及同一个字不同力度的对比表现,将乐句与乐句之间的对比转换处理得恰到好处。费斯·希尔光彩夺目的演唱,又一次证明了90年代中期的乡村音乐听众比以往更加年轻化了[4]106。

五、音乐风格分析的方法

音乐风格应该指艺术家的创作,在总体上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创作个性与鲜明的艺术特色,而这种个性与特色又是由它所根植的社会和文化的特征来决定。所以对音乐风格的分析必须考虑音乐和文化的关系,从其不同的表现形式着手,应运用多元化的分析方法。

西方民族音乐学学家对音乐风格的分析,是随着不同时代研究目标和当时技术的不同,而应用不同的分析方法。笔者以民族音乐学学科发展史为依托,把比较分析、田野调查和人类学比较分析作为学者们方法论的基础,对各时期的音乐风格分析法作详细的阐释。

(一)以比较分析为基础的音乐风格分析法

在民族音乐学的早期,即比较音乐学时期,学者们较多的运用比较分析法。由于当时受到进化论思想的影响,学者们在比较分析时着眼于世界范围内音乐风格的分布和变迁,以音体系、类型、方言或习惯为研

1、从音体系的旋律模式比较分析

学者们一开始对音乐风格的分析是音体系的分析,而非风格。德国学者霍恩波斯特尔在对非欧音乐体系的分析上是较著名的。他比较注重研究体系中的各组成因素如音体系、节奏体系、旋律动机等,并比较各种音阶、节拍、旋律型的规律和它们的发声特征。霍氏认为记谱和分析是个抽象的概念,比较音乐学家在表达很多非欧语言上,只关注他们自己的审美判断,忽略了语言同音乐的关系。所以,霍氏提出要提高记录、记谱和分析的技术,力求对音乐准确客观地表达。霍氏通过分析旋律片段来寻找当地一致性音乐风格的方法。当然他的记谱分析具有一定抽象性、概括性,仅是对旋律结构的展示。但同时表明了他追求纯旋律的理论,全然反对现代欧洲一致性逻辑,为民族音乐学的音乐风格分析莫定了基础。

2、从旋律风格的整合统计分析

霍氏的学生赫佐格是最多提倡和运用此方法的学者。他一方面加强霍氏的“纯旋律理论的假设和分析”,一方面抛弃霍对旋律短期分析的实践。重视从整体音阶上来分析风格,并且选择风格一致性较高的尤马人的音乐风格作为他的论题,在博厄斯的影响下,他认为“风格是特征和特点的累积,这种一致的构造或格式塔也许可以或不可以一直延续下去,或者说它可以重心组合形成另一种新的风格”,并在他的论文《普韦布洛和比马人音乐风格比较中》对风格进行了大量的讨论,根据两个民族的文化历史和区域内对风格界线的保持来设计比较.

由此看,风格是不断变化的,并且会相互影响,它并非固定于某一模式而停滞不前。赫佐格“从记录的每一种文化着手识别歌唱的类型”或“附属风格”,而斯蒂芬·布卢姆认为:“赫佐格的方法只适合在田野中获得大量记录和丰富的数据后,才是切实可行的;由于过细的歌唱类型示意图,赫佐格的典型分析法只能用于某些地区的研究,如对美印第安的研究”。阳劝但是他对音乐风格的统计分析法和大量著作,是对民族音乐学音乐风格分析发展的巨大推动。

3、从音乐的类型比较分析

在民族音乐学发展的历程中曾有一段把类型作为风格看待,史帝芬·布卢姆认为‘风格’被用作‘类型’的同类语,而对于一种特定的技术结构作风格描述时,它被作为和另外一种区分开的模式,阳呀故在世界范围内比较的同时,也有通过分类来划分不同风格。如拉赫曼对犹太地区的研究。他发现“在这个社会中存在三种音乐类型,每一种类型承担着不同的社会功能:女人歌曲、仪式歌曲和节日歌曲”。阳,拉赫曼把这三种类型作为多种音乐体裁生成的产品,在一定程度上不同的音调和节奏被合理化地联系在一起,并形成不同的风格特征。而拉赫曼通过这三种音乐类型在社会中具有不同的功能和表现不同的情绪,初步发现音乐的分类等同于社会功能的需要,进而社会的需要又影响音乐的分类。

(二)以田野调查为基础的音乐风格分析法

田野调查即指学者们亲自去田野采集各地的音乐风格,不像比较音乐学学者们仅是在实验室中对别人收集的资料进行比较分析。20世纪50年代起民族音乐学研究开始盛行此方法。学者们以世界范围内单个文化单元以及音乐的社会功能为研究目标,并借鉴其他多种学科的先进成果,把音乐逐渐作为一种文化来研究。

1、从社会功能方面分析音乐风格

学者洛马克斯通过自己在西班牙和意大利的实地考察,从社会功能方面来分析音乐的歌唱风格,提出了“歌唱测定体系和合唱测定体系,并根据民歌调研,发现在西班牙和意大利南部,声音紧张与独唱方式同妇女闭门不出有关,而在比里牛斯山脉和亚平宁山脉北部,开放的、声音完美混合的合唱反映了宽松的性风俗,他立即得出结论:发声的不同,与人类所有社会对性关系的宽严有关,并声称歌曲风格象征并加强了所有文化中社会结构的某些方面”。阳.1976年洛马克斯又自编了训练手册和一套磁带来普及自己的体系。因而,他认为音乐风格同生产范围、政治水平、阶级分化程度、性习俗的宽严、男女关系平衡与否和嗓音(声音)、性的开放程度、社会内聚力水平等相关联。

2、从音乐变迁的理论来分析

音乐风格具有变化性和稳定性。影响其变化的因素有很多,而主要是音乐技术本身的变化,和形成她风格特征的环境的变化。技术上的变化是创造这种风格的人对其施加的变化,这是一种内在的变化。至少在西方传统中,伟大作曲家的风格很少固定不变。依据个人生活的时代、个性和智惠发展等等,这种变化存在于作者的一生中,从学习、成熟到精练的一般化过程。但当这种风格成为一种时尚时它又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使其它风格受它的感化而向类似于它的特征发展。即在不断误读中不断双妄,又不断整协,最后孕育出一种新的时代风格。笔者认为对于音乐风格的分析也要从其变迁的角度来分析,不能固定于某一模式。

综上所述,在田野调查成为每个民族音乐学学者的通行证时,风格分析的方法也更多地涉人了人类学的概念,重视人类的行为和感受,与其他学科的着眼点一样,以人的研究为最终目的。

(三)以人类学的比较分析为基础的音乐风格分析法

比较的方法在20世纪40年代陷人低谷后,70年代重又崛起。这是不同以往的比较分析,是在实地考察后共时和历时性结合的比较。由于受到人类学思潮的影响,学者们对音乐风格分析的方法更多地偏向于人类学的范畴,更多地运用人类学的调查方法,强调人创造音乐的过程,并结合其他学科多视角、多方位的来研究分析。因而,笔者把20世纪90年代以来风格分析的方法称为人类学的比较分析法。

1、从音乐的背.来分析

库来西总结出“为音乐分析的演出模式即‘背景影响模式’,周侧主要分析环境对表演的影响,即表演者如何响应来自观众的暗示而改变自己的表演。在这一模式中,表演者是中心,他对观众的反应和感知影响他对曲目的选择,正是凭借表演者的这一判断,音乐才向观众表达特定的意义。如他对卡瓦利音乐的研究,提出了“谁参与演出?通过什么方法?什么时间阶段?”等不同问题,并由此产生了不同的风格概念。还有库普兰对非洲黑人部落的研究,以及比拉夫斯基的时间模式等。由此看出风格不是单纯的一个元素,它其中融会了社会生活、歌唱技巧、文化特征、个人心里等多种因素。

2、从对社会行为的解释来分析

根据20世纪70年代早期民族音乐学家对本学科的名字和分类已比较熟悉,更着重于强调人创造音乐的过程。玛泊玛(沁脚姗)“根据族群、风俗习惯和个人演出,来系统区分赞比亚北部的舞蹈、演奏和唱歌风格,并用规范的术语解释”。即卿蔡思就比较关注形成音乐的原因和演出媒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西格也提到演出环境中很多非语言的暗示对演员演出的影响。

六、乡村音乐的演唱特点及启示

乡村音乐的演唱特点是将情感与声音完美结合,正确理解“音色是嗓音的第二特征”。其演唱技巧是:

1、掌握音准的准确性和每个音共鸣的一致性;

2、保持声音的自然性;

3、平衡对节奏、节拍的强弱控制;

4、掌握连音和断音的技巧;

5、掌握标准的吐字,平衡完美的和音;

6、有真挚的情感。从对欧美乡村歌手成功经验的理解与认识可以看出,正确的歌唱,能够以自然的方式来诠释情感,让歌唱更具色彩。情感变化受心理状态的影响,它支配着声音的音高和色彩。

与此同时,选曲的重要性也决定了演唱的是否成功。选对了歌曲,把握和表达好情感,让声音具有不同的色彩,使歌曲更有层次感、表现力更强、更具有完整性。这也是歌手建立自信的基础[5]17。音色指的是乐音的音质,这种音质以“音的色彩”予以描绘[5]37。

音色是嗓音的第二特征,它也是乡村音乐演唱的突出特质,它对于流行音乐演唱来说更有价值。音色是语言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表达真实情感的必要条件,通过音色才能表达出歌词中的鲜明情感。在乡村音乐演唱的教学中,把握音乐风格的同时,还要从音色的角度上考量。因为每个人都具有各自的个性特征,反映在音乐作品中会形成独特的风格,使演唱更加丰富多彩。自然放松的歌唱是音色形成的基础。因此,歌唱时的自然与放松状态是心理的自然状态。它是相对的,是以自然的放松转变为歌唱时的放松为前提的。在流行音乐演唱中,有各种音色被使用,如明亮、温暖、气声或者清晰,等等[5]39。乡村音乐的演唱,在这些音色的基础上准确表现乡村音乐的突出特质。对咬字的处理也十分重要,清晰、纯正的咬字是歌唱的前提条件,清楚地发声是咬字的必要因素。作为表演者,必须深度挖掘隐藏在深处的情感能量。声音表达、身体语言、歌词的清晰度、音域和声区,都必须百分之百地切合歌曲需要传达的信息并以真挚的情感表达出来。在此基础上,应循序渐进地练习,学会逐渐掌握这些技巧并在演唱实践中运用这些技巧。

七、结  语

通过对乡村音乐演唱风格的研究,引发当代中国流行音乐对未来的探索。这就是,既要有对于民族音乐文化的深入理解与认识,还要挖掘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流行音乐的新形式与新作品,紧密结合流行音乐所具有的时尚和多变的特点,创作出既符合时代风格又具有自身特色的流行音乐作品。乡村音乐是普通劳苦大众的音乐,普通人民的音乐,人们可以从中得到认同感。乡村音乐它以一种直接的方式来向人们表达心意,这是其他音乐所不能做到的,它可以给人们带来一种情感,就是说他们在艰苦生活中并不感到孤独,其他人也非常理解,人们可以在音乐中找到一种发泄孤独的一种力量。通过以上梳理,使我们对西方民族音乐学家在音乐风格分析方法上能有个清晰的认识,并根据他们对风格分析方法的摒弃、革新和创造,来为我们民族音乐风格的研究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 王耀华.中国传统音乐概论〔M〕.福州: 福建教育出版社,1999.27- 165.

[2]廖辅叔.中国古代音乐简史〔M〕.北京: 人民音乐出版社,1982.99.

[3]夏野.中国音乐简史〔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101.

[4]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民族音乐概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1983.53- 68.

[5]管建华.中国音乐审美的文化视野〔M〕.北京: 中国文联出版社, 1995.26.

[6]尤静波.流行音乐历史与风格[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 2007.

[7]王珉.美国音乐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5.

[8]王晓峰,章雷.欧美流行音乐指南[M].西安:世界图书出版社, 2008.

[9]尼尔·哈斯洛普.乡村音乐大师[M].顾天爵,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1998.

[10]安妮·佩克汉姆.当代流行歌手声乐技巧基础[M].赵仲明,傅显舟,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9.

[11] [美]罗杰·凯密恩(Roger Kamien).听音乐[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08:59

[12]贾春玉.巴赫晚期音乐风格研究[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7(6):100-103.

[13]艾雨.与傅聪谈音乐[M].上海:三联书店,1991.

[14]王颖.贝多芬钢琴奏鸣曲详释[M].台北:全音乐谱出版社,1970:107.

[15] [美]唐纳德·弗朗西斯·托维.交响音乐分析[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220.

推荐访问:爱尔兰 音乐风格 爱尔兰音乐风格特点 爱尔兰音乐风格特点 爱尔兰的音乐风格
上一篇:党史个人研讨发言材料
下一篇:2022年度疫苗接种情况说明(完整文档)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