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预案制修订存在问题及建议对策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2-08-17 点击: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应急预案制修订存在问题及建议对策,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应急预案制修订存在问题及建议对策

应急预案制修订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对策3篇

【篇一】应急预案制修订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对策

基层应急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近期,笔者先后赴受2008年冰冻雨雪灾害影响较重的几个南方省份进行调研。在调研中了解到,各省的应急管理工作体系已经基本建立,建立了专门的工作机构,制定了应急预案,并且对相关部门的领导干部和公务员进行了一些应急管理基本知识的培训,有些地方还组织了应急管理演练。但仍存在以下几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存在的问题  (一)预测预警体系的建设问题  现在的应急管理工作中重视预案的编制和管理,但是预测预警体系的建设尚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具体表现为:一是地方性自然灾害预测的科学研究体系未建立或健全;
二是安全生产等方面的监测监控体系未建立或健全;
三是各部门之间的专业预测、监控信息的交流、会商、筛选、决策机制未建立或健全;
四是对各类突发事件发布预警的判断指标体系未建立或健全;
五是预警信息传播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和专业术语通俗化、警报化的问题尚未妥善解决。  (二)信息上报、发布与核实问题  目前很多领导同志都意识到现代社会中隐瞒信息是很不明智的事,只有及时上报信息和向社会公开发布信息才是正确的选择。但是,实际工作中确实存在着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的问题。诸如,不同的部门对某一事件信息的掌握会存在一些出入,需要时间进行核实;
媒体的抢先报道与政府正式的新闻发布有时也会存在出入。  (三)政府各部门的常态工作与非常态的应急管理工作的界定问题  应急管理工作不仅仅只是在发生突发事件后的应对,也包括大量日常的准备和预测预防工作,这些工作往往又和政府各相关部门的法定职能职责紧密联系。值得研究的是,在实际工作中,如何把握应急管理中的常态工作与各部门的关系,避免想做工作但无权限或者突发事件发生后才发现没有做好准备的状况。  (四)政府各部门之间在应急管理工作领域的分工、协调、衔接、联动的法定程序规范问题  很多地方的同志都强烈要求将应急管理的体制机制问题作为重要课题进行研究。政府各部门在应急管理工作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职责划分的问题,诸如水利部门在防洪工作方面与国土资源部门在预防地质灾害如山洪、泥石流方面如何分工协调,民政部门如何开展城市救灾以及全社会的减灾防灾工作等。二是资源整合问题,例如如何整合部门资源、如何利用社会资源、如何建立部门联动和区域合作,由哪个部门来统筹考虑应急管理资源的网络化有机结合等。三是程序规范问题,目前,基层应急管理部门职能既有重叠又有空白,应从程序规范或制度约束中提炼出应急管理的基本原则、应急程序、应急联动机制等,进一步强化对应急管理的机构及职能定位、应急管理的监督、指挥体系专业化、预案管理动态化、联动体系规范化等问题的研究。  (五)中国特色政治体制下执政党与政府在应急管理工作中的制度安排问题  一些基层政府的同志提出,应急管理决策需要法律依据和法律授权,需要明确责任人,实际工作中执政党的负责人不可能不出现在突发事件的第一线,有时也不可能不做出决策,那么如何界定政府负责人的处置责任需要从法律层面或制度层面加以明确。要在充分考虑中国特色和特殊国情的基础上,加强对政治体制和应急管理关系的研究,避免应急管理与政治体制两张皮,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应急管理学。

【篇二】应急预案制修订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对策

人居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以杭州的人居建设为例

城市环境是由那些与城市居民生活、工作等内容密切相关的各种物理(包括自然地、人工的)条件与社会、人文、经济、信息条件所构成。其中社会人文环境是指非物质的、无形的存在,表现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以及人的思想意识与深层结构之中,指导其行为与行动。城市环境若按居民的主要活动场所来分类,主要有居住生活环境、工作(学习)环境及其他环境。居住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生活品质的高低,是非常主要的。

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都拥有一个共同的愿望, 就是生活环境的不断改善的现况下, 能够拥有一个舒适、安静的居住空间。对现在的人们来说, 良好的生活环境不仅包含着物质生活的丰富、舒适, 而且还包含精神方面的享受要求,尤其后者的优劣, 不仅影响着人们的学习、工作等生活的效率, 而且与人的身体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西方发达国家, 城市建设、人居环境开发日益强调环境效应,“绿色地球”、“绿色城市”、“森林都市”、“园林城市”等等设想和实践成为当今的主流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因此新世纪城市人居环境建设将呈现出三大趋势:(1)追求人文与自然的协调共存;
(2)注重生产与生活的综合开发;
(3)强调物质享受和精神满足的并重。

素有“人间天堂”之称的杭州有着比大多数城市要优良合理的人居环境,但是也同样难以避免在城市化迅速发展的进程中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一.城市历史文化环境的破坏,人居环境特色的日渐衰微。

近几年,杭州的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然欣喜之余,我们也应看到杭州城市建设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正在付出高昂的代价,杭城的人居环境特色正在逐渐衰微、消失,我们的周遭正不断地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恶俗的建筑物。走在杭州的大街小巷上,一个个用红油漆写成的“拆”字令人触目惊心。整个杭州仿佛是一个大工地,到处在拆房,到处在建房。在看到一派“欣欣向荣”的建设场面的同时,以牺牲杭州原有居住文化、人居环境特色为代价的“建设性破坏”也随处可见。杭州正在成为一个失去“记忆”的城市。

我以河坊街的改造为例。清河坊是杭州著名的老街,古时便有“五花儿中心”之美称。至近代,清河坊仍是杭城商业中心。河坊街与中山中路交叉的‘四拐角’,尚聚集有全城最著名的古老商铺,是《杭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中明确要求保护的精华地段。直至近几年河坊街整体改造前,这一带一直是最能体现杭州人居环境传统风貌的老街区之一。但已经进行的河坊街整体改造虽然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古街存在的功能性问题,但是由于规划的不合理、改造得过于草率,造成了河坊街原有的人居环境特色丧失殆尽。河坊街整体改造的缺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河坊街整体改造破坏了该街区原有的规划格局。吴山广场的出现割断了河坊街作为东西直街的连贯性和整体性。新的河坊街成了一条不折不扣的仿古街。

2.为了将河坊街改造成商业步行街并建设吴山广场,原有街道两边成排的高大的梧桐树被拔起,导致夏季整个河坊街和吴山广场都暴露在炎炎烈日下,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

3.在建筑物的改造上没能做到改造前提出的修旧如旧的目标。虽然改造后的建筑保留了原有建筑的框架,但建筑外立面的门窗雕饰、色彩处理如出一辙,缺少变化,并由于不适当的“提高、美化”而使文化品格遭到歪曲。

4.河坊街改造迫使大量居民搬迁,使原来居住在这一街区的居民散失,长期以来形成的居住模式和居住文化遭到破坏。

通过上述事例,我们应该看到尊重和保护杭州残存的有地方特色的人居环境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了。如何保护蕴含杭州地域文化与历史文化的人居环境,如何处理好杭州城市建设中继承和发展的关系便是最关键的。

对杭州传统人居环境的保护可参照我国对文物古迹分类分级保护的方法,设置绝对保护区、建设控制区和环境协调区绝对保护区内有杭州地方特色的建筑与环境均不允许随意改变原有状况、面貌及环境。如需进行必要的修缮,应在专家指导下按原样修复,做到“修旧如旧”,并严格按审核手续进行。绝对保护区内影响原有人居环境风貌的新建筑物、构筑物必须坚决拆除。

对保存较完好的建筑应坚决按原样保护。但对需要修缮、加固的建筑物,由于杭州潮湿多雨,对腐朽破败的木结构住宅不断地修补是必然的,因此,采用结构保存的方式是比较恰当的。

杭州人居环境保护应坚持政府主体,公众参与的形式。“历史文化名城在人居环境建设与保护中,不仅应该保护建筑及其环境,而且应该十分注重“人”的因素,即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观念等。

二.城市色彩杂乱无章

近十年来,由于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杭州从西湖时代迈向钱塘江时代,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但由于在城市的建设过程中普遍缺少对城市色彩的重视,致使杭州城市色彩杂乱无章。城市色彩是城市人居环境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她直接反映了城市的历史文脉和整体风貌,是城市特色与品位的重要标志,是城市魅力的重要构成。如何在城市建设高速发展的同时,确保城市色彩的和谐统一,成为我们必须重视的问题。

杭州城市色彩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

1.杭州缺乏能体现城市性质特征的主色调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明确:杭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际风景旅游城市。但由于城市快速扩容,城市建设使用的建材五花八门,基本已抛弃传统的材料,各种新材料、新涂料的色彩,将杭州城市扮成色彩斑斓的大花脸,杭州既没有确立与独特的城市性质相匹配的城市主色调,更没有鲜明的地方区域特色。

2.城市住宅小区的建筑色彩各自为政,颇为凌乱

在城市的建筑物中数量最多、占地面积最大的是住宅建筑,它构成城市色彩的“基调”。但由于未对建筑物色调作出具体要求,开发商又缺乏平和的心态,很多住宅小区的建筑靠哗众取宠的色调吸引公众的眼球。即使在一个住宅小区内,由于开发商不同,对建筑色彩的选择也不同,彼此互相攀比,追求视觉刺击以突显自己的建筑。最终造成同一小区的建筑色彩杂乱无章,城市品位无从谈起。一个极端的例子,古墩路上一幢民居外墙竟然整体选用漆黑的建材。

3.城市街景色彩商业气氛浓烈,喧闹甚重

杭城的街景,无论是商业街还是文化特色街,充满商业性倾向。突出表现在城市广告色彩运用上。大面积色彩艳丽、色度饱满的巨幅广告,安置在建筑屋顶或建筑立面上,如延安路,体育场路,甚至刚整治不久的解放路等等,既破坏了原有建筑的色彩,又造成噪色污染,给人以喧嚣和紧张的感觉。

4.城市节点色彩未有效显现杭州城市的品位

城市的节点也是城市的点睛之处,是城市空间布局中的“闪光点”。如三潭印月、保叔塔、六和塔一直是杭州的象征,彰显着杭州的文化品位。但还有些城市节点,如武林广场、吴山广场等布满各种色彩鲜艳的商业广告或标语,甚至如浙江展览馆这样的标志性建筑,屋顶也安置巨幅商业广告。还有些建筑色彩只为标新立异,不考虑周围环境,与周围建筑及环境格格不入,破坏了原有建筑群浑然一体的风格。杭城的历史文化底蕴在节点显现不够。

形成杭州城市和谐色彩的措施有:

1.借助宣传杭州城市形象的契机,宣传城市色彩和谐的重要性

2.制订杭州城市色彩规划,将城市色彩的管理纳入法制化的轨道

3.城市色彩规划应着重考虑以下几方面:

(1)依据城市总体规划,确定杭州城市色彩主色调。(2)通过色彩规划,保护西湖的自然美景。(3)保护历史街区的色彩特征,延续城市历史文脉。(4)通过居住色彩规划,塑造城市形象的个性魅力。(5)通过色彩规划,营造城市各具特色的街区。(6)通过城市色彩规划,突显城市节点的文化品位。

三.居住社区环境的功能有待加强

居住区中存在的问题可分为以下几点(实际调研结果见表一):

1.建筑缺乏特色和可识别性;

2.缺乏休闲娱乐设施和人际交往的空间;

3.缺乏亲切感和宜人性;

4.邻里环境质量的下降;

表一

指标

比以前好

不知道

比以前差

居住环境

住宅

宽度适

68.1

17.3

14.6

给排水状况

57.4

25.1

17.5

日照通风条件

52.8

21.4

25.8

生活垃圾收集情况

53.7

23.5

22.8

邻里

安静程度

35.3

19.5

45.2

交流或接触程度

30.5

24.6

44.9

绿化

40.4

23.4

36.2

社区环境

社区绿化

公园、学校的绿化

55.1

28.2

16.7

街头绿化

42.5

22.0

35.5

该地区的绿化状况

46.2

24.4

29.4

去公园的便利程度

54.5

22.2

23.3

周围的水域环境

23.2

25.6

51.2

与水域的接近程度

26.0

42.9

31.1

社区空间

公共空间的大小

34.1

25.2

40.7

街景的美化程度

47.0

25.1

27.9

社区服务

购物

68.1

16.4

15.5

娱乐

60.6

25.6

13.8

医疗

49.8

27.5

22.7

银行、邮局

72.6

17.8

9.6

小孩的教育环境

51.8

34.6

13.6

文化环境

50.3

29.4

20.3

治安状况

27.3

22.4

50.3

我们应该采取的措施是建设开敞分布、自然生态的新型社区形态,将社区纳入城市有机体。社区环境规划要改变过于注重硬件物质环境塑造的传统,倡导社区建设,拓展社区功能,把社区建设发展、社区物业管理等的需要纳入规划过程。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发展,住宅不仅是生活和休息的场所,也将是生产(工作) 场所,人们将在以邻里为范围的生态圈里度过大部分时间,住宅标准和邻里环境的协调发展将大大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当务之急一方面是在住宅设计中倡导交流的、富有人情味的居住文化,另一方面是促进垂直绿化和屋顶绿化,从总体上提高邻里的绿化覆盖率和绿视率。

四.城市交通负荷不断加大,城市交通发展出现诸多问题。

近年来,杭州城市城市空间得到极大拓展,但同时杭州城市通勤总量和通勤距离大大增加,使城市交通负荷不断加大,城市交通发展出现诸多问题,如交通设施供给滞后于需求增长、城市交通与空间发展脱节、区域交通与城市发展缺乏协调等。

1.交通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2000-2001年由于萧山和余杭的并入,城市人均道路面积和人均GDP均呈负增长,分别下降22.5%和16.9%,表明该年城市道路面积的增长是滞后于经济发展。2001-2004年杭州城市人均道路面积年均增长12.2%,而人均GDP年均增长15.6%,经济发展速度较快,道路建设相对滞后。
2.交通工具运送能力相对落后
改革开放以来,杭州市 GDP一直保持持续增长的态势,全社会客货运输量虽然有阶段性变化但总体也呈上升趋势。1978~2004年杭州市GDP年均增长19.15%,而全社会客、货运量年均增长率分别为8.67%和13.26%,均低于GDP的增长速率,这反映出杭州市人流、物流运送能力仍在较大程度上滞后于经济发展。现状杭州城市的公共交通方式仍以公共汽车、有轨电车等地面交通为主,缺少大运量快速轨道交通的支持,地铁建设尚处在起步阶段。
3.各城区发展水平不均衡
由于杭州城市各组团之间的社会经济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受之影响的城市道路交通也处于不同的发展水平。

杭州城市交通问题的产生可以归结于以下几点:(1)发展空间的地理限制影响;
(2)主要功能区格局制约;
(3)郊区化发展倒逼。

要解决交通问题我们应采取的措施首先是因此继续扩大交通基础设施规模,不断提高运输能力,形成安全可靠、便捷高效的交通运输服务体系。其次,必须打破杭州目前单中心的城市空间结构,积极培育各副城和组团的混合功能,完善主城、副城、组团间的交通联系网络,构建多中心、网络型城市结构,从而促进城市和谐发展。再者,由于土地资源稀缺、环境容量有限,资源与环境的压力要求杭州城市交通必须走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发展综合交通、公共交通,引导产业、城市合理布局,引导合理运输消费。

五.城市环境质量的下降。

  城市环境质量的下降是人居环境建设面临的最严峻问题。纵观工业化以来的城市发展史,发达国家都不同程度地走过了一条对居住环境由忽视到重视的曲折之路,当今城市的适居性程度正成为世界城市发展竞争新的主题内容。杭州自然也不例外(见表二)。

因此,人居环境建设应包括以下内容: ①弘扬城市的历史文化传统,体现历史文脉的延续性。②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建立资源节约型工业经济体系,加强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把“三废”治理与资源综合利用结合起来,走“清洁生产”与“绿色技术”的道路。③严格执行噪声、排污收费制度,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等手段促使工厂企业有序布局。

表二

指标

比以前好

不知道

比以前差

城市环境

风景名胜保护

自然风景的保护

49.9

21.8

28.3

历史古迹的保护

41.3

32.9

25.8

历史的氛围

32.9

36.0

31.1

生态环境

城市的噪音

23.2

20.1

56.7

城市的空气质量

15.9

17.5

66.6

服务应急能力

公共交通的便利程度

65.5

17.7

16.8

防灾抗灾能力

45.8

42.8

11.4

杭州作为国际风景旅游城市和国际级历史文化名城,有着得天独厚的人居环境。但是工业化的发展及城市的不断改造,使杭州的人文和居住环境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希望杭州能坚持“以人为中心”,营造有活力,有魅力,能真正延续地方历史文化与独特景观的城市人居环境。

参考文献:

1.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4

2.李王鸣. 杭州城市发展问题探讨. 广州城乡转型国际会议交流论文,1996

4.吴良镛. 关于人居环境科学. 城市发展研究,1996

5.吴良镛. 芒福德的学术思想及其对人居环境学建设的启示. 城市规划,1996

7.朱锡金. 21 世纪人类生态住区规划述要. 城市规划汇刊,1994

8.周俭. 可持续发展人类住区的认识及其发展战略. 城市规划汇刊,1996

9.胡俊. 中国城市:模式与演进.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

【篇三】应急预案制修订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对策

-----WORD格式--可编辑--专业资料----- 应急预案演练存在问题与改进建议
摘要:阐述了应急预案演练的重要意义,针对石化企业各基层单位应急预案演练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的建议。
关键词:应急演练;
问题;
建议
随着我国石油化工工业的迅速发展,石化装置的规模呈现大型化、连续化的特点,加之生产过程中具有易燃、易爆、高温、高压、有毒、有害以及腐蚀等特点,稍有失误就会酿成灾难性事故。针对这样的生产特点,要实现安全生产,就必须重点抓好应急管理工作。要切实树立“防患于未然,消危于即临,控制于初起”的理念,根据企业生产的实际情况,把应急管理工作作为安全工作的重点,通过积极开展事故预案演练,构筑起坚实的应急防护大堤,确保企业的生产安全运行。
1预案演练存在的问题
目前,各基层单位每季度都要组织一次应急预案演练。虽然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精心策划,周密组织,充分准备,但是通过对所有基层单位演练过程的回顾,综合分析,发现了一些问题。归纳如下:
1.1预案存在的问题
(1)预案内容不够完善,可操作性比较差。按要求应急预案包括基本的预案,应急功能的设置、特殊风险的管理、标准操作程序等。但有的预案,就是一个基本的预案和一些应急功能,而特殊风险管理、标准操作程序方面较差。
(2)有些预案的针对性不强。有些预案的编制没有针对实际情况进行风险分析和应急调查;
而是参考其他同类的预案,让一两个人编写出来的。
(3)预案之间衔接不够。上下级、各岗位没有很好的衔接,从组织结构、处理程序到职责划分等,都存在一些盲点、重叠、矛盾现象、
(4)预案的培训不够。预案要发挥作用,必须让预案涉及到的相关人员对预案有所了解、有准备。,任何了解必须通过培训来增强大家对预案内容和自己责任的了解,补充应急所需的知识、技能和经验。
1.2演练存在的问题
(1)有些单位的应急预案演练很大程度上是以宣传性、演示性为主,做给大家看的。而不是按照时际需要组织的演练,只是“演”不是“练”。没有真正发挥演练在检验预案、锻炼队伍、磨合机制、教育员工的作用。
(2)演练预案与生产实际不符,处理事故的办法欠佳,演练人员不清楚具体的行动做法,衔接不好,慌乱盲从。
(3)演练过程与预案不符,演练人员不严肃,服装不整齐,松散不紧张,处理事故较慢,汇报不及时,没有向车间领导权力交接过程,有的交接过程不明确,领导也没有具体指挥,只是听汇报。有些指挥者比较盲目,条理不清楚,演练人员对处理事故的步骤不清楚,程序较乱。
(4)演练过程中有的人员对风向发生变化或者出现其它意外情况,不能及时判断,对存在的风险估计不足。还有个别人员对应急过程不十分熟悉,对防护器材的使用不够熟练。
(5)组织过程有偏差。演练结束时,有的单位没有清点在岗人数,没有汇报在岗人员情况。应急装备的投入不足,没有满足事故状态下的应急需要。
2.预案演练的重要意义
应急预案演练是检验、评价和保持应急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可以在事故真正发生前暴露预案和程序的缺陷,发现应急资源的不足,改善各个应急部门、机构、人员之间的协调,增强全员应对突发重大事故救援的信心和应急意识,提高应急人员的熟练程度和技术水平,进一步明确各自的岗位与职责,提高各级预案之间的协调性和整体应急反应能力。应急预案演练人员的主要工作是通过本身的演练提高预案的执行能力,更好地预防突发事件。
3 预案演练改进建议
3.1编写符合生产实际的应急预案
--完整版学习资料分享----
-----WORD格式--可编辑--专业资料----- 要真正编写好应急预案,首先应将历史上与本单位有关的事故进行认真的分析,将其经过、原因、应接受的教训和防范措施编写成事故案例,作为参考,才能真正写出符合具体实际的应急预案。
(1) 预案要有针对性
石化企业的生产装置多、流程长,为避免不同车间、不同岗位之间出现职责

--完整版学习资料分享----
推荐访问:存在问题 应急预案 修订 应急预案制修订存在问题及建议对策 应急预案制修订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对策 应急预案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上一篇: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党史学习教育心得体会三篇
下一篇:2022年争做四个合格党员度规划【完整版】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