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感想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2-08-14 点击: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感想,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感想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感想4篇

【篇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感想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姓名       学号       

一、选择题

1.邓小平说:“一九七七年和一九七八年,中国还处于徘徊状态。”其主要原因是

A、“两个凡是”的方针仍占主导地位

B、“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未得平反

C、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被压制

D、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没有完全恢复领导职务

2.70年代末,我国思想理论界开展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其主要内容是关于

  A.文化大革命的评价问题       B."两个凡是"的问题

C.平反冤假错案的问题        D.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问题

3、改革开放初期,“真理标准”讨论所否定的错误观点是

A、“两个凡是”论 B、“党内新生资产阶级”论

C、“以阶级斗争为纲”论 D、“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论

4.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因为它

A.全面否定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 B.打破了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思想束缚

C.提出要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 D.提出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思想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开始形成的,因为这次会议

A、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

C、作出了把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

D、审查和解决了一批重大冤假错案。

6、四川广安邓小平故居有一副楹联:“扶大厦之将倾……安邦柱国,万民额手寿巨擘;
挽狂澜于既倒……兴工扶农,千载接踵颂广安”。此联创作当不早于

A、1949年 B、1956年 C、1966年 D、1978年

7.1985年邓小平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其本质含义是
  A.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B.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C.改变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  D.改革不适应经济发展的管理体制
8、下列关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农产品全部由农民自行处理 B、改变了以往分配中的平均主义

C、以土地公有制为基础 D、有利于农村经济向专业化、商品化发展

9、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发展方向是

①专业化 ②商品化 ③集体化 ④社会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0、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包括

①集体经济 ②个体经济 ③私营经济 ④外资经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

A、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扩大对外贸易,吸引外资

C、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 D、尽快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12.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提出是在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13、中共十三大制定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规定

A、到20世纪末,使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B、到21世纪中叶,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C、建立完整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14、中共十三大提出了“三步走”的现代化发展战略,其中第二步所要达到的目标是

A、人民生活摆脱贫困 B、人民生活实现温饱

C、人民生活达到小康 D、人民生活比较富裕

15.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逐步扩大企业自主权,加强国营大中型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C.巩固和完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D.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

16、按照“一国两制”的方针,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可以拥有比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更大的自治权,这主要是指

A、保持资本主义制度不变 B、中央政府不干涉台湾地方事务

C、外国资本不动 D、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

17、我国少数民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主要是通过

①民主改革 ②土地改革 ③习俗改革 ④民族区域自治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8.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
  A.1949年《共同纲领》中宣布的原则
B. 1953年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1955年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
D. 70年代形成的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

19.中国政府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哪次双边谈判中?

A.中印谈判  B.中缅谈判 C.中苏谈判  D.中美谈判

20.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是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 D.第六届联大特别会议

21、1955年,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说,中国代表团不是来吵架的,“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为此,他代表中国政府阐述了

A、亚非国家的革命策略 B、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

C、第三世界的南南合作 D、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

22.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形势发生重大转变的关键在于

A.毛泽东提出“三个世界”划分的重要思想

B.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美关系逐步缓和

D.中日邦交正常化
23.促使1972年尼克松访华的主要原因是

A.美国政府预见到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

B.美国人民要求改善同中国关系的呼声高涨

C.为了使美国产品进入中国市场

D.美国政府认为同中国实现关系正常化符合美国的战略利益

24、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主要成就是

①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②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③中日关系开始正常化 ④中苏关系开始正常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5.20世纪70年代我国取得的外交成就主要有

①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②中美建立正式外交关系

③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④《中日友好条约》签订

A.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②④ D①③④

26.下列事件的先后顺序是

①中日建交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③中美建交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②① D.①③②

27.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的十大元帅中,参加并领导过南昌起义的是

A.朱德、贺龙、刘伯承 B.朱德、贺龙、陈毅

C.朱德、刘伯承、叶剑英 D.朱德、林彪、彭德怀

二、材料解析

28. 00全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我们必须承认,知识分子的基本队伍已经成了劳动人民的一部分,已经形成了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的联盟。

—— 1956年2月中共中央《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指示》

材料二

自以为还有反对劳动人民的资本的社会力量,主要是资产阶级的党派和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比起资产阶级政治活动家还多一种资本:他们的大部分直接参加着社会主义建设,无产阶级在经济文化的种种部门需要着他们。

——1957年9月18日人民日报社论

材料三

经过12年的锻炼,我国知识分子的绝大多数已经属于劳动人民的知识分子。我们应该信任他们,关心他们,使他们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服务。如果还把他们看作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显然是不对的。

——1962年3月周恩来在二届人大三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

材料四

在社会主义历史时期中,……知识分子的绝大多数已经是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自己的知识分子,因此也可以说,已经是工人阶级自己的一部分。他们与体力劳动者的区别,只是社会分工的不同。

——1978年3月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回答: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末,中国共产党对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的认识经历了怎样的变化?(10分)正确对待知识分子有何重大意义?(3分)

29、 03广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的大小,分别建立各民族自治机关。凡各民族杂居的地方及民族自治区内,各民族在当地政权机关中均应有相当名额的代表。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材料二 (中国历史上)民族发展在地区上是互相交叉的,……汉族曾经长时期统治中原,向兄弟民族地区扩张;
可是,也有不少的兄弟民族进入过内地,统治过中原。这样就形成各民族杂居的现象,而一个民族完全聚居在一个地方的比较少,甚至极少。……历史的发展使中国各民族多数是杂居的,互相同化,互相影响。

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对外曾是长期受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内部是各民族在革命战争中同甘共苦结成了战斗友谊,使我们这个民族大家庭得到了解放。

在中国这个民族大家庭中,我们采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为了经过民族合作、民族互动,求得共同的发展,共同的繁荣。

周恩来:《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

回答:①根据材料一,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何时确立起来的,概括其主要内容。(4分)

②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依据是什么,目的是什么。(6分)

30. 94全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双方声明:中美两国……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摘自1972年2月在上海发表的中美《联合公报》

  材料二: 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中美双方一致同意)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以及世界上任何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

          ——摘自1979年1月1日中美建交《联合公报》

  材料三: 两国政府重申上海公报和建交公报中双方一致同意的各项原则。

——摘自1982年8月中美《联合公报》

  材料四:美国决定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是基于台湾的前途将通过和平方式决定这样的期望;
……向台湾提供防御性武器。……总统或美国政府的任何机构同台湾进行的计划、交易和其他往来,……通过美国在台湾协会……去办理和进行。

           ——摘自1979年4月卡特签署的《与台湾关系法》

[说明:尼克松总统(共和党,1969—1974年),卡特总统(民主党,1977—1981年),里根总统(共和党,1981—1989年)。]

回答:①据材料一、二,第二个公报比第一个公报在内容上有何重要的发展?两个公报的意义何在?(4分)

②据材料一、二、三,美国两党政府对华政策的基本立场是否一致?(1分)

③据材料三,说明这三个公报对发展中美两国关系的作用。(1分)

④据上述各材料,说明我们为什么坚决反对美国的《与台湾关系法》。该法对中美关系的发展意味着什么?(4分)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答案

一、选择题

二、材料解析

28.答案要点:(13分)

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中共正确认识到知识分子基本上是劳动人民的一部分。(2分)经过反右派斗争扩大化,知识分子被视为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2分)1962年周恩来重新提出,知识分子的绝大多数已经属于劳动人民的知识分子。(2分)1978年3月,邓小平更加明确指出,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他们与体力劳动者的区别,只是社会分工的不同。这一论断,成为新时期中共制定知识分子政策的依据,对于调动广大知识分子的积极性起到了重要作用。(4分)

正确对待知识分子,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大问题。知识分子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主要力量,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将极大的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3分)

29、答案要点(10分):

(1)时间:1949年在第一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确定的。(1分)

主要内容: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建立由各民族代表组成的自治机关。(3分)

(2)依据:在历史上,我国各民族互相杂居、互相同化、互相影响;
近代以来,我国各民族同受帝国主义压迫,在革命战争中结成深厚友谊。(4分)

目的:经过民族合作、民族互助,实现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2分)

30.①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1分)由不应谋求地区霸权发展为不应在世界上任何地区谋求霸权。(1分)两个公报的发表标志中美间敌对关系的结束,开始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新阶段;
(1分)它对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是有力的约束,有利于反霸斗争。(1分)

  ②是一致的。(1分)

  ③提供了双方确认的原则基础。(1分)

④材料四表明,《与台湾关系法》严重违背了中美联合公报的原则,粗暴地干涉了中国的内政;
(3分)该法是美国单方面制定的国内法,对中国没有约束力,而中美联合公报是以国际关系和两国关系准则为依据的。(能答出这一观点的加1分,但本题总分不得超过10分)该法为中美关系的正常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意味着中美关系的发展不会是一帆风顺的。(1分)

【篇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感想

追求现代化建设,是一股国际潮流。在以“和平与发展”为大背景下的今天,我国也是牢牢的抓住了以发展为中心的主线,进行现代化的建设。早在1949 年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就开始了建设中国工业化、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1949 年3 月的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同志提出 " 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使中国稳步地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 的现代化任务。

1964 年第三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周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又进一步提出了分两步走、在本世纪末实 ; 四个现代化 " 的目标。尤其是自从 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成为我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宏伟目标。党的十五大,确定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推向 21 世纪的重要战略部署。中国在现代化建设的推动下,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城市和乡村的基础设施有了很大的改善,交通便利化发展明显加快,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已经不再是中国人的奢望。

认清国情

中华名族由 1840 年开始的现代化潮流,是伴随着世界历史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崛起而发展。从向西方学习,改革政治,发展实业教育,到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以至今天的改革开放;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不同看法和主张,表现了不同时期的中国人对现代化的理解,也反映出中国人的现代化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漫长而复杂的过程,这是一个从自觉,走向成熟的过程。

我们的现代化建设是建立在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上的,必须认清这一点,才能把握实质,减少犯错的几率。国家主席胡锦涛强调,回顾和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长期实践,可以得出很多重要启示,其中就谈到把握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规律。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在我国具体国情的基础上和时代发展的条件下进行的,这就要求我们既要深刻认识和把握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普遍规律,又要深刻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特殊规律。我们必须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发扬求真务实精神,继续从我国实际出发,坚持不懈地探索和把握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规律,不断创造性地研究和解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与时俱进

不断变化的社会形势与国际形势,要求了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也要不断的更新。 现代化目标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设定得科学合理与否,事关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因此,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经过长期探索,根据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和时代发展要求,不断发展和完善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认识和确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的问题上曾认为:中国先实现工业化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和前提。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完成指导思想拨乱反正的同时将“四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发展成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把“富强、民主、文明”这三大目标拓展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明确指出要“围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进一步明确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怎样建设这样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是必要的”。在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同时,强调建设政治文明。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从而形成了“三个文明”一起抓的思想。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更趋成熟和完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根据现阶段社会发展的新特点,提出了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思路,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又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统一起来。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明确指出:“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至此,“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最终形成。总之,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经历了一个复杂的演变过程,“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的最终形成,体现了我们党在追求现代化的过程中对中国现代化目标的认识越来越全面,越来越务实,越来越理性。

  

遇见的问题

在现代化的生活给我们带来便利和享受的同时,它背后所隐藏的危机重重令人担忧。比如就工业来说,实际确实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变化,也加快了国家发展的步伐和社会进步的进程。只是需要强调的是工业所出现的高污染、高排放的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局面,足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危害到人们的身心健康。

随着越来越多人富裕起来以后,买车的人也多了起来,以至于城市的车流络绎不绝。在此情形下,交通拥堵也就是常有的事。除此之外,就是交通事故的频发,事实上也是十分突出的社会问题。同时由于开车族的增多,汽车尾气所排放的废气,实际污染着生态环境及其危害着人的健康。更大的问题在于身处现代化加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变得快了许多,生活压力也日趋越来越大。正因如此,诸如自杀现象、贫富差距拉大、社会犯罪形式多样等社会问题,不仅仅困扰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同样也影响着国家的安定团结、人民的安居乐业以及社会的和谐稳定。。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中国所面临的坎坷还会很多,今后的发展充满着不可预知性。作为内部问题多多的中国,加之又许多困难和挑战扎堆等着中国一个接着一个去克服,其实中国前面的路确实很不好走。正如现代化给人们带来变化的同时,也显示了它的种种弊端,有关中国思考建设什么样的现代化国家的问题,实际在目前的情况下已是时候了。建设一个绿色和谐的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国家,本身对这样一个在现代化建设上取得突出成就的中国来说,其包含了具有积极转折性意义内容的正确发展方向,与此同时也回答了有关中国思考建设什么样的现代化国家的问题。

【篇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感想

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949——2007)

综述 辉煌的历史征程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在新中国建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在面临的各种考验面前,不但能够励精图治,战胜困难,而且能够使新中国很快走上健康发展道路,说明中国共产党不但能够破坏旧世界,还能够领导人民建设新世界。从而使学生坚定对党的信念。

重点和难点:(1)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2)把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史进程,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所走过的艰辛历程;
(3)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所取得的建设社会主义的巨大成就,认识到这些成就的取得,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共同奋斗的结果,深刻体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科学道理。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949年10月1日,首都军民30万人齐集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开国大典,欢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一)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宣告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已经到来,中国历史由此开辟了一个新纪元。

1.帝国主义列强压迫中国、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从此结束

中华民族一洗近百年来蒙受的屈辱,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的民族之林。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2.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统治的历史从此结束

长期以来受尽压迫和欺凌的广大中国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第一次成为新社会、新国家的主人。一个真正属于人民的共和国建立起来了。

3.军阀割据、战乱频仍、匪患不断的历史从此结束

国家基本统一,民族团结,社会政治局面趋向稳定,各族人民开始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人民可以集中力量从事经济文化等方面建设的时期开始到来了。

4.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

5.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执政党

它可以运用国家政权凝聚和调集全国力量,巩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成果,解放并发展社会生产力,以造福于各族人民,造福于整个中华民族。

(二)新中国面临的严峻的考验

新中国成立初期,也面临着许多严重的困难和一些紧迫的问题。这对于刚刚执掌全国政权的中国共产党来说,是新的严峻的考验。主要是:

1.能不能保卫住人民胜利的成果,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当时,解放全中国的任务还没有完成;
国民党从大陆撤退时遗留下的100余万军队、200多万政治土匪以及60多万特务分子还有待肃清;
在广大城乡,反动会道门和黑恶势力还危害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在广大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封建土地制度的改革。

2.能不能战胜严重的经济困难,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当时中国的经济不仅远远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就是与许多亚洲国家相比也有一定的差距。1949年,人均国民收入只有27美元,相当于亚洲国家平均值的2/3。新中国从旧中国接收过来的是一副烂摊子。许多工厂倒闭,大批工人失业,通货膨胀,物价飞涨,人民生活遇到极大的困难。同历史上的最高水平相比,1949年,工业总产值减少一半,粮食产量减少约四分之一。

3.能不能巩固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

新中国的诞生,打破了帝国主义在东方划定的势力范围,这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不愿意看到的。它们企图通过实行强硬的对华政策,即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威胁的政策,从根本上搞垮新中国。

4.能不能经受住执政的考验,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和艰苦奋斗的作风

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敌人的武力是不能征服我们的,这点已经得到证明了。资产阶级的捧场则可能征服我们队伍中的意志薄弱者。”“我们必须预防这种情况”。这些问题,从根本上说,是前进中的问题。毛泽东把当时的情况概括为三句话:“有困难,有办法,有希望。”

(三)党和人民政府的主要工作

1.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

在追剿残余敌人、基本完成祖国大陆统一任务的基础上,摧毁旧政权,普遍召开各级各届代表会议或人民代表会议,人民开始行使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继续实行土地制度的改革,先后使3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包括老解放区农民在内)无偿地获得了约7亿亩土地和大量其它生产资料,占中国绝大多数人口的农民群众获得了翻身解放。开展大规模的镇压反革命运动,基本上肃清了国民党遗留在大陆的反动势力。长期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200多万土匪,仅在两年多时间内就被次第肃清。

2.领导国民经济恢复工作

没收官僚资本,在企业内部开展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确立起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领导地位,使人民政权拥有了相当重要的经济基础。同时,开展了稳定物价的斗争和统一全国财政经济的工作。到1950年3月物价即基本稳定,从而治愈了旧中国无法医治的顽症,解除了人民过了几十年的因物价飞涨而带来的痛苦生活,使国家和国营经济掌握了市场的主导权;
初步建立起集中统一的国家财政管理体制,以利于统一调度全国的财力、物力,集中力量办好大事。到1952年底,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初步发展。

3.巩固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

新中国废除了帝国主义国家依据不平等条约在中国享有的一切特权;
收回了外国列强在中国的兵营,驻扎在中国领土上的一切外国军队被迫撤走;
收回了海关的治权,中国人民重新掌握了国门的钥匙。这些都从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跪倒在地上办外交”的局面。针对美国等国封锁、遏制新中国等的情况,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的外交方针。新中国同苏联订立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在收回旧政权丧失的国家权益的基础上,建立了平等互助的新型中苏同盟关系。

中国政府还在美国侵略军把朝鲜战争的战火烧到鸭绿江边的时候,毅然作出抗美援朝的决策。彭德怀被任命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朝两国人民及其军队经过近三年的艰苦作战以及谈判斗争,终于迫使美国代表在停战协定上签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打破了美国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篇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感想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作者:李茂华

作者机构:中国科大附中

来源:高考:文科版

ISSN:1008-6803

年:2009

卷:000

期:011

页码:P.50-51

页数:2

中图分类:D616

正文语种:CHI

关键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十一届三中全会;国际影响力;综合国力;知识要点

摘要:特别提示: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我国历史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这一时期我国各项事业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也有了空前的提高。本文旨在梳理这一时期的知识要点。希望有助于同学们更好地学习和备考。

推荐访问:新时期 改革开放 感想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感想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感想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心得体会
上一篇:专题党课:市纪委书记关于“红船精神”党课讲稿(2022年)
下一篇:2022年关于家庭教育方法心得体会范本3篇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