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毕业论文8000字护理学毕业论文(全文完整)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2-08-09 点击: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护理学毕业论文8000字护理学毕业论文(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护理学毕业论文8000字护理学毕业论文(全文完整)

护理学毕业论文8000字护理学毕业论文3篇

第1篇: 护理学毕业论文8000字护理学毕业论文

护理学毕业论文答辩稿

  医院感染已成为全球性问题,日益受到重视。由于白血病患者自身免疫功能变化的特点,更易发生院内感染。为探讨白血病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易感因素及防治措施,我们收集了3年来在我科住院的急性白血病患者335例,对发生院内感染的88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了解白血病患者的易感因素,有利于有效控制和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1 临床资料
  1.1 收集本科XX年5月至XX年5月期间收住院的白血病患者335例,发生院内感染88例,其中男51例,女37例,年龄5~73岁,平均34岁,感染率为26.27%。均符合医院内感染的诊断标准。

1.2 本组88例院内感染中,31例上呼吸道感染,下呼吸道26例,败血症12例,口腔8例,泌尿道5例,皮肤4例,肛周2例。有52例在病程中送血、痰、尿、粪、咽拭子检查,送检率为59.09%。有48例阳性标本,4例未检出病原菌,其中g?+菌22例,占45.83%,g?-菌11例,占22.92%,真菌15例,占31.25%。杆菌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球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真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占12例。
  2 感染因素
  2.1 与化疗强度有关 本组患者中321例进行化疗,大剂量化疗有52例,院内感染38例,感染率为73.08%。而常规化疗269例,院内感染36例,感染率为13.38%。
  2.2 与白细胞数有关 白血病感染与白细胞减少密切相关,白细胞(2.1.4.0)�10?9/l,感染率7.46%,白细胞(0.6~2.0)�10?9/l,感染率21.53%,白细胞<0.5�10?9/l,感染率100%。

2.3 与使用抗生素有关 335例患者中,未用或仅用一种抗生素者85例,医院感染8例,感染率为9.41%。使用过2种或2种以上抗生素者250例,医院感染80例,感染率3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与侵入性操作有关 本组335例患者中,有侵入性操作者56例,医院感染者24 例,感染率为42.86%,而未进行侵入性操作279,医院感染者64例,感染率为22.94%。
  2.5 与住院时间有关 88例感染患者中住院时间为8~96 d,平均32 d。<10 d感染人数2例,占 2.27%。10~20 d感染人数为27例,占30.68%。20~30 d感染人数59例,占67.05%。
  3 护理对策
  3.1 切断感染途径
  3.1.1 空气的消毒 加强血液病房环境的消毒及管理,病房每天早晚各通风1次,用紫外线照射1次,每次30 min。病房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温度控制在22℃~25℃,相对湿度在55%~56%,每天用2%消佳净消毒液拖地及擦拭物体表面2次。定期做空气培养,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切断空气传播途径。
  3.1.2 严格无菌技术操作 无菌技术是预防医院内感染的一项重要护理操作,具有很强的科学性,能否防止、控制感染的扩散,往往取决于无菌技术的执行情况。因此,进行护理操作的各个环节,应严格无菌技术。同时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侵入性操作,需留置各种导管时须做好导管的护理及尽可能缩短留置时间,防止医源性感染。

3.1.3 洗手 洗手是防止医护人员因操作而引起外源性医院感染最重要、最简便、最容易取得良好预防效果的措施之一,医务人员应提高手的保洁意识,在进行医疗操作、接触患者前后严格洗手。提倡即使在为危重患者作医疗护理操作戴手套以避免交叉污染时,也要做到手套一人一换。
  3.1.4 加强对患者的管理 严格控制陪伴和探视,尽量减少外出,如需外出要配带口罩。化疗期间注意观察白细胞数,白细胞数<1.0�10?9/l时,对患者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
  3.2 预防内源性感染 大多数学者认为内源性感染与肠道菌群移位有关,内源性病原体来自患者本身。白血病患者,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低下,导致组织对细菌、病毒、真菌的抵抗力降低,因而极易导致感染。特别是在化疗后骨髓抑制发生粒细胞缺乏时,则感染较难控制。这类感染既不能通过隔离传染源和注射疫苗提高患者的抵抗力,也不能通过消毒、无菌操作来预防和控制。因此加强预防感染的护理更具有重要意义。
  3.2.1 口腔、鼻腔 含漱与口腔护理能保持口腔清洁,使常寄居于口腔的微生物脱落,能预防口臭与感染[1]。告知患者漱口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保持口腔清洁的方法,每餐前后漱口,用软牙刷刷牙,以防出血,并用朵贝氏液或洗必泰溶液含漱。白血病患者化疗后易发生口腔溃疡,监测口腔ph值,ph值降低有促进白色念珠菌繁殖的作用。口腔ph值降低时改用3%碳酸氢钠溶液含漱。鼻前庭用棉签蘸洗必泰溶液滴鼻3次/d。
  3.2.2 外耳道、肠道 用3%双氧水滴耳液滴耳,1次/d,然后用干棉签揩干。口服肠道非吸收类抗菌药物,抑制肠道细菌的生长[2]。做好患者个人卫生及饮食护理。
  3.2.3 皮肤、肛周 修短指甲、头发,定期药浴,每周1~2次,用1∶2 000洗必泰进行床上沐浴;每天更换消毒衣裤,保持清洁、干燥、舒适。每次便后使用消毒软纸擦拭肛门周围,并用1∶5 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以防止发生肛周脓肿。
  3.3 合理使用抗生素及免疫抑制剂 不正确使用抗生素会导致耐药细菌的急剧增长,增加医院的感染率。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过程,既要考虑选择的药物品种、剂量、用药时间、给药途径、疗程方面要与患者的感染状况及其生理、病理状态相适宜,以有效控制感染;同时又要防止人体内菌群失调,减少药物不良反应与细菌耐性的产生。在化疗结束后粒细胞缺乏时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以缩短骨髓抑制时间,从而达到有效地防止感染。

第2篇: 护理学毕业论文8000字护理学毕业论文

XXX 医 药 高 等 专 科 学 校

毕 业 设 计(论文)

论文题目:浅谈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及药物治疗

作者姓名  XXX

专业班级  护理专业XX级

研究方向 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及药物治疗

指导教师 XXX

论文字数 XXX

答辩时间 2016年XX月

楚雄医药高等专科专科学校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毕业设计(论文)是我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取得的研究成果。在本毕业设计(论文)中,除了加以标注和致谢的部分外,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任何教育机构的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事对本毕业设计(论文)做出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

毕业设计(论文)作者签名:  XXX                 

签名日期:2016 年X月X日

毕业设计(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楚雄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有权保存本毕业设计(论文)的电子和纸质文档,可以借阅或上网公开本毕业设计(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向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并授权其保存、借阅或上网公布本毕业设计(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对于保密论文,按保密的有关规定和程序处理。

毕业设计(论文)作者签名:
 XXX    签名日期:2016年X月 X日

指导教师签名:  XX       签名日:2016年  月  日


摘要

急性胰腺炎是临床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对于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及治疗应有更多的认识,随着对其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对相应的诊断和治疗药物也有一定的进展,本文将简述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和治疗药物。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诊断 药物治疗


浅谈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及药物治疗

急性胰腺炎是指多种病因导致的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后引起的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水肿、出血甚至坏死的炎症反应。常见的病因有胆石症、大量饮酒和暴饮暴食。临床上以上腹痛、恶心、呕吐、发热和血胰酶增高等为主要表现。[1]病变轻重不等,轻者以水肿为主,较多见,约占四分之三或更多,病变多局限在胰尾,病变的胰腺肿大、变硬、间质充血水肿并有中性粒及单核细胞浸润,有时可发生局限性脂肪坏死,但无出血,本型预后较好称为轻症急性胰腺炎。少数重者胰腺出血坏死,常继发感染、腹膜炎和休克等多种并发症,病死率高,称为重症急性胰腺炎。

1 急性胰腺炎的诊断

1.1机制 正常情况下,胰管和胆管虽然都经过一条通道流入十二指肠,由于胰管内的压力高于胆管内压力胆汁才不会流入胰管内,只有当oddi痉挛或胆管内压力升高,如结石、肿瘤阻塞胆汁才会反流入胰管并进入胰腺组织,此时,胆汁内所含的卵磷脂被胰液内所含的卵磷脂酶A分解为溶血卵磷脂可对胰腺产生毒害作用。或胆道感染时,细菌可释放出激酶将胰酶激活,同样可变成能损害和溶解胰腺组织的活性物质。这些物质将胰液中所含的胰酶原转化为胰蛋白酶,此酶消化活性强渗透入胰腺组织引起自身消化致胰腺炎的发生。

1.2急性胰腺炎的特征性腹痛 腹痛位于上腹部,常向腰背部呈束带状放射,多为钝痛、刀割样痛,、钻痛或绞痛,呈持续性,可有阵发性加剧。腹痛在卧位时加重,弯腰抱膝或前倾可减轻,可因进食加剧,呕吐后疼痛不减轻,服一般胃肠解痉药不能缓解。[1]但其总的共同点是:(1)突发不同于其他病因导致的腹痛,疼痛起始时间不能被回忆。急性胰腺炎患者往往不能够清楚的记得疼痛发生的具体时间;
(2)腹痛程度逐渐加重,常在数小时内达到高峰;
(3)疼痛一般较剧烈;
(4)在不干预的情况下,疼痛达到峰值后很少波动;
(5)疼痛一般持续数天;
(6)呈特殊的屈曲体位增加腹膜后间隙以减轻疼痛。在起病时容易混淆的情况下,做好鉴别诊断至关重要,一些外科情况与急性胰腺炎有类似的地方,见下表(1):

表(1)起病容易与急性胰腺炎相混淆的疾病[2]

1.3急性胰腺炎累及各系统时表现

1.3.1胃肠表现 所有急性胰腺炎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和腹胀等胃肠表现。急性胰腺炎时腹腔炎性渗出液可刺激小肠引起肠胀气和肠麻痹,通常为空肠胀气,X线腹部平片表现为“哨兵袢”。

1.3.2呼吸系统表现 急性胰腺炎早期患者的呼吸系统情况必须得到重视,若出现呼吸频率增快、呼吸困难、紫绀、血气分析提示低氧血症等情况,均应高度警惕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

1.3.3心血管系统表现 休克是常见的心血管系统并发症,患者出现出冷汗、脉搏细弱、血压较病前下降等表现。休克的产生主要有下面两个方面的机制:a血容量不足;
b炎症因子对心血管系统的抑制。心律失常也是常见的心血管系统。如早搏、传导阻滞、心房颤动等。

1.3.4肾脏表现 急性胰腺炎的肾脏损害很常见,最先发生的时肾前性的肾功能不全,表现为少尿、氮质血症和尿常规检查异常。发生机制主要还是血容量不足和炎症介质的作用使肾脏灌注不良。此时如能及时改善肾脏灌注,肾功会很快恢复。

1.3.5内分泌—代谢系统表现 一过性血糖升高、血钙降低均与急性胰腺炎预后直接相关。出现多种水电解质酸碱失衡,如缺失休克导致的代谢性酸中毒,呼吸急促导致的呼吸性碱中毒和剧烈呕吐导致的低钾低氯碱中毒。

1.3.6其他 还有神经—精神系统、血液系统等的表现。

1.4淀粉酶

1.4.1血清总淀粉酶升高不一定是胰腺炎 人体内有胰淀粉酶了,其中唾液淀粉酶主要由唾液腺合成,但十二指肠近端、肺、子宫、卵巢、输卵管和某些肿瘤亦可少量合成而胰淀粉酶仅由胰腺合成。[3]能使淀粉酶升高的原因见表2;

1.4.2血清淀粉酶正常也可能是胰腺炎 a.重症胰腺炎b.增高的甘油三酯水平影响血清淀粉酶的测定c、对胰腺炎患者如果检测错过了恰当的“时间窗”,淀粉酶也可以是正常水平。

表(2)其它能使淀粉酶升高的原因[3]

1.5规范的诊断 2004年公开发表的《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中规范了很多学术用语明确了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标准:急性胰腺炎(1)临床上表现为急性、持续性腹痛;
(2)血淀粉酶活性增高大于等于正常值上限3倍,少数病历例血清淀粉酶正常或轻度增高;
(3)影象像学提示胰腺有或无形态改变;
(4)并需排除其它疾病符合上例中的四条才能诊断急性胰腺炎。

2急性胰腺炎的约物治疗

2.1营养支持 营养支持在急性胰腺炎,尤其是急性重症胰腺炎中的治疗作用已得到普遍肯定。营养支持常贯穿于急性重症胰腺炎的整个病程治疗中,对保护肠黏膜屏障功能、降低感染等并发症十分重要,可以明显改善疾病的治疗效果。有研究认为多数轻度、无并发症的急性胰腺炎患者可不必应用营养支持治疗。

2.2生长抑素及其衍生义物 天然14肽生长抑素施他宁及人工合成8肽生长抑素类似物奥曲肽是2急性胰腺炎的约物治疗

2.1营养支持 治疗急性胰腺炎最常用的药物。奥曲肽保留了生长抑素类似物的药理作用,且作用持久。生长抑素及其衍生物可明显抑制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及胰腺多肽的分泌,并能抑制胰酶对胆囊收缩素及促胰液素的反应,减少胰液渗入到胰腺对胰腺组织的消化,还可通过抑制血小板激活因子的活性而减轻毛细血管外渗和全身内毒素血症,并可改善微循环。有研究表明生长抑素和奥曲肽能有效降低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总死亡率,早期应用最佳时间为急性胰腺炎发病的第一天,晚间应用则治疗效果降低。

2.3抗生素 抗生素的使用应遵循的原则是:抗菌谱以革兰氏阴性菌和厌氧菌为主,脂溶性强,能有效通过血胰屏障。研究表明,第三代头孢菌素派拉西林、美洛西林、亚胺培南、第四代喹诺酮类甲硝唑都能有效地通过血胰屏障。当临床上无法用细菌感染来解释发热等表现时,应考虑到真菌感染可能,可经验性应用氟康唑等抗真菌制剂,同时行血液或体液真菌培养。

2.4 H2受体拮抗剂及质子泵抑制药 H2受体拮抗剂或质子泵抑制药等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的目的:一是通过抑制胃酸分泌使到达十二指肠的酸性物质减少,从而反馈抑制胰腺的分泌;
二是预防应激反应引起的急性胃黏膜病变导致的上消化道出血。

2.5胰酶抑制药 (1)抑肽酶具有广2.4H2受体拮抗剂及质子泵抑制药谱蛋白酶抑制作用,能抑制蛋白酶、糜蛋白酶的释放和活性,减少炎症介质的产生,改善微循环状况和组织灌注,保护器官功能免遭破坏,减少胰腺炎并发症的发生,主张早期、足量应用。(2)加贝酯是临床应用较广泛的一种化学合成的非肽类的蛋白酶抑制药。能有效缓解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腹痛、降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缩短住院时间。加贝酯不良反应多为恶心、呕吐、高血压、出汗、乏力等,但不需特殊治疗和处理。

2.6中医中药 大黄有泻下功能,能促进肠道有序蠕动,并有抑菌、抗感染和对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和利胆作用,使大肠蠕动增加,将体内毒素排出体外,还能抑制胰酶分泌,有抗厌氧菌作用。芒硝使网状内皮系统吞嗜能力增强,芒硝外敷治疗能迅速缓解患者腹痛、腹胀及腹肌紧张,改善胰腺局部的血液循环,防止腹腔炎性包块和假性囊肿等并发症。[4]丹参具有改善胰腺微循环障碍,清除氧自由基,阻碍钙离子内流等作用,能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5]。

综上所述,胰腺炎的诊断涉及的内容广泛,也十分复杂,要认真注意每一个细节,了解可能存在的问题,选择适当的治疗,在急性胰腺炎的治疗药物有很大的发展但并没有明确的治药物和治疗手段,因此教育患者避免暴饮暴食及酗酒,平时应食用低脂、无刺激的食物防止复发。有胆道疾病、十二指肠疾病者要积极治疗[1]。

参考文献

【1】 内科学课本第六版

【2】 田雨。

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表现。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消化科,2009

【3】 田雨。

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和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早期识别。中国社区医师,2009

【4】 葛建国。

内科疾病处方用药解析(36) 中国乡村医药杂志

【5】 张喜平、李志军 丹参治疗急性胰腺炎的机制[J] 世界华人杂志2005、

致谢

如白驹过隙,三年的求学生涯即将结束。回首过去三年的求学之旅,成功时的喜悦,失意时的痛楚,受挫时的心酸都历历在目。在这丰富而多彩的大学生涯中除了学到专业知识外,还习得如何做人和基本的生存的能力。在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有一定的见地。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学会感恩。借此机会,我要向在学习和生活中关心、支持和帮助我的老师、同学和父母表示真诚的感谢。最后,再次感谢张艳老师在我写论文时精心的指导。我对所有帮助我的老师和同学说声谢谢!

楚雄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审阅表

楚雄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专科校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推荐表

系(部):
专业


楚雄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专科校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答辩记录表

第3篇: 护理学毕业论文8000字护理学毕业论文

铜仁电大护理学专业

本科生毕业论文

题目: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和护理措施研究

学 生:杨洁

指导老师:罗老师

2015年5月29日

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和护理措施研究概述

[摘要] 目的:探究静脉输液外渗现象产生的原因,提出预防措施,及出现外渗现象后的处理手段。方法:通过查阅中国期刊数据库相关研究,对其进行归纳、分析、总结、概括。结果:静脉输液外渗,应提高专业技术,及时发现,及时处理。结论:定期开展护理专业知识培训,强化安全意识,从生理和心理的角度开展护理工作,有效杜绝输液外渗的现象。

[关键词] 输液外渗;
原因;
护理措施;
研究概述

静脉输液是根据病情将大量无菌液体或药物在严格的无菌操作过程下经静脉直接输入体内的方法,也是确保临床治疗的重要护理手段之一。通过静脉输液,不仅能维持体液平衡,而且使机体的电解质、酸碱状态尽可能保持正常,为危重病员紧急抢救准备提供静脉给药通路,确保药物输入体内的需要。因此,作为护士静脉输液是我们每天必不可少的操作,静脉输液外渗也是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当静脉输注液体外渗至血管周围组织时,也将会依液体种类对病员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轻则引起局部皮肤肿痛,重则导致血管周围组织炎症以及静脉炎、静脉血栓的形成,甚至于造成组织坏死。所以为减轻病员的痛苦,认真分析发生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和及时、正确处理静脉输液外渗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导致静脉输液外渗的常见因素

静脉输液外渗在临床上一般表现为肿胀、胀痛,中度或重度疼痛,通常为烧灼、刺痛,局部红肿,回抽无回血,或局部水泡,皮肤发黑变硬,形成溃疡。当外渗现象出现时,不仅会影响下一步的护理工作开展,更是会对患者造成机体损伤和额外的痛苦,因此,护理人员应当充分了解导致外渗的种种因素,为预防此类现象出现打下基础。

1.1 患者的实际情况

1.1.1 新生儿 新生儿因全身均分布有胎脂,需做静脉输液者有的是皮肤苍白,有的是皮肤紫青,一般与头皮进行静脉穿刺,可见的血管很少,穿刺难度大,固定后易脱落,加之哺乳或喂养影响,使其易外渗。

1.1.2 婴幼儿 婴幼儿在穿刺过程中易发生哭喊,挣扎等不配合举动,其血管短,不直,且家长的紧张言行会对护理人员增加压力,给穿刺和固定工作带来难度,引发输液外渗概率要高于成年人,所造成伤害也较成年人更大。

1.1.3 老年人 老年人血管壁增厚变硬,管腔狭窄,血管弹性降低,脆性增加,皮肤松弛,容易发生液体外渗;
此外,由于老年人的各项身体机能减退,行为控制能力减弱,稍有不慎,就会造成针头移位或静脉破损,加之,老年人反应迟钝,痛阈减低,也是造成外渗加重的重要原因。

1.1.4 重病患 休克、严重脱水、病危的患者,由于微循环受损,血管通透性增加,容易发生外渗。

1.1.5 缺乏感知的患者 此类患者可能接受了药物麻醉或是处于昏迷状态,无法与护理人员进行有效的交流,不能正常地表达身体感受,如出现无意识肢体抽动等突发状况,很可能导致外渗现象,且病员无法表述机体疼痛,若未及时发现,会令机体损伤程度变得更大。

1.2 护理人员技术因素

由于护理人员自身的素质因素,专业知识不过硬,局部解剖位置不清楚,选择血管失当,穿刺技术不熟练,这些行为将会造成机械性损伤。出现一次给药多次穿刺,针头固定不当,没有定时巡视静脉通道,同一部位多次穿刺,针尖顺静脉外膜划破血管壁,药液外渗于皮下。

拔针后按压针眼不正确,给药方法不当,使用发生外渗概率高的钢针,大力推药,忽略病人心理护理造成病人精神紧张、不合作等现象。

1.3 理化因素

包括输液时环境的温度,溶液中不溶微粒的危害,液体输入量、速度、时间、压力、针头对血管的刺激以及旧法拔针对血管壁的损害。

1.4 药物因素

主要是药物浓度过高和药物本身的理化因素引起,主要药物包括:缩血管药物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垂体后叶素等;
碱性药物如碳酸氢钠;
化疗药物如阿霉素、长春新碱;
高渗性及阳离子溶液这些药物一般会影响血管周围渗透压,改变血管壁通透性,或是多次施药后令静脉变得更为脆弱,因此将导致输液外渗的几率和风险大大增加。

1.5 疾病因素

1.5.1 癌症是外渗的危险因素,这是因为癌症患者反复接受化疗,血管壁损伤大,静脉脆弱,难以穿刺。

1.5.2 外周血管疾病如血管硬化,易发生外渗。

1.5.3 糖尿病患者由于糖、脂肪代谢障碍,血管硬化,也容易发生外渗。

1.5.4 静脉压增高的患者,如右心衰患者,全身静脉淤血,血液回流受阻,容易发生外渗。

1.5.5 凝血机能有障碍的病人,血凝块对穿刺针周围于血管壁之间的间隙封闭不足,导致药物、血液渗漏。拔针后,局部按压时间过短,血管内药液从针眼外渗。

1.6 护理人员的心理因素

病人对护士的不信任,怀疑,或第一次穿刺不成功,都会对护士的心理产生影响,护士自身就会质疑自己能不能穿刺成功,增强护士的心理素质,也可提高穿刺成功率。

2 外渗导致的机体损伤类型

在了解了可能导致输液外渗的各项因素后,护理人员应当进一步了解输液外渗对病人的身体所造成的损伤类型,从而做到及早预防,对症下药,将护理工作做的更加扎实。

2.1 血管损伤

良好的血管是进行静脉输液的基础,而发生输液外渗时,首先受到损伤的就是血管,除了机械性的损伤,还会随着外渗的发展产生其他损伤。通过动物实验形态学观察发现,注射液体及微粒从血管内渗漏到血管周围组织,可引起血管周围大量结缔组织增生,致使管壁增厚、变硬、管腔缩小甚至发生堵塞。

2.2 局部组织损伤

轻者会产生麻、肿、胀、痛等各种刺激性的机体反应,重者则会在炎症和药物毒性的双重作用下,形成局部组织坏死,尤以化疗药物的伤害性大。若处理不当,将会造成关节僵直和功能性障碍。

2.3 深度组织损伤

属于少数现象,由于渗漏量过大,导致皮下组织压力增高,压迫骨筋膜,阻碍血液循环,造成局部缺血缺氧,代谢废物堆积,改变血管通透性,直至形成骨筋膜综合征,进一步发展将会导致严重残疾或死亡。

2.4 累积损伤

由于长期的输液史所产生的血管损伤及血管壁破坏,造成血管弹性差,穿刺难,易导致恶性循环的产生。

3 输液外渗的预防方法

在了解了输液外渗可能导致的机体损伤的基础上,如何进行预防工作,从源头上减少外渗现象发生,对于缓解护理人员压力,减少病人的痛苦和花费,避免医疗纠纷,具有重要意义。

3.1 做好对患者及家属的宣教

在实际的日常护理活动中,由于护理人员和就医患者的巨大数量差异,使得向每一位患者详细地解释输液外渗的预防知识是不现实的,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采取“抓大放小”的方针,对于血管条件好,有家属陪护的患者,进行简单说明,不可随意调整滴速,避免大幅度活动等,并请家属帮助照看。而对于血管条件差,长期病史,婴幼儿及老年人等特殊群体,进行重点关注,除了对家属的详细说明出现外渗现象的判断标准,若出现外渗则立刻通知护理人员,还应适当增加巡视次数,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力争将危险降至最低。

3.2 合理选择穿刺静脉

为减少药物化学性刺激,应根据药液的性质选择适当的血管。对于静脉滴注对血管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宜选择较粗的血管;
对于需要长期输液的血液病、肿瘤等患者,需建立静脉使用计划
使用有发泡作用的药物,应避免选择靠近神经、韧带、关节的手背、腕和肘窝部静脉。另外,应避开病变部位的静脉,避免同一部位多次、长时间输液,注意个体差异及不同疾病的血管特点。除此以外,还应该遵从由远到近选择的原则。如何正确的选择血管对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储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对局部位置解剖十分熟悉,才能确保选择血管时不会出现纰漏。

3.3 掌握药物的性能、特点及使用的注意事项

注意输入药物的浓度和速度,持续输入多巴胺、间羟胺时,应用留置针建立两条静脉通道,每隔2~3h交替使用,以避免造成局部组织坏死。刺激性强的药物输液前必须以生理盐水建立静脉通路,确定穿刺成功后,再输刺激性强的药物。在使用刺激性大的药物过程中,密切观察,确保针头留在血管内。

3.4 提高穿刺成功率

护理人员应加强基本功训练,高标准严要求,熟练掌握静脉穿刺的技术,提高穿刺操作成功率,争取一次成功。要注意避开活动量大的关节等处,且穿刺成功后妥善固定,避免出现机械损伤。若患者需要进行连续的静脉滴注,则可对双侧肢体交替使用以保护血管,提高穿刺成功率。

3.5 正确的拔针方式

输液完毕后,拧紧调节器,除去胶布,快速拔针,在针尖即将离开皮肤的瞬间,迅速用干棉签沿血管方向按压穿刺点,直至不出血为止,切忌在按压处揉动,按压的力度要适中。正确拔针可避免血管损伤,提高血管利用率,防止皮下淤血和再次输液时发生渗漏。

3.6 局部用药保护

利用一些药物对血管的作用,使血管保持扩张状态,从而减少外渗,延长可输液时间,例如,使用硝酸甘油贴剂,凭借皮肤组织对硝酸甘油的良好透过吸收性,达到保护血管的目的。

4 输液外渗的处理方法

在实际的护理过程中,即使做了充分的预防工作,还是有可能发生输液外渗的现象。因此,这类情况出现时,如何按照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护理方法进行妥善的处理,也是护理人员应该掌握的必要的知识。

4.1 更换输液部位

护理人员在发现外渗现象的第一时间,就应当立即更换输液部位,并积极采取治疗措施,清除组织水肿和药物对细胞的毒性作用。并且在拔针时要注意采用正确的方法,防止造成二次伤害。另有临床实践证明,在关闭输液器开关的过程中,约有0.2ml被挤出,而通过拔针时预先折叠距头皮针针头2cm处的输液管,仅挤出0.01ml液体,几乎不引起局部肿块增大,可以依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采用。

4.2 热敷

早期且范围小者可进行局部热敷,主要用于肾上腺素、阿拉明、多巴胺等药物渗漏,但禁用于化疗药物外渗。其原理是通过局部升温,扩张血管,改变血液循环状况,从而减轻水肿,促进机体恢复,对于由其他血管收缩剂导致的外渗同样具有处理效果。该方法成本低廉,效果较好。

4.3 冷敷

适用于早期局部非炎症性水肿,可以起到收缩血管,减少渗漏,麻痹末梢神经,减少痛苦的作用,对于红霉素和抗肿瘤药物外渗同样有效,但在采用该方法时应注意控制温度,防止冻伤。其作用机理是,通过降低温度,不仅可以减少局部余热对周围活力组织的继续损伤,而且可以降低局部组织代谢,使局部血管收缩,渗出减少,从而减轻局部水肿程度,并有良好的止痛作用。

4.4 局部封闭

适用于化疗药物外渗,可用利多卡因100mg+地塞米松5mg+生理盐水4ml在包块底部选择三个点平行于皮肤进针,从而更好地阻止外渗药液与组织结合。

其中,利多卡因有麻醉,止痛,轻微扩张血管的作用;
地塞米松可以抑制炎症细胞因子的合成,减少炎症因子的扩散,阻碍磷脂酶a2的活性,中断疼痛的持续性神经冲动,从而发挥镇痛作用。

4.5 中医疗法

适用于长期注射的药物导致的注射部位静脉壁炎性渗出,一般采取外敷的方式进行处理。

4.5.1 马铃薯外敷 可采用具有化瘀散结、理气止痛功效的马铃薯片敷于患处,既可以治疗外渗,还可以降低静脉炎发病几率。

4.5.2 芦荟涂抹外敷 芦荟属于百合科植物,味苦而性寒,具有清热解毒,散瘀利血的功效,其中富含的多种化合物对于解决输液外渗问题都具有一定作用,比如,芦荟乌鲁新可以覆盖于炎症表面促进细胞再生;
芦荟酊可以起到杀菌消炎的作用;
异柠檬酸可以扩张血管,加强血液循环;
芦荟素更是可以增强血管壁弹性。在药效良好的基础上,使用芦荟处理还具有成本低廉,操作简单等特点。在临床上,只需洗净后,去除刺及表皮,每1h涂抹次,若是患处情况较为严重,还可以结合每1h外敷次的方法进行治疗。

4.5.3 如意黄金散 而针对静脉炎外渗,还可以采用如意黄金散15g置于无菌容器内,用食醋调制成糊状,先用0.5%碘伏消毒局部皮肤,待干,避开穿刺点1.5cm将调制好的如意金黄散均匀涂于患处,厚约0.5cm,范围超过患处1cm,穿刺点外用1.5cm×1.5cm无菌干燥纱布覆盖,用保鲜膜将涂药处覆盖,胶布固定,2小时后取下,1天2次。

4.6 其他处理方法

依照实际情况的不同,可以灵活地选择其他更具有针对性的处理方法,例如,某医院在临床中以早期常用的95%酒精为溶剂,加入了牛黄解毒片作为溶质,使药棉浸透药液后,覆盖于患处,用塑料布包裹固定,保持患肢抬高,24h内即可见效;
或者是合理地利用药物相互拮抗的特性,以此对抗外渗药物的损伤效应,加速药物的吸收和排泄,降低对机体的损伤;
或是采用联合疗法,对坏死局部组织进行手术切除,对于水疱进行抽取后再进一步处理,佐以超短波理疗等方式进行治疗护理。

4.7 建立外渗处理记录

在发现了外渗现象并进行处理后,应当详细记录下外渗药物的名称,发现时间,注射部位,渗出范围大小,患者的局部观察,处理措施,主治医生等信息,方便日后的跟踪治疗和出现事故时的调查和追究。

4.8 心理指导

患者的心理健康同样是护理工作中的一个重点,要充分考虑患者的感受,对患者的心理进行积极正确的引导,告知其关于外渗处理的重要性,要求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并保持乐观开朗的精神状态,抛开思想压力,争取早日恢复健康。

5 小结

护理工作关系着病人的健康,护理人员更是医院和病人交流的纽带,因此,作为一名护理人员,我深深地感受到,要想把护理工作做好,不仅仅要求我们对自己的专业知识十分熟悉,专业技术十分熟练,更要关心患者的内心健康,从生理和心理两方面关心患者,充分调动患者配合治疗的积极性,消除患者的抵触心理,缓解患者与医院之间的冲突,这不仅对预防静脉输液外渗和护理具有重要意义,在以后漫长的护理生涯中也是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单就输液外渗这个问题来看,我们要认真地对待每一位患者,进行定时巡视,一旦出现任何外渗,能够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而通过与患者的沟通,了解其输液史,在病历不够充分详细的情况下,对我们开展预防工作是有利的;
在对静脉输液外渗治疗处理的过程中,要依据患者和条件,选择效果好成本低的方式来进行外渗处理,通过自己的努力,为患者的康复保驾护航。静脉输液外渗是一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的护理问题,只要有静脉输液,就会有药物外渗。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我们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密切观察输液过程中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预防和处理静脉输液外渗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范晓燕,齐海峰 .静脉输液临床潜在问题的观察及护理措施[J]. 中国健康月刊:B,2011,30(12):170-171.

[2] 李静凯. 输液外渗原因分析和预防对策[J]. 当代医学,2009,15(30):123.

[3] 金植芬. 临床输液外渗原因分析和预防对策[J].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18):216.

[4] 赣利,李进英.化疗性静脉炎的护理进展[J].护理学杂志,2002,17(1):78.

[5] 穆云侠.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分析及防治[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1):2624.

[6] 林桂荣,刘京凤,王恒珍.20%甘露醇致静脉损伤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1998,3(2):71.

[7] 薛银芳.输液外渗的护理体会[J].医学信息,2010,5(4):919.

[8] 许永华, 李桃兰.静脉输液渗漏性组织损伤的防治[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1(15):164.

[9] 戴建华.外周静脉输液外渗的危险因素及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J].南方护理学报,2004, 11(1):10-11 .

[10] 郭晓红.静脉输液外渗的预防和处理[J].中国民康医学,2010,22(22):2881

[11] 布丽萍.静脉输液外渗的预防及处理[J].山西医药杂志,2010,39(5):466.

[12] 张丽华.小儿静脉输液渗漏的预防及护理[J].山西医药杂志, 2009,38卷(8):757.

[13] 陈莉莉.两种方法处理静脉输液外渗的效果比较[J].临床护理杂志,2010,9(2):78.

[14] 周书萍.静脉输液外渗对机体损伤的防止进展[J].全科护理,2010,8(2):453.

[15] 张磊,岑金梅,梁香梅.金黄散外敷用于胺碘酮致静脉炎[J].护理学杂志,2007,15(22):6.

推荐访问:毕业论文 护理学 护理学毕业论文8000字护理学毕业论文 护理学毕业论文8000字护理学毕业论文 护理学毕业论文8000字范文
上一篇:中央一号文件学习心得体会范本四篇
下一篇: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全国两会内蒙代表团讲话精神心得四篇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